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俊準確的知道任福現在的想法,一定會啞然失笑,後者剛剛接到來自文月兒這邊的情報,還以為高俊即將南下,心裏正盤算的是從小路跟上,還是硬闖山口呢,紅襖軍本來就紀律渙散,想讓他們做應對夜襲的準備也未免太難一點。
今天的月亮不算大,山路非常的黑暗,高俊的軍兵們用麻繩和稻草纏住武器,在盔甲裏麵墊上葦席,盡可能的避免盔甲碰撞時金屬的聲音,每個人都低著頭,沿著前一個人剛剛踩出的腳印前進。
戴慶是馮達帳下的第二都軍使,他的這個都脫胎於當年紇石烈師靖的那個都,是高家軍最老牌的部隊之一,老兵多、訓練刻苦、裝備優先供應,僅次於馮達親自帶領的第一都——那是高郎君的種子部隊,永遠的第一都,那麵黑底白色龍紋瓦當就說明了一切。
此刻,兩支老牌部隊靠前布置,高俊的軍兵集結部隊行軍,正軍沒有穿戴盔甲,這些笨重的東西由貼軍背著拉著,越過山口抵達敵方山下,在這裏整頓隊列之後,正軍穿戴盔甲,貼軍就地修整。而正軍隨即開始展開部隊,向山上前進,兩個老兵都的人馬全都分散成散兵,確保合圍圈足夠大。
在他們後麵,是範有田的都,這個都排成九列縱隊的形勢,隨時準備增援前麵兩個都,最後麵一個新兵為主的都還沒有掌握分散聚合的技巧,依舊保持行軍縱隊的陣型,等到戰鬥打響後會轉為高家軍熟悉的長槍方陣隊形,在關鍵時刻頂上去。
如果從上空俯瞰的話,高俊的人馬如同喇叭的形狀,最前麵的兩個都分散開來,仿佛是巨大的喇叭口,中間和後麵的都排成長長的行軍隊列,就像喇叭那細細的管子一樣。按照高俊的印象,兩個喇叭口會在子時三刻分別從左右對準山上敵軍的營寨,而這個時候,高俊將在山腳下敲響木柝,作為進軍號令。隨即高俊也會率領第三個旗,從正麵進攻。
馮達和戴慶準時抵達預定埋伏低點,他們已經非常靠近敵人的營寨,紅襖軍缺乏防備,他們的營寨連綿不絕,即使是夜間,也有不少燈火,卻沒有足夠的警戒。
“一會兒木柝一響,有他們好看的。”戴慶低聲對馮達說,後者也點了點頭。
就在這個時候,似乎迎著遠處傳來什麽騷動,那聲音仿佛漣漪一樣傳播過來,盡管燈火昏暗,兩名軍官還是很清楚的看到紅襖軍源源不斷的從帳篷裏跑出來,取出兵器盔甲,向另一個方向奔去。
“僧虔那邊出事了?”戴慶有點緊張:“是不是木柝已經敲響了,咱們沒聽見?”
“應該不是,我這邊專門安排人去聽著,肯定不是這個原因,而且敲響木柝之後,高郎君從正麵進攻還要敲軍鼓,那個東西不可能聽不見。”馮達想了一下:“要麽是僧虔搞錯聲音提前發動了進攻,要麽是他被發現了。”
“那咱們怎麽辦?”
“這個時候不能按照原定計劃了。”馮達有點猶豫,高俊說過以保全軍兵為上,從現在情況來看,兩路夾擊的計劃算不算失敗了呢?夜襲算不算失敗了呢?
馮達不由得想起兩年前,他抵抗彭義斌進攻時候的那一仗,在所有人都有些懷疑他主動進攻是否錯誤的時候,而是高俊肯定他進攻大石村的行為正確,也許連高俊也想不到,這件事對馮達來說非常重要。
“此時夜襲遠遠談不上失敗,敵軍也沒有加強咱們這個方向的警戒,事不宜遲,咱們不等號令了,立刻發動進攻,左右夾擊。敲鼓呐喊,高郎君聽見後會明白的!”馮達一咬牙:“僧虔那邊一定要頂住啊。”
馮達的估計十分準確,僧虔的隊伍確實被對手發現了,在夜裏上山本來就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一路上出現不少非戰鬥減員,有幾名軍兵一不小心走到一片藤蔓地裏,盔甲勾住了青藤綠蘿,頓時搖的嘩嘩作響。
恰好有在外麵登東撒溺的紅襖軍,聽見動靜,便問了一聲:“喂?”
也是因為紅襖軍紀律散漫,此人甚至都沒有想到是敵人的夜襲,還以為也是個出來上廁所的,如果那幾名軍兵隨便糊弄一下,也許還不會被發現。但是,被夜間山路行軍折磨得過於緊張的軍兵以為自己被發現了,於是乎,抽出刀上去便砍。
這個倒黴蛋兒當場就被亂刀砍死,但是他的慘叫聲在夜中清晰可聞,營寨邊上的紅襖軍們紛紛湊近過來,不時就有人舉起了火把。
盡管黯淡,還是有視力好的人看見山路上的塊塊人影。
僧虔的人馬立刻受到了進攻,意識到自己已經全然暴露之後,僧虔立刻讓部隊向後退縮,準備退迴山腳之下,在僧虔看來,夜襲行動怕是已經失敗了。
正當他的軍兵且戰且退的時候,任福也十分焦急,既然高俊選擇了夜襲,很有可能是要一次戰個痛快,那就不是一路來攻的問題,甚至自己的營寨可能已經被包圍了。但是夜中的紅襖軍根本聽不清任何號令,隻顧對著僧虔的人馬一路殺來,而對另外幾個方向都疏於防範。
正當紅襖軍的主力部隊都被正在後退的僧虔吸引過去時,馮達從另一個方向猛攻過去。
接近兩百名全副武裝的軍兵,人人都身披重甲,放棄了長槍,主要使用手刀,幾乎完全分散開來,忽然點燃了鬆明火把,從另一個方向攻進營寨以內,他們點燃帳篷,格殺迎上來的敵人,沒有盔甲護身的紅襖軍根本不是對手,紛紛向另一個方向逃跑。
幾乎是在一瞬間,戰鬥的形勢逆轉了,還在追擊僧虔的紅襖軍同樣陷入了黑暗山路的桎梏之中,正當他們跌跌撞撞的繼續追擊時,卻突然發現營寨起了大火,背後喊殺聲連成一片。
也就在這個時候,正麵的山路上傳來行軍的鼓號聲,當高俊發覺山上已經殺起來的時候,同樣也選擇了向前進攻。
僧虔還在緊張的調配部隊向後退去,第二都的軍使張大春卻找了過來,指著前方:“旗指揮,其他幾個方向有動靜,我看是高郎君和馮旗指揮發動進攻了。”
僧虔側耳聽了一下,果然如此,即刻下令:“全軍集結,準備反擊……不!不用集結,就地站住,不準後退!”
生前做出了一個無比正確的決策,直到第二天戰鬥結束的時候,大家才發覺,原來東側的山路遠遠比西側難走,所以僧虔這一路出現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極為困難,僧虔的戰法雖然呆滯,使得僧虔這一路戰果最少,但也減少了傷亡。
同樣困在山路上的紅襖軍動憚不得,眼看背後的殺喊聲越來越大,剛才有多狂熱,現在就有多恐懼,這些人紛紛躲藏進林木之中,希望黑夜能夠保護自己。
一些人繞過圍堵的軍兵,竄到了山腳下,但是山腳已經燈火通明,貼軍們點起火把,他們雖然盔甲不足,但足以截留潰散的敵軍。
今天的月亮不算大,山路非常的黑暗,高俊的軍兵們用麻繩和稻草纏住武器,在盔甲裏麵墊上葦席,盡可能的避免盔甲碰撞時金屬的聲音,每個人都低著頭,沿著前一個人剛剛踩出的腳印前進。
戴慶是馮達帳下的第二都軍使,他的這個都脫胎於當年紇石烈師靖的那個都,是高家軍最老牌的部隊之一,老兵多、訓練刻苦、裝備優先供應,僅次於馮達親自帶領的第一都——那是高郎君的種子部隊,永遠的第一都,那麵黑底白色龍紋瓦當就說明了一切。
此刻,兩支老牌部隊靠前布置,高俊的軍兵集結部隊行軍,正軍沒有穿戴盔甲,這些笨重的東西由貼軍背著拉著,越過山口抵達敵方山下,在這裏整頓隊列之後,正軍穿戴盔甲,貼軍就地修整。而正軍隨即開始展開部隊,向山上前進,兩個老兵都的人馬全都分散成散兵,確保合圍圈足夠大。
在他們後麵,是範有田的都,這個都排成九列縱隊的形勢,隨時準備增援前麵兩個都,最後麵一個新兵為主的都還沒有掌握分散聚合的技巧,依舊保持行軍縱隊的陣型,等到戰鬥打響後會轉為高家軍熟悉的長槍方陣隊形,在關鍵時刻頂上去。
如果從上空俯瞰的話,高俊的人馬如同喇叭的形狀,最前麵的兩個都分散開來,仿佛是巨大的喇叭口,中間和後麵的都排成長長的行軍隊列,就像喇叭那細細的管子一樣。按照高俊的印象,兩個喇叭口會在子時三刻分別從左右對準山上敵軍的營寨,而這個時候,高俊將在山腳下敲響木柝,作為進軍號令。隨即高俊也會率領第三個旗,從正麵進攻。
馮達和戴慶準時抵達預定埋伏低點,他們已經非常靠近敵人的營寨,紅襖軍缺乏防備,他們的營寨連綿不絕,即使是夜間,也有不少燈火,卻沒有足夠的警戒。
“一會兒木柝一響,有他們好看的。”戴慶低聲對馮達說,後者也點了點頭。
就在這個時候,似乎迎著遠處傳來什麽騷動,那聲音仿佛漣漪一樣傳播過來,盡管燈火昏暗,兩名軍官還是很清楚的看到紅襖軍源源不斷的從帳篷裏跑出來,取出兵器盔甲,向另一個方向奔去。
“僧虔那邊出事了?”戴慶有點緊張:“是不是木柝已經敲響了,咱們沒聽見?”
“應該不是,我這邊專門安排人去聽著,肯定不是這個原因,而且敲響木柝之後,高郎君從正麵進攻還要敲軍鼓,那個東西不可能聽不見。”馮達想了一下:“要麽是僧虔搞錯聲音提前發動了進攻,要麽是他被發現了。”
“那咱們怎麽辦?”
“這個時候不能按照原定計劃了。”馮達有點猶豫,高俊說過以保全軍兵為上,從現在情況來看,兩路夾擊的計劃算不算失敗了呢?夜襲算不算失敗了呢?
馮達不由得想起兩年前,他抵抗彭義斌進攻時候的那一仗,在所有人都有些懷疑他主動進攻是否錯誤的時候,而是高俊肯定他進攻大石村的行為正確,也許連高俊也想不到,這件事對馮達來說非常重要。
“此時夜襲遠遠談不上失敗,敵軍也沒有加強咱們這個方向的警戒,事不宜遲,咱們不等號令了,立刻發動進攻,左右夾擊。敲鼓呐喊,高郎君聽見後會明白的!”馮達一咬牙:“僧虔那邊一定要頂住啊。”
馮達的估計十分準確,僧虔的隊伍確實被對手發現了,在夜裏上山本來就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一路上出現不少非戰鬥減員,有幾名軍兵一不小心走到一片藤蔓地裏,盔甲勾住了青藤綠蘿,頓時搖的嘩嘩作響。
恰好有在外麵登東撒溺的紅襖軍,聽見動靜,便問了一聲:“喂?”
也是因為紅襖軍紀律散漫,此人甚至都沒有想到是敵人的夜襲,還以為也是個出來上廁所的,如果那幾名軍兵隨便糊弄一下,也許還不會被發現。但是,被夜間山路行軍折磨得過於緊張的軍兵以為自己被發現了,於是乎,抽出刀上去便砍。
這個倒黴蛋兒當場就被亂刀砍死,但是他的慘叫聲在夜中清晰可聞,營寨邊上的紅襖軍們紛紛湊近過來,不時就有人舉起了火把。
盡管黯淡,還是有視力好的人看見山路上的塊塊人影。
僧虔的人馬立刻受到了進攻,意識到自己已經全然暴露之後,僧虔立刻讓部隊向後退縮,準備退迴山腳之下,在僧虔看來,夜襲行動怕是已經失敗了。
正當他的軍兵且戰且退的時候,任福也十分焦急,既然高俊選擇了夜襲,很有可能是要一次戰個痛快,那就不是一路來攻的問題,甚至自己的營寨可能已經被包圍了。但是夜中的紅襖軍根本聽不清任何號令,隻顧對著僧虔的人馬一路殺來,而對另外幾個方向都疏於防範。
正當紅襖軍的主力部隊都被正在後退的僧虔吸引過去時,馮達從另一個方向猛攻過去。
接近兩百名全副武裝的軍兵,人人都身披重甲,放棄了長槍,主要使用手刀,幾乎完全分散開來,忽然點燃了鬆明火把,從另一個方向攻進營寨以內,他們點燃帳篷,格殺迎上來的敵人,沒有盔甲護身的紅襖軍根本不是對手,紛紛向另一個方向逃跑。
幾乎是在一瞬間,戰鬥的形勢逆轉了,還在追擊僧虔的紅襖軍同樣陷入了黑暗山路的桎梏之中,正當他們跌跌撞撞的繼續追擊時,卻突然發現營寨起了大火,背後喊殺聲連成一片。
也就在這個時候,正麵的山路上傳來行軍的鼓號聲,當高俊發覺山上已經殺起來的時候,同樣也選擇了向前進攻。
僧虔還在緊張的調配部隊向後退去,第二都的軍使張大春卻找了過來,指著前方:“旗指揮,其他幾個方向有動靜,我看是高郎君和馮旗指揮發動進攻了。”
僧虔側耳聽了一下,果然如此,即刻下令:“全軍集結,準備反擊……不!不用集結,就地站住,不準後退!”
生前做出了一個無比正確的決策,直到第二天戰鬥結束的時候,大家才發覺,原來東側的山路遠遠比西側難走,所以僧虔這一路出現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極為困難,僧虔的戰法雖然呆滯,使得僧虔這一路戰果最少,但也減少了傷亡。
同樣困在山路上的紅襖軍動憚不得,眼看背後的殺喊聲越來越大,剛才有多狂熱,現在就有多恐懼,這些人紛紛躲藏進林木之中,希望黑夜能夠保護自己。
一些人繞過圍堵的軍兵,竄到了山腳下,但是山腳已經燈火通明,貼軍們點起火把,他們雖然盔甲不足,但足以截留潰散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