第61頁
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 作者:[美]麥可·H·哈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63.約瑟夫·史達林”
公元1879~公元1953
史達林,原名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朱加施維裏,是蘇聯多年的獨裁者。他1879年出生在高加索喬治亞的哥裏城。他的母語是喬治亞語,與俄語有很大的差別,後來他學會了俄語,講俄語時總帶有很重的喬治亞口音。
史達林是在貧困中長大的。他父親是個皮鞋匠,常常嗜酒無度,毒打兒子。約瑟夫十一歲時他就去世了。兒童時期的約瑟夫就讀於哥裏的一所教會學校。十多歲時進入提比裏西一所正教中學讀書,1899年他因宣傳推翻政府的思想被學校開除,隨後參加了地下的馬克思主義運動。1903年黨發生了分裂,他站立在布爾什維克一邊。從那時至1917年,他一直是個積極的共產黨員,至少被逮捕過六次。因為每次判的刑都很輕,而且逃跑的機會也多,所以這個時期的某個階段中他實際上有可能是一個雙料特工,就在這期間,他使用了“史達林”(鐵人)這一恰當的匿名。
在1917年的共產主義革命中史達林並沒有起主要作用。但是在隨後的兩年中他表現得很積極,1922年成為黨的總書記1。這一職務使他在黨的工作方麵起了重大的作用,是列寧逝世後他在奪權鬥爭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列寧想讓裏昂·托洛茨基當自己的接班人。事實上列寧在他的政治遺囑中已提到史達林太殘忍,應該撤銷他的總書記職務。但是列寧逝世後史達林成功地把它消毀了2。他進而又與列夫·加米涅夫和格裏哥裏·季諾維也夫兩位重要的政治局委員合作,形成“三套馬車”,即三人政治。他們三人成功地戰勝了托洛茨基及其追隨者。隨後史達林──黨內政治鬥爭的天才,就把矛頭指向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把他倆趕下了台。史達林在權力鬥爭中戰勝了“左翼敵對勢力”(即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及其同夥)後,又逐步地採納了幾項由他們提出的政治建議。不久以後,史達林又把矛頭指向黨內的右翼領袖──他從前的同盟,而且也取得了勝利。到三十年代初,他成了蘇聯唯一的獨裁者。
自1934年大權在握後,史達林發動了一係列的清洗運動。從表麵上來看,引起這些清洗運動的原因是1934年12月1日舍蓋·基洛夫遭暗殺。基洛夫是共產黨的高級官員,史達林的顧問之一。然而很可能是史達林親自下令暗殺了基洛夫,這一是為了除掉基洛夫,但更主要的是為隨後的清洗運動製造一個藉口。
在隨後的幾年裏,那些在1917年革命中就當過共產黨領袖的人,在蘇維埃政府中給列寧當過部下的人,他們多數被史達林指控有判國罪,被判處死刑,而且有許多都在大庭廣眾的審判下公開認了罪。這和托馬斯·傑弗遜當總統時逮捕了《獨立宣言》的大多數簽署者的做法差不多,他指控他們都犯了判國罪,他們在公開審判中“認了罪”就被處以死刑。1938年,領導過早期清洗運動的金利克·亞戈達本人也被帶上了審判台,承認犯了判國罪,因而被處死刑。而他的接班人尼古拉·葉左夫最終也遭到清洗,被處以死刑。
三十年代中期的清洗擴展到蘇聯的全黨和全軍。其主要矛頭並不是指向反黨分子和反革命分子(這類人中的大多數在列寧當權時就已被粉碎了),確切地說,其矛頭是對著共產黨的。史達林在屠殺共產黨方麵比沙皇警方成功得多。例如,在1934年黨的代表會議上當選的中央委員中,有三分之二還要多的人在隨後的清洗中被殺。由此清晰可見,史達林的主要目的是要防止在國內出現獨立政權。然而就在清洗運動進入高潮時史達林頒布了一部新憲法,稱為蘇聯民主憲法。
史達林所製訂的經濟政策之一就是用強迫手段實行農業集體化。這一政策在農民當中很不得人心,許多農民加以抵製。然而三十年代初根據史達林的命令數百萬農民不是被殺死就是被餓死,就這樣他的政策終於獲勝,並且得到全麵的貫徹。但自那以來蘇聯的農業狀況一直不佳。
史達林推行的另一項政策就是加速實現蘇聯的工業化。這種政策由於有蘇聯國境外的許多國家效仿,經過一係列的“五年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達到了目的。盡管史達林的工業化政策還有不足之處,但總的說來是非常成功的。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遭受了巨大的物質損失,但是卻治癒了戰爭的創傷,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工業大國。
1939年8月希特勒和史達林簽訂了著名的“不侵犯”條約。可是不到兩個星期,希特勒從西部入侵波蘭,占領了該國的半個西部。快到年底時,蘇聯發動軍事入侵,威脅著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三個獨立民族,這三個民族都沒有抵抗就自動繳械,並最終歸屬於蘇聯。羅馬尼亞的部分領土迫於蘇聯勢力的威脅也被吞併了。芬蘭在威脅麵前不肯低頭,但是蘇軍一次入侵就占領了整個芬蘭的領土。常為上述吞併行徑打著的一個幌子就是蘇聯需要這些領土來防禦納粹德國的突然襲擊。但是當戰爭已結束、德國被徹底擊敗以後,史達林並沒有表示放棄對所占據領土的控製(不過,這兩個國家都沒有他的追隨者)。
第二次大戰結束時,蘇聯占領了大半個東歐,史達林利用這個機會在整個占領區建立了順從蘇聯的共產黨政府。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府也在南斯拉夫出現了,但是該國沒有蘇聯軍隊,因而沒有變成蘇聯的衛星國。為了防止東歐其他共產黨國家走南斯拉夫的道路,史達林在東歐的衛星國也搞了清洗異己分子的運動。就是在第二次大戰剛結束期間,美國和蘇聯開始了冷戰。雖然人們宣稱杜魯門和西方領袖們對發動這場冷戰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史達林做得也真有點過分。
</br>
公元1879~公元1953
史達林,原名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朱加施維裏,是蘇聯多年的獨裁者。他1879年出生在高加索喬治亞的哥裏城。他的母語是喬治亞語,與俄語有很大的差別,後來他學會了俄語,講俄語時總帶有很重的喬治亞口音。
史達林是在貧困中長大的。他父親是個皮鞋匠,常常嗜酒無度,毒打兒子。約瑟夫十一歲時他就去世了。兒童時期的約瑟夫就讀於哥裏的一所教會學校。十多歲時進入提比裏西一所正教中學讀書,1899年他因宣傳推翻政府的思想被學校開除,隨後參加了地下的馬克思主義運動。1903年黨發生了分裂,他站立在布爾什維克一邊。從那時至1917年,他一直是個積極的共產黨員,至少被逮捕過六次。因為每次判的刑都很輕,而且逃跑的機會也多,所以這個時期的某個階段中他實際上有可能是一個雙料特工,就在這期間,他使用了“史達林”(鐵人)這一恰當的匿名。
在1917年的共產主義革命中史達林並沒有起主要作用。但是在隨後的兩年中他表現得很積極,1922年成為黨的總書記1。這一職務使他在黨的工作方麵起了重大的作用,是列寧逝世後他在奪權鬥爭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列寧想讓裏昂·托洛茨基當自己的接班人。事實上列寧在他的政治遺囑中已提到史達林太殘忍,應該撤銷他的總書記職務。但是列寧逝世後史達林成功地把它消毀了2。他進而又與列夫·加米涅夫和格裏哥裏·季諾維也夫兩位重要的政治局委員合作,形成“三套馬車”,即三人政治。他們三人成功地戰勝了托洛茨基及其追隨者。隨後史達林──黨內政治鬥爭的天才,就把矛頭指向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把他倆趕下了台。史達林在權力鬥爭中戰勝了“左翼敵對勢力”(即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及其同夥)後,又逐步地採納了幾項由他們提出的政治建議。不久以後,史達林又把矛頭指向黨內的右翼領袖──他從前的同盟,而且也取得了勝利。到三十年代初,他成了蘇聯唯一的獨裁者。
自1934年大權在握後,史達林發動了一係列的清洗運動。從表麵上來看,引起這些清洗運動的原因是1934年12月1日舍蓋·基洛夫遭暗殺。基洛夫是共產黨的高級官員,史達林的顧問之一。然而很可能是史達林親自下令暗殺了基洛夫,這一是為了除掉基洛夫,但更主要的是為隨後的清洗運動製造一個藉口。
在隨後的幾年裏,那些在1917年革命中就當過共產黨領袖的人,在蘇維埃政府中給列寧當過部下的人,他們多數被史達林指控有判國罪,被判處死刑,而且有許多都在大庭廣眾的審判下公開認了罪。這和托馬斯·傑弗遜當總統時逮捕了《獨立宣言》的大多數簽署者的做法差不多,他指控他們都犯了判國罪,他們在公開審判中“認了罪”就被處以死刑。1938年,領導過早期清洗運動的金利克·亞戈達本人也被帶上了審判台,承認犯了判國罪,因而被處死刑。而他的接班人尼古拉·葉左夫最終也遭到清洗,被處以死刑。
三十年代中期的清洗擴展到蘇聯的全黨和全軍。其主要矛頭並不是指向反黨分子和反革命分子(這類人中的大多數在列寧當權時就已被粉碎了),確切地說,其矛頭是對著共產黨的。史達林在屠殺共產黨方麵比沙皇警方成功得多。例如,在1934年黨的代表會議上當選的中央委員中,有三分之二還要多的人在隨後的清洗中被殺。由此清晰可見,史達林的主要目的是要防止在國內出現獨立政權。然而就在清洗運動進入高潮時史達林頒布了一部新憲法,稱為蘇聯民主憲法。
史達林所製訂的經濟政策之一就是用強迫手段實行農業集體化。這一政策在農民當中很不得人心,許多農民加以抵製。然而三十年代初根據史達林的命令數百萬農民不是被殺死就是被餓死,就這樣他的政策終於獲勝,並且得到全麵的貫徹。但自那以來蘇聯的農業狀況一直不佳。
史達林推行的另一項政策就是加速實現蘇聯的工業化。這種政策由於有蘇聯國境外的許多國家效仿,經過一係列的“五年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達到了目的。盡管史達林的工業化政策還有不足之處,但總的說來是非常成功的。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遭受了巨大的物質損失,但是卻治癒了戰爭的創傷,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工業大國。
1939年8月希特勒和史達林簽訂了著名的“不侵犯”條約。可是不到兩個星期,希特勒從西部入侵波蘭,占領了該國的半個西部。快到年底時,蘇聯發動軍事入侵,威脅著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三個獨立民族,這三個民族都沒有抵抗就自動繳械,並最終歸屬於蘇聯。羅馬尼亞的部分領土迫於蘇聯勢力的威脅也被吞併了。芬蘭在威脅麵前不肯低頭,但是蘇軍一次入侵就占領了整個芬蘭的領土。常為上述吞併行徑打著的一個幌子就是蘇聯需要這些領土來防禦納粹德國的突然襲擊。但是當戰爭已結束、德國被徹底擊敗以後,史達林並沒有表示放棄對所占據領土的控製(不過,這兩個國家都沒有他的追隨者)。
第二次大戰結束時,蘇聯占領了大半個東歐,史達林利用這個機會在整個占領區建立了順從蘇聯的共產黨政府。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府也在南斯拉夫出現了,但是該國沒有蘇聯軍隊,因而沒有變成蘇聯的衛星國。為了防止東歐其他共產黨國家走南斯拉夫的道路,史達林在東歐的衛星國也搞了清洗異己分子的運動。就是在第二次大戰剛結束期間,美國和蘇聯開始了冷戰。雖然人們宣稱杜魯門和西方領袖們對發動這場冷戰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史達林做得也真有點過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