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俘虜的工作,由高俊何誌也二人統籌安排,具體負責人是已經調任文政曹副主任的賴隆。他已經向高俊提交了一份條陳,建議培訓一下蒙古騎兵,作為南下進攻金朝的一支突擊部隊。
不過,把百姓們深惡痛絕的黑韃重新武裝作為高俊麾下的軍馬,實在是太容易引起爭議,盡管已經用了三模合,但高俊對於大規模使用蒙古俘虜依舊抱有謹慎態度,暫時還未批準這一計劃。
但是,何誌也已經著手準備另一項計劃,而這計劃的超前程度更是讓人措手不及:編製最新的蒙古文字方案。
蒙古本無文字,成吉思汗消滅太陽汗之後,見到乃蠻人的印章印信,對這製度讚不絕口,由此蒙古人也開始使用印章。緊接著,隨著高昌歸附,大量有知識文化的迴鶻人進入蒙古汗廷,進一步推動了蒙古文化發展,鐵木真也下令以迴鶻字母為基礎編製蒙古文字,這種迴鶻式蒙古文是目前曆史最悠久,使用最穩定的蒙古書寫體係,影響力遠遠超過八思巴蒙古文、西裏爾蒙古人和聖體蒙古文。
但是在高俊這裏,讓蒙古人去學迴鶻人的字母顯然是不夠親近的,必須為蒙古製定新的文字政策。
如果直接廢除蒙古文,顯然會造成巨大的行政困難和情緒反彈,而且也不利於蒙古人接受中原文化,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文化隔絕。高俊也曾想把蒙古人全部內遷漢地,像是滿語消亡那樣逐步的瓦解蒙古語社區,但是,這項工程不僅僅是花費巨大,而且有可能造成新的隱患。偌大的草原不可能一直是無人區,走了匈奴來了鮮卑,萬一出一個更強勁的對手那就糟了。
所以高俊對蒙古語言文字的方案是,不否認蒙古語的日常使用,但是要製定一個借鑒漢語漢字的書寫體係。問題在於,學習漢文的書寫體係也有困難,在幾種模仿漢字創造出來的文字當中,契丹文稍微還有些可用之處,黨項文簡直是為了拉動墨水內需而出現的,而同樣以漢字筆畫為基礎的女真文幾乎一無可用,在金朝統治北方百年的情況下,女真文從來沒有被單獨使用過。西南各民族的文字則過於模糊,很難討論其實用性。
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女真大小字那種繁複的書寫體係顯然並不適用,就算是憑借政治權威勉強用個百十來年,終究還是會煙消雲散。高俊倒是想到了另外兩個同樣有濃厚的漢字元素,但是卻也極具生命力、至今興盛不衰的書寫體係:朝鮮文和日文。
這也是高俊對新蒙古文體係的基本方案:在保持蒙古語的基本語法不變的情況下,在書寫體係上安插大量漢字,尤其是名詞和動詞這一類實詞,然後以變形的迴鶻字母作為詞根詞尾,以及各類助詞。以類似日文裏音讀、訓讀的體係,使得每一個詩詞既有原本的蒙古讀音,又有漢語讀音,逐步潛移默化的使蒙古草原接受漢語文化。
這樣的改造也是很有基礎的,事實上,元朝建立之後,蒙古人也開始飛快的將漢語裏麵各類專有名詞往蒙古語裏麵搬,時至今日,蒙古語各類方言裏麵都有大量和漢語相近的名詞。
對於蒙古的上層人士,要讓他們會講漢語,寫漢字,甚至能吟詩作賦,通曉經史,對於中層人士,則讓他們掌握這樣的蒙古文,便於日常行政辦公,對於底層的蒙古人民,他們本來就不識字,無論是漢文體係還是迴鶻文體係的,所以,隻要能夠保持他們語言溝通暢快就足矣。在這樣的體係向導下,人們會逐漸的推崇漢語,並以此作為有文化的象征。
高俊覺得自己的想法簡直是太天才了,他不但想這麽安排蒙古語,以後還將用這種方式來改造其他民族的文字書寫體係,以漢文化的強大輸出能力做後盾,逐步把這些文明都拉入統一的漢字文化圈裏麵。
創立一個民族文字的艱巨工作,交給庸才是絕對無法勝任的,而眼下高俊的夾袋裏麵何人可稱為一代文宗呢?當然是元好問。
何誌也把這項任務交給元好問的時候,後者驚異的瞪大了眼睛,萬沒想到自己要承擔這樣的任務,但是一想到這也是開宗立派的大事,而且也深刻的清楚,如果蒙古文字裏麵能夠夾雜漢語因素,對於遠播教化將是多麽有益的事情。
所以他立刻把自己禮政府主席的職責分給別人一部分,而親自帶頭搞了一個小組,研究製定新蒙古文字的方案。他不辭勞苦的探訪了數百名被俘的蒙古士兵,尋找蒙古巫師薩滿和聶斯脫裏教派的牧師,還收集了大量的迴鶻式蒙古文的文稿,仔細研究其中的曲筆深意,著手敲定初步的文字改造方案。
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元好問也曾經向何誌也抱怨過,由於缺少對蒙古文化有深刻了解的人,文字翻譯工作一直不順利,士兵們隻懂日常口語,薩滿們無法準確表達他們的意思,他迫切的需要這方麵的人才。
何誌也把這項意見轉達給了高俊,而後者哈哈一笑:“不著急,幾個月後我就派移剌楚才和塔塔統阿兩個人去協助你,到時候你順便把迴鶻文也一並敲定個新方案。”
可能元好問都不會想到,從此以後他雖然一直擔任著禮政府主席,但是卻長期有名無實,主要精力在秘書監上,成為新王朝文化教育戰線的帶頭人,全國筆杆子係統的頭一位。
賴隆也不會想到,再過上幾個月,高俊又將重新改組軍隊的指揮機構,成立專門的元帥府指揮全國軍隊,而自己與軍隊脫鉤。原本的六曹也將改造為元帥府六案,與尚書省六政府相對,並持國家文武二柄。眼下是自己最後一段能直接向高俊匯報工作的時間了。
現如今,根據地六政府已經下轄二十四司,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行政機構,何誌也又在此基礎上,把原本的文教署、軍器署等單位並為六署:都水署、軍器署、太常署(原文教署)、司農署、鴻臚署、睦親署(烈屬撫恤),以後將司法院、流泉院的若幹單位劃進去,將會成為新王朝的五寺九監。
高俊也仿此例,在六案下麵設立十六室,管理軍隊各方麵的工作,至此軍製完備。
不過,把百姓們深惡痛絕的黑韃重新武裝作為高俊麾下的軍馬,實在是太容易引起爭議,盡管已經用了三模合,但高俊對於大規模使用蒙古俘虜依舊抱有謹慎態度,暫時還未批準這一計劃。
但是,何誌也已經著手準備另一項計劃,而這計劃的超前程度更是讓人措手不及:編製最新的蒙古文字方案。
蒙古本無文字,成吉思汗消滅太陽汗之後,見到乃蠻人的印章印信,對這製度讚不絕口,由此蒙古人也開始使用印章。緊接著,隨著高昌歸附,大量有知識文化的迴鶻人進入蒙古汗廷,進一步推動了蒙古文化發展,鐵木真也下令以迴鶻字母為基礎編製蒙古文字,這種迴鶻式蒙古文是目前曆史最悠久,使用最穩定的蒙古書寫體係,影響力遠遠超過八思巴蒙古文、西裏爾蒙古人和聖體蒙古文。
但是在高俊這裏,讓蒙古人去學迴鶻人的字母顯然是不夠親近的,必須為蒙古製定新的文字政策。
如果直接廢除蒙古文,顯然會造成巨大的行政困難和情緒反彈,而且也不利於蒙古人接受中原文化,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文化隔絕。高俊也曾想把蒙古人全部內遷漢地,像是滿語消亡那樣逐步的瓦解蒙古語社區,但是,這項工程不僅僅是花費巨大,而且有可能造成新的隱患。偌大的草原不可能一直是無人區,走了匈奴來了鮮卑,萬一出一個更強勁的對手那就糟了。
所以高俊對蒙古語言文字的方案是,不否認蒙古語的日常使用,但是要製定一個借鑒漢語漢字的書寫體係。問題在於,學習漢文的書寫體係也有困難,在幾種模仿漢字創造出來的文字當中,契丹文稍微還有些可用之處,黨項文簡直是為了拉動墨水內需而出現的,而同樣以漢字筆畫為基礎的女真文幾乎一無可用,在金朝統治北方百年的情況下,女真文從來沒有被單獨使用過。西南各民族的文字則過於模糊,很難討論其實用性。
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女真大小字那種繁複的書寫體係顯然並不適用,就算是憑借政治權威勉強用個百十來年,終究還是會煙消雲散。高俊倒是想到了另外兩個同樣有濃厚的漢字元素,但是卻也極具生命力、至今興盛不衰的書寫體係:朝鮮文和日文。
這也是高俊對新蒙古文體係的基本方案:在保持蒙古語的基本語法不變的情況下,在書寫體係上安插大量漢字,尤其是名詞和動詞這一類實詞,然後以變形的迴鶻字母作為詞根詞尾,以及各類助詞。以類似日文裏音讀、訓讀的體係,使得每一個詩詞既有原本的蒙古讀音,又有漢語讀音,逐步潛移默化的使蒙古草原接受漢語文化。
這樣的改造也是很有基礎的,事實上,元朝建立之後,蒙古人也開始飛快的將漢語裏麵各類專有名詞往蒙古語裏麵搬,時至今日,蒙古語各類方言裏麵都有大量和漢語相近的名詞。
對於蒙古的上層人士,要讓他們會講漢語,寫漢字,甚至能吟詩作賦,通曉經史,對於中層人士,則讓他們掌握這樣的蒙古文,便於日常行政辦公,對於底層的蒙古人民,他們本來就不識字,無論是漢文體係還是迴鶻文體係的,所以,隻要能夠保持他們語言溝通暢快就足矣。在這樣的體係向導下,人們會逐漸的推崇漢語,並以此作為有文化的象征。
高俊覺得自己的想法簡直是太天才了,他不但想這麽安排蒙古語,以後還將用這種方式來改造其他民族的文字書寫體係,以漢文化的強大輸出能力做後盾,逐步把這些文明都拉入統一的漢字文化圈裏麵。
創立一個民族文字的艱巨工作,交給庸才是絕對無法勝任的,而眼下高俊的夾袋裏麵何人可稱為一代文宗呢?當然是元好問。
何誌也把這項任務交給元好問的時候,後者驚異的瞪大了眼睛,萬沒想到自己要承擔這樣的任務,但是一想到這也是開宗立派的大事,而且也深刻的清楚,如果蒙古文字裏麵能夠夾雜漢語因素,對於遠播教化將是多麽有益的事情。
所以他立刻把自己禮政府主席的職責分給別人一部分,而親自帶頭搞了一個小組,研究製定新蒙古文字的方案。他不辭勞苦的探訪了數百名被俘的蒙古士兵,尋找蒙古巫師薩滿和聶斯脫裏教派的牧師,還收集了大量的迴鶻式蒙古文的文稿,仔細研究其中的曲筆深意,著手敲定初步的文字改造方案。
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元好問也曾經向何誌也抱怨過,由於缺少對蒙古文化有深刻了解的人,文字翻譯工作一直不順利,士兵們隻懂日常口語,薩滿們無法準確表達他們的意思,他迫切的需要這方麵的人才。
何誌也把這項意見轉達給了高俊,而後者哈哈一笑:“不著急,幾個月後我就派移剌楚才和塔塔統阿兩個人去協助你,到時候你順便把迴鶻文也一並敲定個新方案。”
可能元好問都不會想到,從此以後他雖然一直擔任著禮政府主席,但是卻長期有名無實,主要精力在秘書監上,成為新王朝文化教育戰線的帶頭人,全國筆杆子係統的頭一位。
賴隆也不會想到,再過上幾個月,高俊又將重新改組軍隊的指揮機構,成立專門的元帥府指揮全國軍隊,而自己與軍隊脫鉤。原本的六曹也將改造為元帥府六案,與尚書省六政府相對,並持國家文武二柄。眼下是自己最後一段能直接向高俊匯報工作的時間了。
現如今,根據地六政府已經下轄二十四司,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行政機構,何誌也又在此基礎上,把原本的文教署、軍器署等單位並為六署:都水署、軍器署、太常署(原文教署)、司農署、鴻臚署、睦親署(烈屬撫恤),以後將司法院、流泉院的若幹單位劃進去,將會成為新王朝的五寺九監。
高俊也仿此例,在六案下麵設立十六室,管理軍隊各方麵的工作,至此軍製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