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榮在室韋諸部的一係列行動在漫長的冬季自然不會傳到長安去,不過卻傳到了如今將都城設在忽汗(後世敦化市)的渤海國,原本已經與大唐偃旗息鼓的渤海國郡王大欽茂眼見孫秀榮如此作為,這心思便活泛起來。


    在大欽茂之父大武藝時代,就是因為渤海國(當時其自稱震國,實際上就是肅慎國)擅自攻打臣服於大唐的黑水都督府而受到大唐的懲罰,兩國便大開戰端,那時,大武藝一度攻陷安東都護府所在的遼東,還渡海攻擊登州。


    不過最後大武藝還是選擇了妥協,並退出了安東,他深知自己隻是一時得利,長久下去自己絕不是對手,因為一旦占據遼東,大唐必將將其視為像高句麗那樣的勁敵,自己這渤海國能否生存還是一個問題。


    於是,他采取了合縱連橫的策略,不僅與突厥、迴鶻、新羅、契丹交好,甚至遠渡重洋到日本示好,當然了,在大武藝時代,與大唐戰事的末期,他出賣了契丹人,此後遼金便成了世仇,此是後話。


    見到霫部大都督攻打室韋諸部後,大欽茂也沒有猶豫,立即再次發兵攻打黑水靺鞨。


    變局,再次發生。


    在天寶三年夏季,羽缺的室韋軍完全征服了大鮮卑山以東室韋諸部,並按照孫秀榮的意思將其遷徙到大山以西,在大欽茂攻擊黑水靺鞨時,一部分黑水靺鞨繼續向北逃亡,一部分人則遷徙到以前嶺東室韋的地盤,也就是後世齊齊哈爾到哈爾濱一帶。


    而此時渤海國為了不與大唐發生直接衝突,將心思都放在黑水下遊以及烏蘇裏江以東的地方,黑水靺鞨遷徙後,倒是讓大欽茂如願以償,他沒有再攻擊已經遷到挨著新室韋的霫部大都督範圍,而是全力經營鴨綠江以東的地帶,與曆史上相比,渤海國更早占據了廣袤的土地。


    渤海國可不是普通部族可比的,如今的大欽茂手底下有精銳五萬,政體也完全按照大唐規製設置,境內牧戶、農戶、匠戶各安其業,拿下烏蘇裏江以東的廣袤地帶後,收攬了大量沒來得及逃走的黑水靺鞨以及粟末靺鞨丁口,實力大增。


    而大唐在滅亡高句麗後藏在各地的高句麗人此時也出來擁護大欽茂的統治,加上以前叛亂的契丹、新羅人,渤海國的強盛已經用肉眼可見了。


    當然了,大唐滅亡高句麗後,在其故地安置了大量的漢人府兵,在武周時期,營州都督趙文翽殘暴無度,安東都護府大量漢人逃亡渤海都督府(後世吉林、朝鮮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耕種,這才是渤海國崛起的關鍵。


    若是沒有這些漢人農戶,大祚榮靠什麽建起城池,以及供養五萬大軍?雖有部分高句麗遺民,但漢人農戶才是最關鍵的。


    眼下,在後世吉林高官春市為中心的方圓幾百裏的大平原上,廣布著漢人、高句麗農戶。


    孫秀榮拿下黃頭室韋後,黑水靺鞨的李思慕帶著思慕部便占了這個地方,也就是後世吉林省鬆原市附近的地方,李思慕沒有帶著勇士迴到霫部,因為他一迴去就受到了大欽茂的攻擊。


    不過將部落遷徙到黃頭室韋地方,進而與新室韋相連,也算是沒有辜負孫秀榮的期望。


    原本李思慕在大欽茂的壓力下是想將部落遷到嶺西的,不過在孫秀榮知曉後勸說他就留在原地,由於身後有強大的霫部支持,投靠李思慕的黑水靺鞨人越來越多,到天寶三年秋季的時候,李思慕的思慕部已經膨脹到萬餘戶,並完全占據了嶺東室韋的地盤。


    這一幕,自然讓大欽茂不爽。


    但大欽茂也沒有做出攻擊李思慕的舉動,而是繼續穩定烏蘇裏江以東的諸部。


    天寶三年的秋末,忽汗城(滿清時代叫阿克墩城,也是由忽汗二字轉音而來,阿克墩,堅實之意也),年僅二十二歲的大欽茂接見了一人。


    也不能算是“接見”,在忽汗城的鴻臚寺驛館裏,那人接見了大欽茂。


    隻見那人身材瘦長,背還有點駝,胡人模樣,雙目銳利,竟是安祿山的拜把子兄弟史思明,現在貴為平盧節度使府都知兵馬使,雖然眼下賈循才是平盧節度副使,不過任誰也知道史思明才是營州的二號人物。


    這一次,史思明是帶著嚴莊過來的。


    大欽茂在鴻臚寺驛館待了整整半日,黃昏時分才出來。


    出來時,大欽茂的麵色還帶著笑意,不過陪著他麵見史思明的大將軍楊承慶卻知曉大事不好。


    大欽茂今年才二十二歲,他極度仰慕大唐文化,特別癡迷於唐詩和音律,他上台後任用的人也多有這兩方麵才能,比如楊承慶、楊泰師兄弟擅長詩詞,而已珍蒙則擅長音律,都被封為將軍,還是忽汗城左近大州的刺史。


    這裏麵,楊氏兄弟都是漢人,而已珍蒙則是高句麗人,都能身居高位隨侍在渤海王左右。


    當然了,作為堂堂有著勝兵五萬的大國,大欽茂身邊自然有真正的武人,本族人完顏承德就是其中之一,他統領著忽汗城一萬精銳步騎。


    自從大欽茂上台後,整個忽汗城都是籠罩在一片祥和之中,連大欽茂自己走在大街上也怡然自得,並不會因為自己是一國之王而前唿後擁。


    當然了,眼下的大欽茂是一個翩翩少年,穿著唐裝,梳著唐髻,發髻上紮著白色的絲帶,一身白色稠衣,行走在大街上除了引起眾人的讚歎外並沒有誰想做出行刺的壯舉。


    在這個時代,在尚處於初創階段的渤海國,這一切自然都是假象,以粟末靺鞨為主的渤海國骨子裏依舊是一個漁獵為主的國度,部落之間的仇殺依然是司空見慣。


    當大欽茂走在大街上時,街上的人群大多數都是他的護衛假扮的,這一切隻有完顏承德知曉,連楊承慶、已珍蒙這樣的近臣也不知曉。


    這才是年僅二十二歲的大欽茂厲害之處。


    而一旁陪著的楊承慶每當見此情形,自然忍不住要發出“鬱鬱乎文哉”的感歎,似乎他在大唐沒有實現的理想“竟然”在這裏實現了。


    很快,一行人迴到了王宮。


    坐定後,楊承慶、已珍蒙分列左右,而一個身高幾乎有六尺的壯漢挺胸挎刀站在大欽茂身後,此人自然就是大欽茂的妻兄,現渤海國第一勇士、京師禦林軍都統完顏承德了。


    據說,完顏承德原名烏延如虎,是粟末靺鞨一個小部落烏延部的嫡長子,大欽茂上台後將該部落名稱改為完顏部,又將烏延如虎改為完顏承德。


    一迴到王宮,君臣幾人都是怒容滿麵。


    整個下午,大欽茂與史思明見麵都是在屈辱中渡過的,他好像不是一個東海大國的國王,而是一個蠻荒部落的小酋長。


    沉默了許久。


    “大王”


    楊承慶開口了,他擅長詩詞,又能騎射,在渤海國算是文武雙全之人了,故此他是渤海國名義上的“兵馬大元帥”,他原本是安東都護府的小吏後人,來到渤海國後驟然得到高位,自然要誓死報效君王。


    “主辱臣死,請大王允許微臣去死!”


    大欽茂這時才從沉思中緩過神來,聽聞楊承慶此話,不禁笑道,“好你個楊承慶,你要死為何不在驛館時去擊殺史思明那駝背,做出藺相如血濺五步的壯舉?此時要死,豈不貽笑大方,好啦,趕緊說說對策”


    “咳咳”,楊承慶有些尷尬,不過他終究是位極人臣之人,轉瞬就迴複了原狀,這一幕,就連高句麗人已珍蒙也極為佩服,暗自感歎:“看來我的養氣功夫尚不如楊承慶啊”


    “殿下,微臣倒是覺得事情尚有可為”


    “哦?”


    “殿下,安祿山、史思明都是西域粗陋不文的胡人,惹惱周邊部族以便彼等從中取利乃是慣常做法,彼等不光是對我大渤海國是這樣,對付契丹、奚部、室韋何嚐不是如此?故此,我等切莫中了彼等圈套”


    “這一節本王也想到了,不過,本王顧慮的是史思明這駝背說的另一件事.....”


    “讓我等攻打遷到嶺東室韋地方的黑水靺鞨?可是該部從遠處來說是大唐欽封的黑水都督府下轄部落,從近處來說又投靠了如今風頭正盛的霫部大都督”


    “再者,先王時代,我國先是與契丹、突厥、新羅交好,後來又惡了契丹人,眼下雙方幾乎是不共戴天之仇,若是我國攻打嶺東室韋的黑水靺鞨,契丹人十有八九會側擊我後背,屆時我等又該當如何?”


    大欽茂不置可否,他將目光投向了已珍蒙,此人曾經出使日本,眼下掌管著禮部和以高句麗人為主的步軍,並非楊承慶可比。


    果然,已珍蒙站起來說道:“安祿山、史思明雖然惡貫滿盈,不過彼等既然來到這裏說明大唐對霫部也並不是完全信任,前不久,每年一次過來采購人參、貂皮、珍珠的胡商曾透露過,這霫部大都督孫秀榮是從遙遠的西域過來的”


    “其過來時,一路上曾受到不少波折,顯然朝廷是為了......”


    大欽茂接過了話茬,“借刀殺人!”


    已珍蒙點點頭,“顯然如此,此人漢人出身,不過祖上卻拜契丹人為義父,說起來此人與殿下倒是有一些淵源......”


    “哦?”


    “殿下,武周時期,契丹人李盡忠、孫萬榮叛亂,當時我國大聖明武高大王也被叛軍裹挾,就在孫萬榮軍中,孫秀榮的阿翁就是孫萬榮的義子,而就是因為依附叛軍,生怕事後受到牽連,大聖明武高大王才帶領族人離開營州來到東海一帶,進而才有了渤海國的基業”


    (大聖明武高大王,就是渤海國始祖大祚榮)


    大欽茂眼睛一亮,“原來如此”


    其實他早就知道了這一節。


    “故此”,已珍蒙繼續說道,“微臣倒是建議,因為攻打黑水都督府,已經惡了大唐,又與契丹交惡,幹脆與霫部交好,不理睬史思明那駝子,靜觀其變就好,若是大王下定決心,殺了史思明那廝也不算什麽”


    “不妥”,大欽茂趕緊擺擺手,“豈能如此行事?史思明雖然言語齷齪,終究是大唐高級官員,還是平盧節度使府的二號人物,聽說其與安祿山情同手足,若是殺了此人,安祿山肯定會興兵來討,我等雖然不懼他,總是失了先手”


    “不過”,看著已珍蒙麵色不佳,大欽茂接著說道:“結交霫部孫秀榮倒是可以,既然如此就勞煩已君走一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真桃花石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森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森森並收藏真桃花石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