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葉念國在他們的記憶中,一直都是個胸有成竹的人,很少會有這麽狼狽的時候,所以怎麽就弄成這樣了呢?
葉媽指揮著閨女去燒熱水,兩個兒子一個端茶,一個準備吃的,然後自己拉著老大的手不放開,覺得他吃了太多的苦,都是她這個當媽的錯,都是她連累了自己的兒子。
葉念國怎麽解釋自己沒怎麽吃苦受累葉媽都不相信,最後隻能由著自家媽發揮了,葉念國也是心累。
好在熱水燒好了,他要去洗澡了,葉媽這才放開了他。
葉念國:……
這之後,雖然葉念國說起水壩上的事情時都是有趣的,歡快的,可惜的是,沒人信他就對了。大家都覺得那是他為了不讓大家擔心所以才這麽說的!
葉念國:……
可不管怎麽樣吧,總歸事情就這樣了,葉念國也懶得再提了,雖然葉家人從其他幾個人一起的去的人裏頭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葉念國也真沒有他們以為的那麽辛苦,可是大家發感慨的點已經詭異地轉移到另一個方向去了,那就是自家大哥是真的很厲害呀。
葉念國也藉此教育他們,知識就是力量,學會了這東西,永遠都是自己的,別人偷不走搶不走的,這就跟老一輩兒的人都很樂意讓自家的孩子學一門手藝一樣,可以傳家的喲。
葉媽很贊同這話,原先是當家的非得讓孩子們念書,到了後來,兒子果然成材了,雖然後來當家的走了,可有老大立起來了,所以葉媽也就繼續地讓幾個小的念書了,葉媽如今更加堅信,讀書是真的有用的,不然的話,依著兒子的體格去水壩上修渠,指不定會累成什麽樣兒呢。
所以葉媽對著幾個小的比以往嚴厲了更多,隻要是老大布置下來的功課,但凡誰抱怨兩句都不行,更別說是完不成這種事情了,哪怕是別睡覺,葉媽也會逼著他們做完。
葉家的幾個孩子:……
反倒是因為葉念國是張弛有度而不是全程重壓,所以幾個小的對著自家大哥更崇敬了,一點兒也不像他媽一樣,完全說不明白,葉媽不覺得念書有什麽辛苦的,反而是在休息,咋就嚷嚷累呢?
最後還是葉念國出麵說服了葉媽,讓幾個小的能休息會兒,他們有時候也覺得幹活兒挺好的。
心裏頭苦逼的很!
好在很快地葉念國就又有別的事兒忙活開了,村長和支書找了他讓他去村小學教書,想讓他給村裏的孩子輔導下功課。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老本行,葉念國當然不會拒絕,不過他的教學卻不局限在小學,反而是在打麥場,傍晚幹完活之後誰都可以來旁聽就對了,葉念國從一年級的課程開始教,語文與數學兩門,剛開始比較簡單,甚至是流著鼻涕的小屁孩兒都能背出來乘法口訣來。
葉念國覺得這就是個開智的過程,不論是男女老少誰都可以聽,誰有不會都可以找人請教。
這個過程很艱難,葉念國也不煩悶,反而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不管有多少人能簡直來聽課,即便是有三五個人在,葉念國也是一直教導,反正有誌紅和誌忠倆個小的給他捧場,他也就認真地教導倆孩子好了。
好在不會是三五個人,沒那麽淒涼就對了。
最少的話也有一二十的小孩子在的,村長和支書家的,還有幾個黑戶呀,地主家的小崽子都在的。
葉念國也不怪其他人,實在是農村的活兒太多了,太忙了,基本上就沒有閑人,有聽課的這個功夫,還不如上課去拾柴禾,給家裏弄點兒燒火的東西呢。
不過漸漸地葉念國也發現有幾個女孩子,背著,抱著一大堆弟弟妹妹,站的遠遠的,也不知道聽的清楚不,聽得懂不,總之每天都會出現在葉念國講課的附近。
葉念國也不驅趕,也不靠近,就這麽不遠不近地處著,孩子哭呀鬧的也不見他發表意見,而且還會攔著其他人就對了,他希望這些孩子也能稍微地學到點兒,不管多少都好的。
當然,葉念國每天三個小時的教課基本上都會延遲到四個小時,甚至五個小時,在統一給他們講完課之後,葉念國也會跟大家檢查,然後調整一下自己的進度。
雖然教書的工分也隻有一半兒,可葉念國覺得心裏舒坦的不行。
這麽半年下來,成效還是有的,至少大家歪歪扭扭地都會寫上不少的字兒,算帳也挺靈活的就對了。
葉念國覺得成就斐然,誌紅和誌忠倆的小學課程也快給家裏的叔叔姑姑們教完了,他倆再待到學校的用處似乎沒那麽大了,索性地就讓他倆在家待著了,再過幾年直接跳級,到五年級待上一年,然後考初中。
誌紅和誌忠倆從這天開始加入了叔叔姑姑們的行列之中,反而是覺得學校好玩了。
葉念國:……
可惜的是,這事兒沒有後悔藥就對了,反正事情已經完了,他倆也迴不去了,隻能憋屈地待在家,每天受折磨了,而且還不給他倆上山玩兒,隻能偶爾地跟著姑姑在外麵轉轉。
他們也想去進山看看有沒有兔子呀,野雞蛋這些的呀。
都是壞人!
即便是一向疼愛他倆,基本上有求必應的奶奶也不同意,誌忠甚至是撒潑打滾了也沒有得逞,反而給葉念國罰的在院子裏背書,簡直是哭都沒眼淚了。
</br>
葉媽指揮著閨女去燒熱水,兩個兒子一個端茶,一個準備吃的,然後自己拉著老大的手不放開,覺得他吃了太多的苦,都是她這個當媽的錯,都是她連累了自己的兒子。
葉念國怎麽解釋自己沒怎麽吃苦受累葉媽都不相信,最後隻能由著自家媽發揮了,葉念國也是心累。
好在熱水燒好了,他要去洗澡了,葉媽這才放開了他。
葉念國:……
這之後,雖然葉念國說起水壩上的事情時都是有趣的,歡快的,可惜的是,沒人信他就對了。大家都覺得那是他為了不讓大家擔心所以才這麽說的!
葉念國:……
可不管怎麽樣吧,總歸事情就這樣了,葉念國也懶得再提了,雖然葉家人從其他幾個人一起的去的人裏頭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葉念國也真沒有他們以為的那麽辛苦,可是大家發感慨的點已經詭異地轉移到另一個方向去了,那就是自家大哥是真的很厲害呀。
葉念國也藉此教育他們,知識就是力量,學會了這東西,永遠都是自己的,別人偷不走搶不走的,這就跟老一輩兒的人都很樂意讓自家的孩子學一門手藝一樣,可以傳家的喲。
葉媽很贊同這話,原先是當家的非得讓孩子們念書,到了後來,兒子果然成材了,雖然後來當家的走了,可有老大立起來了,所以葉媽也就繼續地讓幾個小的念書了,葉媽如今更加堅信,讀書是真的有用的,不然的話,依著兒子的體格去水壩上修渠,指不定會累成什麽樣兒呢。
所以葉媽對著幾個小的比以往嚴厲了更多,隻要是老大布置下來的功課,但凡誰抱怨兩句都不行,更別說是完不成這種事情了,哪怕是別睡覺,葉媽也會逼著他們做完。
葉家的幾個孩子:……
反倒是因為葉念國是張弛有度而不是全程重壓,所以幾個小的對著自家大哥更崇敬了,一點兒也不像他媽一樣,完全說不明白,葉媽不覺得念書有什麽辛苦的,反而是在休息,咋就嚷嚷累呢?
最後還是葉念國出麵說服了葉媽,讓幾個小的能休息會兒,他們有時候也覺得幹活兒挺好的。
心裏頭苦逼的很!
好在很快地葉念國就又有別的事兒忙活開了,村長和支書找了他讓他去村小學教書,想讓他給村裏的孩子輔導下功課。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老本行,葉念國當然不會拒絕,不過他的教學卻不局限在小學,反而是在打麥場,傍晚幹完活之後誰都可以來旁聽就對了,葉念國從一年級的課程開始教,語文與數學兩門,剛開始比較簡單,甚至是流著鼻涕的小屁孩兒都能背出來乘法口訣來。
葉念國覺得這就是個開智的過程,不論是男女老少誰都可以聽,誰有不會都可以找人請教。
這個過程很艱難,葉念國也不煩悶,反而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不管有多少人能簡直來聽課,即便是有三五個人在,葉念國也是一直教導,反正有誌紅和誌忠倆個小的給他捧場,他也就認真地教導倆孩子好了。
好在不會是三五個人,沒那麽淒涼就對了。
最少的話也有一二十的小孩子在的,村長和支書家的,還有幾個黑戶呀,地主家的小崽子都在的。
葉念國也不怪其他人,實在是農村的活兒太多了,太忙了,基本上就沒有閑人,有聽課的這個功夫,還不如上課去拾柴禾,給家裏弄點兒燒火的東西呢。
不過漸漸地葉念國也發現有幾個女孩子,背著,抱著一大堆弟弟妹妹,站的遠遠的,也不知道聽的清楚不,聽得懂不,總之每天都會出現在葉念國講課的附近。
葉念國也不驅趕,也不靠近,就這麽不遠不近地處著,孩子哭呀鬧的也不見他發表意見,而且還會攔著其他人就對了,他希望這些孩子也能稍微地學到點兒,不管多少都好的。
當然,葉念國每天三個小時的教課基本上都會延遲到四個小時,甚至五個小時,在統一給他們講完課之後,葉念國也會跟大家檢查,然後調整一下自己的進度。
雖然教書的工分也隻有一半兒,可葉念國覺得心裏舒坦的不行。
這麽半年下來,成效還是有的,至少大家歪歪扭扭地都會寫上不少的字兒,算帳也挺靈活的就對了。
葉念國覺得成就斐然,誌紅和誌忠倆的小學課程也快給家裏的叔叔姑姑們教完了,他倆再待到學校的用處似乎沒那麽大了,索性地就讓他倆在家待著了,再過幾年直接跳級,到五年級待上一年,然後考初中。
誌紅和誌忠倆從這天開始加入了叔叔姑姑們的行列之中,反而是覺得學校好玩了。
葉念國:……
可惜的是,這事兒沒有後悔藥就對了,反正事情已經完了,他倆也迴不去了,隻能憋屈地待在家,每天受折磨了,而且還不給他倆上山玩兒,隻能偶爾地跟著姑姑在外麵轉轉。
他們也想去進山看看有沒有兔子呀,野雞蛋這些的呀。
都是壞人!
即便是一向疼愛他倆,基本上有求必應的奶奶也不同意,誌忠甚至是撒潑打滾了也沒有得逞,反而給葉念國罰的在院子裏背書,簡直是哭都沒眼淚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