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輅的建議卻是:“大王未可妄動,來年春天許都必有火災。”
4.管輅02:三國演義(下)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十五,許昌城內張燈結彩,軍民慶賞元宵佳節。
耿紀、韋晁等人密謀匡扶漢室、詔討曹賊,於此夜起事,在城中放起大火。他們率領家丁千餘人突襲禦林軍,並試圖沖入宮中。因為管輅的提醒,曹操早有預防,夏侯惇三萬大軍就駐屯在城外,很快平息了叛亂,撲滅了火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斬殺了夏侯淵。曹操方省悟管輅所言:
所謂“三八縱橫”,是指建安二十四年;所謂“黃豬”是指己亥年,己五行屬土為黃,亥為豬,建安二十四年正好歲次己亥;所謂“遇虎”,是寅月(正月)也;所謂“定軍之南”,乃定軍山之南也;“傷折一股”,肱股為兄弟,曹操本姓夏侯,與夏侯淵有兄弟之親情。這首詩說的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夏侯淵死於定軍山之南。
曹操讓人再去找管輅時,卻發現他早已不知去向了。
三十年後,管輅又神秘地出現在書中第一百零六迴《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中。
這一次是吏部尚書何晏請管輅論易。何晏可是當朝的大紅人,掌管著六部中最熱門的吏部,有如當今的組織部長。
既然論易,除了談玄說妙之外自然還要搞一下預測。何晏請管輅卜一下自己將來可否位列三公?
人說越老越圓滑,可管輅卻越老越憤青。他不但沒有恭維何晏,也再沒賦什麽虛頭八腦的打油詩,隻是講了一大通榮辱觀,好好教訓了一番何晏。內容無非是要他謙虛謹慎、團結大多數同誌,不要搞小圈圈之類的大道理。
旁邊的侍中尚書鄧颺早都聽不下去了,哼唧了一聲:“嗤,不過是些老生常談罷了!”
沒想到管輅脾氣更大,撂下句“老生者見不生,常談者見不談”直接拂袖而去。
迴到家,管輅的舅舅就勸他,“這些人都是輔政大將軍曹爽麵前的紅人,位高權重,你何必去得罪他們。”
管輅說:“您看見過對著死人拍馬屁的嗎?”
他舅舅大罵其為狂生而去。
不久之後的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何晏、鄧颺等人伏誅。
以上都隻是《三國演義》中的小說家言,那史實又如何呢?
4.管輅03:天才少年
第一段出場基本是虛構的。管輅生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據其自述“本命在寅”,即庚寅年出生。建安二十二年,管輅虛歲才八歲,又怎麽會跑去為曹操卜卦呢!
那一年管輅正在仰望星空呢,按《三國誌》的說法“輅年八九歲,便喜仰視星辰”。
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泰勒斯曾說過:“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隻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看來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最起碼在那個年代!
按說晚上數星星也算是中華民族納涼消暑、打發漫漫長夜的優良傳統習俗之一,順帶還可以編幾個牛郞織女、雅典娜黃金聖鬥士之類寓教於樂的民間故事。可就是沒見過像管輅這樣認真的小朋友——他逢人就問星辰名稱,和小朋友玩的遊戲也是在地上畫日月星辰,一看星星就整宿不睡。
這下管輅的爸媽可不幹了:小小年紀,老是熬夜,長大怎麽能有健康的體魄為偉大祖國多做貢獻呀!
結果卻是屢禁不止,正處在叛逆期的小管輅還振振有辭,“別看我年紀小,我就喜歡學習天文。家雞野鵠,尚能知時,難道人還不如動物嗎?”
管輅的父親是琅琊郡即丘長。管輅十五歲那年,便進入官學讀書,讀的也不過是《詩經》、《論語》、《易經》等。但管輅很快就脫穎而出,以文才折服了全校四百多名同學。
他的大名傳到了琅琊太守單子春的耳朵裏。為一見這位少年才俊,單太守特地大宴賓客百餘人,邀管輅赴會。
那時的管輅最多是高中生的年紀,雖說也是幹部子弟,但見到地方最高行政首長擺出這麽大的場麵,總有些怯場。於是對單太守說:“我年齡小,膽氣未堅,請先賜三升清酒,然後敢言。”
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高度數的烈性酒,否則接下來的橋段就該是醉打蔣門神了。
喝完酒,管輅抹了一抹嘴,說:“好,今天是單挑,還是你們一起上?”
(怎麽感覺是蕭峰在聚賢莊?)
單太守露出了寬厚長者的笑容,說:“小兄弟,你看我能和你旗鼓相當嗎?”
管輅說:“我剛讀書不久,也就念了些《詩經》、《論語》、《易經》,學問淺薄,講不了聖人之道、秦漢歷史。我們就來論一論陰陽五行、鬼神之情吧。”
單太守有些詫異:“這是最難懂的,你反而以為容易?”
辯論開始了,一開始還隻是單太守一個人發難,後來在座的能言之士全部加入了論戰。隻見管輅不慌不忙,見招拆招,對每個人的問難都從容對答,而且言辭有餘。直到日暮時分,在座的各位基本都沒動筷子,足以見辯論之激烈與熱度。
</br>
4.管輅02:三國演義(下)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十五,許昌城內張燈結彩,軍民慶賞元宵佳節。
耿紀、韋晁等人密謀匡扶漢室、詔討曹賊,於此夜起事,在城中放起大火。他們率領家丁千餘人突襲禦林軍,並試圖沖入宮中。因為管輅的提醒,曹操早有預防,夏侯惇三萬大軍就駐屯在城外,很快平息了叛亂,撲滅了火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斬殺了夏侯淵。曹操方省悟管輅所言:
所謂“三八縱橫”,是指建安二十四年;所謂“黃豬”是指己亥年,己五行屬土為黃,亥為豬,建安二十四年正好歲次己亥;所謂“遇虎”,是寅月(正月)也;所謂“定軍之南”,乃定軍山之南也;“傷折一股”,肱股為兄弟,曹操本姓夏侯,與夏侯淵有兄弟之親情。這首詩說的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夏侯淵死於定軍山之南。
曹操讓人再去找管輅時,卻發現他早已不知去向了。
三十年後,管輅又神秘地出現在書中第一百零六迴《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中。
這一次是吏部尚書何晏請管輅論易。何晏可是當朝的大紅人,掌管著六部中最熱門的吏部,有如當今的組織部長。
既然論易,除了談玄說妙之外自然還要搞一下預測。何晏請管輅卜一下自己將來可否位列三公?
人說越老越圓滑,可管輅卻越老越憤青。他不但沒有恭維何晏,也再沒賦什麽虛頭八腦的打油詩,隻是講了一大通榮辱觀,好好教訓了一番何晏。內容無非是要他謙虛謹慎、團結大多數同誌,不要搞小圈圈之類的大道理。
旁邊的侍中尚書鄧颺早都聽不下去了,哼唧了一聲:“嗤,不過是些老生常談罷了!”
沒想到管輅脾氣更大,撂下句“老生者見不生,常談者見不談”直接拂袖而去。
迴到家,管輅的舅舅就勸他,“這些人都是輔政大將軍曹爽麵前的紅人,位高權重,你何必去得罪他們。”
管輅說:“您看見過對著死人拍馬屁的嗎?”
他舅舅大罵其為狂生而去。
不久之後的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何晏、鄧颺等人伏誅。
以上都隻是《三國演義》中的小說家言,那史實又如何呢?
4.管輅03:天才少年
第一段出場基本是虛構的。管輅生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據其自述“本命在寅”,即庚寅年出生。建安二十二年,管輅虛歲才八歲,又怎麽會跑去為曹操卜卦呢!
那一年管輅正在仰望星空呢,按《三國誌》的說法“輅年八九歲,便喜仰視星辰”。
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泰勒斯曾說過:“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隻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看來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最起碼在那個年代!
按說晚上數星星也算是中華民族納涼消暑、打發漫漫長夜的優良傳統習俗之一,順帶還可以編幾個牛郞織女、雅典娜黃金聖鬥士之類寓教於樂的民間故事。可就是沒見過像管輅這樣認真的小朋友——他逢人就問星辰名稱,和小朋友玩的遊戲也是在地上畫日月星辰,一看星星就整宿不睡。
這下管輅的爸媽可不幹了:小小年紀,老是熬夜,長大怎麽能有健康的體魄為偉大祖國多做貢獻呀!
結果卻是屢禁不止,正處在叛逆期的小管輅還振振有辭,“別看我年紀小,我就喜歡學習天文。家雞野鵠,尚能知時,難道人還不如動物嗎?”
管輅的父親是琅琊郡即丘長。管輅十五歲那年,便進入官學讀書,讀的也不過是《詩經》、《論語》、《易經》等。但管輅很快就脫穎而出,以文才折服了全校四百多名同學。
他的大名傳到了琅琊太守單子春的耳朵裏。為一見這位少年才俊,單太守特地大宴賓客百餘人,邀管輅赴會。
那時的管輅最多是高中生的年紀,雖說也是幹部子弟,但見到地方最高行政首長擺出這麽大的場麵,總有些怯場。於是對單太守說:“我年齡小,膽氣未堅,請先賜三升清酒,然後敢言。”
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高度數的烈性酒,否則接下來的橋段就該是醉打蔣門神了。
喝完酒,管輅抹了一抹嘴,說:“好,今天是單挑,還是你們一起上?”
(怎麽感覺是蕭峰在聚賢莊?)
單太守露出了寬厚長者的笑容,說:“小兄弟,你看我能和你旗鼓相當嗎?”
管輅說:“我剛讀書不久,也就念了些《詩經》、《論語》、《易經》,學問淺薄,講不了聖人之道、秦漢歷史。我們就來論一論陰陽五行、鬼神之情吧。”
單太守有些詫異:“這是最難懂的,你反而以為容易?”
辯論開始了,一開始還隻是單太守一個人發難,後來在座的能言之士全部加入了論戰。隻見管輅不慌不忙,見招拆招,對每個人的問難都從容對答,而且言辭有餘。直到日暮時分,在座的各位基本都沒動筷子,足以見辯論之激烈與熱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