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已經過去了一多半,眼看又是開春,對於山東來說,又要是忙碌的農業時節,但是淮南地區的農民卻不這麽想,他們已經懶得去耕種今年的田地了,反正沒有人能挺到秋天。
淮南地區大災已愈數月,然而,南宋官府連軍米都收不起,哪還有餘力去賑災呢?地方官員不是隱瞞災情不報,就是虛報災情求蠲,再摻合上薛極等人在朝中攬權的政治攻擊,沒有人真正關心淮南人民的死活。
反正去年就有打算把淮南江北地區作為羈縻,雖然由於彭義斌出走,該項決議最終沒有實行,但既然能做出這種協議,朝堂大臣們早就不把淮南當作是心腹要地了,當地人死活與江南朝廷何幹?
但有人很在乎他們,包括殷去寒,這段時間來,她苦苦的從江南運來一船船糧食,勉強的賑濟幾個州縣的百姓,當地盛傳這位女菩薩的聲名。
但是,官府對她卻頗為忌憚,誰也不知道這個來路不明的人為何如此慷慨大方,甚至有人懷疑他要謀反作亂。
有人敵視防備他,自然也有人對殷去寒的熱心之舉推崇備至,一些有識之士聯合起來,為這位出身不明的女商人做激烈的辯護。如果不是他們,身上疑點重重的殷去寒早就要被捉到大牢裏去嚴查身份了,而覬覦她家產的官員也不是一個兩個。
黃之孝就在為殷去寒作辯護的人群當中,麵對淮南的大災,黃家也麵臨著毀家紓難的抉擇,他選擇了捐出家產來賑濟百姓,平日裏珍惜不已的字畫書籍、瓷器用具以及真金白銀通通被拉到江南,換成糧食送往江北。
另一個這麽做的人,名叫梅洛行,他在高郵當地也小有文名,期貨貿易雖然也有參加,但是份額不多,在今年依舊是淮南比較有財力的人家之一。可是看著高郵軍無數的災民,梅公子卻選擇直接開倉放糧。
還有一些孟宗政手下的軍官也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想辦法節省出一些糧食,或者放棄自己本應貪汙的份額,給百姓們一條活路。
大概也是正月的時候傳來消息,殷去寒在浙江嚴州買糧的時候,被當地官吏羈押。據傳聞,由於今年應該送給金朝的歲幣籌措不力,各地方都在竭力搜索,殷去寒來路不明又有錢,自然是極好的敲詐對象。
得知這個消息,淮南士子們群情激奮,現如今江北已經敗壞成這個樣子,朝廷居然還隻知一味要錢,難道江北淮南的百姓就不是陛下懷中赤子嗎?
可能研究當地的官吏也沒想到,羈押一個看似無權無勢的女商人居然招惹來了一大群各地賢達。淮南有名的詩書禮儀之家來了不下十二三人,既有像黃之孝這樣已經名動士林的大君子,也有很多青年書生。
這些人大多出自中小地主家庭,一方麵有一定的文化,但是也親眼目睹民生疾苦,希望努力讀書,金榜題名,報效朝廷,兼濟蒼生。此時他們被嚴州官吏的貪婪深深激怒,決定抱打不平。
不過,讓他們驚訝的是,來搭救殷去寒的居然不隻是他們這些名流君子,還有一些淮南、浙江、廣東的商人,甚至是孟宗政隊伍裏的軍將,他們也都懷著類似的目的,決定幫助殷去寒。此外,還有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可以說,在其他任何地方,這些社會階層和交際網絡都明顯不同的人根本不可能同聚一堂。
整個營救工作居然花了近一個月,還不得不把當地官府上下喂得飽飽的,才將殷去寒搭救出來,縣獄的條件極差,殷去寒出來的時候麵黃肌瘦,身上還受了許多傷,很明顯被用過刑。
“媽的,老子洗了這狗衙門!”營救團體中的一名軍將氣的拔出刀來,就要帶著跟他來的十幾名小兵衝進衙門裏,此人名叫司忠信,乃是孟宗政手下的一名部將,盡管在南宋官場上也打磨了多年,但還是難改武漢人的火爆脾氣。
“將軍不可輕動,隻要人無大礙就好,咱們還是想辦法先迴淮南,籌措糧食賑濟災民,共度難關。”黃之孝勸著大家趕緊迴去。然而,大家看著躺在床上幾近奄奄一息,連路都走不了的殷姑娘,個個都雙眼垂淚,像姑娘這樣的人尚且要被敲詐勒索,籌措糧草,救援淮南,又何嚐容易!
殷去寒暫時行不的路,隻能暫時安排到郊外的一個村莊裏去,巧的是,這正是司忠信夫人的老家,現如今司夫人也已有孕在身,因為前線軍務繁忙,又有一定的危險,再加上淮南赤地千裏,實在是不方便,司忠信這次也安排人將夫人送迴老家調養,剛好也可以和殷去寒做個伴。
殷去寒盡管極度虛弱,但還是對前來的士子們表示感謝,同時拉住了從山東來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要機靈一點,給高太尉的報告不必寫的太詳細,千萬不能讓太尉在決戰前的關鍵時刻分心。
這些從山東來的工作人員豈能不知殷去寒的實際身份,此時隻能忍痛垂淚,跪在主母床前抽自己的耳光。
安頓好了殷去寒,黃之孝等人先一步離開,司忠信和那些年輕士子們要稍晚一些,一群人在周圍忙活了幾天,但能籌措到的糧食極少,現在浙江各處收稅極多,都是為了應付今年的歲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轉眼已是初春天氣,突然有個名叫葉夢鼎的浙江書生請大家去一處園子裏議事,這讓大家有些奇怪。進入園子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種植漆樹的漆園。
“鎮之,你為何讓大家到這裏來?”有人奇怪的問,司忠信這個大老粗不明所以,好奇的檢查這些漆樹,以為其中有什麽機關。
“諸位,徽宗朝時席卷東南的方臘,就是在這誓師舉兵的。”
一言既出,舉座皆驚,在場諸人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道葉夢鼎為何突然提起這個前朝叛逆。
“天下國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織,終歲勞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名靡造之,稍不加意,則鞭笞酷虐,至死不恤,與汝甘乎?
靡造之餘,又悉取而奉之仇讎,仇讎賴我之資,反見侵侮,則使子弟應之,子弟弗能製,則譴責無所不至,然遂奉仇讎之物,與汝甘乎?”葉夢鼎的神色突然激動起來,已經有些見識廣博的人知道,這是前些年的老臣洪邁所寫清溪儀軌當中,有關方臘起事時的話語。
此時,在這種環境下說出這些話來,葉夢鼎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
“我們不妨就結個社吧,就叫漆社。”
在座諸人麵色灰暗,仔細考慮了一下,紛紛點頭,司忠信和其他幾名軍將有些不明白文人們搞的東西,有人解釋一番之後,也爽快的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從頭到尾,葉夢鼎沒有解釋過漆社的綱領和目標,但就像高俊說的,有些事,等到勝利那天,你就什麽都明白了。
淮南地區大災已愈數月,然而,南宋官府連軍米都收不起,哪還有餘力去賑災呢?地方官員不是隱瞞災情不報,就是虛報災情求蠲,再摻合上薛極等人在朝中攬權的政治攻擊,沒有人真正關心淮南人民的死活。
反正去年就有打算把淮南江北地區作為羈縻,雖然由於彭義斌出走,該項決議最終沒有實行,但既然能做出這種協議,朝堂大臣們早就不把淮南當作是心腹要地了,當地人死活與江南朝廷何幹?
但有人很在乎他們,包括殷去寒,這段時間來,她苦苦的從江南運來一船船糧食,勉強的賑濟幾個州縣的百姓,當地盛傳這位女菩薩的聲名。
但是,官府對她卻頗為忌憚,誰也不知道這個來路不明的人為何如此慷慨大方,甚至有人懷疑他要謀反作亂。
有人敵視防備他,自然也有人對殷去寒的熱心之舉推崇備至,一些有識之士聯合起來,為這位出身不明的女商人做激烈的辯護。如果不是他們,身上疑點重重的殷去寒早就要被捉到大牢裏去嚴查身份了,而覬覦她家產的官員也不是一個兩個。
黃之孝就在為殷去寒作辯護的人群當中,麵對淮南的大災,黃家也麵臨著毀家紓難的抉擇,他選擇了捐出家產來賑濟百姓,平日裏珍惜不已的字畫書籍、瓷器用具以及真金白銀通通被拉到江南,換成糧食送往江北。
另一個這麽做的人,名叫梅洛行,他在高郵當地也小有文名,期貨貿易雖然也有參加,但是份額不多,在今年依舊是淮南比較有財力的人家之一。可是看著高郵軍無數的災民,梅公子卻選擇直接開倉放糧。
還有一些孟宗政手下的軍官也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想辦法節省出一些糧食,或者放棄自己本應貪汙的份額,給百姓們一條活路。
大概也是正月的時候傳來消息,殷去寒在浙江嚴州買糧的時候,被當地官吏羈押。據傳聞,由於今年應該送給金朝的歲幣籌措不力,各地方都在竭力搜索,殷去寒來路不明又有錢,自然是極好的敲詐對象。
得知這個消息,淮南士子們群情激奮,現如今江北已經敗壞成這個樣子,朝廷居然還隻知一味要錢,難道江北淮南的百姓就不是陛下懷中赤子嗎?
可能研究當地的官吏也沒想到,羈押一個看似無權無勢的女商人居然招惹來了一大群各地賢達。淮南有名的詩書禮儀之家來了不下十二三人,既有像黃之孝這樣已經名動士林的大君子,也有很多青年書生。
這些人大多出自中小地主家庭,一方麵有一定的文化,但是也親眼目睹民生疾苦,希望努力讀書,金榜題名,報效朝廷,兼濟蒼生。此時他們被嚴州官吏的貪婪深深激怒,決定抱打不平。
不過,讓他們驚訝的是,來搭救殷去寒的居然不隻是他們這些名流君子,還有一些淮南、浙江、廣東的商人,甚至是孟宗政隊伍裏的軍將,他們也都懷著類似的目的,決定幫助殷去寒。此外,還有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可以說,在其他任何地方,這些社會階層和交際網絡都明顯不同的人根本不可能同聚一堂。
整個營救工作居然花了近一個月,還不得不把當地官府上下喂得飽飽的,才將殷去寒搭救出來,縣獄的條件極差,殷去寒出來的時候麵黃肌瘦,身上還受了許多傷,很明顯被用過刑。
“媽的,老子洗了這狗衙門!”營救團體中的一名軍將氣的拔出刀來,就要帶著跟他來的十幾名小兵衝進衙門裏,此人名叫司忠信,乃是孟宗政手下的一名部將,盡管在南宋官場上也打磨了多年,但還是難改武漢人的火爆脾氣。
“將軍不可輕動,隻要人無大礙就好,咱們還是想辦法先迴淮南,籌措糧食賑濟災民,共度難關。”黃之孝勸著大家趕緊迴去。然而,大家看著躺在床上幾近奄奄一息,連路都走不了的殷姑娘,個個都雙眼垂淚,像姑娘這樣的人尚且要被敲詐勒索,籌措糧草,救援淮南,又何嚐容易!
殷去寒暫時行不的路,隻能暫時安排到郊外的一個村莊裏去,巧的是,這正是司忠信夫人的老家,現如今司夫人也已有孕在身,因為前線軍務繁忙,又有一定的危險,再加上淮南赤地千裏,實在是不方便,司忠信這次也安排人將夫人送迴老家調養,剛好也可以和殷去寒做個伴。
殷去寒盡管極度虛弱,但還是對前來的士子們表示感謝,同時拉住了從山東來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要機靈一點,給高太尉的報告不必寫的太詳細,千萬不能讓太尉在決戰前的關鍵時刻分心。
這些從山東來的工作人員豈能不知殷去寒的實際身份,此時隻能忍痛垂淚,跪在主母床前抽自己的耳光。
安頓好了殷去寒,黃之孝等人先一步離開,司忠信和那些年輕士子們要稍晚一些,一群人在周圍忙活了幾天,但能籌措到的糧食極少,現在浙江各處收稅極多,都是為了應付今年的歲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轉眼已是初春天氣,突然有個名叫葉夢鼎的浙江書生請大家去一處園子裏議事,這讓大家有些奇怪。進入園子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種植漆樹的漆園。
“鎮之,你為何讓大家到這裏來?”有人奇怪的問,司忠信這個大老粗不明所以,好奇的檢查這些漆樹,以為其中有什麽機關。
“諸位,徽宗朝時席卷東南的方臘,就是在這誓師舉兵的。”
一言既出,舉座皆驚,在場諸人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道葉夢鼎為何突然提起這個前朝叛逆。
“天下國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織,終歲勞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名靡造之,稍不加意,則鞭笞酷虐,至死不恤,與汝甘乎?
靡造之餘,又悉取而奉之仇讎,仇讎賴我之資,反見侵侮,則使子弟應之,子弟弗能製,則譴責無所不至,然遂奉仇讎之物,與汝甘乎?”葉夢鼎的神色突然激動起來,已經有些見識廣博的人知道,這是前些年的老臣洪邁所寫清溪儀軌當中,有關方臘起事時的話語。
此時,在這種環境下說出這些話來,葉夢鼎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
“我們不妨就結個社吧,就叫漆社。”
在座諸人麵色灰暗,仔細考慮了一下,紛紛點頭,司忠信和其他幾名軍將有些不明白文人們搞的東西,有人解釋一番之後,也爽快的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從頭到尾,葉夢鼎沒有解釋過漆社的綱領和目標,但就像高俊說的,有些事,等到勝利那天,你就什麽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