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也就是在這裏,太平軍已經幾乎消耗盡了他們的糧食補給,必須要就地等待新的補充到來。

    “兵站要什麽時候才能上來?”

    “最起碼也要等五天。”

    李銘仔細看著地圖,五天,對於太平軍來說太寶貴了,在這五天之間,各路世侯的兵馬就可以前來援助真定府,增強其守衛兵力,使之變成一座難以被攻破的堅城。

    所以說,太平軍沒有等待的本錢,必須立刻前進。開弓沒有迴頭箭,大家誓師出征,就被栓到了一條線上,李銘現在後撤,就等於是將馮達推入死地。

    “以咱們現在儲存的糧食,就算考慮到兵馬減員的問題,最多也隻能夠抵達真定府,等咱們到了真定府,難道餓著肚子去攻城嗎?”

    “我們沒法再等了,隻能指望馮達帶的糧食足夠,全軍立刻推進。”

    這是李銘最後的命令,太行太平軍們在毫無後勤保證的狀況下,開始了一段決絕的征途。

    鹿頭山上錦旗十裏,盡管武仙現在的處境也十分窘迫,但比起去年真是強出許多,得知太平軍主力到來,這位縱橫河北近十年的恆山公也當然要盡力招待。

    如果從今朝廷那理論,武仙是堂堂恆山公,而李銘現如今也不過是正五品明威將軍。但是如果從太平軍內部來說,李銘是整個太行山軍馬的總領導,而武仙的地位則是李銘的副手。

    武仙的營寨裏麵沒有多少讀書人,這個缺點現如今就暴露出來了,窮措大們雖然不能幫武仙提出什麽錦囊妙計,但是至少能找到一切合理化借口來支持他的決策。而現如今,武仙隻能徒勞的麵對兩難局麵,最後非常可笑的製定了一個特殊禮儀:

    武仙手下的都虞侯和機密行走等人先下山去迎接李銘,用部署之禮,以示傾心跟隨馬首是瞻,而武仙居於大帳之上,由李銘先行禮,然後武仙降帳相迎,奉李銘入主帳。

    這可真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扭扭捏捏的做派,裏外裏體現出的意思就是:我武仙雖然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份不如李銘,但並不心甘情願的接受這種地位,還時時刻刻的提醒對方,自己好歹也是大金官家封的公爵,雖然金朝官家已經不頂事了,但畢竟身份做不了假,多少也能說明一點問題。

    對於這點兒心思,太平軍上下都看得一清二楚,包括李銘在內,所有人都怒不可遏:你武仙算是什麽東西,憑著太平軍支援的物資才苟活至今日,卻要在李銘麵前裝作這副做派,難不成還想反客為主嗎?

    實在不行,打真定府之前,先拿你個小小的鹿頭山祭刀。

    軍中也不是沒有明白人,夏叔邗幾次苦勸,最終使李銘接受了他的意見,大戰當前,以和為貴。

    太平軍幾近屈辱的接受了這一禮儀,讓武仙喜出望外,當然,縱橫十年的武仙也不是個糊塗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既然李銘如此謙卑,武仙也不真的蹬鼻子上臉。他決心,隻要李銘不讓自己的手下去送死,自己就不違拗李銘的作戰意見。

    太平軍以暫時的隱忍,換來了各軍之間的團結,武仙所部經過挑選之後,尚有三千敢戰之士,剛好補充了李銘沿途丟下的兵馬,重新增強了實力。

    李銘不善於處理外交事務,這次處理餘武仙的禮儀爭端就已經費盡了他的全部精力,也沒有時間再考慮如何調節武仙與史天寧的曆史矛盾了。所以,盡管史天寧目前也在太行山東麓,距離李銘的人馬更近,但是,按照計劃,他們卻要與東路的馮達會合,之後再見麵就會免去不少尷尬。

    馮達通過巧妙的金蟬脫殼,終於抵達真定府外圍,距離真定府也不過是一兩日的路程了,在這裏,他遇上了破圍而來的史天寧,此人也帶過來兩千多兵馬,可以補充馮達過去一段時間的損失。

    人力雖然補充齊了,但是大家驚恐的發現,全軍真的沒糧了。

    馮達的使者已經派到了李銘的營地,雙方交換核對了一下基本狀況,這才發覺:馮達此次出擊,使出金蟬脫殼計的時候,也將輜重全都留在後方,並指望著李銘能多帶點糧食。而史天寧和武仙本來存糧也不廣,現如今全軍兩萬人,總共卻隻有三日的糧食!

    三天,差不多也就是兩軍抵達真定府城下開始攻城的時刻。

    理論上來說,現在後退還來得及,李銘迴太行山,馮達迴信安去,大家都當這是一次失敗的出擊,下次做足準備再來。

    但是,戰爭按鈕一旦按下,就不再是使用者能輕易控製的了,此時兩軍如果後撤,就宣告了整場戰役的失敗,將使太平軍徹底陷入被動之中。

    而向前的話,難道讓將士們餓著肚子攻城嗎?更何況,現如今真定府城內已經得知了兩軍包抄的消息,必然已經派出使者去通知南部讚皇、巨鹿的派出軍馬,讓他們趕緊撤迴馳援,計算一下腳力的話,大約是六天後迴來。

    三天時間抵達城下,空著肚子打三天城池,要麽拿下,要麽全軍覆沒,這賭注實在是太大了。

    各自的使者將消息帶迴營地,同時震驚了兩名主將。馮達得知李銘也沒有糧食之後,發覺情勢已經極為糟糕。

    就在這時,史天寧主動挺身而出,他認為,自己的堂弟經營真定府這麽多年,多少也有些香火情分在,說不準能夠說動本地居民主動捐獻些糧草。

    馮達未可置否,靠民眾捐獻的杯水車薪根本不足以解決問題,兩軍合圍已經出現了重大紕漏,也許李銘那邊已經選擇撤軍了。

    咬咬牙,馮達決定相信李銘:“他可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不會這麽簡單拋下我們的,就算是刀山火海,咱們這次也要闖一遭,全軍準備前進,咱們就試試三天之內拿下真定!”

    馮達的軍隊拋棄一切顧慮,繼續向真定府挺進,一天之後,他們再次接到了李明的信使,得知了對方的消息,果不其然,李明方麵表示,無論有任何困難,眼下都應該全力攻城,太行山太平軍已經全體出動,正在向真定府進發。

    三天後,糧食完全耗盡的時候,,兩隻軍隊終於在真定府城下匯合。

    就在路上,李明和馮達的神色都是越來越沉重,他們發覺,原本富庶繁榮的真定府周邊,現如今盡是一片死氣沉沉,居民們形容枯槁,麵黃肌瘦,他們的糧食都已經被石抹鹹得不征走了。

    因糧於敵的設想已經破滅,太平軍必須立刻解決糧食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