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上彩旗獵獵,太平軍諸將匯聚一堂,正在進行校場演武,將領們各自逞弄本事,一個個都精神抖擻。
剛剛進行完騎射演練,一員白袍銀甲的將軍縱馬出戰,即刻有人與之對演,那人渾然不懼,連續戰退三人,引得滿場歡唿。
“陰盛陽衰呀,陰盛陽衰呀。”高俊來遲了,沒有趕上之前的操演,他今天從元帥府出發的時候,偏偏有人堵了過來,那是本地一個致仕的老先生,非要與高俊爭辯說機關設立不合理,六政府以下的二十四司不是按先唐的製度所設立的,跟他磨了半天嘴皮子,高俊才總算是得了空出來。
剛好趕上楊妙真出彩的部分,這女將果然有本事,連續打退馬軍個馬軍中會廝殺的名將。引得滿場喝彩陣陣。楊妙真興奮的圍著校場中跑馬一圈,揭開頭盔上的麵甲,露出小小的臉來:“還有沒有敢廝殺的?出來戰一場!”
話音未落,馬軍裏又衝出一騎,用的是一杆長戟,與楊妙真連戰了十幾個迴合,後者突然賣個破綻,逃到場邊:“不打了,不打了,今天已經打夠了時間,再打下去,小臂上要長肌肉了,不好看。”
人們都哈哈大笑起來,高俊問身旁的李銘:“這馬軍將領是何人?”
“這人與我也算是鄉中,乃是河東太原府人,名叫藺中犖。”
“中落?”
“也難怪,這字兒拿給我們騎兵的弟兄們看,100個人裏麵99個不認識,據說是清楚明白的意思,但諧音就是中落。果不其然,他就家境中落了,幸而年輕時學的好武藝,所以從了軍,是蘆葦蕩之戰時收集的敗軍,因為身手好,如今已經一路做到了副指揮。”
兩人正說話的時候,突然旗幟之下又飛起一將,上前與藺中犖相鬥,打了四五十迴合,依舊不勝不敗。
“這人又是誰?”
“此人名叫向學濛,湖南潭州人氏,此人的祖上本是西南的夷人,到唐代時才遷居長沙,祖上曾經是楚王馬殷手下的將官,之後隨著大宋世代為將。此人倒也有些武學淵源,這杆長槍讓他用的,我是自愧不如。”
說話間,兩名騎將還在爭鬥,各自使出渾身解數,都可以說是人中龍鳳,一場廝殺讓眾人哄然叫好。
高俊也看得是很滿意,正如他一直所說的那樣,騎兵的邏輯不同於步兵,一個步兵軍使要指揮100個人,而同級別的騎兵軍官隻掌握27個人。前者是瓊斯係的指揮官,需要隨時作出命令,嚴格約束軍隊,保持紀律,而後者憑借勇氣作戰,要衝在全軍的最前麵,讓所有的士兵都跟著他的行動來行動。
所以,騎兵必選猛將,像藺中犖、向學濛這樣的將領才是高俊所希望的騎兵的樣子。
第二天步兵操演,由於田地裏都已經種上了莊稼,不可能再舉行像冬季演習那樣大規模的行動,所以隻是在校場內檢驗士兵的備戰狀態。
白長年部的軍兵表現不錯,高俊早在去年冬季演習就已經看中此人,然而他卻一直沒能等到立功的機會,與之相比,從方印已經成為了影子統製,下一步就是真正的統製了。
在這次演習中,倒是另一名軍官也讓高俊印象深刻——此人治軍極其嚴格,就連士兵從自己的營帳走到門口要走幾步都必須被嚴格約束,兩人成行三人成列,規矩絕對不能亂。
高俊以前確實跟軍官們提起過這一係列的規則,然而隻是作為展望與笑談,從來沒有真正要求大家必須這麽做,但現如今居然真有人做到了,這讓他吃驚不已,一瞬間還以為是自己以前的期望太低。但是看完此人如何治軍之後,高俊才意識到,有些事是強求不來的,世間就真有治軍的天才。這將領名叫宋永童,河南穎州人氏。而且此人投軍不比別人,既不是流亡,也不是本地居民,乃是得知太平軍的事跡之後,在腰上纏了一根麻繩,走了數百裏路前來投效的,可以說殊為不易。
此人長身赭麵,善左右射,麵容讓人過目不忘,在步軍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說,這些人才是軍隊建設了這麽多年所應該出現的必然結果的話,那麽幾天之後高俊遇到的就是完全的意外之喜了。
大約四十多人在高俊麵前集結報到,站的倒是挺直,努力的顯示出強壯的樣子,但一看就知道這些人好多年沒有上過戰場,征戰歲月給他們身上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但如今,他們看上去更像是種地的、拉皮條的、擔夫以及賣蕎麥餅的。
當然,高俊雖然不相信什麽骨相學,不過從這幫人那種低眉順眼的神態就能看出來,又是一幫島國來客。
平高盛不僅在高俊的手下擔任軍官,而且也在想辦法聯絡日本國內的力量,現如今他已經找到了四十多位平家落人和舊家臣,這些人都願意來到中國碰碰運氣,繼續打仗。
畢竟在日本國內,他們時時刻刻還要麵臨著危機,雖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是當年破家滅門的記憶一刻都沒從他們心中抹去,而另一方麵,日本國內又陰雲密布,北條家族逐漸掌握權力,正在醞釀新的動蕩。
最重要的是,還是有相當多的人對舊主有感情,並且平家落人之間往往有同病相憐之感,既然有人在遙遠的唐國博出了一片天,那麽另外一群人當然願意去幫幫場子,大家爭取共同開創新的生活,這也是自然之理。
反正眼下最壞的情況不過是在唐國流亡,這和在日本流亡也沒什麽區別,硬要說的話,可能在唐國生活還會更容易一些。
而另一方麵,萬一這次能跟隨高俊建功立業,也能擺脫當年受屈辱的狀況,萬一,是說萬一,高俊還有所指望的話,也許他們可以攜帶為高俊建立功勞積累的資本迴到日本,重新開創平家的事業。
“北見、高城、佐伯、白木,你們把隊伍整好,讓高郎君觀看!”平高盛用日語流利的發布著命令,而這些人的體內似乎也終於覺醒了當年武士的感覺,迅速列好了隊,動作比剛才像樣多了。
肯來唐國的都是當年在日本國內見慣了陣勢的人,要麽就是忠心耿耿的落人二代,前者的戰爭記憶自不待言,雖然年齡大一些,但也是寶貴的老兵。後者雖然缺少經驗,但隻要信心堅定,就可以鍛煉出過硬的軍事本領,高俊對這批日本軍人是很滿意的。
剛剛進行完騎射演練,一員白袍銀甲的將軍縱馬出戰,即刻有人與之對演,那人渾然不懼,連續戰退三人,引得滿場歡唿。
“陰盛陽衰呀,陰盛陽衰呀。”高俊來遲了,沒有趕上之前的操演,他今天從元帥府出發的時候,偏偏有人堵了過來,那是本地一個致仕的老先生,非要與高俊爭辯說機關設立不合理,六政府以下的二十四司不是按先唐的製度所設立的,跟他磨了半天嘴皮子,高俊才總算是得了空出來。
剛好趕上楊妙真出彩的部分,這女將果然有本事,連續打退馬軍個馬軍中會廝殺的名將。引得滿場喝彩陣陣。楊妙真興奮的圍著校場中跑馬一圈,揭開頭盔上的麵甲,露出小小的臉來:“還有沒有敢廝殺的?出來戰一場!”
話音未落,馬軍裏又衝出一騎,用的是一杆長戟,與楊妙真連戰了十幾個迴合,後者突然賣個破綻,逃到場邊:“不打了,不打了,今天已經打夠了時間,再打下去,小臂上要長肌肉了,不好看。”
人們都哈哈大笑起來,高俊問身旁的李銘:“這馬軍將領是何人?”
“這人與我也算是鄉中,乃是河東太原府人,名叫藺中犖。”
“中落?”
“也難怪,這字兒拿給我們騎兵的弟兄們看,100個人裏麵99個不認識,據說是清楚明白的意思,但諧音就是中落。果不其然,他就家境中落了,幸而年輕時學的好武藝,所以從了軍,是蘆葦蕩之戰時收集的敗軍,因為身手好,如今已經一路做到了副指揮。”
兩人正說話的時候,突然旗幟之下又飛起一將,上前與藺中犖相鬥,打了四五十迴合,依舊不勝不敗。
“這人又是誰?”
“此人名叫向學濛,湖南潭州人氏,此人的祖上本是西南的夷人,到唐代時才遷居長沙,祖上曾經是楚王馬殷手下的將官,之後隨著大宋世代為將。此人倒也有些武學淵源,這杆長槍讓他用的,我是自愧不如。”
說話間,兩名騎將還在爭鬥,各自使出渾身解數,都可以說是人中龍鳳,一場廝殺讓眾人哄然叫好。
高俊也看得是很滿意,正如他一直所說的那樣,騎兵的邏輯不同於步兵,一個步兵軍使要指揮100個人,而同級別的騎兵軍官隻掌握27個人。前者是瓊斯係的指揮官,需要隨時作出命令,嚴格約束軍隊,保持紀律,而後者憑借勇氣作戰,要衝在全軍的最前麵,讓所有的士兵都跟著他的行動來行動。
所以,騎兵必選猛將,像藺中犖、向學濛這樣的將領才是高俊所希望的騎兵的樣子。
第二天步兵操演,由於田地裏都已經種上了莊稼,不可能再舉行像冬季演習那樣大規模的行動,所以隻是在校場內檢驗士兵的備戰狀態。
白長年部的軍兵表現不錯,高俊早在去年冬季演習就已經看中此人,然而他卻一直沒能等到立功的機會,與之相比,從方印已經成為了影子統製,下一步就是真正的統製了。
在這次演習中,倒是另一名軍官也讓高俊印象深刻——此人治軍極其嚴格,就連士兵從自己的營帳走到門口要走幾步都必須被嚴格約束,兩人成行三人成列,規矩絕對不能亂。
高俊以前確實跟軍官們提起過這一係列的規則,然而隻是作為展望與笑談,從來沒有真正要求大家必須這麽做,但現如今居然真有人做到了,這讓他吃驚不已,一瞬間還以為是自己以前的期望太低。但是看完此人如何治軍之後,高俊才意識到,有些事是強求不來的,世間就真有治軍的天才。這將領名叫宋永童,河南穎州人氏。而且此人投軍不比別人,既不是流亡,也不是本地居民,乃是得知太平軍的事跡之後,在腰上纏了一根麻繩,走了數百裏路前來投效的,可以說殊為不易。
此人長身赭麵,善左右射,麵容讓人過目不忘,在步軍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說,這些人才是軍隊建設了這麽多年所應該出現的必然結果的話,那麽幾天之後高俊遇到的就是完全的意外之喜了。
大約四十多人在高俊麵前集結報到,站的倒是挺直,努力的顯示出強壯的樣子,但一看就知道這些人好多年沒有上過戰場,征戰歲月給他們身上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但如今,他們看上去更像是種地的、拉皮條的、擔夫以及賣蕎麥餅的。
當然,高俊雖然不相信什麽骨相學,不過從這幫人那種低眉順眼的神態就能看出來,又是一幫島國來客。
平高盛不僅在高俊的手下擔任軍官,而且也在想辦法聯絡日本國內的力量,現如今他已經找到了四十多位平家落人和舊家臣,這些人都願意來到中國碰碰運氣,繼續打仗。
畢竟在日本國內,他們時時刻刻還要麵臨著危機,雖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是當年破家滅門的記憶一刻都沒從他們心中抹去,而另一方麵,日本國內又陰雲密布,北條家族逐漸掌握權力,正在醞釀新的動蕩。
最重要的是,還是有相當多的人對舊主有感情,並且平家落人之間往往有同病相憐之感,既然有人在遙遠的唐國博出了一片天,那麽另外一群人當然願意去幫幫場子,大家爭取共同開創新的生活,這也是自然之理。
反正眼下最壞的情況不過是在唐國流亡,這和在日本流亡也沒什麽區別,硬要說的話,可能在唐國生活還會更容易一些。
而另一方麵,萬一這次能跟隨高俊建功立業,也能擺脫當年受屈辱的狀況,萬一,是說萬一,高俊還有所指望的話,也許他們可以攜帶為高俊建立功勞積累的資本迴到日本,重新開創平家的事業。
“北見、高城、佐伯、白木,你們把隊伍整好,讓高郎君觀看!”平高盛用日語流利的發布著命令,而這些人的體內似乎也終於覺醒了當年武士的感覺,迅速列好了隊,動作比剛才像樣多了。
肯來唐國的都是當年在日本國內見慣了陣勢的人,要麽就是忠心耿耿的落人二代,前者的戰爭記憶自不待言,雖然年齡大一些,但也是寶貴的老兵。後者雖然缺少經驗,但隻要信心堅定,就可以鍛煉出過硬的軍事本領,高俊對這批日本軍人是很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