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對於火槍的發展曆史了解的並不多,而何誌也雖然也是紙上談兵,但好歹也是見過幾張紙,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有機會製作出合格的火繩槍,當然要更加費時費錢。

    火槍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火藥池中火藥爆燃的壓縮氣體把槍膛中的彈丸推出去。而火門槍與火繩槍的區別就在於如何點燃藥池裏的火藥。通常而言,火門槍會在藥池上留一個火門,一人持槍,一人用火種直接點燃火藥,這必須兩人操作,而且速率很慢,最要命的是,由於點火的濃煙與火光,瞄準開火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而火繩槍則在,藥池側麵加上了一個金屬掛鉤,在上麵掛上一個特殊製作的火繩,這種火繩燃燒很慢,可以用來點燃藥池裏的火藥,使得火槍變成了一種可以單人操作的武器,最重要的是,也使得瞄準變成了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不過何誌也隨即就意識到添加一個掛鉤有多困難了,根據地裏的銅鐵匠和首飾匠人都被集中起來,花了好久的功夫,才製作出一百二十支合格的火繩槍,而預算已經花超了許多。

    萬般無奈之下,何誌也暫停了火繩槍計劃,將這一百二十支火繩槍裝備前線部隊,並附信告訴高俊,讓他盡可能的報告火繩槍的戰鬥效果。另一方麵,則集中精力製作更原始的火門槍,並且采用了更便宜的鐵原料。

    這種普通火門槍製作起來就容易許多了,在一根長長的木杆上像是裝槍頭那樣裝上一根一尺半的槍管,每次戰鬥前點火發射,一般來說,訓練有素的士兵能在3~5分鍾之內打出兩發來。

    而發射完之後,士兵又可以拿著這玩意兒衝到前線當錘子用,不過在看完介紹之後,高俊還是苦笑一下,這種火器並不算實用,火槍錘子也不算順手,隻能發射一次讓它的實用性大大降低。

    隻不過,相比鐵料來說,高俊更缺人力,尤其是弓弩手,所以還是笑納了三千多把這樣的火門槍,並準備集中使用幾次。

    相比於以上這兩種武器,裝備最多的則是更原始但是效費比極佳的突火槍。

    這武器的原料是漫山遍野隨處可見的毛竹,在江南幾乎是俯仰皆是,幾貫錢就能買上一大捆。

    在經過特殊的鞣製處理之後,竹筒可以變得非常堅硬,仿佛是天然製造的優良槍管,將碎石放入其中點火噴射。在條件良好的狀況下也能有六十尺以上的殺傷距離,這種火槍的威力當然要比金屬槍管製作的火槍小許多,但是在極近範圍內對於有甲目標也能造成一定的傷害。

    這樣的突火槍,光軍足足準備了一萬多根,與噴火槍的數目不相上下。那些原本體檢中不太合格的淮南士兵正是扛著這樣的武器加入光軍大軍當中的,每個步兵營都將一個步兵都替換成了這樣的火槍步兵。

    不過也正是因為新兵太多,就連這些槍手的隨身武器都很難統一配備了,有用單刀的,也有用小斧的,五花八門,什麽都有,何誌也下親自坐鎮大名府指揮物資轉運,準備為光軍提供一批新的軍器,而工政府方麵,則又提出了科配軍器的建議。

    生活在21世紀的高俊和何誌也也在史書上讀過,但從沒想到科配軍器居然是如此常見而理所當然的事情。簡而言之,就是把製造武器的任務分攤到各家各戶,作為一種特殊賦稅。

    金朝的科配軍器製度發展的極早,負擔也很重,海陵王南征的時候,居然讓全國上下每家每戶都要上交,一把弓,在高俊眼裏這簡直就是瘋了。

    即使在之後的金世宗時期,科配軍器也是各路州的常例,居民們每年都必須為國家上交一定數量的弓箭刀斧才能算完糧納稅。而各州還有也徒刑犯人為勞動力的作院,製作各類軍用器械。

    吳廣亭的建議就是如此,他希望根據地能夠重新恢複科配軍器製度,讓百姓們上交火槍所需的鐵彈石彈,以及弓箭刀槍等各類軍器,也包括將繳獲的蒙古盔甲剪散之後重新編組成光軍製式盔甲的模樣。

    這實在是再愚蠢不過的建議,以至於高俊開始認真的考慮將吳廣亭動一動,去年的煤礦事故,雖然高俊也承認自己是第一責任人,但他對工政府也並沒留下什麽好印象。

    和王澮談話的時候,高俊豪不諱言自己的怨氣,認為吳廣亭的才能不過是一個縣尉,是自己這麽提拔他,以至於讓他擔任了自己無法完成的責任,他擔心郭延嗣的悲劇再一次重演,覺得還是將吳廣亭留在日後的山東路機關為好,不再繼續提拔。

    而工政府的責任,高俊考慮讓李冶接受,這是一位有才華的數學家,也算是專業對口。科配軍器斷然不可,但是出錢收買軍器,作為農民副業倒是可以。

    負責記錄每一次會談要點的程元鳳不動聲色的奮筆疾書,但在他的心裏正泛起一陣陣的波瀾,沒有想到看上去溫和的高俊私下裏對下屬的評價還挺刻薄。

    這一段時間裏,程元鳳越來越感覺到高俊不同於他見過的任何領袖。作為淮西知名的才子,程元鳳也不是整日死讀書的人,對於老莊申商均有涉獵,他來之前所想象的高俊,至多也不過是個善用法家法術勢的一代奸雄,但是接觸之後,這個高俊卻讓他越來越琢磨不透了,這個高俊根本就不像是個人。

    這不是什麽惡意的貶低,而是最真實的想法,高俊所思所想的似乎總是與常人迥異,而他當領導的方法也從來與儒法兩家都不相合,甚至於程元鳳甚至無法從自己讀過的先賢經典當中找出一個與之相似的類比。

    這不是程元鳳個人的感受,包括元好問在內的許多讀書人在麵對高俊的時候都會有如此的感覺。元好問就曾私下對傅起說過,高俊此人寬宏大度,又不擺架子,但是自己與他交往卻覺得十分疲憊。

    人都是有自己的思維慣性的,高俊也喜歡把自己在21世紀中得到的一切投射到現在來解決問題,這固然讓她吃了很多苦頭,但也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某種程度上也總是能欺騙他的對手們。但同樣也使臣僚對高峻的想法總是不能及時理解合拍。

    王澮從來沒有做過類似的表示,但是程元鳳能看出來,他同樣也覺得與高俊交往很累,但是,畢竟王澮老謀深算,高俊又向來對他尊重,比起元好問等人來說,已經好了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