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仙的話很有道理,也很沒道理,說有道理,因為兩軍聯合確實要均分利益,說沒道理,是因為武仙根本不夠格與高俊談什麽聯合,事實上,高俊嘴上說的好聽,實際上給武仙的選項也隻是一個乖乖站好而已。

    魏小乙對此也有模糊的感覺,事實上,他還有點兒鄙夷眼前裝腔拿大的武仙:“能做高太尉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不像某些野狗,跑來跑去都不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誰。”

    不過,魏小乙雖然未必有什麽外交才能,但也不至於把這些話直接說出來,雙方的談話還是在相對友好的態度下進行的,魏小乙向武仙許諾,高太尉一定會給武太尉一個合適的價碼,河北各軍隻有抱團取暖才是正道,朝廷反而是靠不住的。

    這話倒是說到了武仙心裏,現如今他能指望的也隻有這些還在河北地區堅持抗蒙的英雄豪傑了。

    連續幾天,武仙雖然還經常和魏小乙見麵,但卻始終沒有明確的迴複,隻是一心壯大力量,由於蒙古人不得人心的政策,逃入太行山中的河北農民激增,使得武仙得以迅速充實隊伍,一下子又拉出了兩三萬人。

    武仙的練兵水準倒也不是很差,這幾萬人讓他管理的還算有條理,雖然其中代價之事不過兩三千,大部分人都沒有什麽良好訓練,但依舊能夠行軍,完成基本的戰術動作,比世侯的軍隊略差一些,但也是值得爭取的力量。魏小乙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不知道武仙究竟是在打什麽主意。

    舉棋不定之下,武仙倒是打算詢問一位可靠的人,請求其指點迷津,恰好,此時此刻,在他身邊就有這麽一位人,此人也是河北有名的好漢,喜歡交結各路英雄,為人十分端正,也是河北頗受景仰的英雄。

    “靖公,這高俊的意圖顯然不僅僅是匡扶朝廷,現如今,是否應該將身家性命托付在此人身上?”武仙舉起茶杯,坐在他身旁的這位英雄正是靖安民,他從涿州逃出來之後,也進入了太行山,已經在武仙的營寨裏住了兩月有餘,河北義軍同氣連枝,雖然此前從未謀麵,但既然都是為了打蒙古人而起,自然武仙也不會嫌多一個人吃飯。

    “咱河北人都知道你靖公是個有名的英雄豪傑,向來不會昧著良心說話,此番老弟我真是難以抉擇,還麻煩老兄指點迷津一下。”

    話說的很客氣,而靖安民隻是略作躊躇,就像武仙坦白了:“不瞞武太尉,其實,我與高俊也曾有一麵之緣,而且還結下了不小的交情,對於此人,我還是有幾分了解的。”

    這下輪到武仙吃驚了,他本以為高俊是山東人,與靖安民應該從無瓜葛,但是後者卻將過去的事娓娓道來,雞鳴山喋血事件已經過去了近十年,但靖安民依舊記憶猶新,那個在校場看軍兵演武的青年現如今已經成了眾人皆知的大英雄,無論怎麽想,都讓他有一種離奇的感覺。

    “如此說來,這個高俊也算得上是個有情義的人,而且說實話,此人對朝廷……”武仙陷入了思考。

    安民同樣也在糾結,一方麵,他對高俊也是非常佩服的,所以才在雞鳴山上對他網開一麵,但另一方麵,靖安民所受的忠君教育使他不能理解高俊要推翻朝廷的行為,盡管他對朝廷的鳥樣也心知肚明。

    有形的枷鎖好,無形的枷鎖才可怕,從出生開始就一股腦的接受忠君教育的靖安民,對於高俊那種激烈的想要山河變色的行為根本就無法理解,甚至將之視之為瘋狂。

    武仙花了一夜的時間進行最後的心理鬥爭,整個大寨燈火通明,巡邏警戒的人一應俱全,武仙南征北戰十年,也攢了不少軍事上的經驗,一次次的東山再起,讓他對於任何事情都有一種本能上的懷疑。

    畢竟他也知道,機會不是無限的,自己能招來的軍馬一定越來越少,必須趁著現在自己尚有價值的時候,投靠最有希望的一方。

    蒙古與自己有血債,但目前實力最盛,金朝對自己倒是推崇備至,但是卻是個最不頂用的家夥,而高俊,高俊……

    第二天一早,眼睛通紅的武仙找來魏小乙,告訴對方自己已經想通了,願意唯高太尉馬首是瞻,全軍接受高太尉的整編。

    武仙的歸附對於太平軍來說是極大的助力,早在魏小乙來之前,高俊就已經對李銘提出了收編這些義軍的價碼,對於武仙,高俊開出的不低,讓他擔任河內根據地的副手,與李銘配合。

    當然,高俊也特別提醒李銘,對於五仙要謹慎客氣,不能急於限製武仙的利益,避免發生真定府那樣的事件。畢竟,武仙在這件事上可是有前科的。

    所以,武仙雖然一下子封官賞爵,被納入了太平軍的係統,並且得到了五個營的編製,可是,沒有被摻沙子,也沒有被分割部隊,依舊是一支獨立的隊伍。高俊隻是讓李銘支援了一些武器馬匹,並且,各方協同作戰而已。

    換了旗幟的武仙倒是來了勁頭,立刻開始籌劃再度下山發動大戰,他已經得到消息,真定府裏的史天澤已經失去全部權力,由蒙古人親自坐鎮,石抹鹹的不主政,這廝是個不學無術的酒囊飯袋,不懂得治民,倒是很會虐民,靠著一千蒙古鐵騎,肆意蹂躪史家上下和真定府的流民,人心惶惶,民眾思變。

    在這個時候,武仙再度下山,果不其然,立刻造成了真定府的巨大瓦解,流民們不願意為石抹鹹得不的戰爭支付稅收,他們紛紛逃離土地,藏匿糧食,原本在史天澤治下強盛一時的真定府,現如今卻收不上一粒糧,招不到一個兵。

    鹹得不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好,一方麵想讓蒙古人出馬擊退武仙,但另一方麵,又害怕蒙古人出征之後,自己在真定府內無依無靠,會被史家反攻倒算。

    想來想去,還是自己的人頭最重要,他勒令蒙古騎兵不準出城,而是四麵鎖了城門,不準外人進入,就等著武仙在外麵洗劫一番之後,自行撤退。

    這一政策立刻招致了真定府上下內外的強烈震撼,史家主政以來,哪怕是史天澤實行仁政之前,也從來沒有幹過這種斷子絕孫的缺德事,哪怕是那些和史家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因而在過往的真定府政權內遭遇排擠的士紳,也都對石抹鹹得不感到憤怒失望。

    大家又開始想著變化了,而能做到這個的,隻能是史天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