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之後, 寧硯決定第一個去拜訪紀良和。畢竟昨天在紫宸殿就已經和章嚴維見過麵了。


    迴上元府的時候,寧遠誌送了他不少的好東西。寧硯在裏麵選了一方上佳的硯台帶上準備當作禮物送給紀良和。


    紀良和已過花甲之齡, 如今已經不在翰林院任職了。一年前紀良和上書請求致仕,大涼之製,官員七十致仕。但過了花甲之齡後, 主動要求致仕的也可以。但這時同不同意就看皇帝的。


    紀良和請求致仕蕭旻就沒有答應, 僅僅隻是允了他辭去翰林學士的官職, 轉而加封他為太子太傅,讓他給皇子授課,期滿兩年後,才準許他致仕。


    皇帝如此看重紀良和不是沒有理由的,紀良和在仕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世被普遍認同的大儒隻有兩人。


    一是從國子監祭酒任上致仕,歸鄉後去了白鹿洞書院當山長的周平。另外一人就是紀良和。


    兩人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倍受天下儒生敬重。這份殊榮,即使是章嚴維都沒有。


    寧硯到了紀良和的府邸後,沒有停留多久,紀良和隻是和他說了一會兒話就讓他離開了。


    紀良和將一切都看的很清楚,也從來不參與朝廷中的黨派爭鬥。到了如今的這個年齡,處事就愈發的淡泊起來。


    對寧硯這個好友晚輩,紀良和沒有交待什為人處世之道,唯一交待的事情是有關章嚴維這位好友的。


    他告訴寧硯,章嚴維變法得罪太多的人了,一旦他百年之後,章家沒有了人庇護,下場可想而知。


    他叮囑寧硯,要在章嚴維還在時,要走到一個足夠高的位置,能擋得住狂風巨浪的位置,一個戶部侍郎還不夠。


    寧硯從紀府出來後,心中的惆悵久久沒有散去。是啊,他都忘了章嚴維也已經六十一歲了,在這個年代已經是高壽了。


    章嚴維當初護他周全,一方麵的原因不就是希望在他之後讓自己照顧章家一二嗎?


    原來不知不覺間,自己身上的擔子已經不僅僅是自己一家人了。


    還有章家,還有寧家,甚至還有他參與進來的這個新政,都已經壓在他的肩頭了。擺在他麵前的路好像也隻剩下一條了。


    一時間,寧硯有點迷茫,他真的能把這條路走下去嗎?又能把它走好嗎?


    迴到家,寧硯第一時間就去找陸秋歌。陸秋歌才將兩個孩子哄睡著不久,正坐在床床邊作女紅。


    一如多年前,他初到這個世界,點燈夜讀之時,陸秋歌就坐在旁邊縫補衣服的場景。


    那時,他們連吃飽都成問題。而現在,他位居戶部侍郎,也已經兒女雙全。看著看著,寧硯的心漸漸的平息了下來。


    在陸秋歌這裏,他總能找到最有用的撫慰。


    放輕了腳步走過去,在床邊的地上盤起一條腿坐下,右手搭到陸秋歌的腿上,抬頭輕聲問道:“秋歌,你看我的肩膀寬嗎?”


    陸秋歌被寧硯這沒頭沒尾的問題問得有些奇怪,但還是配合的目測了一下寧硯肩膀的寬度。奈何寧硯實在不是健壯型的,陸秋歌就勉強的給了一個“還行”的答案。


    寧硯聽後,咧開嘴笑了起來。“我也覺得還行。它還是很有力氣,能挑很多東西的。”


    **


    “你總能讓我覺得意外,銀錢兩百萬貫,一個小小的兌票務就弄出來了,那戶部尚書都沒你會聚財。看來我當初提議讓你去金陵的決定做的太對了。”


    “其實也是金陵的商人提前打下了一個底子,所以才能做的這麽順利。接下來的推行就沒有這麽容易了。”


    一路走進書房,章嚴維坐下後,示意寧硯也自行坐下,同時說到:“路要一步一步走,本就沒指望你一蹴而就,你須得戒急戒躁。”


    “清墨知道。”


    “你向來讓我放心。”章嚴維輕笑道。“下次來,把你那一對兒女也帶上讓我看看。”


    提起小寧頌和小寧悠,寧硯眉眼間都亮堂了起來,點頭應了聲“好”。


    接下來章嚴維又和寧硯聊了一些他在金陵的所見所聞所為,既有關懷的意思在,也有考察提點的意思在。


    “還有,你有多大的把握能夠籌集到五倍於金陵兌票務的錢?”章嚴維正色問道。


    寧硯迴答道:“這要等我上任後,在戶部看一下全國三十六州府的情況後我才給出一個答案,不過這個數額肯定不會小,五倍隻是一個保守的數額。”


    章嚴維聽後,沉吟了一會兒才繼續說到:“我也不瞞你,陛下如此看重兌票,為的是抗擊匈奴和倭寇。大涼邊境常年受兩族侵擾,禍患不除,遲早有一天會成大患。”


    “精兵法施行以來,大涼的軍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要打仗,國庫很可能虛耗不起,所以你的兌票會成為軍費很重要的一個來源。”


    “我知道了,我會盡全力做好的。”說完,寧硯頓了一會兒猶疑道:“章公,我還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道該不該說。”


    章嚴維頷首。“但說無妨。”


    “自大涼開國以來,就一直是重文輕於武,天下萬民也都多學文而疏於武。軍中官職,大半由世蔭承襲,其餘從行伍選拔。”


    “但大涼除邊境之外再無戰事,而且也都是以守城為主,所以行伍選拔極少,武將基本上都是高門子弟承襲,我覺的這也是大涼長期以來兵弱將不強的一個緣由。”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佛龍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佛龍象並收藏科舉之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