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這些八白石村的軍兵們第一次聚會的時候,就約好要照顧村裏的兩個英烈——李之時和季雲的家人,給李之時的父母養老送終,撫養季雲的弟弟季雷成人。
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向大家走來。
八月十三日,高家軍再次出動。在那個雖然嘈雜,卻人人都很安靜的拂曉,不遠處的壽張縣又升起了不少孔明燈,軍兵們默默地望著。
高俊也望著那些燈,初秋突然覺得有些寒意。
“放寬心,嶽飛也鎮壓過鍾相楊幺,你還怕什麽?”何誌也看出來高俊有些心神不寧,拍了拍他的肩膀,最後給他打一次氣。
“你說的對,我是不會讓自己就此沉淪的。”高俊扶好金刀和玉佩,翻身上馬,高家軍一旗一旗的離開軍營。
這次行軍,高俊要突出一個快字。
李驍奇滿麵塵土的走在第一個位置,他後麵是書記員夏啟,夏啟後麵是鄭明、蔡寧二人——當初在中都甘泉坊,正是這兩個人及時報告,才使得少年兵避免了滅頂之災,現如今,這兩個人已經成為了少年兵,鄭明正在齜牙咧嘴的打著少年兵都旗,蔡寧舉著一杆紅色風子,代表現代的行軍速度是“急行軍”。
“夏,夏啟,你昨天去哪兒了?”李驍奇很疲憊了,但還是老老實實的按照要求,走路盡量高抬腿,以便休息的時候能夠盡快恢複體力。
“沒去哪兒。”夏啟也很累了。
“別裝,你,你去朝城縣了。”
“沒有!絕對,絕對沒有。”夏啟一下子有點急。
“別裝了,從中都迴來,路經朝城縣的時候,你臉上的傷口是誰撓的?”
“貓!”
盡管風塵滿麵,李驍奇還是做了一個“哦~”的表情,兩個人不再言語,專心走路。
“噠噠噠。”一名騎士從前麵迎麵而來,在少年兵們前麵遠處插了一麵黑色滾邊的藍色旗子,大家都有些高興,那是個可以休息的地方了,少年軍作為後軍先鋒的工作也可以停歇。
盡管累,李驍奇還是督促隊正們檢查少年兵的軍裝是否齊備,隊正們不情不願的幹完之後,一個個也躺得東倒西歪。
一輛輛大車從身後經過,蒲察阿虎從一輛車上跳了下來,玩味的看著李驍奇。
“老弟?李軍使?這麽就不行了?”
李驍奇沒答話,直接從地上撿了一塊土坷垃打了過去。蒲察阿虎急忙躲開,忍不住哈哈大笑,帶著主計運輸都繼續前進。
“旗幟真多啊。”當天晚上,趕到宿營地後,李驍奇忍不住感歎。
有了專門的旗隊之後,高家軍的拉風值直線上升,現在高俊的大帳外有指揮使旗、四方旗、時辰旗、馬旗、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旗、毗沙門天王旗,另有牙旗、轅門旗。此外,還有大鼓一對,清晨擂鼓百下起床,開拔之前又要擂鼓三百下,嗩呐齊鳴。此外還有號角、鈸、鑼、柝等,由軍樂隊負責。
高俊的大帳後麵是祭祀用的帳篷,裏麵供奉著天地、社稷、風伯雨師、道教的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佛教的毗沙門天王、兵主蚩尤、武成王薑子牙和武廟十哲,下麵是高家軍陣亡將士的靈位。
在這之外的是四方旗,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繡滿天星鬥,按照五行之色,旗子很高,用於為全軍指示方向。
行軍紮營從來馬虎不得,急行軍營地雖然沒有壕溝,但也有木柵和望樓,斥候隊和當值的軍兵緊密巡邏,覘騎四出,時間一到,各營帳休息,不得舉火,隻有當值的帳篷燈火通明,木柵後麵的衛士弓上弦,刀在手,隨時準備敲響木柝,唿喚作戰。
軍兵們的衣甲都統一擺放,由於是在戰時,正軍的盔甲就放在自己的帳篷裏,一旦有情況,即刻披甲出營。眼下普通軍兵的裝備已經統一:正軍戴中原式樣的四瓣盔,隊正及以上的軍官有紅纓,這種頭盔最為普遍,裏麵墊有軟襯和透氣孔,也比較舒服。
披膊和五片甲是用上千大小甲片連綴而成,相當之重,缺點是正麵胸前的紐扣連接處有一道豎的縫隙,按理應該在正麵貼上一片鐵甲,保護比較脆弱的胸腹和襠部。但是高俊現在真的沒錢做這些了,就算所有的鐵匠鋪開足馬力生產,也隻能滿足事先要求的項頓、護肘、甲板軍靴等,所以正麵的加強鐵甲隻能等明年。
幸運的是,現在要對付的是基本上連鐵甲都沒有的紅襖軍,這樣的裝備已經算是殺雞用上激光劍,反倒是明年,如果蒙古人再次南下,正麵沒有加強甲會讓軍兵們吃大虧。
軍官的紅纓、披膊巾、穿甲的甲繩都使用了兵種色——高俊下達的新規定是,步兵紅色、弓箭手綠色,貼軍白色,而各輔助兵種也各有顏色:教員棕色、醫員靛青、軍樂手淡黃、旗手深紅、材官橘紅、斥候深綠、軍法隊違糾淺藍、力畜隊馬夫深灰。
當初高俊把這個顏色計劃告訴鄭迎和白卉的時候,收獲了白卉的一個白眼,這任務可是把兩個人為難的夠嗆,但是總算在整軍結束前把這項任務完成了,唯一的問題就在於軍法隊的淺藍色染料實際上掉色,沒兩天就和貼軍差不多了,據說裴真都一夥軍兵半夜在帳篷裏玩六博,被違糾抓了個正著,這夥人還以為對方是個管閑事的貼軍,居然直接把人給打了出去。
這事兒讓裴真有些慚愧,五百個前來的陝西勇敢軍,有近二百人被調到貼軍裏麵去,還有一百多人被分配到各部隊當中稀釋掉,隻有自己這個旗的第一都和樓升旗的第三都是陝西勇敢為主的編製。
這段時間,關西老鄉找他來訴苦的不少,習慣了龍騎兵小分隊作戰的陝西人對山東軍兵這種長刀闊斧的打法很不適應——很多人遇到敵軍的第一反應是伸手摸弓箭,而不是架起長槍,這笨重的鎧甲也讓大家心生不滿。
“這一仗一定要打出個樣子來,讓大家都不能小覷了我們關西勇敢。”裴真心道。
這些事情都被一點一滴記錄下來,趙昉和陳秉彝一刻都不能閑,每道命令有多少人幹,多花了多長時間,用了多少原料都必須詳細記錄,實施效果與反饋也同樣整理在案,作為未來行軍打仗的經驗使用。
辦完了這些事,呂和給高俊端來洗臉水,高俊還在思索,不知道郝定現在會如何反應呢?
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向大家走來。
八月十三日,高家軍再次出動。在那個雖然嘈雜,卻人人都很安靜的拂曉,不遠處的壽張縣又升起了不少孔明燈,軍兵們默默地望著。
高俊也望著那些燈,初秋突然覺得有些寒意。
“放寬心,嶽飛也鎮壓過鍾相楊幺,你還怕什麽?”何誌也看出來高俊有些心神不寧,拍了拍他的肩膀,最後給他打一次氣。
“你說的對,我是不會讓自己就此沉淪的。”高俊扶好金刀和玉佩,翻身上馬,高家軍一旗一旗的離開軍營。
這次行軍,高俊要突出一個快字。
李驍奇滿麵塵土的走在第一個位置,他後麵是書記員夏啟,夏啟後麵是鄭明、蔡寧二人——當初在中都甘泉坊,正是這兩個人及時報告,才使得少年兵避免了滅頂之災,現如今,這兩個人已經成為了少年兵,鄭明正在齜牙咧嘴的打著少年兵都旗,蔡寧舉著一杆紅色風子,代表現代的行軍速度是“急行軍”。
“夏,夏啟,你昨天去哪兒了?”李驍奇很疲憊了,但還是老老實實的按照要求,走路盡量高抬腿,以便休息的時候能夠盡快恢複體力。
“沒去哪兒。”夏啟也很累了。
“別裝,你,你去朝城縣了。”
“沒有!絕對,絕對沒有。”夏啟一下子有點急。
“別裝了,從中都迴來,路經朝城縣的時候,你臉上的傷口是誰撓的?”
“貓!”
盡管風塵滿麵,李驍奇還是做了一個“哦~”的表情,兩個人不再言語,專心走路。
“噠噠噠。”一名騎士從前麵迎麵而來,在少年兵們前麵遠處插了一麵黑色滾邊的藍色旗子,大家都有些高興,那是個可以休息的地方了,少年軍作為後軍先鋒的工作也可以停歇。
盡管累,李驍奇還是督促隊正們檢查少年兵的軍裝是否齊備,隊正們不情不願的幹完之後,一個個也躺得東倒西歪。
一輛輛大車從身後經過,蒲察阿虎從一輛車上跳了下來,玩味的看著李驍奇。
“老弟?李軍使?這麽就不行了?”
李驍奇沒答話,直接從地上撿了一塊土坷垃打了過去。蒲察阿虎急忙躲開,忍不住哈哈大笑,帶著主計運輸都繼續前進。
“旗幟真多啊。”當天晚上,趕到宿營地後,李驍奇忍不住感歎。
有了專門的旗隊之後,高家軍的拉風值直線上升,現在高俊的大帳外有指揮使旗、四方旗、時辰旗、馬旗、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旗、毗沙門天王旗,另有牙旗、轅門旗。此外,還有大鼓一對,清晨擂鼓百下起床,開拔之前又要擂鼓三百下,嗩呐齊鳴。此外還有號角、鈸、鑼、柝等,由軍樂隊負責。
高俊的大帳後麵是祭祀用的帳篷,裏麵供奉著天地、社稷、風伯雨師、道教的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佛教的毗沙門天王、兵主蚩尤、武成王薑子牙和武廟十哲,下麵是高家軍陣亡將士的靈位。
在這之外的是四方旗,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繡滿天星鬥,按照五行之色,旗子很高,用於為全軍指示方向。
行軍紮營從來馬虎不得,急行軍營地雖然沒有壕溝,但也有木柵和望樓,斥候隊和當值的軍兵緊密巡邏,覘騎四出,時間一到,各營帳休息,不得舉火,隻有當值的帳篷燈火通明,木柵後麵的衛士弓上弦,刀在手,隨時準備敲響木柝,唿喚作戰。
軍兵們的衣甲都統一擺放,由於是在戰時,正軍的盔甲就放在自己的帳篷裏,一旦有情況,即刻披甲出營。眼下普通軍兵的裝備已經統一:正軍戴中原式樣的四瓣盔,隊正及以上的軍官有紅纓,這種頭盔最為普遍,裏麵墊有軟襯和透氣孔,也比較舒服。
披膊和五片甲是用上千大小甲片連綴而成,相當之重,缺點是正麵胸前的紐扣連接處有一道豎的縫隙,按理應該在正麵貼上一片鐵甲,保護比較脆弱的胸腹和襠部。但是高俊現在真的沒錢做這些了,就算所有的鐵匠鋪開足馬力生產,也隻能滿足事先要求的項頓、護肘、甲板軍靴等,所以正麵的加強鐵甲隻能等明年。
幸運的是,現在要對付的是基本上連鐵甲都沒有的紅襖軍,這樣的裝備已經算是殺雞用上激光劍,反倒是明年,如果蒙古人再次南下,正麵沒有加強甲會讓軍兵們吃大虧。
軍官的紅纓、披膊巾、穿甲的甲繩都使用了兵種色——高俊下達的新規定是,步兵紅色、弓箭手綠色,貼軍白色,而各輔助兵種也各有顏色:教員棕色、醫員靛青、軍樂手淡黃、旗手深紅、材官橘紅、斥候深綠、軍法隊違糾淺藍、力畜隊馬夫深灰。
當初高俊把這個顏色計劃告訴鄭迎和白卉的時候,收獲了白卉的一個白眼,這任務可是把兩個人為難的夠嗆,但是總算在整軍結束前把這項任務完成了,唯一的問題就在於軍法隊的淺藍色染料實際上掉色,沒兩天就和貼軍差不多了,據說裴真都一夥軍兵半夜在帳篷裏玩六博,被違糾抓了個正著,這夥人還以為對方是個管閑事的貼軍,居然直接把人給打了出去。
這事兒讓裴真有些慚愧,五百個前來的陝西勇敢軍,有近二百人被調到貼軍裏麵去,還有一百多人被分配到各部隊當中稀釋掉,隻有自己這個旗的第一都和樓升旗的第三都是陝西勇敢為主的編製。
這段時間,關西老鄉找他來訴苦的不少,習慣了龍騎兵小分隊作戰的陝西人對山東軍兵這種長刀闊斧的打法很不適應——很多人遇到敵軍的第一反應是伸手摸弓箭,而不是架起長槍,這笨重的鎧甲也讓大家心生不滿。
“這一仗一定要打出個樣子來,讓大家都不能小覷了我們關西勇敢。”裴真心道。
這些事情都被一點一滴記錄下來,趙昉和陳秉彝一刻都不能閑,每道命令有多少人幹,多花了多長時間,用了多少原料都必須詳細記錄,實施效果與反饋也同樣整理在案,作為未來行軍打仗的經驗使用。
辦完了這些事,呂和給高俊端來洗臉水,高俊還在思索,不知道郝定現在會如何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