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醉得一塌糊塗(2)
她們看她和薛氏的眼神多是不屑,甚至有的還掩嘴暗笑。
孟茯苓直接將她們無視了,從容不迫地向太後行禮,至於其他妃子,反正無人與她說過身份,她便當作沒看到。
小冬瓜更不可能向皇上的妃子行禮,他裝出一副天真不知禮的樣子。
隻是他沒看到皇後很失望,他知道憑他現在的情況,要在宮裏調查什麽,很不容易。
需要的得到皇後的幫忙才行,皇後是他前身的親娘,若知道他就是太子,肯定會幫他的。
倒是薛氏學著孟茯苓的樣子行禮,因為緊張,說得磕磕巴巴,惹得那些妃子們哄然大笑。
這些人往日哪裏敢在太後麵前這般?她們個個皆是人精,都知道太後有意刁難薛氏。
薛氏窘得滿臉通紅,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孟茯苓見了,既不忍,也生出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太後抿了口茶,微微蹙眉,把目光移到薛氏身上,細細打量起薛氏來。
她早就知道嶽韶清這麽多年一直記掛著一個出身鄉野的女人,現在見到真人了,單看薛氏這副膽小軟弱的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這樣的村婦,哪裏配得上她出類拔萃的弟弟?
“你就是薛青蓮?抬起頭來,讓哀家看看。”太後放下手裏的茶盅,麵無表情道。
薛氏唯唯諾諾地抬起頭,卻不敢直視太後。
孟茯苓無語了,本來太後就看不起薛氏的身份,見薛氏這般軟弱,肯定更加不喜。
說句真心話,別說太後,連孟茯苓自己都不喜薛氏的性情。
“你覺得你哪一點配得上韶清?”太後直接道,語氣都帶著刺人之感。
孟茯苓見不得薛氏被刁難,正想開口幫她,沒想到薛氏猛地抬眼直視太後,“太後娘娘,因為韶清愛民婦!”
薛氏是鼓起莫大的勇氣,才說出這話,太後臉色徒然一變。
孟茯苓麵上劃過一絲詫異,薛氏的反應令她很意外,隨即,她笑開了,很想為薛氏喝彩。
可不是?論什麽配不配?隻要嶽韶清愛她,便是最大的資本。
“好大的口氣,嶽侯爺要什麽絕色美人沒有?怎麽可能會愛上你一個要貌沒貌、要才無才的村婦?”一名妃子諷笑道。
“我原以為宮裏的宮女都很循規蹈矩,不成想,還有比我這村姑還不如的,連太後都不放在眼裏。”孟茯苓淡掃了那妃子一眼,故意把那妃子誤當成宮女。
“你--”那妃子正要訓責孟茯苓,太後卻喝道:“寧貴嬪,誰準你開口的?還有沒有將哀家放在眼裏?”
其他妃子暗自幸災樂禍,她們都知道太後今日的用意,可無人敢出這個頭。
寧貴嬪嚇得直告罪,她還想討好太後,不想,竟弄巧成拙了。
太後訓了她一番,就讓她迴去禁足思過。
“茯苓,上次的事,你別放在心上,是哀家誤會你了。”太後對孟茯苓的態度好上不少,與之前,簡直是天壤之別。
自她知道孟茯苓才是嶽韶清的親生女兒,對於上次在敬國寺的事,有些過意不去。
但是,太後也覺得把孟茯苓一起傳召進宮,很失策。
現在她要給薛氏作難,孟茯苓肯定會阻止,她總不能連孟茯苓一起教訓。
“您是太後,民婦不敢放在心上。”孟茯苓不卑不亢道。
言下之意,你是太後,你想怎樣就怎樣。
太後臉色略僵,並沒動怒,她故意曲解孟茯苓的話,“你沒放在心上,哀家也放心了。”
說著,她又把注意力移迴薛氏身上,口氣似緩和了許多,“薛氏,你說得也有道理,既然韶清喜歡你,哀家也不好做出棒打鴛鴦的惡事。”
薛氏有些難以置信,太後這意思是要成全她和嶽韶清。
孟茯苓卻不相信太後大費周章,到頭來卻輕易放過薛氏。
她知道太後此時心裏肯定很糾結,又想刁難薛氏,又希望與她修複關係。
果然,孟茯苓的想法一起,太後就道:“薛氏,韶清喜品各種美酒,你既要嫁與他為妻,自然也要懂得品酒之道,才能琴瑟和鳴。”
薛氏聽後,臉色刷地一下全白了,她哪裏料到太後要她品酒?別說什麽品酒,她一杯即倒,該怎麽辦?她著急地看向孟茯苓。
孟茯苓麵沉如墨,太後果然是太後,連教訓人的方式都不一般,場麵話說得漂亮,還讓人挑不出錯,偏偏嶽韶清確實有品各種美酒的愛好。
她冷眼掃向那些妃子,個個都幸災樂禍,顯然,她們的作用在於笑話薛氏。
“看來你沒意見,應該也懂得品酒之道,那得讓哀家開開眼界了。”太後說完,就命人上酒。
很快,宮人就搬來一張長桌子,又在桌子上麵擺放了整齊的一溜杯子。
孟茯苓見這架勢,不用說,就知道太後早有準備。
她也有些著急,薛氏的酒量,她很清楚,但話說到這份上,薛氏若不從,太後定然又以抗命之罪來治薛氏。
“哀家讓人準備了十二種美酒,薛氏,你隻要分別說出他們的名字和年份便可。”太後將薛氏和孟茯苓的表情變化,盡收入眼裏,笑意更甚。
“若說錯了如何?”孟茯苓問道,她可不相信說錯了會無事。
“要是錯了三杯以上,說明你娘與你爹不適合。”太後眼含笑意地看著孟茯苓。
“太後,你以為他們的感情,能以幾杯酒來論?你未免將嶽侯爺看得太膚淺了,若真要這麽論,那麽天下間,愛飲酒的男人,豈不是都得娶同樣會飲酒的女人為妻?不然,就活該被拆散?”
孟茯苓終於動了真火,太後這老女人,以這種方法來逼薛氏離開嶽韶清,未免太荒繆了。
太後臉上也染上了慍色,她看在孟茯苓是她侄女的份上,才忍讓孟茯苓,可孟茯苓太不把她放在眼裏了。
她氣得聲音也有些發顫,“不會、或者不敢就直說,哪裏來這麽多繆論?”
孟茯苓還要說什麽,豈料,薛氏大聲道:“民婦敢!”
她們看她和薛氏的眼神多是不屑,甚至有的還掩嘴暗笑。
孟茯苓直接將她們無視了,從容不迫地向太後行禮,至於其他妃子,反正無人與她說過身份,她便當作沒看到。
小冬瓜更不可能向皇上的妃子行禮,他裝出一副天真不知禮的樣子。
隻是他沒看到皇後很失望,他知道憑他現在的情況,要在宮裏調查什麽,很不容易。
需要的得到皇後的幫忙才行,皇後是他前身的親娘,若知道他就是太子,肯定會幫他的。
倒是薛氏學著孟茯苓的樣子行禮,因為緊張,說得磕磕巴巴,惹得那些妃子們哄然大笑。
這些人往日哪裏敢在太後麵前這般?她們個個皆是人精,都知道太後有意刁難薛氏。
薛氏窘得滿臉通紅,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孟茯苓見了,既不忍,也生出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太後抿了口茶,微微蹙眉,把目光移到薛氏身上,細細打量起薛氏來。
她早就知道嶽韶清這麽多年一直記掛著一個出身鄉野的女人,現在見到真人了,單看薛氏這副膽小軟弱的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這樣的村婦,哪裏配得上她出類拔萃的弟弟?
“你就是薛青蓮?抬起頭來,讓哀家看看。”太後放下手裏的茶盅,麵無表情道。
薛氏唯唯諾諾地抬起頭,卻不敢直視太後。
孟茯苓無語了,本來太後就看不起薛氏的身份,見薛氏這般軟弱,肯定更加不喜。
說句真心話,別說太後,連孟茯苓自己都不喜薛氏的性情。
“你覺得你哪一點配得上韶清?”太後直接道,語氣都帶著刺人之感。
孟茯苓見不得薛氏被刁難,正想開口幫她,沒想到薛氏猛地抬眼直視太後,“太後娘娘,因為韶清愛民婦!”
薛氏是鼓起莫大的勇氣,才說出這話,太後臉色徒然一變。
孟茯苓麵上劃過一絲詫異,薛氏的反應令她很意外,隨即,她笑開了,很想為薛氏喝彩。
可不是?論什麽配不配?隻要嶽韶清愛她,便是最大的資本。
“好大的口氣,嶽侯爺要什麽絕色美人沒有?怎麽可能會愛上你一個要貌沒貌、要才無才的村婦?”一名妃子諷笑道。
“我原以為宮裏的宮女都很循規蹈矩,不成想,還有比我這村姑還不如的,連太後都不放在眼裏。”孟茯苓淡掃了那妃子一眼,故意把那妃子誤當成宮女。
“你--”那妃子正要訓責孟茯苓,太後卻喝道:“寧貴嬪,誰準你開口的?還有沒有將哀家放在眼裏?”
其他妃子暗自幸災樂禍,她們都知道太後今日的用意,可無人敢出這個頭。
寧貴嬪嚇得直告罪,她還想討好太後,不想,竟弄巧成拙了。
太後訓了她一番,就讓她迴去禁足思過。
“茯苓,上次的事,你別放在心上,是哀家誤會你了。”太後對孟茯苓的態度好上不少,與之前,簡直是天壤之別。
自她知道孟茯苓才是嶽韶清的親生女兒,對於上次在敬國寺的事,有些過意不去。
但是,太後也覺得把孟茯苓一起傳召進宮,很失策。
現在她要給薛氏作難,孟茯苓肯定會阻止,她總不能連孟茯苓一起教訓。
“您是太後,民婦不敢放在心上。”孟茯苓不卑不亢道。
言下之意,你是太後,你想怎樣就怎樣。
太後臉色略僵,並沒動怒,她故意曲解孟茯苓的話,“你沒放在心上,哀家也放心了。”
說著,她又把注意力移迴薛氏身上,口氣似緩和了許多,“薛氏,你說得也有道理,既然韶清喜歡你,哀家也不好做出棒打鴛鴦的惡事。”
薛氏有些難以置信,太後這意思是要成全她和嶽韶清。
孟茯苓卻不相信太後大費周章,到頭來卻輕易放過薛氏。
她知道太後此時心裏肯定很糾結,又想刁難薛氏,又希望與她修複關係。
果然,孟茯苓的想法一起,太後就道:“薛氏,韶清喜品各種美酒,你既要嫁與他為妻,自然也要懂得品酒之道,才能琴瑟和鳴。”
薛氏聽後,臉色刷地一下全白了,她哪裏料到太後要她品酒?別說什麽品酒,她一杯即倒,該怎麽辦?她著急地看向孟茯苓。
孟茯苓麵沉如墨,太後果然是太後,連教訓人的方式都不一般,場麵話說得漂亮,還讓人挑不出錯,偏偏嶽韶清確實有品各種美酒的愛好。
她冷眼掃向那些妃子,個個都幸災樂禍,顯然,她們的作用在於笑話薛氏。
“看來你沒意見,應該也懂得品酒之道,那得讓哀家開開眼界了。”太後說完,就命人上酒。
很快,宮人就搬來一張長桌子,又在桌子上麵擺放了整齊的一溜杯子。
孟茯苓見這架勢,不用說,就知道太後早有準備。
她也有些著急,薛氏的酒量,她很清楚,但話說到這份上,薛氏若不從,太後定然又以抗命之罪來治薛氏。
“哀家讓人準備了十二種美酒,薛氏,你隻要分別說出他們的名字和年份便可。”太後將薛氏和孟茯苓的表情變化,盡收入眼裏,笑意更甚。
“若說錯了如何?”孟茯苓問道,她可不相信說錯了會無事。
“要是錯了三杯以上,說明你娘與你爹不適合。”太後眼含笑意地看著孟茯苓。
“太後,你以為他們的感情,能以幾杯酒來論?你未免將嶽侯爺看得太膚淺了,若真要這麽論,那麽天下間,愛飲酒的男人,豈不是都得娶同樣會飲酒的女人為妻?不然,就活該被拆散?”
孟茯苓終於動了真火,太後這老女人,以這種方法來逼薛氏離開嶽韶清,未免太荒繆了。
太後臉上也染上了慍色,她看在孟茯苓是她侄女的份上,才忍讓孟茯苓,可孟茯苓太不把她放在眼裏了。
她氣得聲音也有些發顫,“不會、或者不敢就直說,哪裏來這麽多繆論?”
孟茯苓還要說什麽,豈料,薛氏大聲道:“民婦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