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金陵也是排的上號的大家族,就是遠沒有以前風光了。


    現任寧氏一族族長的是寧家嫡係三房的人, 名為寧遠誌, 是個舉人,卻沒撈到一官半職。


    他的長子寧磊隻是個秀才,卻讓他托人在府衙謀得了從八品的典史的差使。


    私宴結束的第二天, 父子兩人談話之時, 寧遠誌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寧硯這位新來的審判史。


    “磊兒, 昨日一見, 覺得那新來的審判史為人如何?”


    寧磊想了一下後說到:“和傳言中一樣, 年齡不大, 應該比我還小上數歲。為人看起來的很謙和,舉手投足之間又謹慎隨和, 反正不簡單。”


    寧遠誌聽後,長嘆一聲,感慨道:“年紀輕輕就成了正五品的審判史, 我寧家又何時能出這樣的人, 來重振寧氏家門呢。”


    “父親, 其實還有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個審判史和我們是同宗,都姓寧。這本來也沒什麽奇怪的,關鍵是他名硯,也是帶石的,你說他會不會就是咱們宗族的人?”


    “不會。”寧遠誌搖頭道。“嫡係、旁係之人族譜中都有記載,我可以肯定沒有這麽一號人。”


    “可能是我多想了,這就是一個巧合吧。”


    而在這時,寧遠誌卻是忽的想到了什麽,臉色都變得有些凝重起來,自言自語道:“如果真的是我想的這樣,那……不行,我得去找一下父親。”


    說完,不等寧磊詢問,寧遠誌起身就快步離開了。


    **


    “大人,這是近五年金陵糧運、家田還有水利在府衙留存的卷宗。”


    府衙,公房內,主簿冀張弛將懷裏抱的厚厚的一摞書冊放到了寧硯身前的桌案上。


    寧硯拿起最上麵的一本翻開,第一頁就五個大字:丁子年糧運。丁子年是去年的紀年。


    抬頭對冀張弛說到:“你搬把椅子坐我旁邊,我有不懂的地方你就負責給我講解。”


    冀張弛連忙擺手。“不敢,不敢。下官站著就好。”


    “有這麽多呢,你總不能站一天吧。聽我的,搬把椅子去。”


    “下官多謝大人恩典。”


    先感恩戴德了一番,冀張弛才跑去搬了椅子,渾身不自在的坐在了寧硯的旁邊。每當寧硯指著不懂的地方問他時,立刻就給他解說。


    總體來說,在地方府衙工作絕對是比在上元府要輕鬆的,尤其是寧硯這樣有官位在身的人。


    分屬的事情做完後,其餘的時間就可以算是閑暇時間,可以自由分配,不用成天待在府衙中。


    而且寧硯隻是府衙的二把手,大多數的事情還是由竇良鋒這個太守來處理,他隻需要在竇良鋒處理後,確認無誤之下聯署一下自己的名字,讓政令正式生效。


    而且府衙各項分工也都比較明確,主簿、典史都很大程度的分擔了太守和審判史的工作量。


    再加上禮房、吏房、戶房、工房、兵房、刑房六房的輔助,事情處理起來就不那麽的繁重。


    寧硯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工作,剛開始要熟悉其中的程序規則、門門道道費了很大的功夫。等到真正上手後,就輕鬆了許多。


    隨著處理的事情多了,寧硯也漸漸理解章嚴維說的來金陵的鍛鍊的話了。在處理府衙事務的同時,寧硯也沒忘章嚴維特意囑咐他的事情。


    他特意花時間將金陵城裏的每家兌票鋪都跑了一遍,明察暗訪之下得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


    兌票是兩年前由金陵城中的十二位富商一起商議之後決定製造的東西,因為在經商中攜帶大額的真金白銀太不方便,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證,所以就想出了兌票這種憑證。


    十二位富商或獨立,或聯合一共成立了五家兌票鋪,用一定數額的銀錢作為準備金,印發了一批各種數額的兌票。


    要使用兌票的人先將銀錢存到兌票鋪,換取同等數額的兌票,用於交易。交易之後,收到兌票的人便可以在相對應的兌票鋪將兌票換成銀錢。


    在這個過程中,每次將兌票兌換成現錢,兌票鋪會收取五十文的費用,作為兌票鋪的收入。


    寧硯知道,這種兌票一定會在後世的史書中出現,然後被貫上“最早的紙幣”這個名頭。但現在,說是紙幣還為時過早了一點。


    首先,兌票流通的地方僅僅是在金陵這一片地方,而且基本上都是商業貿易之間使用,尋常百姓不會接觸兌票,流通的區域太小。


    第二,各家兌票鋪各自經營,相互之間還有競爭,兌票不統一。


    第三,沒有保證。誰也沒辦法確定兌票鋪會不會在某一天倒閉,手裏的兌票就沒辦法兌換成銀錢了。


    寧硯對兌票的未來很看好,商業的發展需要這種東西,而且還能很大程度上方便人們的生活,肯定是未來貨幣發展的方向。


    但寧硯始終堅信著一點,要想將這種兌票發揚光大,必須要靠官府,靠朝廷的力量,僅僅靠商人是行不通的。


    寧硯借鑑腦海中關於宋朝交子的情況,開始構思兌票務的設立。但要設置這個兌票務,需要一個時機來衝破金陵目前兌票鋪並立的情況。


    寧硯不急,他要在金陵待兩三年,又不是十天八天的,有充足的時間等機會。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佛龍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佛龍象並收藏科舉之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