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武鋒軍來說,這次行軍談不上是享受,也一點兒也不風光,淮北已經是荒無人煙,夢想中百姓簞食壺漿、迎接天朝王師的景象沒有出現。
大河兩岸荊棘遍生,一片荒涼,仿佛行走在鬼魅異域一般,讓人心中不快,隻有在河邊上還略有些生氣。袁鏡忍不住對柳充國發牢騷:“史相公真是好打算,讓李全就在咱們東邊不遠,立了功勞也好來搶。說是要攻克宿遷,進取邳州,咱們又沒有舟師,怎麽可能渡過大河去打北岸的邳州?還不是要給他戎司立功漲臉!”
“也不要如此揣測,鎮江戎司的畢再遇老將軍可是百戰老前輩,你雖然年輕氣盛,但也不該如此詆毀之。畢將軍也發覺了咱們現在準備不足,能夠及時策應你我出兵已然不容易。”柳充國已經得到了消息,畢再遇在他們身後九天左右的路程。其實畢再遇希望雙方稍微靠近一些,但是滿朝上下都急於看見北伐成果,各位相公都一再催促武鋒軍快速前進。
這支軍隊沿黃河向西北方向挺進,已經逐漸靠近宿遷。派去偵察的人走了一遭,宿遷城附近沒有敵軍大部隊,但城內顯然有一點人駐防,這讓宋軍心裏多少有了些生氣:敵軍勢力弱,但並不是沒有,這種小小的刺激讓他們更加打起精神,都希望一鼓作氣拿下宿遷,功勞到手。
宋軍前鋒兩千多人在統製官劉俊海的帶領下抵達宿遷城外,放火燒毀城外的荊棘叢林。
烈焰騰起,卻驚起了在林中埋伏的一千多名金軍伏兵,這些人鬼哭狼嚎的逃進城內去了,宋軍哈哈大笑,這種小兒科一般的埋伏根本難不倒武鋒軍。
但就在這時,突然間刮起一陣大風,遮天蔽日的煙塵阻礙了宋軍的視線,在這個機會,一直在城牆上觀察形勢的高俊看到了機會。下令出擊。
宿遷城門突然大開,金軍主力部隊出城作戰。
軍兵們早就做好了出城作戰的準備,早在剛才敵軍剛剛抵達城下的時候,就有四個旗的太平軍士兵全副武裝的站在城門內的空地上,隻等城門吊起就出去迎戰敵軍。
城門大開,他們魚貫而出。個別眼尖的軍兵發覺,在城門邊上,全軍佐史陳秉彝正在低頭計算。
太平軍行動極快,根據陳秉彝在城門口的統計,在一刻鍾時間內,高家軍從城門裏衝出去1700多人,並且還一邊行進一邊布陣,等到與宋軍靠近時,陣型已經基本組建完畢。
在蔽日的煙塵當中,宋軍似乎聽到了遠處人喊馬嘶的聲音,立刻就地戒備,以長槍紮住陣腳,從背後解下黃樺弩,準備向敵軍放箭,但是鋪天蓋地的濃煙讓咫尺之間也難相見。
統製劉俊海一看情形似乎不大妙,立刻下令部隊向後布置,準備退出這滾滾濃煙的,在視野良好的地方重新布陣,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就在白茫茫的一片煙霧當中,太平軍的身影突然出現。
宋軍猝不及防,他們手中的弓弩不是為如此近的作戰距離設計的,隻能拋掉這昂貴的武器,轉而拿起身邊的刀槍。
武鋒軍不愧是淮東強軍,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鬥誌昂揚,與金軍連衝三陣,但是眼下畢竟他們不擅長近距離肉搏作戰,手中的刀槍也遠遠比不上太平軍的精銳,尤其是當太平軍後線部隊祭出龍門大槍,劈頭蓋臉的砸在他們的頭上和肩膀上的時候,宋軍不可避免的崩潰了。
在濃霧之中作戰的好處是避免了弓箭的傷害,但是壞處是無法觀察形勢,宋軍崩潰之後,太平軍並沒有馬上反應過來而追擊,反而呆愣了片刻,直到眼前看不到敵人的時候,大家才發覺宋人已經逃跑了,即刻追擊。
然而滾滾濃煙不辨方向,連追了兩三陣也沒有看到敵人在哪,反而有幾個人差點被擠進大河裏。大火足足燒了一天一夜,等到煙霧散去的時候,大家才點清了陣前橫七豎八的屍體,足足有四百多具。
高俊下令將屍體清洗焚香,準備在武鋒軍主力到來的時候將之歸還。
從桃園鎮向宿遷進發的武鋒軍得知了前線部隊的哭訴之後,才發覺宿遷的敵軍實力不可小覷,但是淮東強軍的驕傲使他們此時不能後退,柳充國決定繼續前進。
三月十五,武鋒軍主力部隊抵達宿遷城外,開始了對宿遷的進攻。
太平軍是第一次進行守城戰,但是在此之前,他們已經進行過多次各類防禦作戰,相比而言,守衛高高的城牆反而是最容易的一種。
軍兵們在城牆上放箭落石,傾倒大鍋大鍋的熱水。而宋軍也飽以弩箭加以迴擊,武鋒軍弩箭力道沉穩,極為兇殘,最倒黴的受害者是燕寧,他在城頭督戰的時候被弩箭射中了下巴,最後軍醫不得不把他右邊的牙齒全都拔掉,好不容易才將弩箭的箭頭給取了出來。
囑咐燕寧一定要注意消炎,這段時間不要感染之後,高俊也親自登上城頭觀察敵軍,武鋒軍人數眾多,氣勢也旺,而宿遷城相比於泗州而言卻要小很多,不是一座堅固的城市。但是憑借著太平軍高超的技巧,雙方暫時達成了均勢。
看著城下營寨裏的紅旗招展,高俊開始慢慢揣度,什麽時候發動反擊才最合適。
宋軍連續七天發動猛攻,但是並沒有什麽作用。城牆依舊高高屹立,這讓宋軍逐漸意識到城內的守軍比他們想象的要多要強。
柳充國和袁鏡二人商量,是否就此退兵,但是淮東勁兵的驕傲使他們不能這麽輕易選擇退走。
本來就是憋著一口氣想要比過三衙而進軍的,如果就這麽在宿遷城下兵敗,比起十年前在同樣在邳州城下無所獲的戚春又有什麽區別?
卯足一口氣攻克宿遷!
打到第七天,畢再遇已經跨過了淮河,開始向前線靠近,而武鋒軍也終於疲憊不堪,決定暫停攻勢。
當夜色降臨的時候,城內的太平軍已經準備完畢,高俊親自檢查了突擊隊的行裝,鄭重的向他們作了最後的囑咐,等待城外的動靜。
按照事先約定的暗號,高俊在城西門樹立了三支火炬。
早在整場防禦戰之前,高俊給已經行進到邳州的紇石烈誌寫的信,計劃就是讓紇石烈誌留在外圍,而由高俊堅守城池。約定等到七天之後,紇石烈誌再從外圍踹營。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似乎紇石烈誌不會來支援了,高俊在城上緊張的等待著,心裏盤算著就算紇石烈誌不來支援,宿遷也並非沒有堅守之力,如果金軍失約的話,就立刻突圍而出。
時間已經接近後半夜,就在這個時候,正在城牆上陪同高俊等待的祝東風突然把耳朵湊近城壁,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包括高俊等人都立刻緊張的等待起來,隨即祝東風確信的點點頭:“有震動的聲音!”
城內的太平軍立刻振奮起來,正在盤腿休息的突擊隊員們趕緊重新列陣,準備好武器,貼軍們站在大門旁邊,隨時準備大開城門。
很快,哪怕不用貼近地麵,也能感受到外麵的抖動,接著是遠處的嘶喊聲,原本井然有序的武鋒軍軍營裏立刻混亂起來,原來井然有序緩慢移動的火把上下翻飛,盡管看不太清楚,但高俊隱隱可以望見營地裏麵人影重重,敵軍也發現了城外金軍來襲。
大河兩岸荊棘遍生,一片荒涼,仿佛行走在鬼魅異域一般,讓人心中不快,隻有在河邊上還略有些生氣。袁鏡忍不住對柳充國發牢騷:“史相公真是好打算,讓李全就在咱們東邊不遠,立了功勞也好來搶。說是要攻克宿遷,進取邳州,咱們又沒有舟師,怎麽可能渡過大河去打北岸的邳州?還不是要給他戎司立功漲臉!”
“也不要如此揣測,鎮江戎司的畢再遇老將軍可是百戰老前輩,你雖然年輕氣盛,但也不該如此詆毀之。畢將軍也發覺了咱們現在準備不足,能夠及時策應你我出兵已然不容易。”柳充國已經得到了消息,畢再遇在他們身後九天左右的路程。其實畢再遇希望雙方稍微靠近一些,但是滿朝上下都急於看見北伐成果,各位相公都一再催促武鋒軍快速前進。
這支軍隊沿黃河向西北方向挺進,已經逐漸靠近宿遷。派去偵察的人走了一遭,宿遷城附近沒有敵軍大部隊,但城內顯然有一點人駐防,這讓宋軍心裏多少有了些生氣:敵軍勢力弱,但並不是沒有,這種小小的刺激讓他們更加打起精神,都希望一鼓作氣拿下宿遷,功勞到手。
宋軍前鋒兩千多人在統製官劉俊海的帶領下抵達宿遷城外,放火燒毀城外的荊棘叢林。
烈焰騰起,卻驚起了在林中埋伏的一千多名金軍伏兵,這些人鬼哭狼嚎的逃進城內去了,宋軍哈哈大笑,這種小兒科一般的埋伏根本難不倒武鋒軍。
但就在這時,突然間刮起一陣大風,遮天蔽日的煙塵阻礙了宋軍的視線,在這個機會,一直在城牆上觀察形勢的高俊看到了機會。下令出擊。
宿遷城門突然大開,金軍主力部隊出城作戰。
軍兵們早就做好了出城作戰的準備,早在剛才敵軍剛剛抵達城下的時候,就有四個旗的太平軍士兵全副武裝的站在城門內的空地上,隻等城門吊起就出去迎戰敵軍。
城門大開,他們魚貫而出。個別眼尖的軍兵發覺,在城門邊上,全軍佐史陳秉彝正在低頭計算。
太平軍行動極快,根據陳秉彝在城門口的統計,在一刻鍾時間內,高家軍從城門裏衝出去1700多人,並且還一邊行進一邊布陣,等到與宋軍靠近時,陣型已經基本組建完畢。
在蔽日的煙塵當中,宋軍似乎聽到了遠處人喊馬嘶的聲音,立刻就地戒備,以長槍紮住陣腳,從背後解下黃樺弩,準備向敵軍放箭,但是鋪天蓋地的濃煙讓咫尺之間也難相見。
統製劉俊海一看情形似乎不大妙,立刻下令部隊向後布置,準備退出這滾滾濃煙的,在視野良好的地方重新布陣,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就在白茫茫的一片煙霧當中,太平軍的身影突然出現。
宋軍猝不及防,他們手中的弓弩不是為如此近的作戰距離設計的,隻能拋掉這昂貴的武器,轉而拿起身邊的刀槍。
武鋒軍不愧是淮東強軍,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鬥誌昂揚,與金軍連衝三陣,但是眼下畢竟他們不擅長近距離肉搏作戰,手中的刀槍也遠遠比不上太平軍的精銳,尤其是當太平軍後線部隊祭出龍門大槍,劈頭蓋臉的砸在他們的頭上和肩膀上的時候,宋軍不可避免的崩潰了。
在濃霧之中作戰的好處是避免了弓箭的傷害,但是壞處是無法觀察形勢,宋軍崩潰之後,太平軍並沒有馬上反應過來而追擊,反而呆愣了片刻,直到眼前看不到敵人的時候,大家才發覺宋人已經逃跑了,即刻追擊。
然而滾滾濃煙不辨方向,連追了兩三陣也沒有看到敵人在哪,反而有幾個人差點被擠進大河裏。大火足足燒了一天一夜,等到煙霧散去的時候,大家才點清了陣前橫七豎八的屍體,足足有四百多具。
高俊下令將屍體清洗焚香,準備在武鋒軍主力到來的時候將之歸還。
從桃園鎮向宿遷進發的武鋒軍得知了前線部隊的哭訴之後,才發覺宿遷的敵軍實力不可小覷,但是淮東強軍的驕傲使他們此時不能後退,柳充國決定繼續前進。
三月十五,武鋒軍主力部隊抵達宿遷城外,開始了對宿遷的進攻。
太平軍是第一次進行守城戰,但是在此之前,他們已經進行過多次各類防禦作戰,相比而言,守衛高高的城牆反而是最容易的一種。
軍兵們在城牆上放箭落石,傾倒大鍋大鍋的熱水。而宋軍也飽以弩箭加以迴擊,武鋒軍弩箭力道沉穩,極為兇殘,最倒黴的受害者是燕寧,他在城頭督戰的時候被弩箭射中了下巴,最後軍醫不得不把他右邊的牙齒全都拔掉,好不容易才將弩箭的箭頭給取了出來。
囑咐燕寧一定要注意消炎,這段時間不要感染之後,高俊也親自登上城頭觀察敵軍,武鋒軍人數眾多,氣勢也旺,而宿遷城相比於泗州而言卻要小很多,不是一座堅固的城市。但是憑借著太平軍高超的技巧,雙方暫時達成了均勢。
看著城下營寨裏的紅旗招展,高俊開始慢慢揣度,什麽時候發動反擊才最合適。
宋軍連續七天發動猛攻,但是並沒有什麽作用。城牆依舊高高屹立,這讓宋軍逐漸意識到城內的守軍比他們想象的要多要強。
柳充國和袁鏡二人商量,是否就此退兵,但是淮東勁兵的驕傲使他們不能這麽輕易選擇退走。
本來就是憋著一口氣想要比過三衙而進軍的,如果就這麽在宿遷城下兵敗,比起十年前在同樣在邳州城下無所獲的戚春又有什麽區別?
卯足一口氣攻克宿遷!
打到第七天,畢再遇已經跨過了淮河,開始向前線靠近,而武鋒軍也終於疲憊不堪,決定暫停攻勢。
當夜色降臨的時候,城內的太平軍已經準備完畢,高俊親自檢查了突擊隊的行裝,鄭重的向他們作了最後的囑咐,等待城外的動靜。
按照事先約定的暗號,高俊在城西門樹立了三支火炬。
早在整場防禦戰之前,高俊給已經行進到邳州的紇石烈誌寫的信,計劃就是讓紇石烈誌留在外圍,而由高俊堅守城池。約定等到七天之後,紇石烈誌再從外圍踹營。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似乎紇石烈誌不會來支援了,高俊在城上緊張的等待著,心裏盤算著就算紇石烈誌不來支援,宿遷也並非沒有堅守之力,如果金軍失約的話,就立刻突圍而出。
時間已經接近後半夜,就在這個時候,正在城牆上陪同高俊等待的祝東風突然把耳朵湊近城壁,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包括高俊等人都立刻緊張的等待起來,隨即祝東風確信的點點頭:“有震動的聲音!”
城內的太平軍立刻振奮起來,正在盤腿休息的突擊隊員們趕緊重新列陣,準備好武器,貼軍們站在大門旁邊,隨時準備大開城門。
很快,哪怕不用貼近地麵,也能感受到外麵的抖動,接著是遠處的嘶喊聲,原本井然有序的武鋒軍軍營裏立刻混亂起來,原來井然有序緩慢移動的火把上下翻飛,盡管看不太清楚,但高俊隱隱可以望見營地裏麵人影重重,敵軍也發現了城外金軍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