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官司打的很有影響力,因為這牽扯到著名影星陳曉慶,各路記者知道後,都進行了報道,還對陳曉慶進行了采訪。
陳曉慶覺得自己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她把股份轉讓了,怎麽還成被告了?
一方麵很不理解,另一方麵也對馮輪等人很是惱火,至於陳誌城,她倒是沒發什麽脾氣,要說應當發脾氣的是陳誌城,而不是她。
馮輪等人覺得這場官司一定能贏,因為他們是花了錢的嘛,花錢買了東西,如果還不屬於他們的,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陳誌城一看馮輪他們真起訴他了,馬上聘請了京城一位大律師,這位大律師很有影響力,此時的律師跟現在不太一樣,此時的律師還是司法局的幹部,是領工資的,不像後世那樣隻是拿律師費,因而想請他們,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但是陳誌城通過老鄉會,聯係上了這位大律師,然後從潘家園淘到一個老物件,花了他一千多塊錢,轉手送給了這位大律師,大律師沒別的愛好,就是喜歡老物件,見到老物件高興非常,當即就答應幫他打贏這個官司。
此時公司法還沒有出台,但是也正在起草了,這位大律師正好參與公司法的起草,對公司相關的法律了如指掌,讓他來打這個官司,正合適不過了。
而馮輪他們呢,還不知道請律師,隻覺得自己有理,就可以到法院起訴,而起訴後,想通過馮輪找找關係就能搞定這個事。
這就是沒有法律意識了,結果便可想而知,法院一審就駁迴了他們的起訴,判決陳誌城贏了,認定股份轉讓協議無效,陳誌城作為股東有優先受讓權,同等情況下,陳曉慶應當將股份轉讓給他。
馮輪他們一看到是這種結果,還要上訴,但是有明白人告訴他們,上訴也沒用,還是認了吧,隻要陳曉慶願意把錢還給他們就行了。
由於陳誌城願意受讓她的股份,陳曉慶就乖乖把錢退給了馮輪他們,陳誌城花一千萬元從她手裏把股份買了下來。
自此,他與陳曉慶分道揚鑣了。
馮輪受此挫折,自然是比較惱火,就把陳誌城當成了死對頭,覺得陳誌城現在在京城開發房地產,將是他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以後一定要想辦法讓陳誌城吃點苦頭不可。
陳誌城此時懶的去理會他們,隻想著如何在京城買地,正好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國企房地產大佬想出售企業下麵的物業,叫什麽新世界廣場,這是一個好項目,但是這位國企大佬不願意運作了,想轉手。
得知此事後,就想著與這位國企大佬見麵,談談這個事情,誰知馮輪他們也知道了這個消息,也去找這位國企大佬。
這位國企大佬逼格也比較高,很欣賞馮輪等人勇於辭職的行為,意圖把這個新世界廣場轉讓給馮輪他們。
轉讓價格是五千萬,良心價,絕對是照顧馮輪他們了,馮輪他們拿下這個新世界廣場後,資產瞬間就可以膨脹,足以稱的是京城的房地產大佬了。
而陳誌城是鄉下來的土老冒,沒有光鮮的履曆,出身是農民,通過承包廠子發了財,土包子一個,這位國企大佬也是瞧他不上,有心想找業建明幫他說說話,可業建明並不認識這位國企大佬,而且這是商業行為,不好強讓人家非得轉讓給他。
眼看著馮輪他們就要拿下這塊物業,陳誌城心裏咽不下這口氣,覺得他們在欺負人,是在排擠人,就好比八旗子弟瞧不上普通老百姓似的。
此時沒有什麽拍賣製度,如果進行拍賣,他一定會拿下這個地塊,沒有人能跟他相競爭,高價拿下這塊地,可人家國企大佬根本不進行拍賣,而是私下協商直接轉讓了。
這塊物業,他可以出一個億拿下,而馮輪他們居然隻出五千萬,就可以拿下,這不是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嗎?
他們想玩暗箱操作,難道他不清楚這裏麵的情況嗎?陳誌城就給市裏頭寫了一封信,把這個情況講了一下,並提出,他可以出一億把廣場買下,並且把這個地方開發好。
市裏頭此前並不知道還有別人願意接手這個地方,現在聽說有人願意出一億買下這塊土地,直接比馮輪他們高出一倍,這一下子就讓他們注意到了。
馬上把那位國企大佬叫過來問明情況,這位國企大佬並不知道陳誌城已經寫了信,還在領導麵前把馮輪他們誇讚了一通。
結果領導就把陳誌城願意出一億買地的事說了,這位國企大佬立刻變了臉,領導就問他為什麽不把廣場賣給願意出一億的人,卻是賣給了出五千萬的人?
這位國企大佬就百般狡辯,說從未見過陳誌城,所以就不知道陳誌城願意出一億買廣場的事,而實際上,陳誌城拜訪過他一次,並把購買價格告訴他了,誰知他根本不感興趣。
領導聽完他的解釋,就告訴他,讓他與陳誌城談談,如果能賣一億,為什麽要賣五千萬?
此時國有資產流失的說法還沒有流行開來,所以這位國企大佬才敢直接這麽幹,如果流行開來了,他多少要有一些顧忌。
他在與馮輪等人的交易並沒有得到什麽好處,隻是覺得與馮輪等人能談的來,就想把廣場賣給他,這太隨性了。
然而這個時候,大家都是這個情況,摸著石頭過河嘛,幹什麽事都需要交學費,至於學費貴不貴,他們不管。
因而此時出現許多問題,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在後世不可容忍的事,此時發生,大家習以為常,誰也不會當迴事。
如果後世發生這種一億的項目硬賣成了五千萬,那都構成犯罪了,可此時,領導隻是批評了這位國企大佬幾句,就算了事。
國企大佬不能不聽領導的,隻好撕毀了與馮輪等人的協議,轉而與陳誌城接觸,把廣場轉讓給他,雖然陳誌城覺得這位國企大佬不是很高興,但是不管他高興不高興,隻要能把地塊拿下來就行。
這位國企大佬後世也十分有名,堪稱房地產界的大牛人,每次開口都為房地產業站台,與馮輪等人關係頗深。
同時與萬克老總王雨關係也十分密切,本想支持馮輪等人搞房地產的,誰知上麵領導插了一杠子,讓他把新世界廣場轉讓給陳誌城。
陳誌城去見他的時候,他板著一張老臉,此時這張臉還不算老,但是也很難看,指著陳誌城說:“你行啊,知道到上麵找領導,這塊地就是賣給你,你也開發不起來,你哪裏來的錢?你怎麽能拿的出一個億?”
言語之中十分不友好,陳誌城先沉住氣說:“我能不能拿出一個億,很快不就能揭曉了嗎?一個億的項目,你五千萬賣給別人,你這是什麽行為?”
陳誌城以攻為守,說的這位國企大佬麵色鐵青,半天才說話:“你先把一個億打到我們公司帳戶,我再跟你簽約。”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我們不簽約,我怎麽給你們錢?”陳誌城不同意。
“你不給我們錢,我怎麽跟你簽約?”國企大佬有點耍賴皮。
陳誌城冷笑道:“你別以為覺得自己背景深厚,別人就動不了你,你要是把事情做的過分了,我也不是吃素的,我們之間隻是一種商業行為,商業行為就是要講信用,講契約精神,而你想把地賣給馮輪他們,這不是一種商業行為,而是你個人的私相授受,是違法的,你現在刁難我,對你有什麽好處?我現在能拿出一億買地,就說明了我的實力,馮輪他們有什麽實力?我們合作,你可以在我的公司裏麵占有一部分股份,將來能得到多少好處,你自己也能想的出來,誰會跟錢過不去?”
此話一出,這位國企大佬先是瞪起眼睛,接著卻是臉色舒緩了,遲了一會兒才說:“我沒有錢,怎麽占有股份?”
陳誌城道:“我可以給你幹股嘛,不用出錢也可以占有股份。”
這位國企大佬聽了這話,心裏動了,說:“那好,我們合作,記住,我可以讓你發大財,也可以讓你破產,這件事隻有我們兩人知道懂嗎?”
陳誌城心說我太懂了,道:“沒問題。”
這位國企大佬大概覺得陳誌城是鄉下來的土老冒,無論如何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就私下裏想參與陳誌城的公司,然後想辦法從中分紅。
這種行為無疑是一種不當的行為,就像當初宋金柱和馬有財他們一樣,然而當時還是八十年代,現在已經九十年代了,這種行為雖然不常見,但是已經明確為犯罪行為了,他可不能因為此事而觸犯法律。
因而在他與這位國企大佬簽訂協議,並且轉讓交付這塊物業後,他就暗中寫了一封信給上麵,指控國企大佬強行向他索要好處,表現形式就是讓他無償贈送股份。
這麽一舉報,上麵便派人來查,他急忙跟國企大佬聯係,國企大佬心裏十分緊張,但陳誌城告訴他,一定會保守秘密,不會告訴任何人,國企大佬這才放心。
國企大佬是放了心了,但是就不好再提這事,而陳誌城也不再跟他提這事,想來想去,國企大佬最後才覺得自己被耍了。
然而此時,陳誌城已經開始經營開發這個地塊了,國企大佬想搞他的事情,也很難了,馮輪他們也非常憤恨他,雙方因此就結了梁子。
此時,京城的房地產風雲並不太熱鬧,也就是零星有幾個開發商在京城開發了房子,馮輪他們沒拿下新世界廣場這個項目,他們又轉向了其他地塊,還是專心在經營房地產。
而陳誌城在京城砸下了兩個億,另一個億買另外一個地塊,準備用來蓋別墅,此時別墅還是允許蓋的,如果再晚一些,別墅就不準蓋了。
在房地產方麵的投資,陳誌城就先到此為止了,畢竟此時並不是搞房地產投資的好時候,因而他拿著剩餘的資金準備去投資實業。
在這個時候,他就看中了純淨水項目,於是就去了浙省,而浙省是孩哈哈的地盤,此時他們還沒有進入純淨水行業,仍然在做著什麽營養快線和兒童營養液什麽的,這種貼近保健品路線的產業。
因而當他來到浙省準備投資一億元專門生產純淨水時,孩哈哈沒有任何反應,隻是好奇純淨水有什麽好投資的?水這東西到處都有,還用的著投資?
觀念決定財富,孩哈哈就沒有想到,人們出行在外的時候,想喝水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陳誌城來到浙省,跟當地政府進行洽談,就在一個湖泊周圍建設一個純淨水廠,當地政府對這個項目也感到很新鮮,而且還不需要多做什麽,就是給他提供充足的水源就行了。
陳誌城跟當地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生產設備需要從國外進口,而經營人才他想著從孩哈哈那邊去挖。
孩哈哈此時已經有了一定名氣,老總宗大慶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此時正在想辦法引進外來資金,加大對公司的投資,信心十足,意氣風發。
公司裏頭有幾位副總,是他一步一步培養出來的,陳誌城很想從他這裏挖到一位副總級的人物,然而此時沒有獵頭公司,這可怎麽辦?
他總不能親自去找人家,問人家願意不願意到他的公司來幹,萬一人家不答應,不但他很尷尬,而且也沒得商量了。
想到這裏,他突發奇想,想出一個主意,既然私下去挖不方便挖,何不公開挖呢?而公開挖的方法那就是高薪誘惑,反正他現在有錢,準備開出年薪一百萬的薪酬麵向全球招聘人才。
當然這個麵向全球隻是一個幌子,國外的人未必會知道這個消息,他也沒法像後來實現全球化後,真的可以麵向全球進行招聘,他隻是在當地報紙刊登了這則消息。
雖然隻是在當地報紙刊登了消息,但是浙省是一個民營經濟發達的地方,因而消息一刊登後,就吸引了不少人才前來應聘。
陳曉慶覺得自己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她把股份轉讓了,怎麽還成被告了?
一方麵很不理解,另一方麵也對馮輪等人很是惱火,至於陳誌城,她倒是沒發什麽脾氣,要說應當發脾氣的是陳誌城,而不是她。
馮輪等人覺得這場官司一定能贏,因為他們是花了錢的嘛,花錢買了東西,如果還不屬於他們的,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陳誌城一看馮輪他們真起訴他了,馬上聘請了京城一位大律師,這位大律師很有影響力,此時的律師跟現在不太一樣,此時的律師還是司法局的幹部,是領工資的,不像後世那樣隻是拿律師費,因而想請他們,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但是陳誌城通過老鄉會,聯係上了這位大律師,然後從潘家園淘到一個老物件,花了他一千多塊錢,轉手送給了這位大律師,大律師沒別的愛好,就是喜歡老物件,見到老物件高興非常,當即就答應幫他打贏這個官司。
此時公司法還沒有出台,但是也正在起草了,這位大律師正好參與公司法的起草,對公司相關的法律了如指掌,讓他來打這個官司,正合適不過了。
而馮輪他們呢,還不知道請律師,隻覺得自己有理,就可以到法院起訴,而起訴後,想通過馮輪找找關係就能搞定這個事。
這就是沒有法律意識了,結果便可想而知,法院一審就駁迴了他們的起訴,判決陳誌城贏了,認定股份轉讓協議無效,陳誌城作為股東有優先受讓權,同等情況下,陳曉慶應當將股份轉讓給他。
馮輪他們一看到是這種結果,還要上訴,但是有明白人告訴他們,上訴也沒用,還是認了吧,隻要陳曉慶願意把錢還給他們就行了。
由於陳誌城願意受讓她的股份,陳曉慶就乖乖把錢退給了馮輪他們,陳誌城花一千萬元從她手裏把股份買了下來。
自此,他與陳曉慶分道揚鑣了。
馮輪受此挫折,自然是比較惱火,就把陳誌城當成了死對頭,覺得陳誌城現在在京城開發房地產,將是他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以後一定要想辦法讓陳誌城吃點苦頭不可。
陳誌城此時懶的去理會他們,隻想著如何在京城買地,正好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國企房地產大佬想出售企業下麵的物業,叫什麽新世界廣場,這是一個好項目,但是這位國企大佬不願意運作了,想轉手。
得知此事後,就想著與這位國企大佬見麵,談談這個事情,誰知馮輪他們也知道了這個消息,也去找這位國企大佬。
這位國企大佬逼格也比較高,很欣賞馮輪等人勇於辭職的行為,意圖把這個新世界廣場轉讓給馮輪他們。
轉讓價格是五千萬,良心價,絕對是照顧馮輪他們了,馮輪他們拿下這個新世界廣場後,資產瞬間就可以膨脹,足以稱的是京城的房地產大佬了。
而陳誌城是鄉下來的土老冒,沒有光鮮的履曆,出身是農民,通過承包廠子發了財,土包子一個,這位國企大佬也是瞧他不上,有心想找業建明幫他說說話,可業建明並不認識這位國企大佬,而且這是商業行為,不好強讓人家非得轉讓給他。
眼看著馮輪他們就要拿下這塊物業,陳誌城心裏咽不下這口氣,覺得他們在欺負人,是在排擠人,就好比八旗子弟瞧不上普通老百姓似的。
此時沒有什麽拍賣製度,如果進行拍賣,他一定會拿下這個地塊,沒有人能跟他相競爭,高價拿下這塊地,可人家國企大佬根本不進行拍賣,而是私下協商直接轉讓了。
這塊物業,他可以出一個億拿下,而馮輪他們居然隻出五千萬,就可以拿下,這不是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嗎?
他們想玩暗箱操作,難道他不清楚這裏麵的情況嗎?陳誌城就給市裏頭寫了一封信,把這個情況講了一下,並提出,他可以出一億把廣場買下,並且把這個地方開發好。
市裏頭此前並不知道還有別人願意接手這個地方,現在聽說有人願意出一億買下這塊土地,直接比馮輪他們高出一倍,這一下子就讓他們注意到了。
馬上把那位國企大佬叫過來問明情況,這位國企大佬並不知道陳誌城已經寫了信,還在領導麵前把馮輪他們誇讚了一通。
結果領導就把陳誌城願意出一億買地的事說了,這位國企大佬立刻變了臉,領導就問他為什麽不把廣場賣給願意出一億的人,卻是賣給了出五千萬的人?
這位國企大佬就百般狡辯,說從未見過陳誌城,所以就不知道陳誌城願意出一億買廣場的事,而實際上,陳誌城拜訪過他一次,並把購買價格告訴他了,誰知他根本不感興趣。
領導聽完他的解釋,就告訴他,讓他與陳誌城談談,如果能賣一億,為什麽要賣五千萬?
此時國有資產流失的說法還沒有流行開來,所以這位國企大佬才敢直接這麽幹,如果流行開來了,他多少要有一些顧忌。
他在與馮輪等人的交易並沒有得到什麽好處,隻是覺得與馮輪等人能談的來,就想把廣場賣給他,這太隨性了。
然而這個時候,大家都是這個情況,摸著石頭過河嘛,幹什麽事都需要交學費,至於學費貴不貴,他們不管。
因而此時出現許多問題,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在後世不可容忍的事,此時發生,大家習以為常,誰也不會當迴事。
如果後世發生這種一億的項目硬賣成了五千萬,那都構成犯罪了,可此時,領導隻是批評了這位國企大佬幾句,就算了事。
國企大佬不能不聽領導的,隻好撕毀了與馮輪等人的協議,轉而與陳誌城接觸,把廣場轉讓給他,雖然陳誌城覺得這位國企大佬不是很高興,但是不管他高興不高興,隻要能把地塊拿下來就行。
這位國企大佬後世也十分有名,堪稱房地產界的大牛人,每次開口都為房地產業站台,與馮輪等人關係頗深。
同時與萬克老總王雨關係也十分密切,本想支持馮輪等人搞房地產的,誰知上麵領導插了一杠子,讓他把新世界廣場轉讓給陳誌城。
陳誌城去見他的時候,他板著一張老臉,此時這張臉還不算老,但是也很難看,指著陳誌城說:“你行啊,知道到上麵找領導,這塊地就是賣給你,你也開發不起來,你哪裏來的錢?你怎麽能拿的出一個億?”
言語之中十分不友好,陳誌城先沉住氣說:“我能不能拿出一個億,很快不就能揭曉了嗎?一個億的項目,你五千萬賣給別人,你這是什麽行為?”
陳誌城以攻為守,說的這位國企大佬麵色鐵青,半天才說話:“你先把一個億打到我們公司帳戶,我再跟你簽約。”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我們不簽約,我怎麽給你們錢?”陳誌城不同意。
“你不給我們錢,我怎麽跟你簽約?”國企大佬有點耍賴皮。
陳誌城冷笑道:“你別以為覺得自己背景深厚,別人就動不了你,你要是把事情做的過分了,我也不是吃素的,我們之間隻是一種商業行為,商業行為就是要講信用,講契約精神,而你想把地賣給馮輪他們,這不是一種商業行為,而是你個人的私相授受,是違法的,你現在刁難我,對你有什麽好處?我現在能拿出一億買地,就說明了我的實力,馮輪他們有什麽實力?我們合作,你可以在我的公司裏麵占有一部分股份,將來能得到多少好處,你自己也能想的出來,誰會跟錢過不去?”
此話一出,這位國企大佬先是瞪起眼睛,接著卻是臉色舒緩了,遲了一會兒才說:“我沒有錢,怎麽占有股份?”
陳誌城道:“我可以給你幹股嘛,不用出錢也可以占有股份。”
這位國企大佬聽了這話,心裏動了,說:“那好,我們合作,記住,我可以讓你發大財,也可以讓你破產,這件事隻有我們兩人知道懂嗎?”
陳誌城心說我太懂了,道:“沒問題。”
這位國企大佬大概覺得陳誌城是鄉下來的土老冒,無論如何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就私下裏想參與陳誌城的公司,然後想辦法從中分紅。
這種行為無疑是一種不當的行為,就像當初宋金柱和馬有財他們一樣,然而當時還是八十年代,現在已經九十年代了,這種行為雖然不常見,但是已經明確為犯罪行為了,他可不能因為此事而觸犯法律。
因而在他與這位國企大佬簽訂協議,並且轉讓交付這塊物業後,他就暗中寫了一封信給上麵,指控國企大佬強行向他索要好處,表現形式就是讓他無償贈送股份。
這麽一舉報,上麵便派人來查,他急忙跟國企大佬聯係,國企大佬心裏十分緊張,但陳誌城告訴他,一定會保守秘密,不會告訴任何人,國企大佬這才放心。
國企大佬是放了心了,但是就不好再提這事,而陳誌城也不再跟他提這事,想來想去,國企大佬最後才覺得自己被耍了。
然而此時,陳誌城已經開始經營開發這個地塊了,國企大佬想搞他的事情,也很難了,馮輪他們也非常憤恨他,雙方因此就結了梁子。
此時,京城的房地產風雲並不太熱鬧,也就是零星有幾個開發商在京城開發了房子,馮輪他們沒拿下新世界廣場這個項目,他們又轉向了其他地塊,還是專心在經營房地產。
而陳誌城在京城砸下了兩個億,另一個億買另外一個地塊,準備用來蓋別墅,此時別墅還是允許蓋的,如果再晚一些,別墅就不準蓋了。
在房地產方麵的投資,陳誌城就先到此為止了,畢竟此時並不是搞房地產投資的好時候,因而他拿著剩餘的資金準備去投資實業。
在這個時候,他就看中了純淨水項目,於是就去了浙省,而浙省是孩哈哈的地盤,此時他們還沒有進入純淨水行業,仍然在做著什麽營養快線和兒童營養液什麽的,這種貼近保健品路線的產業。
因而當他來到浙省準備投資一億元專門生產純淨水時,孩哈哈沒有任何反應,隻是好奇純淨水有什麽好投資的?水這東西到處都有,還用的著投資?
觀念決定財富,孩哈哈就沒有想到,人們出行在外的時候,想喝水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陳誌城來到浙省,跟當地政府進行洽談,就在一個湖泊周圍建設一個純淨水廠,當地政府對這個項目也感到很新鮮,而且還不需要多做什麽,就是給他提供充足的水源就行了。
陳誌城跟當地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生產設備需要從國外進口,而經營人才他想著從孩哈哈那邊去挖。
孩哈哈此時已經有了一定名氣,老總宗大慶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此時正在想辦法引進外來資金,加大對公司的投資,信心十足,意氣風發。
公司裏頭有幾位副總,是他一步一步培養出來的,陳誌城很想從他這裏挖到一位副總級的人物,然而此時沒有獵頭公司,這可怎麽辦?
他總不能親自去找人家,問人家願意不願意到他的公司來幹,萬一人家不答應,不但他很尷尬,而且也沒得商量了。
想到這裏,他突發奇想,想出一個主意,既然私下去挖不方便挖,何不公開挖呢?而公開挖的方法那就是高薪誘惑,反正他現在有錢,準備開出年薪一百萬的薪酬麵向全球招聘人才。
當然這個麵向全球隻是一個幌子,國外的人未必會知道這個消息,他也沒法像後來實現全球化後,真的可以麵向全球進行招聘,他隻是在當地報紙刊登了這則消息。
雖然隻是在當地報紙刊登了消息,但是浙省是一個民營經濟發達的地方,因而消息一刊登後,就吸引了不少人才前來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