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郎們,以往我們跟紅襖軍作戰,跟蒙古人作戰,但是這一仗我們是與南宋王師相抗衡。”

    沒有人計較高俊的用詞。

    “這次戰爭將會真正考驗你們的實力,你們的對手很多很強,有宋家三衙的馬步軍、有曾經讓仆散揆、紇石烈子仁吃過虧的各路新軍、有跟咱們打過仗的忠義軍,南宋兵多糧足,而且還有各式新鮮軍器,比如床弩、旋風炮、還有神臂弓。大家覺得是我們的兵馬更強呢?還是南家的兵馬更強呢?”

    “我們強!”

    高俊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點輕鬆的神色,甚至輕輕拍了拍手:“讓我們在淮北看一看吧!”

    隨即太平軍招集了還在梁山的各路軍官,商量這次作戰的方案,高俊已經有所準備。

    “這次戰爭要三管齊下,第一管就是軍。咱們在戰場上要能克敵製勝,沒有這一條什麽都是白搭,打贏宋軍,咱們才有資格談別的。”

    軍官們紛紛點頭,他們都摩拳擦掌,早就等待著這次機會了,見識了紅襖軍和蒙古人,也該見識見識南家的兵馬了。

    “第二條是內,咱們既然有了走私線路,還搭上了刁光鬥這條線,就要充分利用這些東西搞搞事情,打探南宋的情報,甚至於影響南宋的決策。”

    這並不是高俊的異想天開,刁光鬥此人在南宋官場還是頗有影響力的,再加上臨安內部傾軋的厲害,如果能夠充分運用走私渠道的話,或許也能影響臨安小朝廷。

    關於這一點,趙昉主動站了起來:“下官願意前往臨安一試。”

    高俊已經跟趙昉提前通過氣了,這次趙昉將不會隨軍出征,而是先跟走私船隊前往臨安。

    “第三點在於宣傳和道義上的勝利,我事前已經說過,進入南家境內時嚴禁擄掠,必須約束軍紀,誰要是給咱們太平軍丟臉,那不是我的兄弟!”

    “之後咱們還要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冊子,哪怕編一些歌謠和順口溜也行,我這裏已經有一些文案了,要多講咱們根據地的狀態。我並不指望著會有人因為這些宣傳冊子就跟咱們來山東,但必須要給淮南的百姓一個好印象。我可以向各位保證,這不是咱們第一次渡過淮河,以後咱們還會有這樣的事情。”

    隨著都統司的建立,山東各處的兵馬已經完全聽命於蒙古綱的指揮,除去必蘭阿魯帶、黃摑阿魯帶、嚴實等人之外,三個現在名義上不是高俊手下的人——潘正、孫庭和燕寧也各帶領兩三千人馬來了,這裏麵既有高俊的正軍,也有三人新擴編的民兵。

    朝夕相處了這麽久,高俊對兩個人很放心,他相信這兩夥人是不會拋棄太平軍單飛的,這次前來的時候就可以看得出來,新編的軍馬完全按照太平軍的編製,軍官用的都是當初高俊提拔的人才,三支軍隊在組織上和太平軍完全一體。

    田琢擔任招撫大使,隨軍出征,負責安撫占領區,山東路轉運使李秉鈞總付後勤,隻有東平行省的侯掣不預聞此次戰事,專心應付北麵的蒙古。

    高俊出發了,此次從征者包括兼任副職的馮達、僧虔二人和其各自的旗、路哲、郭延嗣、蒲察勇、裴真各旗,貼軍中的賀萬歲、周太平、訛留山律三旗。蒲察阿虎也要出戰,高俊黑著臉答應了,沒有見他。

    李驍奇的少年軍隨同參戰,李素兒大著肚子,依舊帶著繡工們一道前進。

    十一月初十,高俊率領的三千太平軍在邳州城外與紇石烈誌會合,此時後者已經在城外打過一仗,驅逐了李全的主力,城內隻剩下八百敵軍。

    “溫敦郎君來得正好,你我合力攻城,我從東麵,你從西麵,看誰先拿下州刺史衙門的帥旗如何?”沒等高俊說話,紇石烈誌就當他是答應了,於是乎兩軍分別從東西二門發動進攻,城內如何抵擋得住!無移時便紛紛請降,高俊派龔成打出帥旗,命令投降忠義軍跟著這麵旗子走,全活數百人眾,而紇石烈誌則是一陣大砍大殺,占領刺史衙門之後,才下令收納投降敵軍,大概也捉了百十人。

    隨即,高俊又向東麵的海州移動,海州守將王義深原本也是紅襖軍首領,但是南渡以來卻因為缺乏糧餉,人馬被李全所收編,任其驅使。如今看情況不妙,李全下達了後撤的命令,他即刻率軍沿東海南退。

    高俊兵不血刃的占據海州,下令放榜安民,並且延續了老傳統,開放戰地醫院為當地百姓看病,不過也延續了另一項老傳統——調戲繡工的浮浪子弟被軍兵們溫柔耐心的教育了一番,丟了出去。

    李素兒快要生產了,看著這情形也忍不住捂著手帕笑出聲來——自從她和郭延嗣成親,郭延嗣都率先摘帽,軍官們幾乎都被兩個人搭上線,和繡工們成了親。

    高俊進入海州,將自己的指揮部設在海州蘭若寺的塔院裏麵,眼下州城內已經平定,但是又有人匯報:東麵海上的東海縣還有敵軍的重兵,不下五七百人,經常趁機上岸騷擾。

    東海縣所位於的東海島,在今日已經不複存在,它位於連雲港(海州)正東方,有半個崇明島那麽大,元明以來大河奪淮,泥沙排入東海,東海島逐漸和陸地連接,成為了連雲港市的一部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聽說這裏有敵人,高俊犯難了,足足有數百人,不打肯定不行,可是相隔海上,太平軍無船,怎麽進攻呢?

    趁著天色好,高俊登上佛塔,隱隱約約能看見大海遠處的黑影,那邊是東海島了,地圖上淺淺的峽灣,居然那麽遠。

    高俊一籌莫展之際,程辟來報,海州當地有百姓前來獻策。

    高俊即刻在院子裏接待了這幾個人,來的四個人都是精壯漢子,皮膚黝黑,看上去是賣苦力的老實人,見到高俊便紛紛下跪叩頭:“見過高郎君!高郎君洪福齊天!”

    這舉動讓高俊有些不解:“你們認得我?”

    “郎君自然不認識我們,但我們認得郎君,兄弟幾個本都是海州的窮苦人,因為破了產,無處得生,隻能去鹽幫裏當鹽丁,渾然是沒天日的日子,幸而有高郎君鏟除鹽幫,解救了我等鹽丁,還分得了些路資,我等今日才能迴到海州。高郎君就是我等的再生爺娘,我等今日願為高郎君肝腦塗地。”

    高俊大喜,率這些人登樓,鹽丁為首的王貴給高俊指點海上形勢。

    “每至傍晚則灣流湍急,難以行船,此時海上賊就放鬆戒心,但是如果有駕船的老把式的話,乘小沙船可以順著彎流去到南邊,島上南邊都是林木,有這些林木遮蔽,可以安然登島。但是這個季節每逢傍晚多大風,這風要是吹起來可就說不準了,有可能會遇險。”

    高俊下定決心,當天出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