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妙兒合乎情理的驚訝一會兒,何誌也借機詳細的敘述了自己和高俊商議的商業計劃,以及彩票發售負責人的職責待遇,另外兩個小姑娘聽得暈頭轉向,雲裏霧裏,但是阿蘭和周妙兒都曾經是當壚賣酒的姑娘,很快就明白了這一計劃的大致內容,並且隱隱感覺到這是個挺靠譜的方案。
周妙兒爽快的答應了何誌也,她打算讓餐飲車再招攬幾個女子做幫手,自己就可以騰出手來主持這個工作了。阿蘭還有點擔心,不想讓妙兒太受風險,可是周妙兒自己卻不以為意。
“沒想到何先生到幫助我幹了一番大事業,讓我接手了一個大生意,這可真是讓我從來想不到。”周妙兒好像已經把十萬貫錢揣在腰間一樣,非常豪邁的揮了揮手,看得出來她和阿蘭不一樣,她所期待的不是阿蘭那樣夫唱婦隨、和和美美的日子,而是在商場上縱橫捭闔,出盡風頭。
廟會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各項物資開始調運,與此同時,高俊也統計出了他帶迴來的物品清單:
書籍:
十三經小刻板一套;
資治通鑒、貞觀政要刻板各一套;
尚書省檔案兩百餘卷;
樞密院檔案一百餘卷;
戶部檔案二百四十餘卷;
吏部選注審官檔案二十餘卷;
大小地圖十七幅;
秘書監名人字畫六十餘幅;
中都路轉運司賬簿、三司賬簿、商稅司、酒使司、鹽運司賬簿一百三十餘卷;
國史院編纂的《遼史》、《宋史》草稿七十餘卷;宋、遼原始資料四百餘卷;
本朝實錄一套;
《大金集禮》、《泰和律例》、《武經總要》、《李衛公問對》成書各一套;
工具:
全套的雕版印刷工具;
兩套鐵匠爐子,質量上佳;
各式木匠工具九十多件;
磨刀石、以及其他鐵器的維護工具三十套;
釀酒工具十多套,可惜釀酒的酒窖地鍋沒法搬來;
消防用的水篩等四件;
用於製造火藥的工具——木錘、研缽等等,一共八副;
製作羽箭、弩箭的木床四套;
屠宰工具十餘套;
製作牛皮繩的工具一套;
燒製陶器、瓷器的工具若幹;
首飾工匠的工具一套;
造紙工具一套;
刑具——枷鎖、鐐銬等等三十餘件,都是詔獄的高檔貨,沒到六品沒資格戴的那種;
大車匠的造車斧斤兩套;
製作皮貨的工具十二套;
裁縫工具十八套;
針繡工具七套;
廚具兩套;
名貴家具一套;
食品器具:豆腐、麥芽糖等等的製作工具九件;
各類樂器八十餘件;
其餘在山東難以獲得的工具——妝刀、鑷子等等三四百件;
物資:
鐵製農具六百餘件;
木犁三十副、其他農具:篩車、水車等六副
軍器監上好羽箭兩萬支;
馬二十匹,其中種馬十二匹,母馬八匹;
牛六十頭;
驢四十頭;
上好的獵犬十二隻;
瓷器六十餘件;
生漆六十桶;
鬆墨四十錠;
各類藥材近三百斤;
各類種子七斤;
硫磺、硝石八十桶;
漂亮的銅鏡十二麵;
各類珠寶首飾數百件;
人員:
銅鐵匠、裁縫、小爐匠、木匠、車匠、燈匠、金銀匠、印刷匠、釀酒匠等工匠學徒及其家屬一千餘人;
郎中、獸醫、說書藝人、舞女、樂師、畫師、廚師、茶師及其家屬一百餘人;
專門負責製作兵器的軍器監匠人及家屬一百餘人;
馬術、行船、趕車、種菜種果的各路人才及家屬二百餘人;
其餘的人雖然沒有特別技能,但也都有一技之長,高俊當時是蘿卜快了不洗泥,但凡有一點長處的人都被拉過來了,現在才發覺安排這幫人的生活也是困難。當年安置災民的殘餘房屋再次被動用起來,其餘生活物資也開始緊急調運。
除此之外就是太學的那幫學生,雖然僅僅隻有五個人,但卻是高俊關心的重點,於是乎,本來以為自己可以迴到師範學校的陸娘再次被借調過來,專門安排這五個人的起居。
趙汝凡再一次的給了高俊好印象,在接受物資、籌辦集日的工作中,表現得十分勤懇賣力,各項措施也都部署得當。其實趙汝凡是一個非常擅長領會上司意圖的人,很快他就不需要事事都請示,就能自己做出符合高俊、何誌也期望的決策了。
放假的消息在七月八日通知,七月十日,根據地迎來第一個旬假。
這假期不同尋常,除了公務人員之外全部放假,軍營裏麵的軍兵也迎來了一天的出營日期,即便是私人作坊,也都被勒令放假,讓學徒們自由上街,而且還鼓勵作坊主們給學徒發津貼,讓他們痛快一日——這項工作的具體負責人是根據地各縣下屬各街各管的鄉官們,在高俊的時空裏司空見慣的居委會大媽們提前千年出現,工作做得很不錯。
當然還有一種人是萬萬休息不得的,那就是各路商販餐飲,聽說壽張縣這邊要痛樂一日之後,附近十裏八鄉的大小商販們,紛紛抄起自己的行當,奔向壽張縣城——其他各縣也都安排了旬假,不過這些缺乏工人的縣城熱鬧程度遠遠不能和壽張相比,商人們就像聽到大漁汛的漁民,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看到中原城池的蒙古人一樣,一窩蜂來到了壽張縣。
然而就在壽張縣城門口,他們看到了手持武器的軍兵和派出所人員、治安隊員,七月九日,壽張縣工商管理所正式掛牌。
工商管理所規模不大,隻有三名工作人員:高俊手下戴全都的軍典沐白算一個、當剛剛來到壽張縣的太學生呂壽銘算一個、壽張縣商人領袖,縣裏快活樓酒家的老板王傳慶算一個。
當年師靖反叛之所以能夠被控製住,主要依靠軍典沐白及時掌握動態,提前匯報了思想狀況,高俊對此人印象大好,這次沐白作為軍方代表參與壽張縣旬假的工作。
就像平時給軍兵們講課一樣,沐白用老太太嚇唬孩子的語氣告訴了各路商販壽張縣目前的工商管理規定。
為了使這個節假日能夠熱鬧,高俊大手一揮,豁免了商販們的工商營業稅,也不用開發票,但是依舊要交占地費——壽張縣已經事前把縣內主要街道劃分為一個個攤位點,商販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前租用,縣前的好位置價格高,偏僻一點的位置價格低,
除此之外,還有十二項規定:不得越界經營,不得亂扔垃圾,不得阻擋街道……
這些商販們很多都是農民,把自家的農餘產品拿出來出售,大家最害怕官府,還沒進工商管理所的大門就先嚇跑了一半,剩下的人還是壯著膽子交了占地費——最貴的也不過五十文錢,倒也還在大部分人的接受範圍之內。
高俊也曾經想過不收錢,鼓勵農民們積極交換農餘產品,但是仔細考慮來,旬假是要成為一項固定製度的,還是要考慮長遠性,為了旬假趕集,各部門都加班加點,布置了治安、消防和商業糾紛的人力,還是應該稍微收一點錢。
七月十日,旬假開始。
周妙兒爽快的答應了何誌也,她打算讓餐飲車再招攬幾個女子做幫手,自己就可以騰出手來主持這個工作了。阿蘭還有點擔心,不想讓妙兒太受風險,可是周妙兒自己卻不以為意。
“沒想到何先生到幫助我幹了一番大事業,讓我接手了一個大生意,這可真是讓我從來想不到。”周妙兒好像已經把十萬貫錢揣在腰間一樣,非常豪邁的揮了揮手,看得出來她和阿蘭不一樣,她所期待的不是阿蘭那樣夫唱婦隨、和和美美的日子,而是在商場上縱橫捭闔,出盡風頭。
廟會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各項物資開始調運,與此同時,高俊也統計出了他帶迴來的物品清單:
書籍:
十三經小刻板一套;
資治通鑒、貞觀政要刻板各一套;
尚書省檔案兩百餘卷;
樞密院檔案一百餘卷;
戶部檔案二百四十餘卷;
吏部選注審官檔案二十餘卷;
大小地圖十七幅;
秘書監名人字畫六十餘幅;
中都路轉運司賬簿、三司賬簿、商稅司、酒使司、鹽運司賬簿一百三十餘卷;
國史院編纂的《遼史》、《宋史》草稿七十餘卷;宋、遼原始資料四百餘卷;
本朝實錄一套;
《大金集禮》、《泰和律例》、《武經總要》、《李衛公問對》成書各一套;
工具:
全套的雕版印刷工具;
兩套鐵匠爐子,質量上佳;
各式木匠工具九十多件;
磨刀石、以及其他鐵器的維護工具三十套;
釀酒工具十多套,可惜釀酒的酒窖地鍋沒法搬來;
消防用的水篩等四件;
用於製造火藥的工具——木錘、研缽等等,一共八副;
製作羽箭、弩箭的木床四套;
屠宰工具十餘套;
製作牛皮繩的工具一套;
燒製陶器、瓷器的工具若幹;
首飾工匠的工具一套;
造紙工具一套;
刑具——枷鎖、鐐銬等等三十餘件,都是詔獄的高檔貨,沒到六品沒資格戴的那種;
大車匠的造車斧斤兩套;
製作皮貨的工具十二套;
裁縫工具十八套;
針繡工具七套;
廚具兩套;
名貴家具一套;
食品器具:豆腐、麥芽糖等等的製作工具九件;
各類樂器八十餘件;
其餘在山東難以獲得的工具——妝刀、鑷子等等三四百件;
物資:
鐵製農具六百餘件;
木犁三十副、其他農具:篩車、水車等六副
軍器監上好羽箭兩萬支;
馬二十匹,其中種馬十二匹,母馬八匹;
牛六十頭;
驢四十頭;
上好的獵犬十二隻;
瓷器六十餘件;
生漆六十桶;
鬆墨四十錠;
各類藥材近三百斤;
各類種子七斤;
硫磺、硝石八十桶;
漂亮的銅鏡十二麵;
各類珠寶首飾數百件;
人員:
銅鐵匠、裁縫、小爐匠、木匠、車匠、燈匠、金銀匠、印刷匠、釀酒匠等工匠學徒及其家屬一千餘人;
郎中、獸醫、說書藝人、舞女、樂師、畫師、廚師、茶師及其家屬一百餘人;
專門負責製作兵器的軍器監匠人及家屬一百餘人;
馬術、行船、趕車、種菜種果的各路人才及家屬二百餘人;
其餘的人雖然沒有特別技能,但也都有一技之長,高俊當時是蘿卜快了不洗泥,但凡有一點長處的人都被拉過來了,現在才發覺安排這幫人的生活也是困難。當年安置災民的殘餘房屋再次被動用起來,其餘生活物資也開始緊急調運。
除此之外就是太學的那幫學生,雖然僅僅隻有五個人,但卻是高俊關心的重點,於是乎,本來以為自己可以迴到師範學校的陸娘再次被借調過來,專門安排這五個人的起居。
趙汝凡再一次的給了高俊好印象,在接受物資、籌辦集日的工作中,表現得十分勤懇賣力,各項措施也都部署得當。其實趙汝凡是一個非常擅長領會上司意圖的人,很快他就不需要事事都請示,就能自己做出符合高俊、何誌也期望的決策了。
放假的消息在七月八日通知,七月十日,根據地迎來第一個旬假。
這假期不同尋常,除了公務人員之外全部放假,軍營裏麵的軍兵也迎來了一天的出營日期,即便是私人作坊,也都被勒令放假,讓學徒們自由上街,而且還鼓勵作坊主們給學徒發津貼,讓他們痛快一日——這項工作的具體負責人是根據地各縣下屬各街各管的鄉官們,在高俊的時空裏司空見慣的居委會大媽們提前千年出現,工作做得很不錯。
當然還有一種人是萬萬休息不得的,那就是各路商販餐飲,聽說壽張縣這邊要痛樂一日之後,附近十裏八鄉的大小商販們,紛紛抄起自己的行當,奔向壽張縣城——其他各縣也都安排了旬假,不過這些缺乏工人的縣城熱鬧程度遠遠不能和壽張相比,商人們就像聽到大漁汛的漁民,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看到中原城池的蒙古人一樣,一窩蜂來到了壽張縣。
然而就在壽張縣城門口,他們看到了手持武器的軍兵和派出所人員、治安隊員,七月九日,壽張縣工商管理所正式掛牌。
工商管理所規模不大,隻有三名工作人員:高俊手下戴全都的軍典沐白算一個、當剛剛來到壽張縣的太學生呂壽銘算一個、壽張縣商人領袖,縣裏快活樓酒家的老板王傳慶算一個。
當年師靖反叛之所以能夠被控製住,主要依靠軍典沐白及時掌握動態,提前匯報了思想狀況,高俊對此人印象大好,這次沐白作為軍方代表參與壽張縣旬假的工作。
就像平時給軍兵們講課一樣,沐白用老太太嚇唬孩子的語氣告訴了各路商販壽張縣目前的工商管理規定。
為了使這個節假日能夠熱鬧,高俊大手一揮,豁免了商販們的工商營業稅,也不用開發票,但是依舊要交占地費——壽張縣已經事前把縣內主要街道劃分為一個個攤位點,商販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前租用,縣前的好位置價格高,偏僻一點的位置價格低,
除此之外,還有十二項規定:不得越界經營,不得亂扔垃圾,不得阻擋街道……
這些商販們很多都是農民,把自家的農餘產品拿出來出售,大家最害怕官府,還沒進工商管理所的大門就先嚇跑了一半,剩下的人還是壯著膽子交了占地費——最貴的也不過五十文錢,倒也還在大部分人的接受範圍之內。
高俊也曾經想過不收錢,鼓勵農民們積極交換農餘產品,但是仔細考慮來,旬假是要成為一項固定製度的,還是要考慮長遠性,為了旬假趕集,各部門都加班加點,布置了治安、消防和商業糾紛的人力,還是應該稍微收一點錢。
七月十日,旬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