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過蒙古綱此人,是個心胸坦蕩之輩,不會為了一己私利而致使國家損兵折將,竟然會聽從你們的命令?”

    “這有何難?高俊此人反意已彰,誰人不知道現在山東全是他高俊的天下,殺了此人也是為金朝除內患,蒙古綱心裏並不反對!”

    “這倒還罷了,但是畢再遇所率領的鎮江屯駐大兵乃是官家在淮東的主力,宿州宋軍安能不救?”

    呂仲騏有些殘忍狡猾的笑起來,他的笑聲非常急切,仿佛是看到獵物的野狗一樣:“畢再遇過於剛正,誰人和他相處的好?史彌遠手下的三衙管軍對此人也是記恨多時,如果讓畢再遇再打勝仗,此人少不得又要步入三衙,倒不如就讓他在徐州城下成全了為官家盡忠的美名。”

    李全略微皺起眉頭,這些年戰場縱橫,他見過的明槍暗箭真是不少,但是朝堂上這些殺人不見眼的東西,還是一次次的超出他的底線。

    “真是衣冠禽獸啊。”思考了半天,李全才長歎一聲:“如果再和這些人相處下去,我真怕有一天連自己死都不知道是怎麽死的。”

    “還是請將軍趕快決斷吧,將軍隻要占領海州,徹底阻絕畢再遇和高俊東進的通道,就等於將他們倆一並封鎖,屆時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二人的覆滅。

    而將軍本就是淮東勁旅,打垮蒙古綱並不為難,之後就可以進軍山東。張林早就是被將軍所降服之人,等到了山東,必然也恭迎將軍入主。到時候在蒙金宋三家待價而沽,裂土稱王,豈不美哉?”

    呂仲騏所說的這些話,對高俊來說確實一一應驗了,高俊驚訝的發現,金軍主力雖然退迴徐州,但是並沒有派出部隊截斷畢再遇與宿州宋軍之間聯係的意思,似乎也不打算與自己相溝通,合謀進攻畢再遇。

    宿州的宋軍和徐州的金軍似乎都形成了一種默契,金軍攻打畢再遇,而宋軍攻打高俊,絕對不救援友軍,各自拿一個人頭迴去當戰功。

    按理來說,金軍隻要出動兩三百名騎兵,就完全可以截斷宿州宋軍前進的通道,然後就可以與自己聯合攻打畢再遇,但是徐州軍軍卻絲毫沒有援助自己的意思,他們已經放棄了高俊。

    高俊終於意識到情形不對了,此時探馬已經來報,駐紮在宿州的宋軍已經準備東進。

    宿州宋軍包括建康府屯駐大兵、馬軍行司和池州屯駐大兵三支兵力。這次攻打高俊的是馬軍行司大將、統製官蕭從儉,他沿靈璧而來,可能是打算會合忠義軍主力,再行進討。

    “這個蕭從儉是馬軍行司的馬軍統製,麾下有馬軍三千,又有馬軍司前軍步卒五千,加上有忠義軍助陣,如果此人不急不躁,務求合圍的話,著實難以對付,最重要的是我軍現在後路被斷,沒有補充的話,恐怕難以戰勝。”高俊感覺到危險越來越近,但是此刻唯有兵來將擋,爭取將之引出,一戰而決。

    一聲令下,高俊率領潘正、孫庭、紇石烈誌各部,在黃河南岸紮下營寨,派出覘騎,準備在河曲處與宋軍決戰,最大限度限製宋軍騎兵的發揮。

    複雜的軍令一件一件的布置下去,高俊的心情倒也平穩了許多:宿州的宋軍還是托大了,居然隻派這麽一個蕭從儉來,如果宿州的兩路宋軍齊頭壓上的話,高俊現在就可以去跳河了。不過想來也是,宿州何等重要的城市,還要以此為跳板繼續北伐,怎麽可能傾巢而出對付已經孤懸敵後的自己呢?隻能派蕭從儉這麽一支偏師而來,配合忠義軍這一群敗軍之將。

    想到這裏高俊更加輕鬆了,布置完畢後,開始想辦法吸引蕭從儉上鉤,過程比他想象的容易。

    蕭從儉祖籍並不源於中原大地,他的祖先是農耕放牧於陰山之畔的庫莫奚人。在唐朝的時候,庫莫奚族被簡稱為奚族,並且與契丹人逐漸結盟,等到遼朝建立的時候,奚族作為契丹的盟友民族頗受優待。

    1162年,金朝海陵王南征造成國內矛盾激化,契丹農牧民發動了大起義,奚族人也應聲而起,西北的奚族將領蕭鷓巴趁勢率軍反叛金朝,但是被金朝大將仆散忠義(就是仆散安貞他爺爺)所擊敗。

    然而,敗軍卻一路穿越國境,投奔南宋。這群人被安置在建康府馬軍行司當中,從此世代為南宋鎮守淮河,他們素有驍勇之名,而且與金人不共戴天,蕭從儉的大哥蕭從德就是十年前在胥浦橋之戰中被金軍仆散揆(就是仆散安貞他爹)所俘獲。

    蕭從儉繼承了父兄的衣缽,現在成為了宋軍的統製官,麾下馬軍數千,真可謂是凜凜大將。經過幾輩子的熏陶,這些奚人服飾語言和生活習慣上都已經完全漢化,蕭從儉率軍自宿州出發過鳳凰山,直抵青陽鎮,在這裏與賈涉所率領的忠義軍會合。

    貨比貨得扔,兩軍一相見,差別就顯示出來。三衙作為朝廷正軍,一向補給充足,縱然是在開禧北伐中逐漸失寵,吃穿用度也絕非新軍可比。忠義軍本來就是後娘養的,前番泗州敗績之後又被李全奪走了補給,淮南運輸不暢,始終未能獲得全部給養,士兵們穿得破破爛爛不說,軍械也遠沒有三衙那般整齊雄壯。

    費培在人群裏麵很是惱怒,他原本以為這是因為這個賈涉貪墨了軍費,不過近來也漸漸了解,朝廷給新軍的軍資本就不足。

    兩軍對比的區別大大滿足了蕭從儉的虛榮心,看著眼前忠義軍的隊伍,他忍不住哈哈大笑:“朝堂諸位相公皆以三衙為恥,以新軍為功,就這樣的部隊如何能打仗?兒郎們聽著,我軍即刻東進,斬下那高俊狗賊的腦袋,也在功勞簿上記咱們一功,漲一漲三衙正軍的臉麵!”

    賈涉急忙勸告蕭從簡:“高俊此人驍勇難製,將軍不要急躁輕戰,以免中此人之計。”

    但是蕭從儉哪裏聽勸,看到忠義軍穿的這樣寒酸,蕭從簡眼下自以為天下無敵,怎麽還會聽從賈赦的勸告:“製使且在這裏稍等,待蕭某斬獲高俊,立功而歸。忠義軍新遭大敗,此時不宜進軍,可以固守青陽鎮,等我歸來在此相慶!”

    賈涉哪裏勸得住,蕭從儉率領八千士卒直奔東麵而來。

    當高峻得知蕭從簡與忠義軍脫離孤身而來的時候,頓時有天上掉下餡餅的感覺,立刻在河曲處緊密布置,並在一日後出陣迎戰蕭從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