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潘正已經見怪不怪了,昂首挺胸登上馬車,又是送到金明池畔的那座宅邸去,李朱羅這次卻掛上了青色的紗帳,身穿青藍色黨項女袍。

    “潘官人上次說不喜紅色,今日掛上青色紗帳,官人以為如何?”

    “還行吧。”潘正的迴答非常直接:“我倒是很想知道,宗主是用了什麽辦法,讓道家沒有追究高郎君的責任呢?”

    “實話實說,我在其中並沒有出什麽力,但是我卻可以告訴你一些朝堂上的消息,高琪已經有了意向,準備勸說道家南征南宋。”

    潘正放下杯子:“消息來源可靠嗎?”

    “官人可以等等看,馬上就有消息了,你們的道家現在隻有在河南還能安心,他對河北的土地不那麽在意了,我猜,他是想北地南補。”

    潘正知道,高郎君說起過這件事,他認為完顏珣會打算打一場“閃電襲擊”,嚇唬南宋一下,讓南宋繼續乖乖上繳歲幣,並且放棄對紅襖軍的支持。

    但是與此同時,高郎君也認為南宋這次將會一反常態,決心和金朝進行長期戰爭,這樣的話,完顏珣的戰爭訛詐將會徹底泡湯,而這場戰爭會讓金朝血流盡流幹,從而損害抗蒙戰爭的利益。

    “本朝與南家的這次戰爭,無論誰取得優勢都是失敗者,隻有蒙古人是真正的勝利者。”高俊是這麽結尾的,讓潘正印象深刻,現如今李朱羅再次和高俊的判斷大體一致,讓他對這個女人既尊重又有些畏懼。

    “所以你們高郎君這次出格的行為,我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小的,更主要是完顏珣自己的想法,我還可以告訴你,也許你們道家又有了新的想法,今後河北的政策主要有兩家行省來決定,開封朝廷不加太多參與。”

    兩家行省,分別是侯掣的山東行省和胥鼎的河北行省——兩者基本上以太行山為界,侯掣掌握河北、山東,胥鼎規措河東、陝北,下轄的都是金軍的正規軍馬,名義上的目標是“光複中都”,但潘正也知道,這兩家隻不過是河南的肉盾而已。

    從李朱羅這些話的意思來看,完顏珣是打算對南宋開戰了。

    “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此事,那麽宗主又有何打算呢?”

    “當然是火中取栗,潘官人,大夏公主李朱羅已經將全部身家都壓在了你的身上,請你帶領這些黨項勇士打著勝仗吧,讓他們變得堅強勇敢。繼續這麽合作下去,我相信早晚有那麽一天,大夏公主可以帶領一支勁旅迴到中興府,奪迴那些本屬於我們的東西。”

    李朱羅舉杯為潘正祝酒:“我相信你們那位高郎君誌向遠大,我也很欽佩他這一點,等到他真的壯誌得酬時,我也拿到了我的報酬,到時候中國與河西照樣可以和平共處,締結百年之好,大夏將永遠不會忘記高郎君、何先生、潘官人的恩德!”

    潘正想了想,決定舉杯:“共抗蒙古。”

    “那是自然。”

    喝完這杯酒,李朱羅再次提出舉辦歡宴,這次潘正欣然接受,端上來的都是河西美食,李朱羅問潘正:“潘官人習慣否?要不要我讓下人備箸?”

    “我小時候家裏很窮,偷偷去河邊挖河蚌吃,哪怕是生的,也是直接吞進肚子裏。”潘正麵不改色,手執小刀割開半生不熟的羊肉:“但我卻建議你們以後不要如此,生肉裏麵有寄生蟲,會導致人的疾病。”

    “雞生蟲?”

    “總之,吃熟食。”

    “不,這生羊肉使我們款待貴客采用的美食,是黨項的傳統,我們黨項人絕不忘本!”

    潘正輕蔑的笑了笑,指了指桌上的另外幾色菜肴:“這都是漢法影響而來的,除了這塊生羊肉,你們還有什麽黨項傳統?”

    李朱羅看著潘正,這次她的小嘴抿的緊緊的,這是她第一次在潘正麵前有怒色:“潘官人,你不要羞辱黨項人,用不用漢法,用多少漢法我們自己說了算,黨項是黨項,漢是漢!”

    盡管出了些插曲,但是會談還是和氣的結束,訛留山律早就帶領三百名精銳準備好了,讓潘正意外的是,這居然還是一支“多族部隊”。

    一百名勇敢的黨項武士,都是出身清白的自由人,一大半姓訛留,一小部分姓寧浪,分別來自支持李朱羅的兩大家族,其中還有些年輕人能寫會算,精通佛經;

    六十名河西漢人,有些人已經出現了些許“蕃化”,但依舊保留著漢人的語言、姓名和習俗,他們個個身強力壯,其中幾個讀書人看上去也是勇士;

    六十名迴鶻人,來自甘州迴鶻藥絡閣氏,他們曾經是西夏黨項人的死敵,但最後屈從於李元昊,是西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迴鶻貴族大都是李朱羅母親的親族,人人都有一長串的顯赫出身——盡管潘正一個都沒記住;

    五十名吐蕃人,來自莊浪、包家等河湟吐蕃,原本都是奴隸,因為在逃亡過程中的表現得以放良,是些堅韌又忠誠的人;

    三十名黠戛斯士兵,這是讓潘正最意外的——據說這幾個人原本是乃蠻人的雇傭兵,乃蠻被蒙古滅亡後逃到了西夏,而李純佑豐厚款待了這些人,所以他們誓死為李純佑效命。這些人衣服上繡著代表太陽的萬字符號,脖子上卻帶著十字架,潘正作為高俊的忠實聽眾,很快明白了這些人的信仰,心中不禁一笑。

    檢閱這支多族部隊費了很大的功夫,但潘正很快就搞清了這些人,並且隨口就能叫出其中幾十個人的名字,這些絕大部分漢人眼裏都是極為拗口難懂的名字,對於潘正來說似乎相當熟悉,這讓訛留山律驚訝不已,不得不讚歎中原確實有能人。

    在這支奇怪部隊的護送下,何誌也帶著延攬的開封士子們一起迴到了山東。

    元好問舉薦了不少人,而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聽說山東高俊延攬,都一口答應,大概是元好問交際圈子、活動地域的原因,這些人多是河東人,尤其多是河東汾河人。

    高俊率眾在黃河岸邊相迎,表示對這些前來投奔的是人的歡迎,這讓不少人感到受寵若驚,隨即就是對這些人的除授。整體而言,高俊對南渡文人是比較放心的,從曆史上來看,這些人不光是詩詞歌賦在行,對於治國理政都有些自己的想法——南渡之後的切膚之痛逼著所有的人折節讀書,追求軍國財用大道,而不是在詩詞玩樂中荒廢一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