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朋友,是件幸運的事罷,彼此可化解一半的痛苦,品味雙倍的快樂。”趙煦說,語調頗柔和。他看著蕙羅笑,但那縷淺笑卻帶清苦之意,“有時我會很羨慕你這樣的普通宮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我卻很難擁有一位真正的朋友。”


    蕙羅訝然道:“難道官家連一位朋友都沒有?”話甫出口自己便覺多餘,皇帝九五之尊,天下又有何人敢稱之為朋友?


    蕙羅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本不指望趙煦迴答的,不想他竟有迴應:“小時候,也是有的罷。那時我才十歲,剛剛登基,也沒把自己當皇帝,跟許多小黃門都玩得挺好,尤其是一個叫小冬瓜的,更是我的心腹,我們整天形影不離,連視朝時他都站在我身邊,現在想起來,那時我真是把他當朋友。”


    “小冬瓜?”蕙羅不知道現在哪位宦官的小名是這個,遂問趙煦:“他現在還在宮裏麽?”


    趙煦搖搖頭,繼續說:“那時太皇太後垂簾聽政,我便坐在她另一側。大臣們簾前奏事,往往一說就是大半天,我年紀小,很不耐煩,可是沒辦法,還必須得端端正正擺出皇帝的架子坐著,雖然我起的作用,跟大殿中的屏風擺設差不多……”


    聽著他的敘述,蕙羅設想當時的情景,隻覺那十歲的小皇帝嚴肅地端拱而坐的模樣必定很可愛,不禁微笑起來,倒沒有留意趙煦說最後一句時的暗淡目光,順勢說起了在宮內傳為佳話的一則少年皇帝的軼事:“我聽周尚服說過,官家從小就老成持重,很識儀禮。有天早朝,太皇太後命一位黃門取案上文字來,黃門取得急了,誤把官家的襆頭碰到了地上。那時官家尚未加冠,頭上還是孩子的發式,新剃了頭,中間撮了幾個小角兒……那黃門很害怕,不停地發抖,都快癱倒了,而官家一直很鎮靜。後來別的黃門取襆頭來為官家加上,官家還是安靜地端坐著,既沒發怒,也不責罵先前那黃門。後來押班問官家是否要處罰那黃門,官家說:‘他隻是犯了個小錯,罷了。’就這樣寬恕了他。”


    “嗯,那時候我脾氣很好,從不發怒。”趙煦笑笑,“是不是跟現在大不一樣?”


    蕙羅笑而不語,他又開始延續剛才的話題:“有一天,輔臣在簾前議事,拖得久了,我終於坐不住,便喚過小冬瓜,附耳跟他說了幾句話,小冬瓜隨即跑了出去。我等了等,然後也裝作要更衣,退到禦屏後,那時小冬瓜已拿著兩副小鑼鈸在那裏等我了。於是我們拿起鑼鈸鏗鏗鏘鏘地玩了起來,嗬嗬,也不知外間議事的人聽見是何神情……”


    “官家是在敲鑼打鼓地催那些大臣快快講完麽?”蕙羅微笑道,“我小時候在尚服局上儀禮課,也常覺得時間過得太慢,時不時就扭頭看窗外,盼望下課的鍾聲盡快響起。”


    趙煦笑出聲來:“怪不得現在老有人向我抱怨你不識禮數,原來是小時候儀禮課沒學好。”


    見他提起學業問題,蕙羅小臉泛紅,吞吞吐吐地說:“呃……因為儀禮很複雜、很乏味……我本來也沒想到會到後宮來做事,還以為學好合香就好了……唉,別說這個了,還是說小鑼鈸的事罷……太皇太後聽見鑼鈸聲是何反應?”


    “她當時也沒生氣。我玩了一會兒,又迴到殿中,太皇太後看著我笑了笑,神態仍是慈祥的。黃門抱我上禦椅子,我繼續端拱而坐,直待奏事結束……”趙煦說著說著,聲音慢慢減弱,唇際笑容逐漸消散,“我原本以為,這事就這樣過了,無人會追究我中途退出敲鑼鈸的事,但第二天,小冬瓜便消失了,我再也沒能找到他。”


    蕙羅一驚,忙問:“他去哪裏了?”


    趙煦黯然道:“無人告訴我他的去向,我親政後下令去查,才知道他當年是被送往西京大內灑掃宮院,沒過幾年便病死在那裏了。”


    蕙羅愕然,欲安慰趙煦又甚難找到合適的話,思量再三,也惟餘一聲輕喚:“官家……”


    趙煦勉強笑笑,道:“我親近誰,誰便會大難臨頭,從小到大,都是這樣……我十三歲時,宮中傳出後宮已有內人懷上龍種的謠言,其實起因是我幾個妹妹年幼,尚須乳母哺育,宮裏便在外尋找乳母,後來以訛傳訛,就傳成了乳母是為我即將出生的孩子準備的。大臣劉安世和範祖禹為此接連上疏,暗指太皇太後對我管教不嚴,導致我過早寵幸宮人,損傷龍體。太皇太後一邊安撫大臣,解釋尋找乳母的原因,一邊卻把我身邊所有的年輕內人全喚了去……等她們迴到我身邊時,個個紅腫著眼睛蒼白著臉,身上手上還有篾條鞭打的痕跡。以後她們也都成了驚弓之鳥,隻要我稍微靠近她們,她們就會露出驚恐的表情……”


    “那官家當時有沒有跟太皇太後解釋過呢?”蕙羅輕聲問。


    “沒有。”趙煦迴答,適才的感傷之狀退去,他又呈出蕙羅熟悉的冷凝神情,“那時,我不會違抗她的任何命令。受了再大的委屈也隻會自己忍著,絕不會流露出來……從十歲到十八歲期間,我都不是真正的皇帝,隻是太皇太後的孫子。在朝堂上,我與垂簾的太皇太後相對而坐,議事的大臣有話從來不對我說,而是直接走到簾前,向太皇太後稟奏,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像個木傀儡那樣一動不動地端坐著,盯著大臣們的臀背呆呆地看……有一次,太皇太後問我:‘聽大臣奏事,官家意下如何?為何不發一語?’我這樣迴答:‘娘娘已處分,還要俾臣說什麽?’……從太皇太後垂簾到上仙的整整八年間,我的一切全是由她安排的:讀的書,做的事,用的器物,娶的皇後……她從來不會問我喜不喜歡,隻要她認為是好的,我就必須接受;如果她覺得不好,我就必須放棄……我也一直默默地接受她的所有安排,除了一件事……”


    蕙羅聽得入神,不知不覺間已移至他榻前近處,見他停頓當即追問:“什麽事?”


    “一張舊桌子。”趙煦道,“那是我常用的桌子,太皇太後覺得舊了,命人用新的換去,但我又讓人搬了迴來。太皇太後看見便問我,為何要堅持用它,我說:‘這桌子是爹爹用過的。’她一聽,竟然當場落下淚來。”


    蕙羅不解道:“太皇太後是因為想起先帝,所以心裏難過麽?”


    趙煦擺首,淡淡一笑:“她是由此看出,我喜歡先帝用過的東西——並不僅僅是這張桌子。”


    蕙羅仍有些困惑,後來聯想到趙煦親政後的一係列作為,才恍然大悟:先帝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度、易風俗,開國以來的祖宗家法被破壞不少,引起其母高氏強烈不滿。神宗駕崩後,高氏以太皇太後的身份垂簾聽政,便廢除新法,起用了大量反對變法的大臣。而趙煦從小受太皇太後嚴苛管束與壓製,自然逆反心大長,親政第二年就把年號改為“紹聖”,擺明了要紹述神宗成法。此後趙煦恢複熙寧、元豐年間多項新法,而把太皇太後用過的諸多大臣逐一貶官外放,甚至還在幾位新黨大臣的慫恿下,有意把已上仙的太皇太後貶為庶人,後來是向太後垂淚泣求,他才抑製住了這個念頭。


    而且,他針對太皇太後的逆反行為還表現在家事上,例如堅決廢掉了太皇太後選定的皇後孟氏,改立他自己寵愛的嬪禦劉氏。近來他與向太後兩廂都態度冷淡,想必也是太皇太後所留下的陰影所致。皇帝臥病期間,後宮全由太後掌控,向太後逐出魏典飾,又是趙煦親近的人遭殃,他一定很痛心,後來對林司飾和梅玉兒表現得那般冷硬,自然也是做給太後看的。


    想到這裏,蕙羅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隻差一點,自己也會像那幾位尚服局內人一樣,成為這場母子暗戰的犧牲品,也不知如今會身處何處了。


    “明日,太後大概會喚你過去問話,因為你獨自在我房中待了許久,還大哭過。”良久無言後,趙煦忽又囑咐蕙羅,“如果她問起,你就說是我要你侍寢,你怕會有損我身體,因此不敢從命,被我罵了,所以才哭。這樣,太後就不會處罰你了,說不定,還會賞你。”


    蕙羅深垂首,沒有應聲,但見他對自己如此周全考慮,心下自是十分感激。沉默須臾,她輕輕問趙煦:“奴婢醜陋笨拙,不識禮數,今日又在官家麵前如此失態,官家卻為何還對奴婢這樣好?”


    “因為偌大個福寧殿,難得找出個會為朋友而不顧禮數的人,”趙煦道,“而我這一頓牢騷,也隻能說給儀禮沒學好的人聽。”


    蕙羅抿嘴一笑,但覺好似今天才認識了麵前的皇帝。以前的他無異於被供在高高神龕之中的神像,現下這個會感傷、會說笑、會關心他人的趙煦才像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之間仿佛有一種友好的默契在悄然建立,這也是蕙羅未曾感受過的愉快的經曆。


    ”上一次聽我發這些牢騷的人是清青,現在的皇後。”趙煦又道,目光投向窗夕卜無限惆悵,”我有很久沒見到她了,她如今……怎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禦天香:北宋女官香藥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蘭Lad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蘭Lady並收藏禦天香:北宋女官香藥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