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宮,深色的布簾垂放而下,殿內深處太後坐在軟塌上,手中把弄著已開光的佛珠。
吱呀房門一開,連嬤嬤小步進屋,抬眼見太後臉色暗沉,沒有了前兒個逗弄小公主時的和顏悅色。
“太後,小公主已被柳容華接走。柳容華臨走時,落下了這個說是給您調養身子用的。近幾年來,也多虧了柳容華送來的花茶,如今您的身子骨是越發的硬朗。”
太後看著連嬤嬤手中的小包,她知道裏邊是柳如月特地給她配置的另一種養生茶葉,心情也好了許多。
“起初哀家以為柳容華會因生得個小公主而收不住心思,畢竟皇上是那般寵愛小公主。”
連嬤嬤眉開眼笑,暗道實際上最寵小公主的莫過於太後。瞧小公主水汪汪的大眼睛,白嫩嫩鼓氣的小臉蛋,怎麽個都見著喜慶。更何況有著大明寺祭祖時方丈老和尚可是親口出言小公主是大千朝之福,天命貴女,誰能不寵。
“柳容華向來安分守己,在宮中不爭不鬧。除了骨子裏暗藏著倔性,別兒個的都是極為甚好。”
太後自然明白連嬤嬤所言的‘倔性’,無外乎是柳如月對於奶娘之事極為抗拒,總得要親自把關養大小公主。
“有這個性也是好的。想當年哀家就沒這股子倔,遵從順言,眼睜睜看著弘兒……”
連嬤嬤知道太後是想起自己當初的孩子,輕輕撫著她的背:“老奴還以為太後一直為此事對柳容華不喜,想來您也是為了柳容華好。”
“規矩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哀家怕是她受不住心思,犯下大錯。再者,奶娘是哀家所賜,這樣一來,小公主將來也會與哀家親近些。”
“老奴曉得,隻怕您三番五次的提及,激起柳容華的反抗。”
“她是個聰明的,再觀察幾月,如若是個真能管得住心思的,此事也就此作罷。到皇上那,給她再提個位分。小公主受寵,身為生母位分太低總歸是件尷尬的事。”
“太後有此心,是柳容華的福氣。隻是伶嬪那,太後如何處置。”
伶嬪,亦是被降位的伶容華。一提及伶嬪,太後臉色驟然沉下。今日一早,伶嬪派了個宮女前來意欲讓她給皇上折句話,解了軟禁。
太後是何人,後宮中可沒人敢這麽指使她。即便是顏妃,顏妃在她麵前撒嬌出言都不敢越矩。
“一個目無尊卑的嬪妃,若不是看在本家的份上,哪還能有此輕罰。皇上也是看在哀家的麵上才從輕發落,她倒好,想著讓哀家出手。”
“隻怕是迴絕了伶嬪,伶嬪不死心給本家告命,給您施壓。”
“本家?宮中有顏妃在還不知足,竟還給弄個沒眼色的婢子入宮,以為這樣就能為皇上生下個一兒半女的在後宮站穩住腳,未免太過異想天開。這麽多年來,宮中除了病弱的大公主外,尚無皇嗣,他們也不動腦子想想這是為何。”
“太後息怒。如今有了小公主,他們都認為您是在偏袒柳容華。”
“一個外人都比自己人乖巧溫順,哀家憑什麽要助著這麽個心無敬意的婢子。你給皇上傳消息,就說伶嬪涉及謀害皇嗣一事,懲罰過輕。禁足半年,宮中分例減半,且移居後宮偏區,幽德殿。”
這迴輪到連嬤嬤驚詫。後宮偏區,幽德殿,說好聽的地處幽靜,最適合禁閉不過。說不好聽的,那無異於打入冷宮。看來太後也是被本家給逼煩了,想給本家那邊個教訓。
“老奴知曉。”
……
幾日後,宮中傳出消息。伶嬪謀害皇嗣,念其無心之失,禁足半年,移居幽德殿。
疫病的事件還未平息,眾妃頓時被這消息感到不可思議。原因無它,幽德殿,隻要稍微打聽一下就能得知那是接近冷宮旁兒的宮殿,意味著伶嬪失寵。
這下子可喜壞眾妃了。那些被伶嬪欺壓過的嬪妃們為此還特地三兩齊聚的開始謀劃如何整治伶嬪,左右太後也是不管的。
又過了月餘。
瑤華宮,花團錦簇。自從淑妃從柳如月這截要了花茶,平日加以給大公主飲用後,大公主身子****漸好。盡管大公主已經五歲看起來卻像個三歲孩兒,至少每日能隨意走走不再擔憂何時會突然暈倒。
“萱兒,來瞧瞧這些花花好看嗎。”
“母妃,好看。”
“是母妃好看,還是花兒好看呢。”
大公主奶聲奶氣的:“花花好看,母妃更漂亮。”
“嗯,真乖。等會兒母妃帶你去太後那,也要乖乖的討太後歡喜。”
“是的,母妃。”
大公主有氣無力的答到,雙眼黯然。淑妃一見,指尖折斷了花稍:“萱兒,母妃不是告訴過你,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打起精神。”
“可是母妃,孩兒不喜歡小公主。您每次留下孩兒在永壽宮,太後卻隻喜歡逗小公主玩。”
大公主病弱,身上長得沒幾個肉。與之相反,小公主卻是水靈靈的越發可愛誘人。比較起來,太後自然會更加喜愛小公主。
一旁的貼身宮女知桃眼見淑妃臉色沉下,暗道不好,連忙抱起大公主:“娘娘,要不今兒個就不去永壽宮。昨兒個才去過,大公主的身子還在恢複中,不宜勞累。”
大公主埋頭躲在知桃懷中:嚶嚶嚶,母妃的樣子好可怕。
淑妃聞言,輕輕放手:“那就不去了,來人,將大公主帶迴院內歇著。”
知桃將小公主轉交給宮女,頓時鬆了口氣。殿內沒了大公主,淑妃再也壓製不住性子的又將一筐子花籃裏的花瓣兒攪碎。
“娘娘,小公主尚小,宮中除了大公主外又沒別的孩子,自是容易引起太後注意。待再過幾年,太後的那股熱心勁也就消退了。”
“可本宮恨呐,太後那老虔婆竟然要給小公主舉行什麽百日宴。之前祭祖之事小公主的勢頭已蓋過萱兒,要是再這麽下去,這宮中還有誰會記得萱兒的存在!”
“如今大公主唯有休養生息,往後日來方長。”(未完待續。)
吱呀房門一開,連嬤嬤小步進屋,抬眼見太後臉色暗沉,沒有了前兒個逗弄小公主時的和顏悅色。
“太後,小公主已被柳容華接走。柳容華臨走時,落下了這個說是給您調養身子用的。近幾年來,也多虧了柳容華送來的花茶,如今您的身子骨是越發的硬朗。”
太後看著連嬤嬤手中的小包,她知道裏邊是柳如月特地給她配置的另一種養生茶葉,心情也好了許多。
“起初哀家以為柳容華會因生得個小公主而收不住心思,畢竟皇上是那般寵愛小公主。”
連嬤嬤眉開眼笑,暗道實際上最寵小公主的莫過於太後。瞧小公主水汪汪的大眼睛,白嫩嫩鼓氣的小臉蛋,怎麽個都見著喜慶。更何況有著大明寺祭祖時方丈老和尚可是親口出言小公主是大千朝之福,天命貴女,誰能不寵。
“柳容華向來安分守己,在宮中不爭不鬧。除了骨子裏暗藏著倔性,別兒個的都是極為甚好。”
太後自然明白連嬤嬤所言的‘倔性’,無外乎是柳如月對於奶娘之事極為抗拒,總得要親自把關養大小公主。
“有這個性也是好的。想當年哀家就沒這股子倔,遵從順言,眼睜睜看著弘兒……”
連嬤嬤知道太後是想起自己當初的孩子,輕輕撫著她的背:“老奴還以為太後一直為此事對柳容華不喜,想來您也是為了柳容華好。”
“規矩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哀家怕是她受不住心思,犯下大錯。再者,奶娘是哀家所賜,這樣一來,小公主將來也會與哀家親近些。”
“老奴曉得,隻怕您三番五次的提及,激起柳容華的反抗。”
“她是個聰明的,再觀察幾月,如若是個真能管得住心思的,此事也就此作罷。到皇上那,給她再提個位分。小公主受寵,身為生母位分太低總歸是件尷尬的事。”
“太後有此心,是柳容華的福氣。隻是伶嬪那,太後如何處置。”
伶嬪,亦是被降位的伶容華。一提及伶嬪,太後臉色驟然沉下。今日一早,伶嬪派了個宮女前來意欲讓她給皇上折句話,解了軟禁。
太後是何人,後宮中可沒人敢這麽指使她。即便是顏妃,顏妃在她麵前撒嬌出言都不敢越矩。
“一個目無尊卑的嬪妃,若不是看在本家的份上,哪還能有此輕罰。皇上也是看在哀家的麵上才從輕發落,她倒好,想著讓哀家出手。”
“隻怕是迴絕了伶嬪,伶嬪不死心給本家告命,給您施壓。”
“本家?宮中有顏妃在還不知足,竟還給弄個沒眼色的婢子入宮,以為這樣就能為皇上生下個一兒半女的在後宮站穩住腳,未免太過異想天開。這麽多年來,宮中除了病弱的大公主外,尚無皇嗣,他們也不動腦子想想這是為何。”
“太後息怒。如今有了小公主,他們都認為您是在偏袒柳容華。”
“一個外人都比自己人乖巧溫順,哀家憑什麽要助著這麽個心無敬意的婢子。你給皇上傳消息,就說伶嬪涉及謀害皇嗣一事,懲罰過輕。禁足半年,宮中分例減半,且移居後宮偏區,幽德殿。”
這迴輪到連嬤嬤驚詫。後宮偏區,幽德殿,說好聽的地處幽靜,最適合禁閉不過。說不好聽的,那無異於打入冷宮。看來太後也是被本家給逼煩了,想給本家那邊個教訓。
“老奴知曉。”
……
幾日後,宮中傳出消息。伶嬪謀害皇嗣,念其無心之失,禁足半年,移居幽德殿。
疫病的事件還未平息,眾妃頓時被這消息感到不可思議。原因無它,幽德殿,隻要稍微打聽一下就能得知那是接近冷宮旁兒的宮殿,意味著伶嬪失寵。
這下子可喜壞眾妃了。那些被伶嬪欺壓過的嬪妃們為此還特地三兩齊聚的開始謀劃如何整治伶嬪,左右太後也是不管的。
又過了月餘。
瑤華宮,花團錦簇。自從淑妃從柳如月這截要了花茶,平日加以給大公主飲用後,大公主身子****漸好。盡管大公主已經五歲看起來卻像個三歲孩兒,至少每日能隨意走走不再擔憂何時會突然暈倒。
“萱兒,來瞧瞧這些花花好看嗎。”
“母妃,好看。”
“是母妃好看,還是花兒好看呢。”
大公主奶聲奶氣的:“花花好看,母妃更漂亮。”
“嗯,真乖。等會兒母妃帶你去太後那,也要乖乖的討太後歡喜。”
“是的,母妃。”
大公主有氣無力的答到,雙眼黯然。淑妃一見,指尖折斷了花稍:“萱兒,母妃不是告訴過你,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打起精神。”
“可是母妃,孩兒不喜歡小公主。您每次留下孩兒在永壽宮,太後卻隻喜歡逗小公主玩。”
大公主病弱,身上長得沒幾個肉。與之相反,小公主卻是水靈靈的越發可愛誘人。比較起來,太後自然會更加喜愛小公主。
一旁的貼身宮女知桃眼見淑妃臉色沉下,暗道不好,連忙抱起大公主:“娘娘,要不今兒個就不去永壽宮。昨兒個才去過,大公主的身子還在恢複中,不宜勞累。”
大公主埋頭躲在知桃懷中:嚶嚶嚶,母妃的樣子好可怕。
淑妃聞言,輕輕放手:“那就不去了,來人,將大公主帶迴院內歇著。”
知桃將小公主轉交給宮女,頓時鬆了口氣。殿內沒了大公主,淑妃再也壓製不住性子的又將一筐子花籃裏的花瓣兒攪碎。
“娘娘,小公主尚小,宮中除了大公主外又沒別的孩子,自是容易引起太後注意。待再過幾年,太後的那股熱心勁也就消退了。”
“可本宮恨呐,太後那老虔婆竟然要給小公主舉行什麽百日宴。之前祭祖之事小公主的勢頭已蓋過萱兒,要是再這麽下去,這宮中還有誰會記得萱兒的存在!”
“如今大公主唯有休養生息,往後日來方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