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審判史,寧硯。
合上奏摺,蕭旻沒有先說兌票的事,而是道:“可以將這封奏摺供朝臣傳閱傳閱,奏摺合該如此,就事言事,至於那些阿諛之詞,奉承之語,完全是可以省了的嘛。”
正等著聽蕭旻意見的一眾閣臣一下聽到這話,好幾個人還怔了兩下。最後是韓哲鬆應到:“陛下說的是。”
“朕的這位寧愛卿腹中新穎之法還真是多,才出一個田賦司,如今又出一個兌票務,還真是有意思。”
說著,蕭旻看向章嚴維和韓哲鬆兩人,道:“章卿,韓卿,朕看你二人意見完全相左,想聽聽其中緣由。”
韓哲鬆率先發難。“兌票一物,自古未有,究其根本,就是一張紙而已。拿它當銀錢來用,未免太過兒戲了。若真如此,紙張無限,可造兌票無限,那要鑄幣有何用?豈不是完全亂了套。”
“況且,地方府庫之財,是供府衙之用,賑災救濟之需的,豈能輕易動用。莫不是他寧硯想藉機中飽私囊,貪汙府銀?!”
在章嚴維開口之前,次輔夏敬率先站了起來,直視韓哲鬆。“韓閣老,若兌票隻是兒戲,那為什麽金陵民間能使用兩年之久,巨額買賣之時,更有商人直言要兌票,而非金銀?”
“那金陵商人丟棄鋪子,卷數萬之款私逃又作何解釋?一人之貪,連累百人為之受過。如此擾亂民生之舉,該止該廢!”
夏敬再對:“所以才要辦兌票務。由官府來辦,便不會再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夏敬在章嚴維被排擠出內閣的那段時間就任過首輔,和韓哲鬆也平起平坐過一段時間。
雖然如今又任迴次輔,在身份上低了半籌,但與韓哲鬆理論起來,氣勢卻絲毫不弱。
就在兩人僵持不下的時候,章嚴維緩緩開口,開口的對象是禦座之上的蕭旻。“陛下,臣同意寧硯所奏,設兌票務,主要是因為一件事。”
“章卿請說。”蕭旻道。
“大涼如今,北有突厥之患,沿海有倭寇之亂,雖無內亂,但外亂久存,常年累月,軍餉日漸耗空國庫。”
“但國貧民卻富,錢財多積累於世家大族,商人巨賈手中。臣變法之時,重商稅,商人卻轉而棄商買地,兼併良田。”
“陛下不忍見民生之苦,所以推行累進稅收,稍降商稅。但寧硯所提兌票務卻讓臣看到了另外一條用商之財來強兵的路。”
“寧硯在奏摺中說,有三錢,便可印製十錢兌票,十錢兌票用於民間,可當十錢用。其中多出來的七錢,朝廷便可以動用其中一部分,來練精兵,整軍備,以北抗突厥,東拒倭寇。陛下,如此利國利社稷之舉,臣為何不贊同?”
蕭旻被章嚴維這一番話說的心中大動。大涼開國已經百餘年,朝廷上下,積弊日久,內有冗官冗費,外有突厥倭寇,國庫虧空。
他想做中興之主,重現大涼開國之初內外臣服的強大。所以自他登基,掌控權力之後,便重用章嚴維變法。
期間雖有波折,但章嚴維到底沒有讓他失望。考察法,精兵法等舉,已經讓大涼有了中興之象。如果能再解決突厥與倭寇的問題,他何愁大涼不中興?
韓哲鬆是兩朝元老,自蕭旻登基就一直是內閣首輔,對蕭旻之誌不可謂不了解。在章嚴維說出強兵之時,他就知道自己這次又輸了。
他要是再說下去,隻會招徠蕭旻的不快。因為他之前阻撓變法,蕭旻心中本來就對他有芥蒂,他就不去找不自在了。
而且,這次他輸的並不難受。兌票務並沒有觸動到他或者是他之一派的人的什麽利益,他會反對,隻是怕兌票會對朝廷不益,會攪亂鑄幣製。
如果真的如章嚴維所說,兌票務的設立可以強兵,他不會反對。他是大涼之臣,忠的是大涼,自然也希望大涼強大。
蕭旻也沒有再問韓哲鬆的意見,直接拍案下了決定。
“既是如此,那就讓寧硯試一試。就準他在金陵設立兌票務,待有成績之時,就是他調職迴京,向天下推行兌票之時。”
說完,蕭旻打開寧硯的奏摺,拿起硃筆,在上麵提了一個“準”字,後麵又用小字寫到:告戶部許之。
地方府庫歸戶部管轄,所以蕭旻才會寫上這麽一句。
寫完後,蕭旻將這封奏摺直接遞給了大太監。“章愛卿,告知戶部之後,盡快將奏摺送迴。”
“是。”
大殿左邊帷幕屏風之後,安靜聽完了整個過程的溫梅芷悄然從偏門退出了紫宸殿。在她的手中有一封信,和那封奏摺一樣,都是來自寧硯。
她應寧硯的請求,特意進宮,讓蕭旻答應她幕後聽政。也做好了萬一韓哲鬆勢大,她出麵幫助寧硯一二的準備。
沒想到章嚴維隻是三言兩語就讓蕭旻答應了寧硯所奏之事。也就省卻了她一番功夫。
而且她不出麵也好,免得她一個田賦司大司卿卻跑來摻和內閣議事,讓禦史台的人知道了,她和蕭旻都得被“教訓”。
從紫宸殿出來後,溫梅芷立在簷下,仰頭看著萬裏晴空,喃喃說到:“有你為臣,是陛下之幸,大涼之幸。有你為友,是梅芷之幸。”
**
</br>
合上奏摺,蕭旻沒有先說兌票的事,而是道:“可以將這封奏摺供朝臣傳閱傳閱,奏摺合該如此,就事言事,至於那些阿諛之詞,奉承之語,完全是可以省了的嘛。”
正等著聽蕭旻意見的一眾閣臣一下聽到這話,好幾個人還怔了兩下。最後是韓哲鬆應到:“陛下說的是。”
“朕的這位寧愛卿腹中新穎之法還真是多,才出一個田賦司,如今又出一個兌票務,還真是有意思。”
說著,蕭旻看向章嚴維和韓哲鬆兩人,道:“章卿,韓卿,朕看你二人意見完全相左,想聽聽其中緣由。”
韓哲鬆率先發難。“兌票一物,自古未有,究其根本,就是一張紙而已。拿它當銀錢來用,未免太過兒戲了。若真如此,紙張無限,可造兌票無限,那要鑄幣有何用?豈不是完全亂了套。”
“況且,地方府庫之財,是供府衙之用,賑災救濟之需的,豈能輕易動用。莫不是他寧硯想藉機中飽私囊,貪汙府銀?!”
在章嚴維開口之前,次輔夏敬率先站了起來,直視韓哲鬆。“韓閣老,若兌票隻是兒戲,那為什麽金陵民間能使用兩年之久,巨額買賣之時,更有商人直言要兌票,而非金銀?”
“那金陵商人丟棄鋪子,卷數萬之款私逃又作何解釋?一人之貪,連累百人為之受過。如此擾亂民生之舉,該止該廢!”
夏敬再對:“所以才要辦兌票務。由官府來辦,便不會再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夏敬在章嚴維被排擠出內閣的那段時間就任過首輔,和韓哲鬆也平起平坐過一段時間。
雖然如今又任迴次輔,在身份上低了半籌,但與韓哲鬆理論起來,氣勢卻絲毫不弱。
就在兩人僵持不下的時候,章嚴維緩緩開口,開口的對象是禦座之上的蕭旻。“陛下,臣同意寧硯所奏,設兌票務,主要是因為一件事。”
“章卿請說。”蕭旻道。
“大涼如今,北有突厥之患,沿海有倭寇之亂,雖無內亂,但外亂久存,常年累月,軍餉日漸耗空國庫。”
“但國貧民卻富,錢財多積累於世家大族,商人巨賈手中。臣變法之時,重商稅,商人卻轉而棄商買地,兼併良田。”
“陛下不忍見民生之苦,所以推行累進稅收,稍降商稅。但寧硯所提兌票務卻讓臣看到了另外一條用商之財來強兵的路。”
“寧硯在奏摺中說,有三錢,便可印製十錢兌票,十錢兌票用於民間,可當十錢用。其中多出來的七錢,朝廷便可以動用其中一部分,來練精兵,整軍備,以北抗突厥,東拒倭寇。陛下,如此利國利社稷之舉,臣為何不贊同?”
蕭旻被章嚴維這一番話說的心中大動。大涼開國已經百餘年,朝廷上下,積弊日久,內有冗官冗費,外有突厥倭寇,國庫虧空。
他想做中興之主,重現大涼開國之初內外臣服的強大。所以自他登基,掌控權力之後,便重用章嚴維變法。
期間雖有波折,但章嚴維到底沒有讓他失望。考察法,精兵法等舉,已經讓大涼有了中興之象。如果能再解決突厥與倭寇的問題,他何愁大涼不中興?
韓哲鬆是兩朝元老,自蕭旻登基就一直是內閣首輔,對蕭旻之誌不可謂不了解。在章嚴維說出強兵之時,他就知道自己這次又輸了。
他要是再說下去,隻會招徠蕭旻的不快。因為他之前阻撓變法,蕭旻心中本來就對他有芥蒂,他就不去找不自在了。
而且,這次他輸的並不難受。兌票務並沒有觸動到他或者是他之一派的人的什麽利益,他會反對,隻是怕兌票會對朝廷不益,會攪亂鑄幣製。
如果真的如章嚴維所說,兌票務的設立可以強兵,他不會反對。他是大涼之臣,忠的是大涼,自然也希望大涼強大。
蕭旻也沒有再問韓哲鬆的意見,直接拍案下了決定。
“既是如此,那就讓寧硯試一試。就準他在金陵設立兌票務,待有成績之時,就是他調職迴京,向天下推行兌票之時。”
說完,蕭旻打開寧硯的奏摺,拿起硃筆,在上麵提了一個“準”字,後麵又用小字寫到:告戶部許之。
地方府庫歸戶部管轄,所以蕭旻才會寫上這麽一句。
寫完後,蕭旻將這封奏摺直接遞給了大太監。“章愛卿,告知戶部之後,盡快將奏摺送迴。”
“是。”
大殿左邊帷幕屏風之後,安靜聽完了整個過程的溫梅芷悄然從偏門退出了紫宸殿。在她的手中有一封信,和那封奏摺一樣,都是來自寧硯。
她應寧硯的請求,特意進宮,讓蕭旻答應她幕後聽政。也做好了萬一韓哲鬆勢大,她出麵幫助寧硯一二的準備。
沒想到章嚴維隻是三言兩語就讓蕭旻答應了寧硯所奏之事。也就省卻了她一番功夫。
而且她不出麵也好,免得她一個田賦司大司卿卻跑來摻和內閣議事,讓禦史台的人知道了,她和蕭旻都得被“教訓”。
從紫宸殿出來後,溫梅芷立在簷下,仰頭看著萬裏晴空,喃喃說到:“有你為臣,是陛下之幸,大涼之幸。有你為友,是梅芷之幸。”
**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