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官員的官服是紫色的,笏板是玉的,魚袋是金的。所以民間也一直流傳著一句話:紫衣玉帶為卿相。
他如今不過二十九歲,居然就走到了這個位置。這是他初入朝堂時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想完了自己,寧硯又開始想那個就沒見過幾麵,話也沒說上過一句的太子。
蕭氏皇族子息向來不厚,當今天子膝下也隻有三子。太子就是他的嫡長子,名為蕭啟崇,十六歲被加封為太子,如今加冠不過兩年。
至於另外兩名庶出皇子,母族不顯,本身也不是什麽聰慧、有野心的人。滿十六歲後,被封了親王後就被安排到了各自的封地。
優渥的生活不會少,但政權軍權就不怎麽能碰到了。所以奪嫡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寧硯沒和太子接觸過,但卻聽到過一些關於蕭啟崇的風評。
首先,愛玩。而且這個玩還很與眾不同,不好賭,不好色,愛的是唱戲。經常看戲看著看著就跑上去和人家搶角色唱了。
皇帝也斥責過,但沒有結果後,也隻能放任了,誰讓他隻有這麽一個嫡子。而且這個嫡子除了愛玩鬧一些,還是挺讓他
第二,愛錢。身為堂堂的太子經常把自己的字畫讓人拿了去賣。還專門開了一家賣字畫的鋪子。
有不少人說太子荒唐,但偏偏人家對皇帝交於的事情又能很不錯的完成。去輔佐這麽一個人,寧硯也不知道對他是好是壞。
第71章
城門外, 一早就在這裏等著的寧硯在臨近正午的時候等到了他要等的人。對麵的馬車停下後, 沒一會兒,一身滄桑疲憊的夏敬從馬車上走了下來。
寧硯躬身作揖, 溫聲道:“清墨前來送您一程。”
夏敬側身避開了。“如今你官品尤在我之上,這禮著實有些不合規矩。”
寧硯搖頭道:“這隻是晚輩對長者的禮,大人當得。”
夏敬看著寧硯, 神色複雜, 語帶自嘲。“諾大的上元,除了家人之外, 肯來送我的居然是不甚親厚的你。”
寧硯聞言, 隻覺唏噓感慨不已。人就是這麽現實, 當初夏敬得勢之時, 巴結諂媚者不知幾何。如今一朝失勢被貶, 個個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會受到牽連。
靜默了一會兒, 寧硯說到:“章公其實也惦念著您,隻是因為身體之故, 不能來為您踐行。”
“我知道,閣老對我的知遇之恩我這輩子都銘記在心。是我對不起他老人家。賑災迴京後, 他就曾提點過我低調行事,可我卻沒放在心上。
有今日之禍, 是我咎由自取, 反而累的他老人家昏迷中風。閣老對我的恩情, 隻能……來生再報。”
一時間, 兩人都沉默了。因為他們都清楚,今日一別,這輩子恐怕都沒有再見之日了,那句“來生再報”沒有絲毫誇大的意思。
“大人,保重。”
最後的最後,寧硯也隻能說上這麽一句話。
夏敬深吸了一口氣,拱手沉聲道:“保重。”
說完,毫不留戀地轉身,登馬車。坐迴馬車後,夏敬從車窗看著上元府的城牆良久。合上雙目之時,帶著幾分決絕的聲音傳出。
“走!”
馬鞭在寧硯的眼前被揮起,車輪滾動帶起了一陣的揚塵。寧硯一直站在那裏目送,一直到車馬的影子消失不見,悵然若失的他才轉身迴城。
**
詹士府是輔佐太子的機構,寧硯這個詹士新官上任,免不了是要先去拜見大涼的這位儲君的。
進了太子府後,寧硯便被一名管事帶到了太子府中搭建戲台的地方,太子蕭啟崇就在那裏等著見他。
還沒進院子,寧硯就聽到了各種樂器以及雜劇唱腔的聲音。大涼的戲曲雖然沒有後世崑劇、京劇那樣完善,但基本的雛形以及框架都已經有了。
特有的曲調,民間坊市傳唱的曲子詞,鋪陳排比的說唱敘事方式,讓戲抓人眼球的同時,還留餘味,迴味有滋。
隻是因為興起的時間不長,再加上多為民間傳唱,從事雜劇創作的人不多。比較出名的也都是一些神話傳說還有歷史故事,就比如“三顧茅廬”之類的。
寧硯曾經陪著陸秋歌和白淑蘭也看過一些戲,所以對正在進行的這場戲也有幾分熟悉,知道這本戲唱的是前朝一位孝子搏虎救母的事。
進入院子後,寧硯掃視一圈,就看到了這位毀譽參半的大涼太子。這次蕭啟崇倒是沒有跑到戲台上去唱戲。
但看他那坐不住的樣子,還有跟著念唱詞的嘴、比劃的手,寧硯絲毫不懷疑要是沒有他的到來,這位太子爺肯定就換衣化妝成為其中的一個角色了。
寧硯也沒上去打斷蕭啟崇看戲的興致,一直站在一旁等著戲曲結束。
戲曲結束時,蕭啟崇直接站了起來,興奮的喊到:“唱的好!你們幾個統統有賞!”說著,蕭啟崇指著戲台上的一人對身旁的太監說到:
“李善,迴頭將那個唱大孝子的人給本王留下來,等閑下來本王要和他切磋切磋。”
李善連忙帶笑應下。
等一眾戲班子的人撤下去後,蕭啟崇似乎才想起來寧硯,讓李善將寧硯請了過來。
“你就是寧硯?”蕭啟崇繞著寧硯轉了一圈,上下大量了一遍後開口問道。
</br>
他如今不過二十九歲,居然就走到了這個位置。這是他初入朝堂時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想完了自己,寧硯又開始想那個就沒見過幾麵,話也沒說上過一句的太子。
蕭氏皇族子息向來不厚,當今天子膝下也隻有三子。太子就是他的嫡長子,名為蕭啟崇,十六歲被加封為太子,如今加冠不過兩年。
至於另外兩名庶出皇子,母族不顯,本身也不是什麽聰慧、有野心的人。滿十六歲後,被封了親王後就被安排到了各自的封地。
優渥的生活不會少,但政權軍權就不怎麽能碰到了。所以奪嫡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寧硯沒和太子接觸過,但卻聽到過一些關於蕭啟崇的風評。
首先,愛玩。而且這個玩還很與眾不同,不好賭,不好色,愛的是唱戲。經常看戲看著看著就跑上去和人家搶角色唱了。
皇帝也斥責過,但沒有結果後,也隻能放任了,誰讓他隻有這麽一個嫡子。而且這個嫡子除了愛玩鬧一些,還是挺讓他
第二,愛錢。身為堂堂的太子經常把自己的字畫讓人拿了去賣。還專門開了一家賣字畫的鋪子。
有不少人說太子荒唐,但偏偏人家對皇帝交於的事情又能很不錯的完成。去輔佐這麽一個人,寧硯也不知道對他是好是壞。
第71章
城門外, 一早就在這裏等著的寧硯在臨近正午的時候等到了他要等的人。對麵的馬車停下後, 沒一會兒,一身滄桑疲憊的夏敬從馬車上走了下來。
寧硯躬身作揖, 溫聲道:“清墨前來送您一程。”
夏敬側身避開了。“如今你官品尤在我之上,這禮著實有些不合規矩。”
寧硯搖頭道:“這隻是晚輩對長者的禮,大人當得。”
夏敬看著寧硯, 神色複雜, 語帶自嘲。“諾大的上元,除了家人之外, 肯來送我的居然是不甚親厚的你。”
寧硯聞言, 隻覺唏噓感慨不已。人就是這麽現實, 當初夏敬得勢之時, 巴結諂媚者不知幾何。如今一朝失勢被貶, 個個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會受到牽連。
靜默了一會兒, 寧硯說到:“章公其實也惦念著您,隻是因為身體之故, 不能來為您踐行。”
“我知道,閣老對我的知遇之恩我這輩子都銘記在心。是我對不起他老人家。賑災迴京後, 他就曾提點過我低調行事,可我卻沒放在心上。
有今日之禍, 是我咎由自取, 反而累的他老人家昏迷中風。閣老對我的恩情, 隻能……來生再報。”
一時間, 兩人都沉默了。因為他們都清楚,今日一別,這輩子恐怕都沒有再見之日了,那句“來生再報”沒有絲毫誇大的意思。
“大人,保重。”
最後的最後,寧硯也隻能說上這麽一句話。
夏敬深吸了一口氣,拱手沉聲道:“保重。”
說完,毫不留戀地轉身,登馬車。坐迴馬車後,夏敬從車窗看著上元府的城牆良久。合上雙目之時,帶著幾分決絕的聲音傳出。
“走!”
馬鞭在寧硯的眼前被揮起,車輪滾動帶起了一陣的揚塵。寧硯一直站在那裏目送,一直到車馬的影子消失不見,悵然若失的他才轉身迴城。
**
詹士府是輔佐太子的機構,寧硯這個詹士新官上任,免不了是要先去拜見大涼的這位儲君的。
進了太子府後,寧硯便被一名管事帶到了太子府中搭建戲台的地方,太子蕭啟崇就在那裏等著見他。
還沒進院子,寧硯就聽到了各種樂器以及雜劇唱腔的聲音。大涼的戲曲雖然沒有後世崑劇、京劇那樣完善,但基本的雛形以及框架都已經有了。
特有的曲調,民間坊市傳唱的曲子詞,鋪陳排比的說唱敘事方式,讓戲抓人眼球的同時,還留餘味,迴味有滋。
隻是因為興起的時間不長,再加上多為民間傳唱,從事雜劇創作的人不多。比較出名的也都是一些神話傳說還有歷史故事,就比如“三顧茅廬”之類的。
寧硯曾經陪著陸秋歌和白淑蘭也看過一些戲,所以對正在進行的這場戲也有幾分熟悉,知道這本戲唱的是前朝一位孝子搏虎救母的事。
進入院子後,寧硯掃視一圈,就看到了這位毀譽參半的大涼太子。這次蕭啟崇倒是沒有跑到戲台上去唱戲。
但看他那坐不住的樣子,還有跟著念唱詞的嘴、比劃的手,寧硯絲毫不懷疑要是沒有他的到來,這位太子爺肯定就換衣化妝成為其中的一個角色了。
寧硯也沒上去打斷蕭啟崇看戲的興致,一直站在一旁等著戲曲結束。
戲曲結束時,蕭啟崇直接站了起來,興奮的喊到:“唱的好!你們幾個統統有賞!”說著,蕭啟崇指著戲台上的一人對身旁的太監說到:
“李善,迴頭將那個唱大孝子的人給本王留下來,等閑下來本王要和他切磋切磋。”
李善連忙帶笑應下。
等一眾戲班子的人撤下去後,蕭啟崇似乎才想起來寧硯,讓李善將寧硯請了過來。
“你就是寧硯?”蕭啟崇繞著寧硯轉了一圈,上下大量了一遍後開口問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