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高俊的動作很快,以至於神勁軍和強勇軍被包圍的消息比武鋒軍全軍覆沒的消息更早的傳到了楚州——後者的信使還在趕迴楚州的路上。

    整場戰事的發展一點也不複雜,由於神勁軍和強勇軍樂觀地認為前麵有武鋒軍和鎮江都統製的兵馬開路,自己應該不會立刻受到金軍的襲擊,等到邳州分兵之後才有可能真正地麵對敵人。

    這種輕敵的樂觀心理在此刻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當李銘的騎兵撲上來的時候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這是敵軍——太平軍騎兵全都換上了宋軍的旗幟。

    神勁軍甚至沒來得及給他們賴以為驕傲的弩箭上弦,就被李銘衝了個七零八落,隨後又被太平軍步兵踏破了行軍陣形,主力徹底崩潰,死、俘三四千人。反倒是強勇軍及時收攏了部隊,就地組建了防禦。

    太平軍組織了兩次進攻,但是沒能撼動對方的隊形。從全殲武鋒軍到踏破神勁軍,太平軍這段日子一直處在高強度的戰鬥行軍當中,軍兵們也有些力不從心。

    趁著這個機會,強勇軍統製、神勁軍統製收攏了軍馬,就地固守待援。

    不愧是江北強勇,宋軍士卒們一邊維持著戰線,一邊還在瘋狂的舉鍬挖土,築造了連綿的營寨和壕溝,就地建立了工事。

    在剛才的戰鬥中,高俊的左臂被流食咬了一口,盔甲堅固,無甚大礙。他負痛把箭拔出來,斡脫立刻要雙手接過。對於太平軍士兵來說,高俊簡直就像神一樣,這傷害了高俊的箭,還是燒了為好。

    看見敵軍要建起營寨,高俊立刻重新上馬,繼續指揮作戰。

    在急促的鼓點聲中,太平軍緩緩的前進了。步兵們按照傳統隊形,橫隊居前,縱隊居後,向宋軍營寨發動衝鋒。

    在淮北泥濘的土地上,身披重甲的太平軍步兵們深一腳淺一腳地湧了上去,他們的長槍密集如林,讓對手簡直無從抵擋,宋軍在前排樹立起高大的盾牌,並且用自己的身體牢牢頂住,太平軍們隻能雙手舉起長槍越頂攻擊。然而,這使他們的身前出現了巨大的空當,而敵軍的長槍手顯然也不過放過這個機會,強勇軍所使用的長槍要比太平軍短一些,但是,一旦控製不當,太平軍軍兵們也很容易受到無情的刺殺。

    高俊明顯的注意到太平軍的衝擊力減弱了不少,畢竟剛剛消滅完武鋒軍,部隊還沒有得到及時充分的休整,大家的體力有所下降。

    淮北運輸艱難,這些日子的補給也一直維持在普通水平,沒能給士兵們補充更高的營養,也難怪今天會如此氣力不支!外人尚且看不出來,軍將們倒是一清二楚。

    趙永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宿遷之戰後,趙永被高俊欽點為軍使,他也是太平軍上下第一位從文職軍典上任的軍使。在此之前,太平軍上下普遍認為軍典是從軍文人的職位,他們懂軍法、會寫算、能說教,幹一些文職工作,但不適合作為一軍首長。但是高俊還是點了趙永的將,希望他能夠破除這種成見。讓大家看看詩書男兒帶吳鉤是什麽樣子。

    眼看著戰鬥陷入膠著,趙永時刻在心裏評估自己手下的形勢,終於下定決心:“從咱們這個方向開始突擊。”

    他的決定並不是在戰場上違背指揮官的調度。在之前的軍事學習中,高俊提出,遇到這種焦灼情況,軍使如果通過判斷,認為敵方薄弱點在自己這裏,是可以主動率軍突擊的。左右兩側的軍使也應該隨之配合。

    動腦子打仗,總結經驗打仗,這次不需要高俊的調度,各位軍使不斷地在心裏重複自己的責任,趙永下定決心,狠狠向前推進。

    太平軍的盔甲厚重方陣集結起來像是一塊堅不可摧的鐵錠,宋軍雖然也裝備不錯,但終究無法與太平軍相抗衡,他們在太平軍的攻勢下一步一步的後退。

    神勁軍統製官陳僧岩幾乎抱定了放棄生命的打算,決心以死報國,無論如何也要咬下金狗一塊肉來。他在陣前左右驅馳,哪裏最危險就頂在哪裏,看到趙永這邊發動衝鋒之後,立刻催動戰馬,迎麵趕上。

    神勁軍們發出了最後的呐喊,他們拚勁力氣,跟隨統製官頂住,而是在他們身後不到幾尺遠。無數士卒正奮力地揮動鐵鍬,一鍬一鍬的挖著壕溝。

    太平軍畢竟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得到了充足的營養,盡管一時間氣力不支,但是當戰鬥進行了一個時辰以上之後,他們的後勁依舊綿延不絕,但是對麵的宋軍已經精疲力盡,開始鬆垮。

    太平軍的強攻是不計傷亡的,高俊親自衝到陣線前麵,大聲鼓勵軍兵繼續向前。一開始他的左手因為剛才的傷有些疼痛顫抖。但隨著一聲聲的嘶吼,巨大的力量似乎貫穿他的全身,讓他已經失去了對身體痛覺的感知。

    就像是陳秉彝所說的那樣,高俊心裏確實有一股怨氣,必須要發泄出來。

    “高郎君已經站到了最前麵,咱們還有什麽可說的?”沐白不失時機的大喊。

    裴真身中兩箭,但依舊不退,率領軍兵與敵軍血戰。

    陳僧岩力盡,但依舊奮戰不止,連殺太平軍三人,血流滿袖。就在這時,郭延嗣瞄得親切,發來一箭,頓貫其胸。

    就趁著這個機會,趙永發一聲呐喊,第一個衝到前去,全都軍兵隨他衝鋒,一舉突破了敵軍的陣線。正在挖掘壕溝的士卒們躲避不及。被成批的砍倒在工事旁邊。

    太平軍步兵前方橫隊後方縱隊的優點顯示了出來,突破一點之後,隨之擴大缺口的力量似乎無窮無盡,一下子把整個宋軍的陣型撕開,大批宋軍不得不跪地投降。

    但是強勇軍依舊巋然不動,隻是縮小了自己的防禦圈,變成了一顆砸不爛的銅豌豆一般。

    太平軍的攻勢終於還是弱了下來,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高俊暫時鳴金收兵,安下營寨,幸好眼下敵軍也隻剩下七千餘人,隻要把守住幾處要害地方,敵軍就算突圍,各路部隊起碼還可以互相策應。

    太平軍主力四千人駐紮南麵,潘正兩千人在西,紇石烈誌五千人在北。

    事實上,如果宋軍今夜突圍的話。太平軍主導的薄弱的包圍圈無法有效阻攔,但是在白天的戰鬥中,由於金軍的突破過於迅速,以至於宋軍對敵軍的人數沒有清晰的認識。他們又寄希望於畢再遇、武鋒軍能夠迴師,消滅這支大膽埋伏在淮北的金軍。

    這個判斷失誤這是他們的遺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