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一個圈套,其製造者正是也古,眼看著不斷增加的傷亡數字,蒙古人也在尋找一個能大量殺傷敵人的機會,正是這種急迫的心情作祟,他們才會批準這麽一個危險的計劃。

    麗澤門一帶的守軍後退,或者潛伏到城牆下的夾壁裏,作出這一帶的蒙古守軍被抽調支援其他防線的姿態,任由光軍進攻。宋代流行的甕城是半月形結構的,具體而言,就是在城門前麵加上一道半月形的城牆,側麵開口,像是一條臂膀一樣護住城門,而被這道半月形臂膀所護住的區域,便是甕城的範圍。

    如此一來,直射的弓箭和火炮都不能直接,瞄準城門而撞車,自然也就不能對著城門直接釋放威力,所有人都必須從半月形城牆側麵的開口進入。

    如此一來便是請君入甕,一旦進入缺口,也就進入了被這段半月形城牆所包裹的半圓形區域內,敵軍即可從四麵八方居高臨下地發動進攻,而圍城內往往也會布置木柵,就像在如今的火車站等地帶,常見的讓人排隊的柵欄一樣,迫使進攻者像貪吃蛇一樣,連繞好幾個彎才能抵達真正的城門麵前,而在這一過程中,進攻方往往死傷十之八九。而在甕城下麵自然也有很多適合埋伏的地方。

    在連續的艱苦攻城戰中,等到敵軍出現紕漏著實不易,所以當敵軍露出破綻的時候,第三十八營毫不猶豫的占領了城牆,大量部隊排成縱隊形式衝進甕城之中。

    衝進去之後,士兵滿心想的都是立刻打開城門,擴大突破口,而沒有詳細檢查完城內的狀況,判斷敵軍是否還有伏兵在城內,

    當大量蒙古步兵從望城的門洞裏跑出來時,靠近城牆的光軍士兵甚至沒有發現危險已經降臨在他們身後。直到甕城的城牆上也出現了大量蒙古士兵,他們才意識到情況不妙。

    跟隨第38步兵營突破的第2波部隊是後麵的106步兵營,隻可惜當他們看到甕城上已經豎立起光軍的旗幟後,也同樣放鬆了警惕,步兵們甚至不再舉起盾牌,大步靠近城牆,當蒙古人重新部署,並且射出它們稀稀拉拉、並不構成嚴重威脅的弓箭時,這些步兵還是不可避免的慌成一團,106步兵番號靠後,軍官不足,士兵也缺乏經驗,麵對突如其來的襲擊立刻亂了陣腳,並且開始向後退去。這不得不讓人扼腕歎息:如果106步兵營能夠及時跟上,堅決進攻,也許還能夠打破敵軍的埋伏,把第38步兵營從絕望的境地中拯救出來。

    蒙古人早有準備,在甕城內埋伏的都是精銳士兵新模範軍,他們武器精良,意誌堅定,也古還為他們提供昂貴的火藥武器。部署的同一時刻,十幾個震天雷同時從望城上扔了下來。

    自從成軍以來,光軍一向是炸人多,挨炸少,遭受如此密集的進攻前所未有,士兵們陣腳大亂,驚慌的四處逃遁,短暫的襲擊中就有上百人失去戰鬥能力,到處都是一片血腥被炸傷的士兵不顧一直強調的命令,忍不住大聲痛嚎,情形極為恐怖。

    隨即就是點燃的衝天大火,在猩紅的火舌之中,第38步兵營作為老牌部隊還是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立刻衝向望城的半月形缺口,隻要能衝出去,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封堵缺口的蒙古軍隊顯然實力不足,麵對光軍的拚死突圍很快就被捅出了缺口,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更密集的震天雷轟炸,甕城上的蒙古士兵喪心病狂的向敵我交戰區投擲這種威力強大的火藥武器。

    從交換比來說這是極其便宜的,僅僅付出了三十名士兵的姓名,十倍於這個數字的光軍已經在劫難逃。

    更靠內側的士兵知道他們已經跑不出去了,想辦法延遲著自己的生命,脫下已經滾燙的盔甲,緊緊的貼在甕城的牆壁上,想要借助那一點點涼氣來維持自己炙熱的火焰,讓人身上的油脂分泌變得異常旺盛,甚至滋滋作響。這些,士兵們就這麽緊緊的貼在牆壁上,就像是平底鍋裏麵煎蛋一樣,躺平四肢,抽搐著,最後在牆上留下一道道狂亂的人影。

    慘劇發生的同時,城牆上的情形也陡然一變,正在擴展城牆突破口的光軍士兵遭到了前後夾擊,被擠在城牆上的一小段,他們想方設法的一步步向望城那裏後撤,憑借著城門樓的廢墟想要固守,這裏地勢很高,他們甚至可以看到遠處的光軍步兵正在重新做進攻準備,士兵們不顧一切大聲唿喊,想要同袍們快點到來,他們還在堅持。

    106步兵營剛剛後退,潘正就迎頭趕了上來,當場解除了統製的指揮權,並要求部隊重新做好進攻準備。

    接到高俊那邊的消息,潘正也意識到情形絕不像38步兵營報告的那麽樂觀,他急速作出部署,讓同樣具有戰鬥經驗的另外幾支步兵部隊向此方向挺進,但是麗澤門一帶本身就不是容易進攻的地方,這裏是中都西南角,城外地勢相對低窪泥濘,步兵提不起速度,而埋伏許久的蒙古軍隊又重新布置了極強的防守兵力,步兵部隊未及靠近就被兇狠的箭雨所逼退。

    在一陣陣的呐喊聲中,光軍打到了甕城下麵,但是蒙古人不惜成本地扔下足夠數量的震天雷,逼迫光軍步兵再度後退,甚至有強勇的蒙古騎兵直接從城中出來,與光軍在城牆下交戰。

    在城樓廢墟上的光軍步兵已經越發絕望,蒙古人呐喊著衝上剛剛被焚燒的城門樓,腳步濺起巨大的灰燼,一時間煙霧衝天,在其中搖晃的影影綽綽的光軍士兵被一個又一個的擊倒。

    潘正連續組織了兩次進攻行動,但都未能到麗澤門城內,大家眼看著城門樓上的光軍士兵越來越少,被成片的擊倒,而在甕城內的情形更是地獄景象,殘餘的幸存者們躲進了原本蒙古人埋伏的藏兵洞裏麵,利用這裏狹窄的洞口與蒙古人交鋒,而蒙古人剛剛犧牲了三十名戰友才把敵我雙方一塊炸翻,賣命的心思都輕了許多,誰也不願意衝進藏兵洞和強悍的光軍步兵肉搏,反正躲在藏兵洞裏的,不過十幾人而已,他們在門口點上火堆,準備用煙霧將這些人熏倒熏跑就好。

    這也是第38步兵營僅剩的那些幸存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