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海陵庶人以來,全國設立十四道轉運司:中都、南京、東京、北京、西京、上京、此外河北、河東、山東、陝西各有二路,在這些轉運司的作用下,天下滾滾財富源源不斷的湧進中都,故而我朝兵強馬壯、賢才濟濟。
可是如今西京北京二路已失,遼東道路中斷,河北、河東殘破,陝西貧乏,山東又有大亂,天下所能仰望的,也隻有河南了。”
這位漕運副使搖搖頭,顯出一副非常惋惜的樣子:“南京雖然富饒,但河南終究是寬鄉,人丁不廣,必然不能轉運足夠的糧食,不知道南京轉運司要怎麽辦。”
聽說河南人丁不廣的時候高俊還愣了一下,隨後想到金代確實如此,由於沿河防禦的戰爭策略,金代重河北輕河南,除去南京開封周圍之外,河南的人口不多。
也正因為如此,河南是寬鄉,開發不夠深入,糧食儲存也不夠多,千裏迢迢的供應中都恐怕是強人所難。
“遷都到開封,不就能解決問題了?”高俊試探性的提出了這個問題。
“如若能夠遷都,國之大幸,民之大幸,百姓免去輸挽之苦,國家得財富之饒……然而此事並非你我應該議論的,我隻能說,轉運司諸位官吏,期盼此事久矣。”漕運副使顯出有些高興的樣子,顯然沒有想到能在軍隊裏找到知音。
“你們是專注於財政的,我們比不了,不過據我所知,無論是中都路都轉運司還是南京路轉運司,都希望皇上能夠將一部分官署遷到開封。”
“時局艱難啊,財政吃不消了。”
兩個人正說話的工夫,500輛糧車已經裝好了,這麽多車看起來威武氣派,但是高俊也知道,以中都的人口,恐怕不到半個月他就要再跑一次。
離開通州的時候,高俊還在深思,目前的情況來看,負責財政的轉運司,大小官吏都明確的指出,中都乏食,最好的方案是以開封作為行政副中心,疏散部分首都職能,並且將一部分官吏搬到這裏來解決糧食危機,這是唐代以後那些衰亡的國家常用的招數。
但是據高俊所知,作戰的軍隊們並不如此看,中都是河北最堅固的城市,也是整個北方防線的關鍵節點,更是所有人的信心來源,隻要大興府一天是首都,河北防線無論如何也都堅持的下去。一旦將開封確立為副首都,軍兵心裏就要生疑,一旦皇帝離開中都,河北的軍兵士氣將會崩潰。
這兩種方案的碰撞,最近也上到完顏珣那裏,這位新皇帝的中興之主之夢,恐怕是越做越遠了。
正當高俊胡思亂想的時候,瞭望的軍兵有一些騷動,溫撒普賢奴瞪著那雙冒綠光的眼睛,推了推他身後的民兵:“趕緊傳話,有颭軍迴來了,他舉著黑旗,那個方向上有敵人!”
少於五十騎的敵軍,颭軍是不會舉旗的,高俊下令留守聽令的颭軍向那個方向集中偵察,等到最早舉起的那名颭軍迴來,高俊叫他來迴報情況。
“尊敬的貴人,我看到了那群叛逆的騎兵,就像是每年秋天的一群黃羊那麽多,全都穿著金光閃閃的鐵甲,背上背的是樺木的弓,每個人的箭囊都有一把箭,有些人還要更多一些,一半的人拿著長刀,另一半的人使用骨朵,他們打著黑色的旗幟,正在向這裏過來。”
桑真不動聲色的對高俊翻譯:“蒙古人約有70人,全部身穿鐵甲,每個人都有一張弓和二十四支箭,有些人還要更多,長短武器都有,黑旗,正在向這裏過來。”
高俊略一思索,感覺到情況有些不對:在上一次戰鬥當中,蒙古人用了上千人才擊潰完顏訛可,就算自己手下的人數比訛可略少一些,蒙古人也不會托大到用七十人來進攻。
並且,高俊對於颭軍的偵察有信心,如果蒙古人窺視到了自己行軍的動靜,颭軍不可能沒有發現。
“看樣子這群人不是來進攻我們的,他們隻是沿途巡查。”
“怎麽辦?”
“颭軍想辦法吸引敵軍的注意力,向青華峪那邊去,糧車加快速度,隻要今天晚上咱們翻過那道山,就進入了自己人的控製區。”
金軍的行動陡然加快了起來,強悍無畏的少數民族騎兵們紛紛跨上戰馬,大唿小叫的向七十名敵軍進攻,而這些蒙古騎兵來源於草原中部的克烈部族,看到迎麵而來的敵人之後,他們紛紛吻了一下佩戴的十字架,隨後抽出馬刀,向對手迎擊過去。
颭軍人數眾多,而且擁有更好的弓箭,克烈部族的人很快就發現他們不能抵擋敵軍,於是使用了草原人最常用的伎倆,一聲唿嘯之後集體撥馬便逃。
颭軍立刻追擊,但是隨即就發現了,在山後還有三百多名敵軍騎兵,於是獵物和獵手的地位瞬間轉變,颭軍立刻轉身逃走。
整個一個下午,金軍的騎兵和蒙古騎兵們就在草原上糾纏僵持著,數百名蒙古騎兵追擊他們的敵人,而颭軍一直向北方靠攏,蒙古人受到他們的迷惑,沒有想到高俊是在靠南的夾石道上,轉而開始偵查北方的青華峪,從進攻方向上來看,這些女真人的騎兵大概是保護這個方向上的敵人。
蒙古人非常踏實的把這一地區反複搜索了幾遍,但是卻沒有看到任何敵軍的蹤跡,颭軍總是糾纏著他們,兩三百名騎兵真讓他們頭疼不已。終於,反應快一些的蒙古將軍意識到,也許這個對手並不像上次那樣蠢笨,敵軍的行軍路線未必是在北邊的青華峪,而可能是南邊的夾石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的反應並不慢,立刻脫離了與颭軍的接觸,向南方挺進,高俊到底還是低估了他的對手,等到蒙古人發現他的蹤跡的時候,他還在山腳下,沒能及時翻過那道山。
“立刻搭起指揮台,就地組織防禦!”高俊派出一名傔從向山上的金軍營寨報信,這個年輕人叫李時俊,平時做事非常機靈。
高俊擺出了積極防禦的態勢,命令颭軍在外圍不斷騷擾,蒙古人始終不能擺成積極衝鋒的陣型,由於擁有不少糧車,就連就地挖掘工事都免了,大家把車環成一環,蒙古人對此無計可施。
心浮氣躁的蒙古人,終於不顧一切發動了一次衝鋒,效果還不錯,衝破了糧車的壁壘,但是壁壘後麵的敵人讓他們大吃一驚,堅韌程度遠超他們的想象。
這群步兵沒有像其他金國人一樣潰散,而是迅速結成了戰鬥隊形,長槍亂戳過來,讓已經喪失了衝擊力的蒙古騎兵大為窘迫,一個個被殺死在馬背上。
陝西勇敢軍們大展身手,由於高俊的軍兵擺出了堅韌的防禦姿勢,敵軍無懈可擊,陝西人迅速組成了小股作戰隊形,向敵軍的內部湧動,仿佛是在敵軍陣型裏的炸彈一般,很快就瓦解了蒙軍的大股騎兵群,遭遇到他們的蒙古騎兵個個死相不佳,剩餘的人心驚膽戰,紛紛策馬逃離。
經過了一個晚上的戰鬥,蒙古軍損失了上百人,而他們的敵人僅僅有六七人陣亡而已,眼看著麵前的釘子紮手,蒙古人選擇了撤退,而高俊安穩的把糧車趕迴了中都。
可是如今西京北京二路已失,遼東道路中斷,河北、河東殘破,陝西貧乏,山東又有大亂,天下所能仰望的,也隻有河南了。”
這位漕運副使搖搖頭,顯出一副非常惋惜的樣子:“南京雖然富饒,但河南終究是寬鄉,人丁不廣,必然不能轉運足夠的糧食,不知道南京轉運司要怎麽辦。”
聽說河南人丁不廣的時候高俊還愣了一下,隨後想到金代確實如此,由於沿河防禦的戰爭策略,金代重河北輕河南,除去南京開封周圍之外,河南的人口不多。
也正因為如此,河南是寬鄉,開發不夠深入,糧食儲存也不夠多,千裏迢迢的供應中都恐怕是強人所難。
“遷都到開封,不就能解決問題了?”高俊試探性的提出了這個問題。
“如若能夠遷都,國之大幸,民之大幸,百姓免去輸挽之苦,國家得財富之饒……然而此事並非你我應該議論的,我隻能說,轉運司諸位官吏,期盼此事久矣。”漕運副使顯出有些高興的樣子,顯然沒有想到能在軍隊裏找到知音。
“你們是專注於財政的,我們比不了,不過據我所知,無論是中都路都轉運司還是南京路轉運司,都希望皇上能夠將一部分官署遷到開封。”
“時局艱難啊,財政吃不消了。”
兩個人正說話的工夫,500輛糧車已經裝好了,這麽多車看起來威武氣派,但是高俊也知道,以中都的人口,恐怕不到半個月他就要再跑一次。
離開通州的時候,高俊還在深思,目前的情況來看,負責財政的轉運司,大小官吏都明確的指出,中都乏食,最好的方案是以開封作為行政副中心,疏散部分首都職能,並且將一部分官吏搬到這裏來解決糧食危機,這是唐代以後那些衰亡的國家常用的招數。
但是據高俊所知,作戰的軍隊們並不如此看,中都是河北最堅固的城市,也是整個北方防線的關鍵節點,更是所有人的信心來源,隻要大興府一天是首都,河北防線無論如何也都堅持的下去。一旦將開封確立為副首都,軍兵心裏就要生疑,一旦皇帝離開中都,河北的軍兵士氣將會崩潰。
這兩種方案的碰撞,最近也上到完顏珣那裏,這位新皇帝的中興之主之夢,恐怕是越做越遠了。
正當高俊胡思亂想的時候,瞭望的軍兵有一些騷動,溫撒普賢奴瞪著那雙冒綠光的眼睛,推了推他身後的民兵:“趕緊傳話,有颭軍迴來了,他舉著黑旗,那個方向上有敵人!”
少於五十騎的敵軍,颭軍是不會舉旗的,高俊下令留守聽令的颭軍向那個方向集中偵察,等到最早舉起的那名颭軍迴來,高俊叫他來迴報情況。
“尊敬的貴人,我看到了那群叛逆的騎兵,就像是每年秋天的一群黃羊那麽多,全都穿著金光閃閃的鐵甲,背上背的是樺木的弓,每個人的箭囊都有一把箭,有些人還要更多一些,一半的人拿著長刀,另一半的人使用骨朵,他們打著黑色的旗幟,正在向這裏過來。”
桑真不動聲色的對高俊翻譯:“蒙古人約有70人,全部身穿鐵甲,每個人都有一張弓和二十四支箭,有些人還要更多,長短武器都有,黑旗,正在向這裏過來。”
高俊略一思索,感覺到情況有些不對:在上一次戰鬥當中,蒙古人用了上千人才擊潰完顏訛可,就算自己手下的人數比訛可略少一些,蒙古人也不會托大到用七十人來進攻。
並且,高俊對於颭軍的偵察有信心,如果蒙古人窺視到了自己行軍的動靜,颭軍不可能沒有發現。
“看樣子這群人不是來進攻我們的,他們隻是沿途巡查。”
“怎麽辦?”
“颭軍想辦法吸引敵軍的注意力,向青華峪那邊去,糧車加快速度,隻要今天晚上咱們翻過那道山,就進入了自己人的控製區。”
金軍的行動陡然加快了起來,強悍無畏的少數民族騎兵們紛紛跨上戰馬,大唿小叫的向七十名敵軍進攻,而這些蒙古騎兵來源於草原中部的克烈部族,看到迎麵而來的敵人之後,他們紛紛吻了一下佩戴的十字架,隨後抽出馬刀,向對手迎擊過去。
颭軍人數眾多,而且擁有更好的弓箭,克烈部族的人很快就發現他們不能抵擋敵軍,於是使用了草原人最常用的伎倆,一聲唿嘯之後集體撥馬便逃。
颭軍立刻追擊,但是隨即就發現了,在山後還有三百多名敵軍騎兵,於是獵物和獵手的地位瞬間轉變,颭軍立刻轉身逃走。
整個一個下午,金軍的騎兵和蒙古騎兵們就在草原上糾纏僵持著,數百名蒙古騎兵追擊他們的敵人,而颭軍一直向北方靠攏,蒙古人受到他們的迷惑,沒有想到高俊是在靠南的夾石道上,轉而開始偵查北方的青華峪,從進攻方向上來看,這些女真人的騎兵大概是保護這個方向上的敵人。
蒙古人非常踏實的把這一地區反複搜索了幾遍,但是卻沒有看到任何敵軍的蹤跡,颭軍總是糾纏著他們,兩三百名騎兵真讓他們頭疼不已。終於,反應快一些的蒙古將軍意識到,也許這個對手並不像上次那樣蠢笨,敵軍的行軍路線未必是在北邊的青華峪,而可能是南邊的夾石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的反應並不慢,立刻脫離了與颭軍的接觸,向南方挺進,高俊到底還是低估了他的對手,等到蒙古人發現他的蹤跡的時候,他還在山腳下,沒能及時翻過那道山。
“立刻搭起指揮台,就地組織防禦!”高俊派出一名傔從向山上的金軍營寨報信,這個年輕人叫李時俊,平時做事非常機靈。
高俊擺出了積極防禦的態勢,命令颭軍在外圍不斷騷擾,蒙古人始終不能擺成積極衝鋒的陣型,由於擁有不少糧車,就連就地挖掘工事都免了,大家把車環成一環,蒙古人對此無計可施。
心浮氣躁的蒙古人,終於不顧一切發動了一次衝鋒,效果還不錯,衝破了糧車的壁壘,但是壁壘後麵的敵人讓他們大吃一驚,堅韌程度遠超他們的想象。
這群步兵沒有像其他金國人一樣潰散,而是迅速結成了戰鬥隊形,長槍亂戳過來,讓已經喪失了衝擊力的蒙古騎兵大為窘迫,一個個被殺死在馬背上。
陝西勇敢軍們大展身手,由於高俊的軍兵擺出了堅韌的防禦姿勢,敵軍無懈可擊,陝西人迅速組成了小股作戰隊形,向敵軍的內部湧動,仿佛是在敵軍陣型裏的炸彈一般,很快就瓦解了蒙軍的大股騎兵群,遭遇到他們的蒙古騎兵個個死相不佳,剩餘的人心驚膽戰,紛紛策馬逃離。
經過了一個晚上的戰鬥,蒙古軍損失了上百人,而他們的敵人僅僅有六七人陣亡而已,眼看著麵前的釘子紮手,蒙古人選擇了撤退,而高俊安穩的把糧車趕迴了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