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平以前還在鹽幫裏的時候就挺喜歡聽戲,山東是曲藝之鄉,早在金代就已經衍生出了頗為豐富的院本。後來加入了太平軍,高俊定下的軍歌當中也有一首《蘇武牧羊》。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匈奴十九年……”唐太平默默的念著歌詞,也想起了在北海邊放牧的蘇武,以及他那位變節的朋友李陵。
李陵提三千銳卒,在草原上被數萬匈奴騎兵所圍困,力戰數日,箭矢俱盡,但依舊不能逃脫,最後隻能在投降和死亡當中選擇。唐太平不畏懼死亡,但他不想做這道選擇題。
他不想,對麵的蒙古騎兵要逼著他做,遠處的蒙古騎兵下了馬,正在悠閑的吃東西,他們咀嚼的很慢很從容,正準備給予被包圍的這幾千漢人步兵以最有力的打擊。
此時三模合對他北邊不到百裏之外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他已經成功的包圍了叢方印和唐太平兩支敵軍,一支5000人,一支3000人。
雖然從人數上來講,對手隻是稍占下風,但是,畢竟這是平原之上,對手又無城郭保護,麵對上萬蒙古騎兵的包圍,可以說是危在旦夕。為了防止出現不可控的事件,也為了給高俊點厲害看看,三模合決定率先推掉3000人的唐太平。
但是剛剛發動進攻,他就發覺事情並不簡單,敵軍似乎從昨晚起就沒再移動,就地挖掘溝壕,偷偷的在營寨裏布置了密集的木柵工事,當蒙古人唿嘯著衝過來時,他們立即放棄了最靠外麵的那些營帳,全軍縮到了溝壕裏麵。那些營帳裏甚至放滿了易燃的硫磺棉花等物,給蒙古人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就在這一夜功夫,光軍甚至在營寨周圍設置了若幹個突出的墩堡,還建立了兩道幫助弓箭手放箭的胸牆。
三模合意識到,光軍早就知道他將會前來發動襲擊,自己的計劃已經被高俊看破了,但是既然如此,他為什麽依舊敢放任這兩支軍隊在平原上呢?要知道就算是有溝濠保護,蒙古騎兵稍微費點力氣,也依舊是能夠拿下的呀。
而且,從蒙古偵察的觀測得知,最遲在昨天中午的時候,敵軍主力還蝟集在邢州城下,絲毫沒有挪動的意思,他們肯定舍不得放棄對邢州的包圍,既然如此的話,又用什麽來反製自己?
也許高俊這個人真狠得下心,決定不管兩隻偏師的死活,一力要打破邢州城,既然如此的話,三模合就要給這種不體恤部下生命的統帥一個教訓了,他吩咐身邊的騎手們:“不要將敵人全部殺死,透漏出百十來個給高俊送信,讓漢人們知道他們背後的友軍已經被全部殲滅了。”
重新扯住韁繩的三模合信心滿滿,就算高俊孤注一擲,不顧友軍的攻打邢州,想要破城也得有個幾天功夫,而自己今天就能推平兩支敵軍,然後再打劫高俊的糧隊,甚至直逼高俊已經占領了磁州等地,不怕他不撤迴來。
他的信心是有依據的,蒙古騎兵以千人為規模發動了兩次試探性的攻擊,已經讓唐太平手忙腳亂,元氣大傷。在平原上,敵軍的騎兵來去如風,先用弓箭拋射,然後大隊人馬突如其來的衝進,矯健的戰馬能夠越過匆匆挖出的溝壕,直接撞到光軍的陣型裏去。
從大安三年高俊正式獨立建軍開始,如今已經是十年作戰,從押剌百戶到高家軍,再到太平軍,光軍從來沒有一個整編都被消滅過,這次卻有一個陣都陷入了絕境,蒙古人就像圍獵一樣在平原上包圍了這幾千人馬,在這種絕境下,根本不可能有人成功逃生。
中午的時候,唐太平下令增援東麵的兩個墩堡,那是在工兵指導下在一夜間建立的不成熟的工事,用木架和泥土築成,大約隻有到人的脖子那麽高,士兵在裏麵利用土牆保護自己,殺傷外麵的敵人。蒙古人想辦法靠近,往裏麵投擲火把和潑灑熱油,亦或者是直接從馬背上跳進去,與光軍軍兵展開肉搏,但這些努力全都失敗了,中午的時候,兩個墩堡盡管已經傷亡過半,但是在墩堡內外也留下了一百多具蒙古人的屍體。
此時,溝壕內的光軍同樣死傷慘重,唐太平無非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把各處墩堡胸牆的士兵全部召迴溝濠以內,做全麵死守的態度,對敵軍殺傷不多,但是可以堅持的更久。
另一個就是繼續向墩堡和胸牆各處派遣軍馬,本著拚一個夠本,拚兩個賺一個的態度與敵人激戰到底,有可能會殺傷更多的敵人,但是一旦士氣崩潰,就會全軍陷入混亂,被敵軍單方麵的屠殺。
依照唐太平的性格,他當然選擇第二個,現如今,他已經下令軍中的長史收集全軍將士的遺言,準備跟敵人轟轟烈烈的最後幹一場了。
沒想到剛剛在磁州打了勝仗,現如今就麵臨著全軍覆沒的悲慘境遇,不少軍兵不能接受,一時間軍心浮動。但是太平軍時代建立的政工製度多少起了效果,在軍官們的威逼下勸導下,將士們也隻能抹眼淚,繼續固守待援。
下午時分,敵軍的攻勢終於達到了頂峰,五千名敵軍騎兵分成三分,輪流發動衝擊,在第三輪衝擊的時候,溝濠這一部分的軍隊終於陷入崩潰,士兵放棄抵抗轉身逃跑,敵軍一路殺到核心,斬獲頗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關鍵時刻,唐太平抄著齊眉短棍衝了上去,帶領著親衛士兵堅持抵禦,並從其他狀態較好的防線上抽調援軍,總算是將敵軍趕了出去,但是這一次崩潰就讓他損失了超過五百人,根本不可能繼續作戰了。
但是,也就是這個時候,唐太平驚訝的發現,敵軍隊伍居然在收縮,並做出了撤退的樣子。
將士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是情況沒錯,盡管光軍已經瀕臨絕境,但蒙古人卻沒有發動下一次衝鋒,卻開始集結起來向後退去。
情況發生得非常突然,根本沒有準備,追擊還是留守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敵人這個動作實在是太笨拙,就好像是故意引誘光軍追擊一樣,絕大部分軍官主張繼續固守待援。
“如果敵人實力未損,還打算繼續攻擊我們,而我們決心防守的話,那他們可以直接攻擊,而我軍已經實力盡喪,士氣崩潰,根本防禦不住。
如果敵軍確實準備撤退,他們撤走了,而我軍繼續固守,我們倒是沒什麽事,但也放走了敵人。”
“如果敵人繼續打算攻擊我們,而我們主動出擊的話,那就是羊入虎口,可隻要敵人想打,我們是不是主動攻擊都是死,主動攻擊也許還死得壯烈點。”
“如果敵人確實是打算撤退,而我們主動出擊咬住他們,就能給這群黑韃造成很大的麻煩。”
還是讀書人腦子靈活,就這麽四句話,陣長史徐中涵就說服了大家,光軍士兵重新列隊,向敵人發動追擊。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匈奴十九年……”唐太平默默的念著歌詞,也想起了在北海邊放牧的蘇武,以及他那位變節的朋友李陵。
李陵提三千銳卒,在草原上被數萬匈奴騎兵所圍困,力戰數日,箭矢俱盡,但依舊不能逃脫,最後隻能在投降和死亡當中選擇。唐太平不畏懼死亡,但他不想做這道選擇題。
他不想,對麵的蒙古騎兵要逼著他做,遠處的蒙古騎兵下了馬,正在悠閑的吃東西,他們咀嚼的很慢很從容,正準備給予被包圍的這幾千漢人步兵以最有力的打擊。
此時三模合對他北邊不到百裏之外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他已經成功的包圍了叢方印和唐太平兩支敵軍,一支5000人,一支3000人。
雖然從人數上來講,對手隻是稍占下風,但是,畢竟這是平原之上,對手又無城郭保護,麵對上萬蒙古騎兵的包圍,可以說是危在旦夕。為了防止出現不可控的事件,也為了給高俊點厲害看看,三模合決定率先推掉3000人的唐太平。
但是剛剛發動進攻,他就發覺事情並不簡單,敵軍似乎從昨晚起就沒再移動,就地挖掘溝壕,偷偷的在營寨裏布置了密集的木柵工事,當蒙古人唿嘯著衝過來時,他們立即放棄了最靠外麵的那些營帳,全軍縮到了溝壕裏麵。那些營帳裏甚至放滿了易燃的硫磺棉花等物,給蒙古人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就在這一夜功夫,光軍甚至在營寨周圍設置了若幹個突出的墩堡,還建立了兩道幫助弓箭手放箭的胸牆。
三模合意識到,光軍早就知道他將會前來發動襲擊,自己的計劃已經被高俊看破了,但是既然如此,他為什麽依舊敢放任這兩支軍隊在平原上呢?要知道就算是有溝濠保護,蒙古騎兵稍微費點力氣,也依舊是能夠拿下的呀。
而且,從蒙古偵察的觀測得知,最遲在昨天中午的時候,敵軍主力還蝟集在邢州城下,絲毫沒有挪動的意思,他們肯定舍不得放棄對邢州的包圍,既然如此的話,又用什麽來反製自己?
也許高俊這個人真狠得下心,決定不管兩隻偏師的死活,一力要打破邢州城,既然如此的話,三模合就要給這種不體恤部下生命的統帥一個教訓了,他吩咐身邊的騎手們:“不要將敵人全部殺死,透漏出百十來個給高俊送信,讓漢人們知道他們背後的友軍已經被全部殲滅了。”
重新扯住韁繩的三模合信心滿滿,就算高俊孤注一擲,不顧友軍的攻打邢州,想要破城也得有個幾天功夫,而自己今天就能推平兩支敵軍,然後再打劫高俊的糧隊,甚至直逼高俊已經占領了磁州等地,不怕他不撤迴來。
他的信心是有依據的,蒙古騎兵以千人為規模發動了兩次試探性的攻擊,已經讓唐太平手忙腳亂,元氣大傷。在平原上,敵軍的騎兵來去如風,先用弓箭拋射,然後大隊人馬突如其來的衝進,矯健的戰馬能夠越過匆匆挖出的溝壕,直接撞到光軍的陣型裏去。
從大安三年高俊正式獨立建軍開始,如今已經是十年作戰,從押剌百戶到高家軍,再到太平軍,光軍從來沒有一個整編都被消滅過,這次卻有一個陣都陷入了絕境,蒙古人就像圍獵一樣在平原上包圍了這幾千人馬,在這種絕境下,根本不可能有人成功逃生。
中午的時候,唐太平下令增援東麵的兩個墩堡,那是在工兵指導下在一夜間建立的不成熟的工事,用木架和泥土築成,大約隻有到人的脖子那麽高,士兵在裏麵利用土牆保護自己,殺傷外麵的敵人。蒙古人想辦法靠近,往裏麵投擲火把和潑灑熱油,亦或者是直接從馬背上跳進去,與光軍軍兵展開肉搏,但這些努力全都失敗了,中午的時候,兩個墩堡盡管已經傷亡過半,但是在墩堡內外也留下了一百多具蒙古人的屍體。
此時,溝壕內的光軍同樣死傷慘重,唐太平無非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把各處墩堡胸牆的士兵全部召迴溝濠以內,做全麵死守的態度,對敵軍殺傷不多,但是可以堅持的更久。
另一個就是繼續向墩堡和胸牆各處派遣軍馬,本著拚一個夠本,拚兩個賺一個的態度與敵人激戰到底,有可能會殺傷更多的敵人,但是一旦士氣崩潰,就會全軍陷入混亂,被敵軍單方麵的屠殺。
依照唐太平的性格,他當然選擇第二個,現如今,他已經下令軍中的長史收集全軍將士的遺言,準備跟敵人轟轟烈烈的最後幹一場了。
沒想到剛剛在磁州打了勝仗,現如今就麵臨著全軍覆沒的悲慘境遇,不少軍兵不能接受,一時間軍心浮動。但是太平軍時代建立的政工製度多少起了效果,在軍官們的威逼下勸導下,將士們也隻能抹眼淚,繼續固守待援。
下午時分,敵軍的攻勢終於達到了頂峰,五千名敵軍騎兵分成三分,輪流發動衝擊,在第三輪衝擊的時候,溝濠這一部分的軍隊終於陷入崩潰,士兵放棄抵抗轉身逃跑,敵軍一路殺到核心,斬獲頗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關鍵時刻,唐太平抄著齊眉短棍衝了上去,帶領著親衛士兵堅持抵禦,並從其他狀態較好的防線上抽調援軍,總算是將敵軍趕了出去,但是這一次崩潰就讓他損失了超過五百人,根本不可能繼續作戰了。
但是,也就是這個時候,唐太平驚訝的發現,敵軍隊伍居然在收縮,並做出了撤退的樣子。
將士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是情況沒錯,盡管光軍已經瀕臨絕境,但蒙古人卻沒有發動下一次衝鋒,卻開始集結起來向後退去。
情況發生得非常突然,根本沒有準備,追擊還是留守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敵人這個動作實在是太笨拙,就好像是故意引誘光軍追擊一樣,絕大部分軍官主張繼續固守待援。
“如果敵人實力未損,還打算繼續攻擊我們,而我們決心防守的話,那他們可以直接攻擊,而我軍已經實力盡喪,士氣崩潰,根本防禦不住。
如果敵軍確實準備撤退,他們撤走了,而我軍繼續固守,我們倒是沒什麽事,但也放走了敵人。”
“如果敵人繼續打算攻擊我們,而我們主動出擊的話,那就是羊入虎口,可隻要敵人想打,我們是不是主動攻擊都是死,主動攻擊也許還死得壯烈點。”
“如果敵人確實是打算撤退,而我們主動出擊咬住他們,就能給這群黑韃造成很大的麻煩。”
還是讀書人腦子靈活,就這麽四句話,陣長史徐中涵就說服了大家,光軍士兵重新列隊,向敵人發動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