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色的蒙古旗幟飄動著,這是屬於長生天的顏色,藍色蒙古的子孫們世世代代(也就幾百年)生活在長生天的庇護下,並且用自己的鮮血護衛著長生天的榮光。鐵木真的旗幟分為兩種,一種是黑旗,一種是深藍旗,黑色的旗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代表尊貴與戰爭,自突厥時代起就成了他們的標誌,而深藍色旗幟則是蒙古人的象征。

    蒙古人到達這裏已經三天了,在這期間,他們包圍了大名府城,四處劫掠,已經向全天下宣告了蒙古煞星的來臨。

    在藍色旗幟籠罩的營地裏,也古麵見了他的一位小小的間諜。

    “文月兒姑娘,我聽石抹明安將軍介紹過你,他說你是一位出色的間諜,善於搞陰謀詭計,而且對高俊懷有異樣的仇恨,這都沒錯吧。”也古的語氣很平淡。

    “您一定也非常痛恨高俊。”這幾個月來文月兒的樣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年紀輕輕的姑娘卻有了不符合她年齡的皺紋,她確實顯老了,雖然整體而言還是年輕漂亮,但是擋不住的憔悴說明她現在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中。

    “所以我期待您給我一些好消息,讓我們得以從長生天施以的複仇的煎熬中解脫,您知道有關高俊的什麽?”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高俊似乎在大名府,但我總懷疑這不符合此人的作風。很明顯,高俊已經知道蒙古人來了,既然如此的話,他一定會返迴壽張縣,和他的軍民同在,可是他卻選擇留在大名府,這難道不奇怪嗎?”

    “也許是他膽怯了呢?”盡管這麽說,但也古自己都不相信高俊會是一個膽怯的人,這樣的人不會去做轉戰運河的壯舉。

    “高俊並非這樣的人,我想一定是另有圖謀,也許他是想把者勒蔑將軍的大軍牽製在大名府,然後裏應外合,或許這是別的什麽原因,我不熟悉軍事,這點我猜不透。”

    “那你就去繼續探查吧,咱們要保持聯係。”也古悶悶不樂的迴答,此時他心中想的都是以往和高俊交手的細節,希望從中揣摩到高俊的心理,猜測他此刻會躲藏在哪裏。

    文月兒這次是偷偷溜出來的,整個根據地已經一片沸騰,到處都是哭泣的聲音,何先生已經下令不拘良賤老幼一律疏散到各個山寨城池去,絕不可留一人在平原之上任敵人宰割,同時各戶嚴查戶口,防止有人走脫消息,亦或是當帶路黨。

    指定的疏散地點隻有幾個:壽張縣城、東平府城、梁山、嶧山、泰安州,其中四個由高俊率領的軍兵鎮守,東平府城現在歸屬新任東平知府完顏弼。

    大山小山上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他們推著小車,抱著孩子,牽著家畜,一路上哭泣之聲不絕於道:蒙古人降下大難了!

    “郎君!”一位老太太聲嘶力竭的質問要她搬遷的軍兵:“這是要我們搬到哪去?我的家當都在這裏,祖先墳塋也在這裏,難道要我們拋棄家產親人永訣嗎郎君,要我們死在山上路上嗎!”

    沒有人能迴答。

    縣城居民是遷移的重點,相對珍貴的工具也必須要轉移,防止蒙古人加以破壞。

    但是大量基幹民兵卻選擇留守,作為大部隊在此作戰的接應,傳遞消息,偵察敵情,準備將侵犯根據地的蒙古人就地殲滅。

    朝城縣沿河管的主首張勇,本來可以上山轉移,但是決心和自己的部下們共進退,冒著被叛徒告密、被蒙古人隨意屠戮的風險,迴到了村莊中指揮部隊,跟他一樣的幹部還有六七人。

    第一個犧牲的幹部是壽張縣竹口鎮行人李慶真,為了保護縣學的教材,他被發狂的駑馬撞進了河中,不幸溺水。此人是典型的“河北幹部”,與蒙古人有十幾條的血海深仇,這些人對高俊的命令執行的最為堅決,也不畏懼犧牲。

    幾天後,已經撤到山上的群眾聽說了一個有些陌生的詞:“就義”,這是因為人們被散發了一些可以閱讀的、寫滿宣傳材料的紙,上麵報道了這位李慶真的事跡。

    高俊一直想要在根據地發行報紙,苦於不得人才,但是從中都挖走一群太學生,還搞到一堆活字之後,具備了創辦報紙的初步條件。眼下負責編篡這些宣傳材料的,是太學生鄧進鄧博勉。

    大約有一百個村莊沒有搬遷,也疏散了一部分人,然而這些村子並不是違反高高俊命令的人,反而是最忠於高峻的村莊,不少村民決定留下來幫助高俊探查消息。

    何誌也出公帑購買了一大批牛羊豬馬送到各村莊內,叮囑他們遇到蒙古人之後就立刻殺牛宰羊的犒勞,要是這樣的話,村民也許不會被蒙古人殺死。

    尤其是鄉村幹部留下了很多,不少分配到土地的驅口決定與高郎君共存亡,不惜以身犯險。

    這是巨大的冒險,但也是內線作戰的必要,眼下各路軍兵已經被遷移的場景刺激的心情失落,但是也激發了複仇的兇狠心態,一旦讓他們抓到蒙古人的蹤跡,是不會放過這群害得他們鄉裏鄉親出走的兇惡敵人的。

    然而,在大家無比需要高俊的時刻,高俊卻不得不隱身在梁山山寨之內,焦急的踱步盤旋。

    者勒蔑的病情似乎有所控製,這讓被蒙古人抓來的郎中抹了一把冷汗——者勒蔑並沒有對郎中有特別感激或者厭惡的表情,隻是具備禮物酬金讓他們離開,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者勒蔑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這次進攻大名府一方麵確實是因為也古的勸說,但者勒蔑也有心除掉高俊,最後在為偉大的可汗立一次功,為可汗拔出一顆隱患,功名身後計,無論成敗,這都能讓者勒蔑安心。

    本次升帳是商議攻打大名府的事情,軍將們對此輕車熟路,他們已經準備好了攻城利器。

    在軍帳的會議上,也古提出了他的觀點:盡管按照咱們的偵察來說,高俊的旗幟、鼓吹是在大名府,但是依據他上次跟高俊交手的經驗,這個人不可能在厚厚的城壁後麵做縮頭烏龜,他必然會站在第一線上與蒙古人對抗。

    大部分蒙古將領對這個說法不可置否,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勇敢而有智慧的金朝將領,在大金的將軍中,勇敢、智慧、忠誠,你最多隻能擁有兩樣。

    不過者勒蔑很尊重也古的意見,在坐的人當中,隻有也古和撒察別乞曾經和高俊交過手,他們的意見無比重要。因此他給了扯兒必五千人馬,去掃蕩朝城縣、範縣,探聽高俊的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