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簾官將試卷全部收起後,貢院的大門才被打開,考生們這才離開號房,魚貫而出。
鄉試放榜的時間是十五天後,如果中舉會有專門的差役送送捷報,但這僅限於家在寧安府城的考生。在偏遠縣鎮的會通知到考生落腳的客棧,或者是自己去張榜的地方查看。
寧硯就需要在寧安府留到放榜的時間。在這十五天內,他也沒有閑著,而是在城內找了一份抄書的活兒。每天的報酬可以維持他一天所用,還能剩下一點存下。
九月三十日,科舉放榜的時間,差役送捷報的聲音一大早就在寧硯所住的客棧內響起。一共來了三四趟人,但卻沒有一趟是給寧硯送捷報的人。
寧硯沉著心,從一個歡天喜地的慶賀自己中舉的人身邊走過,然後朝放榜的地方走去。
等寧硯到張榜的地方後,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個坐在地上的人,已顯老態的臉上涕泗橫流,正低著頭狀若失魂的喃喃自語。
“又沒中……又沒中……我還有幾個三年再等下一次的鄉試啊……老天爺啊……”
寧硯將視線從他的身上收迴,一步步朝榜單走去,然後從頭名往後看。
寧安府每次舉人的名額有四十人,人數並不多,看完要花的時間也並不多。
當將所有的名字看完後,寧硯的心已經徹底的沉了下去。
沒他。
他沒中舉。
※※※※※※※※※※※※※※※※※※※※
ps1:鄉試我細寫了,之後的會試我就不細寫了,都是差不多的,再寫了你們看著也煩。對我來說,有資料來用還好,沒有就要自己來編,頭都快禿了。
ps2:那個跟馬有關的策問出自《歐陽文忠公集》。其餘都是作者自己編的。
ps3:明天繼續見~
第15章 二次放榜
寧硯沉默無聲的站在榜下,心裏是什麽感覺他自己都沒有辦法說清楚。
他知道科舉不容易,就拿他知道的一些人來說,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屢試不中,留詩《下第》,悵曰:下第隻空囊,如何住帝鄉?
李時珍十四歲中秀才後,卻止步鄉試,九年三次不中,之後棄官從醫。蒲鬆齡一生科舉,直到七十一歲時才破例補為貢生。
也正是因為科舉不易,範進才會在得知自己中舉的時候,一時間居然精神錯亂。他才十八,才是第一次鄉試,不是應該早就有不中的準備嗎?
還是有不甘吧……他明明自認為答的不錯,為什麽就沒中呢?是他過於高估了自己,還是說時也?命也?
站了良久之後,寧硯轉身準備離開。而在他轉身的時候,看到了不遠處站在轎子旁的何才岩,看樣子是在等他,而且明顯不是剛剛才到的,隻是寧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沒有察覺罷了。
寧硯走過去行了一禮。“知府大人。”
“嗯。”何才岩點了點頭。
“你今年不過十八歲而已,鄉試不過是很正常的事情,《商君書》有言,勝不驕,敗不餒,這個道理你應該明白。”
“而且恩師當年鄉試考了兩次,會試考了兩次,才得以金榜題名。據我所知,寧翰林也是屢試方中的。”
寧硯知道,何才岩口中的“恩師”就是章嚴維。而寧翰林,自然就是他爺爺寧伯生。
寧硯抿了抿唇,而後頷首迴到:“寧硯明白,多謝知府大人提點。”
“你接下來有什麽打算?準備上京去國子監學習嗎?”何才岩問道。
寧硯微微搖頭。“我打算三年後再考一次,如果依舊不中,我就去國子監,肄業後去當教習。”
這是他給他自己的最後一次機會。
“好,你有自己的打算就好。恩師也和我說了,你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來寧安府找我。”
“寧硯記下了。”說完後,寧硯再次作揖行禮。“寧硯拜別大人。”
何才岩揮袖。“去吧。”
看著寧硯的背影,何才岩雙手背後,感嘆道:“此子心性著實不錯。三年後,若能中舉,說不定就是長風破浪的時候。”
他身後的隨從附和了一聲。“大人說的是。”
“迴吧。”說完,何才岩轉身撩開驕簾鑽了進去。等轎夫將驕子抬起後,又傳來了何才岩的聲音。“不迴府,去貢院。”
**
貢院。
兩名簾官從垂花拱門聯袂而出,走進九曲迴廊,朝前院大門走去。
“唉~你說糊名製度到底有什麽用?最後還不是主考官大人一句話說了算?”
“誰說不是呢,就拿那個叫寧硯的人來說,明明是送去評定五經魁的考卷,在拆封看到名字後,柳禦史一句話就將他從舉人的名單中給抹掉了。”
“要怪就隻能怪這個寧硯有哪裏得罪了柳禦史吧。行了,也別發牢騷了,走出貢院的那一刻,這件事就要永遠的爛在我們的肚子裏,不然要是讓別人聽……”
話音到這裏戛然而止。
兩人看著拐角處的何才岩,心下大亂。
“知……知府大人。”
兩人低頭小心的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驚慌,他們不知道何才岩聽到了多少,萬一都聽到了,那……
</br>
鄉試放榜的時間是十五天後,如果中舉會有專門的差役送送捷報,但這僅限於家在寧安府城的考生。在偏遠縣鎮的會通知到考生落腳的客棧,或者是自己去張榜的地方查看。
寧硯就需要在寧安府留到放榜的時間。在這十五天內,他也沒有閑著,而是在城內找了一份抄書的活兒。每天的報酬可以維持他一天所用,還能剩下一點存下。
九月三十日,科舉放榜的時間,差役送捷報的聲音一大早就在寧硯所住的客棧內響起。一共來了三四趟人,但卻沒有一趟是給寧硯送捷報的人。
寧硯沉著心,從一個歡天喜地的慶賀自己中舉的人身邊走過,然後朝放榜的地方走去。
等寧硯到張榜的地方後,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個坐在地上的人,已顯老態的臉上涕泗橫流,正低著頭狀若失魂的喃喃自語。
“又沒中……又沒中……我還有幾個三年再等下一次的鄉試啊……老天爺啊……”
寧硯將視線從他的身上收迴,一步步朝榜單走去,然後從頭名往後看。
寧安府每次舉人的名額有四十人,人數並不多,看完要花的時間也並不多。
當將所有的名字看完後,寧硯的心已經徹底的沉了下去。
沒他。
他沒中舉。
※※※※※※※※※※※※※※※※※※※※
ps1:鄉試我細寫了,之後的會試我就不細寫了,都是差不多的,再寫了你們看著也煩。對我來說,有資料來用還好,沒有就要自己來編,頭都快禿了。
ps2:那個跟馬有關的策問出自《歐陽文忠公集》。其餘都是作者自己編的。
ps3:明天繼續見~
第15章 二次放榜
寧硯沉默無聲的站在榜下,心裏是什麽感覺他自己都沒有辦法說清楚。
他知道科舉不容易,就拿他知道的一些人來說,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屢試不中,留詩《下第》,悵曰:下第隻空囊,如何住帝鄉?
李時珍十四歲中秀才後,卻止步鄉試,九年三次不中,之後棄官從醫。蒲鬆齡一生科舉,直到七十一歲時才破例補為貢生。
也正是因為科舉不易,範進才會在得知自己中舉的時候,一時間居然精神錯亂。他才十八,才是第一次鄉試,不是應該早就有不中的準備嗎?
還是有不甘吧……他明明自認為答的不錯,為什麽就沒中呢?是他過於高估了自己,還是說時也?命也?
站了良久之後,寧硯轉身準備離開。而在他轉身的時候,看到了不遠處站在轎子旁的何才岩,看樣子是在等他,而且明顯不是剛剛才到的,隻是寧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沒有察覺罷了。
寧硯走過去行了一禮。“知府大人。”
“嗯。”何才岩點了點頭。
“你今年不過十八歲而已,鄉試不過是很正常的事情,《商君書》有言,勝不驕,敗不餒,這個道理你應該明白。”
“而且恩師當年鄉試考了兩次,會試考了兩次,才得以金榜題名。據我所知,寧翰林也是屢試方中的。”
寧硯知道,何才岩口中的“恩師”就是章嚴維。而寧翰林,自然就是他爺爺寧伯生。
寧硯抿了抿唇,而後頷首迴到:“寧硯明白,多謝知府大人提點。”
“你接下來有什麽打算?準備上京去國子監學習嗎?”何才岩問道。
寧硯微微搖頭。“我打算三年後再考一次,如果依舊不中,我就去國子監,肄業後去當教習。”
這是他給他自己的最後一次機會。
“好,你有自己的打算就好。恩師也和我說了,你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來寧安府找我。”
“寧硯記下了。”說完後,寧硯再次作揖行禮。“寧硯拜別大人。”
何才岩揮袖。“去吧。”
看著寧硯的背影,何才岩雙手背後,感嘆道:“此子心性著實不錯。三年後,若能中舉,說不定就是長風破浪的時候。”
他身後的隨從附和了一聲。“大人說的是。”
“迴吧。”說完,何才岩轉身撩開驕簾鑽了進去。等轎夫將驕子抬起後,又傳來了何才岩的聲音。“不迴府,去貢院。”
**
貢院。
兩名簾官從垂花拱門聯袂而出,走進九曲迴廊,朝前院大門走去。
“唉~你說糊名製度到底有什麽用?最後還不是主考官大人一句話說了算?”
“誰說不是呢,就拿那個叫寧硯的人來說,明明是送去評定五經魁的考卷,在拆封看到名字後,柳禦史一句話就將他從舉人的名單中給抹掉了。”
“要怪就隻能怪這個寧硯有哪裏得罪了柳禦史吧。行了,也別發牢騷了,走出貢院的那一刻,這件事就要永遠的爛在我們的肚子裏,不然要是讓別人聽……”
話音到這裏戛然而止。
兩人看著拐角處的何才岩,心下大亂。
“知……知府大人。”
兩人低頭小心的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驚慌,他們不知道何才岩聽到了多少,萬一都聽到了,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