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蒙古人占據了濟南城一片蕭條,街上的人都行色匆匆不敢久留,原本熱鬧的大街上,石縫間居然已經開始生出草來。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卷起地上的一堆枯葉,似乎正在宣告蒙古統治區的人們:最寒冷的冬天馬上就要來了。
此時的濟南知府衙門裏麵卻是暖意融融,明燭堂堂,黃承舊的一張臉笑出了十八個包子褶,正在跟蒙古守將敘述他的新計劃。
“我已經有了計劃,要為每個在濟南城的蒙古兵尋找三個女助理,幫著讓王師多了解中原情形,以助王師在濟南過得愉快些,各取其樂,豈不美哉?”
姓袁的也在旁邊幫腔:“我們山東古稱齊地,所謂齊人之福不過一妻一妾,今日我等為王師每人配上三位助理,真是勝於齊人之福了。”
一幫人發出了可怕的奸笑聲,第二天,濟南府的新公使們集體出動,娼妓之輩不入流,除了個別有特別愛好者願意用之外,給王師配備的還得是清清白白的姑娘。公使們拿著刀槍以理服人,如果不成的話,就威脅她們的父母,加重稅負。
整個濟南府上下怨聲載道,仇恨的怒火正在蔓延,濟南府外的遙牆鎮,蒙古人任命的那些胥吏剛剛來搜刮一通,綁著十幾位妙齡女子,任由她們哭哭啼啼,大搖大擺的迴濟南府去了。
鎮中殘餘的青壯男子們怒火中燒,卻又不能發作,聚在鎮子外麵遙望他們姐妹妻子,久久不肯離開。
田匡家裏並沒有女眷,因而幸運的免遭一次羞辱,但是看到那麽多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鄉親被兇神惡煞的胥吏們抓走,他心裏麵的滋味也不好受。本以為蒙古人來了也不過是占領的時候搶掠一番,卻沒想到他們如此暴虐。
“田大郎,你是讀書人,得為我們想想辦法呀,這要到哪裏去告啊!”已經有不少後生圍住田匡,可他又能有什麽辦法?蒙古人要找女人,這豈是鎮子裏幾百個後生能攔得住的?是濟南府衙門管的了的?
迴到家裏,田匡還是悶悶不樂,卻又聽到了急匆匆的敲門聲,他還以為又是村裏麵的人來找他商量這件事情,過去打開門一看,卻不由得一愣:“恆遠,怎麽是你?”
趙永偷偷的把盔甲和旗幟埋在了村外,隻穿著一身常服進了鎮子。他一閃身,就進了田匡的屋中,家裏的陳設很簡單,看樣子情況這些日子來田匡過得也很一般。
“恆遠,我聽說你一直留在東平那一邊,現在那邊打仗打得正兇,也不知那個高俊怎麽樣了,你這是自己過來的嗎?家裏人呢?”
趙永沒有應付這一連串的問題,他首先走到窗戶邊檢查一下附近是否有人,隨後自顧自的跑到廚房裏,田匡家還有些餘糧餘柴,趕緊生火做飯。
“我說,你倒是給我迴句話呀。”田匡也扯過來一個小木凳,一塊兒跟趙永生火,他也餓了。
“扶章,你現在過得怎麽樣?”直到第一碗飯盛出來,趙趙永匆匆扒了一筷子,才終於開口說話,但沒有迴答田匡的問題。
“馬馬虎虎,還湊合吧。”
“來的時候我都看見了,這幫蒙古人可是夠心狠的,現在村裏麵的人心裏都不好受吧。”
“人心又不是石頭,現在我們活剮了蒙古人的心都有。”田匡也給自己盛了飯,他和趙永年輕的時候曾經一塊遊學,兩家還有些遠房的親眷關係,所以說話倒也不忌諱:“你也該說說你是什麽情況了吧?”
“我自由的很,不受蒙古人的管,家裏人情況尚好,他們在蒙古人打不到的地方。”趙永對乾坤說:“眼下黑達鬧的這麽兇,你就沒點想法?”
田匡一開始還沒弄明白,但很快就知道了趙永的意思,驚訝得筷子都掉在地上。
“恆遠,你得給我說明白了,你現在到底是什麽人!”
“事到如今,我也不欺瞞於你,我現在就在高俊高郎君的麾下做了一個營典史,高郎君雖然在泰山口戰敗,但是精華尚在,我在濟南附近也有所風聞,都說蒙古三皇子打了個大敗仗,這必然是高郎君所為。”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你是來說服我。”田匡拍拍大腿:“說起來,蒙古人讓人恨啊,你要是想讓我舉起來立個杆子,把鄉親們聚攏一塊,放在前幾天都未嚐不可以,可是現如今遙牆鎮家的女眷全都讓人接進了城裏,這可如何是好呢?”
“咱們先把隊伍建起來,蒙古人也不是每個鎮子都去過,那些還沒有被劫走婦女的村鎮應該也聽到了消息,他們眼下想必擔心得很,正是趁著這個機會,把大家挑起來。”趙永已經把飯吃完了,伸手去拿水瓢舀了兩口水喝。
事情很大,田匡一時間也有些難以取舍,但最終,他還是把剛剛撿起來的筷子狠狠的拍在幾案上:“不能受黑韃的窩囊氣,這個杆子我立了!”
高俊並不知道他旗下的營典史與田匡兩個讀書人之間發生的這一段黑道一樣的對話,也不知道他們過幾天就能聚集起上千人的隊伍,此時的高俊正在山口激戰。
納牙阿得到撤退的命令之後,即刻卷旗東歸,而在營地中還有不少前幾天投降的太平軍戰俘,看著蒙古人人喊馬嘶的情況,太平軍們心裏麵也活動起來,趁著敵軍不備,突然暴起搶奪武器,準備逃迴高俊這裏。
山下的營寨有變,高俊即刻出擊,蒙古軍眼見太平軍集體出動,匆匆的放棄戰局,騎馬撤走了。
普通的太平軍兵戰俘,憑借著他們的戰鬥,重新贏得了榮譽,立刻迴到高俊這裏服役,軍士們雖然受到斥責,但同樣可以迴來,隻不過扣了半個月的軍餉。
兩位軍官——軍佐梁國正和軍判孟天養可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盡管在前一刻還在積極戰鬥,但是他們立刻被撤下武裝,隨後交給趙昉進行審查。
後來證實這二人沒有積極的叛變行為,高俊給了他們兩個選擇:要麽迴到軍隊當大頭兵,從頭開始幹,要麽以承局、押官的待遇退伍迴家。梁國正選擇了前者,而孟天養選擇了後者。
也就在一天之後,潘正的信也到了,此時潘正已經退迴泰安山中休整,並且帶來了老根據地方向的戰報,以及蒙古大軍再次支援的消息。
新來的消息衝淡了剛剛解圍的喜悅,納牙阿會撤走,肯定是鐵木真在膠東有了重大進展,而現如今又有蒙古援軍前來,事情就更糟糕了。
“即便是鐵木真有了重大進展,也不一定要將納牙阿直接調走,也許他們不會在膠東久留。”高俊在思考:“鐵木真的目的是什麽呢?”
此時的濟南知府衙門裏麵卻是暖意融融,明燭堂堂,黃承舊的一張臉笑出了十八個包子褶,正在跟蒙古守將敘述他的新計劃。
“我已經有了計劃,要為每個在濟南城的蒙古兵尋找三個女助理,幫著讓王師多了解中原情形,以助王師在濟南過得愉快些,各取其樂,豈不美哉?”
姓袁的也在旁邊幫腔:“我們山東古稱齊地,所謂齊人之福不過一妻一妾,今日我等為王師每人配上三位助理,真是勝於齊人之福了。”
一幫人發出了可怕的奸笑聲,第二天,濟南府的新公使們集體出動,娼妓之輩不入流,除了個別有特別愛好者願意用之外,給王師配備的還得是清清白白的姑娘。公使們拿著刀槍以理服人,如果不成的話,就威脅她們的父母,加重稅負。
整個濟南府上下怨聲載道,仇恨的怒火正在蔓延,濟南府外的遙牆鎮,蒙古人任命的那些胥吏剛剛來搜刮一通,綁著十幾位妙齡女子,任由她們哭哭啼啼,大搖大擺的迴濟南府去了。
鎮中殘餘的青壯男子們怒火中燒,卻又不能發作,聚在鎮子外麵遙望他們姐妹妻子,久久不肯離開。
田匡家裏並沒有女眷,因而幸運的免遭一次羞辱,但是看到那麽多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鄉親被兇神惡煞的胥吏們抓走,他心裏麵的滋味也不好受。本以為蒙古人來了也不過是占領的時候搶掠一番,卻沒想到他們如此暴虐。
“田大郎,你是讀書人,得為我們想想辦法呀,這要到哪裏去告啊!”已經有不少後生圍住田匡,可他又能有什麽辦法?蒙古人要找女人,這豈是鎮子裏幾百個後生能攔得住的?是濟南府衙門管的了的?
迴到家裏,田匡還是悶悶不樂,卻又聽到了急匆匆的敲門聲,他還以為又是村裏麵的人來找他商量這件事情,過去打開門一看,卻不由得一愣:“恆遠,怎麽是你?”
趙永偷偷的把盔甲和旗幟埋在了村外,隻穿著一身常服進了鎮子。他一閃身,就進了田匡的屋中,家裏的陳設很簡單,看樣子情況這些日子來田匡過得也很一般。
“恆遠,我聽說你一直留在東平那一邊,現在那邊打仗打得正兇,也不知那個高俊怎麽樣了,你這是自己過來的嗎?家裏人呢?”
趙永沒有應付這一連串的問題,他首先走到窗戶邊檢查一下附近是否有人,隨後自顧自的跑到廚房裏,田匡家還有些餘糧餘柴,趕緊生火做飯。
“我說,你倒是給我迴句話呀。”田匡也扯過來一個小木凳,一塊兒跟趙永生火,他也餓了。
“扶章,你現在過得怎麽樣?”直到第一碗飯盛出來,趙趙永匆匆扒了一筷子,才終於開口說話,但沒有迴答田匡的問題。
“馬馬虎虎,還湊合吧。”
“來的時候我都看見了,這幫蒙古人可是夠心狠的,現在村裏麵的人心裏都不好受吧。”
“人心又不是石頭,現在我們活剮了蒙古人的心都有。”田匡也給自己盛了飯,他和趙永年輕的時候曾經一塊遊學,兩家還有些遠房的親眷關係,所以說話倒也不忌諱:“你也該說說你是什麽情況了吧?”
“我自由的很,不受蒙古人的管,家裏人情況尚好,他們在蒙古人打不到的地方。”趙永對乾坤說:“眼下黑達鬧的這麽兇,你就沒點想法?”
田匡一開始還沒弄明白,但很快就知道了趙永的意思,驚訝得筷子都掉在地上。
“恆遠,你得給我說明白了,你現在到底是什麽人!”
“事到如今,我也不欺瞞於你,我現在就在高俊高郎君的麾下做了一個營典史,高郎君雖然在泰山口戰敗,但是精華尚在,我在濟南附近也有所風聞,都說蒙古三皇子打了個大敗仗,這必然是高郎君所為。”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你是來說服我。”田匡拍拍大腿:“說起來,蒙古人讓人恨啊,你要是想讓我舉起來立個杆子,把鄉親們聚攏一塊,放在前幾天都未嚐不可以,可是現如今遙牆鎮家的女眷全都讓人接進了城裏,這可如何是好呢?”
“咱們先把隊伍建起來,蒙古人也不是每個鎮子都去過,那些還沒有被劫走婦女的村鎮應該也聽到了消息,他們眼下想必擔心得很,正是趁著這個機會,把大家挑起來。”趙永已經把飯吃完了,伸手去拿水瓢舀了兩口水喝。
事情很大,田匡一時間也有些難以取舍,但最終,他還是把剛剛撿起來的筷子狠狠的拍在幾案上:“不能受黑韃的窩囊氣,這個杆子我立了!”
高俊並不知道他旗下的營典史與田匡兩個讀書人之間發生的這一段黑道一樣的對話,也不知道他們過幾天就能聚集起上千人的隊伍,此時的高俊正在山口激戰。
納牙阿得到撤退的命令之後,即刻卷旗東歸,而在營地中還有不少前幾天投降的太平軍戰俘,看著蒙古人人喊馬嘶的情況,太平軍們心裏麵也活動起來,趁著敵軍不備,突然暴起搶奪武器,準備逃迴高俊這裏。
山下的營寨有變,高俊即刻出擊,蒙古軍眼見太平軍集體出動,匆匆的放棄戰局,騎馬撤走了。
普通的太平軍兵戰俘,憑借著他們的戰鬥,重新贏得了榮譽,立刻迴到高俊這裏服役,軍士們雖然受到斥責,但同樣可以迴來,隻不過扣了半個月的軍餉。
兩位軍官——軍佐梁國正和軍判孟天養可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盡管在前一刻還在積極戰鬥,但是他們立刻被撤下武裝,隨後交給趙昉進行審查。
後來證實這二人沒有積極的叛變行為,高俊給了他們兩個選擇:要麽迴到軍隊當大頭兵,從頭開始幹,要麽以承局、押官的待遇退伍迴家。梁國正選擇了前者,而孟天養選擇了後者。
也就在一天之後,潘正的信也到了,此時潘正已經退迴泰安山中休整,並且帶來了老根據地方向的戰報,以及蒙古大軍再次支援的消息。
新來的消息衝淡了剛剛解圍的喜悅,納牙阿會撤走,肯定是鐵木真在膠東有了重大進展,而現如今又有蒙古援軍前來,事情就更糟糕了。
“即便是鐵木真有了重大進展,也不一定要將納牙阿直接調走,也許他們不會在膠東久留。”高俊在思考:“鐵木真的目的是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