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興濟縣城,高俊不由得眼前一亮。
興濟縣曆史不長,直到北宋的時候才由鎮升格為縣城,故而規模不大,但是興濟縣卻有運河沿岸最大的糧倉,這糧倉居然有形製完備的城郭,還有運河支道和船台,儼然是一座“軍糧城”。
和高大堅固的糧倉相比,興濟縣城反倒像是個附屬品,高俊在這裏和範有田見了麵,城內一片蕭條,家家關門閉戶。街上都是逃難的百姓,路邊散發陣陣惡臭。
範有田能力一般,對於縣城內的情況說的含糊不清,幸虧縣令鄒乃濟還在,高俊連忙去縣公廨拜訪這位縣令。
鄒乃濟縣令是諸科舉人出身,花了二十八年才幹到縣令,如今已經五十七歲了,本來以為終於可以享點清福,沒想到偏偏遇上了黑韃南侵,一下子從絲竹管弦推進了刀槍劍戟,更可恨的是不知哪來的軍兵還占領了縣令管勾的漕倉,運走了大部分糧食。
現如今城郭內的民戶跑了個七七八八,大小官吏走得一個不剩,隻剩下縣令大人一個人留在公堂上,高俊前來公廨的時候,鄒乃濟正踮著腳在房梁上掛布條,準備蒙古人一進城的時候,就“忠烈千秋”。
“鄒明府,鄒明府何至於此啊。”高俊趕緊讓人把鄒乃濟救了下來,後者還以為是蒙軍入城,還在喊什麽:“死於王事”之類的。
“鄒明府,我打算在興濟打一場仗,拖住蒙軍幾天。”等到鄒乃濟情緒穩定一些了,高俊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
所有人都吃了一驚,高俊開始了自己的解釋:眼下運河兩岸的居民都在南遷,但是黑韃也率軍南下追了上來,如果讓他們追上居民,還不知道要屠戮多少生靈。而如果咱們能夠在興濟抵擋幾天,拖住黑韃的大部隊,將會有很多人因此全活。
“可是咱們抵擋幾天之後怎麽辦?難道還能突圍出城嗎?”李銘甕聲甕氣。
高俊看了李銘一眼:“別忘了,興濟糧倉有水門和運河支道。”
“我明白了,咱們在興濟抵擋幾天之後,就可以趁夜從糧倉城內上船,打開水門駛進運河,黑韃無水軍,定然追趕不得。”路哲興奮的說。
高俊點點頭:“我正是看中了興濟糧倉城壁高聳,而且有水道水門,隨時可以讓咱們脫身。”
“但是黑韃真的會拚命攻城嗎?他們既然願意從清州南下,就說明黑韃並不看重攻破城池,如果他們也是以少量軍隊圍困我們,大軍接著南下怎麽辦?”潘正提了個問題。
高俊敲了一下地圖:“別忘了,漕倉裏麵還有幾萬石糧食呢。”
“黑韃的軟肋在於給養,他們南下的首選目標肯定也是糧食,所以興濟縣雖然小,他們也必然使力來攻。”
“咱們隻有四五百人,能抵擋得住黑韃嗎?”
高俊站了起來:“所以說,諸將聽令!”
軍官們全都站了起來。
“潘正,立刻率軍整繕城壁和防禦器械!”
“得令!”
“範有田,監押糧倉,稍後何先生帶領船隊迴來,你負責糧食裝船。”
“得令!”
“李銘,即刻簽軍,城中青壯一律簽為民兵,全部帶到興濟漕倉內,家屬也送到糧倉內,下一趟船就走。”
“得令!”
“張大春,即刻括石灰、木材、油脂、鍋釜等守城器具備用!”
“得令!”
“路哲,探知城門啟閉機關,搜檢箭樓、城堞,畫出布防圖來!”
“得令!”
簽軍的命令很有效,李銘親自帶人簽軍,把興濟縣城內的居民全部驅趕到糧倉內,此時情況緊急,也來不及多解釋,居民們哭哭啼啼,抱著一點家產躲進了糧倉。
不過半天時間,高俊就征集了一千四百多名壯丁,把能用的武器都下發之後,高俊對於堅守興濟縣四天更加有了信心。
就在當天黃昏,何誌也的船隊搖搖晃晃的開進了興濟縣。如果高俊這個時候反悔的話,還可以讓他的軍兵上船,現在西北風正猛烈,他完全可以帶著自己所有的軍兵迴到大名府。
兩個人在糧倉公廨見了麵,彼此一時無言。
“把簽軍壯丁的家屬全都送到景州去,之後再繼續南下,一定要保證安全。”高俊鄭重地囑咐。
“不運一些糧食嗎?趙汝凡那裏壓力特別大,原本每天還能拿到一升粟米,現在肯幫忙的壯丁隻能領九合粟米,其他人隻發四合五抄。”
高俊虛弱無力的搖了搖頭:“你的船裝不了太多,如果裝完人之後有餘力的話,那就裝一些糧食,但優先要把人送出去。”
何誌也點點頭,兩個人起身告別。“迴去告訴趙汝凡,準備訓練民兵,過段時間就用得上了。”
蒙軍的移動速度非常快,何誌也前腳剛剛到達碼頭,蒙軍的覘騎後腳就抵達城外,靠城外遊蕩的數百名騎兵,城頭上一片驚叫之聲。
“諸軍警備!”潘正大唿,承局們敲起了木柝,急促的敲擊聲督促軍兵和民夫做好準備。
簽軍壯丁的家屬已經開始上船,範有田帶著軍兵急切的唿喊著,讓婦孺老人趕緊登船。
李銘的軍兵已經撤出了興濟縣縣城,臨走還不忘放一把火,趁著敵軍的覘騎還沒有到城下,李銘率軍迅速撤迴糧城。
“等會兒,鄒縣令怎麽不見了?”一名文書疑問道,高俊這才發現,從中午開始就沒見到鄒乃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剛剛進城的李銘一拍大腿:“沒錯,我看到他迴縣公廨去了,你們等著,我去把他叫迴來。”說罷,討來一匹快馬,就吆喝著開門放他出去。
看著靠的越來越近的敵軍覘騎,高俊一咬牙:“放李軍使出去!”
“一塊兒去!”僧虔也解開一匹戰馬,城門一開,兩個人飛馬奔出。
此時的興濟縣城內濃煙滾滾,赤紅色的火焰正在蔓延,兩個人衝進洞開的城門,沿著通衢街直奔縣公廨。
鄒乃濟已經沐浴更衣完畢,穿上官服,桌子前麵放著一遝厚厚的書稿,閉眼高唱《赤壁賦》。
“大江東去,浪淘盡……”
馬蹄聲噠噠作響,兩個騎手蛟龍般躍進公廨,一眼就看見鄒乃濟在正堂之上。
“鄒明府,黑韃來了,快走!”李銘急忙叫到,但是鄒乃濟充耳不聞,依舊在高歌: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李銘焦躁不已,直接下馬,把鄒乃濟橫腰抱了起來,就往馬背上一丟。
“我的書稿,那是我幾十年的法律心血……”鄒乃濟也沒辦法淡定了,急忙叫了起來。
書稿挺多,僧虔趕緊下馬收拾齊整,雖然是軍旅出身,都聽說過敬惜字紙的道理,僧虔不敢造次,小心翼翼的全部藏在懷裏。
“快走!”李銘大喝一聲,兩人一扯韁繩,從公堂裏麵奔馳而出,上了通衢街,迎麵就撞上四五個契丹騎兵。
兩人心中一寒,各自掏出兵器,正待向前,隻聽“噗通”一聲,大火燒塌了兩邊幾座房子,滿街飛灰焰火,馬匹登時一驚,兩人趕緊撥馬反向逃走。
“黑韃是在北門入城的嗎?”
“那幾個人明明是南門來的!”
“那就是他們包圍縣城了。”
“怎麽辦?”
“隨便,去東門吧!”
兩個人拐過幾條街,又看見兩個契丹騎手,那兩個人顯然想不到城內居然還有兩個敵軍,一時間手足無措,隻是刹那間,李銘的馬刀就削下一顆人頭,另一個人被僧虔的鐵鏈擊中鼻梁,嚎叫著從馬上倒了下來。
李銘感覺十分痛快,忍不住大喝一聲,兩個人快馬加鞭,衝到了東門,門口的契丹騎兵們迴馬不及,兩個人已經奪門而出!
糧城上,高俊等人本來已經麵如死灰,契丹人已經包圍了興濟縣城,但是李銘二人卻沒能出來,人群裏已經有低低的歎氣聲。
“快關城門。”潘正提醒高俊。
“再等等。”高俊偏過頭,看著遠處的不遠的縣城。
就在這時,兩匹快馬風馳電掣,狂風般從東門衝出,卷出無數的灰燼與塵土,閃電一樣靠近了糧城!
“萬歲!”全軍興奮地狂唿起來!一時間旌旗猛搖,三軍歡唿雷動。
敵軍還想追趕,但是城上萬箭齊發,不得不退了下去,眼看著三人二馬入城。
看見李銘二人脫險,高俊等人也抑製不住激動,眾人相擁,不由得喜極而泣。
就在這時,僧虔卻麵露難色,原來剛才動作過大,藏在懷中的書稿大部分散失了,隻剩下八十多頁,不足兩成。
鄒乃濟看後麵色灰白,仰天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昏死過去。
興濟縣曆史不長,直到北宋的時候才由鎮升格為縣城,故而規模不大,但是興濟縣卻有運河沿岸最大的糧倉,這糧倉居然有形製完備的城郭,還有運河支道和船台,儼然是一座“軍糧城”。
和高大堅固的糧倉相比,興濟縣城反倒像是個附屬品,高俊在這裏和範有田見了麵,城內一片蕭條,家家關門閉戶。街上都是逃難的百姓,路邊散發陣陣惡臭。
範有田能力一般,對於縣城內的情況說的含糊不清,幸虧縣令鄒乃濟還在,高俊連忙去縣公廨拜訪這位縣令。
鄒乃濟縣令是諸科舉人出身,花了二十八年才幹到縣令,如今已經五十七歲了,本來以為終於可以享點清福,沒想到偏偏遇上了黑韃南侵,一下子從絲竹管弦推進了刀槍劍戟,更可恨的是不知哪來的軍兵還占領了縣令管勾的漕倉,運走了大部分糧食。
現如今城郭內的民戶跑了個七七八八,大小官吏走得一個不剩,隻剩下縣令大人一個人留在公堂上,高俊前來公廨的時候,鄒乃濟正踮著腳在房梁上掛布條,準備蒙古人一進城的時候,就“忠烈千秋”。
“鄒明府,鄒明府何至於此啊。”高俊趕緊讓人把鄒乃濟救了下來,後者還以為是蒙軍入城,還在喊什麽:“死於王事”之類的。
“鄒明府,我打算在興濟打一場仗,拖住蒙軍幾天。”等到鄒乃濟情緒穩定一些了,高俊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
所有人都吃了一驚,高俊開始了自己的解釋:眼下運河兩岸的居民都在南遷,但是黑韃也率軍南下追了上來,如果讓他們追上居民,還不知道要屠戮多少生靈。而如果咱們能夠在興濟抵擋幾天,拖住黑韃的大部隊,將會有很多人因此全活。
“可是咱們抵擋幾天之後怎麽辦?難道還能突圍出城嗎?”李銘甕聲甕氣。
高俊看了李銘一眼:“別忘了,興濟糧倉有水門和運河支道。”
“我明白了,咱們在興濟抵擋幾天之後,就可以趁夜從糧倉城內上船,打開水門駛進運河,黑韃無水軍,定然追趕不得。”路哲興奮的說。
高俊點點頭:“我正是看中了興濟糧倉城壁高聳,而且有水道水門,隨時可以讓咱們脫身。”
“但是黑韃真的會拚命攻城嗎?他們既然願意從清州南下,就說明黑韃並不看重攻破城池,如果他們也是以少量軍隊圍困我們,大軍接著南下怎麽辦?”潘正提了個問題。
高俊敲了一下地圖:“別忘了,漕倉裏麵還有幾萬石糧食呢。”
“黑韃的軟肋在於給養,他們南下的首選目標肯定也是糧食,所以興濟縣雖然小,他們也必然使力來攻。”
“咱們隻有四五百人,能抵擋得住黑韃嗎?”
高俊站了起來:“所以說,諸將聽令!”
軍官們全都站了起來。
“潘正,立刻率軍整繕城壁和防禦器械!”
“得令!”
“範有田,監押糧倉,稍後何先生帶領船隊迴來,你負責糧食裝船。”
“得令!”
“李銘,即刻簽軍,城中青壯一律簽為民兵,全部帶到興濟漕倉內,家屬也送到糧倉內,下一趟船就走。”
“得令!”
“張大春,即刻括石灰、木材、油脂、鍋釜等守城器具備用!”
“得令!”
“路哲,探知城門啟閉機關,搜檢箭樓、城堞,畫出布防圖來!”
“得令!”
簽軍的命令很有效,李銘親自帶人簽軍,把興濟縣城內的居民全部驅趕到糧倉內,此時情況緊急,也來不及多解釋,居民們哭哭啼啼,抱著一點家產躲進了糧倉。
不過半天時間,高俊就征集了一千四百多名壯丁,把能用的武器都下發之後,高俊對於堅守興濟縣四天更加有了信心。
就在當天黃昏,何誌也的船隊搖搖晃晃的開進了興濟縣。如果高俊這個時候反悔的話,還可以讓他的軍兵上船,現在西北風正猛烈,他完全可以帶著自己所有的軍兵迴到大名府。
兩個人在糧倉公廨見了麵,彼此一時無言。
“把簽軍壯丁的家屬全都送到景州去,之後再繼續南下,一定要保證安全。”高俊鄭重地囑咐。
“不運一些糧食嗎?趙汝凡那裏壓力特別大,原本每天還能拿到一升粟米,現在肯幫忙的壯丁隻能領九合粟米,其他人隻發四合五抄。”
高俊虛弱無力的搖了搖頭:“你的船裝不了太多,如果裝完人之後有餘力的話,那就裝一些糧食,但優先要把人送出去。”
何誌也點點頭,兩個人起身告別。“迴去告訴趙汝凡,準備訓練民兵,過段時間就用得上了。”
蒙軍的移動速度非常快,何誌也前腳剛剛到達碼頭,蒙軍的覘騎後腳就抵達城外,靠城外遊蕩的數百名騎兵,城頭上一片驚叫之聲。
“諸軍警備!”潘正大唿,承局們敲起了木柝,急促的敲擊聲督促軍兵和民夫做好準備。
簽軍壯丁的家屬已經開始上船,範有田帶著軍兵急切的唿喊著,讓婦孺老人趕緊登船。
李銘的軍兵已經撤出了興濟縣縣城,臨走還不忘放一把火,趁著敵軍的覘騎還沒有到城下,李銘率軍迅速撤迴糧城。
“等會兒,鄒縣令怎麽不見了?”一名文書疑問道,高俊這才發現,從中午開始就沒見到鄒乃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剛剛進城的李銘一拍大腿:“沒錯,我看到他迴縣公廨去了,你們等著,我去把他叫迴來。”說罷,討來一匹快馬,就吆喝著開門放他出去。
看著靠的越來越近的敵軍覘騎,高俊一咬牙:“放李軍使出去!”
“一塊兒去!”僧虔也解開一匹戰馬,城門一開,兩個人飛馬奔出。
此時的興濟縣城內濃煙滾滾,赤紅色的火焰正在蔓延,兩個人衝進洞開的城門,沿著通衢街直奔縣公廨。
鄒乃濟已經沐浴更衣完畢,穿上官服,桌子前麵放著一遝厚厚的書稿,閉眼高唱《赤壁賦》。
“大江東去,浪淘盡……”
馬蹄聲噠噠作響,兩個騎手蛟龍般躍進公廨,一眼就看見鄒乃濟在正堂之上。
“鄒明府,黑韃來了,快走!”李銘急忙叫到,但是鄒乃濟充耳不聞,依舊在高歌: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李銘焦躁不已,直接下馬,把鄒乃濟橫腰抱了起來,就往馬背上一丟。
“我的書稿,那是我幾十年的法律心血……”鄒乃濟也沒辦法淡定了,急忙叫了起來。
書稿挺多,僧虔趕緊下馬收拾齊整,雖然是軍旅出身,都聽說過敬惜字紙的道理,僧虔不敢造次,小心翼翼的全部藏在懷裏。
“快走!”李銘大喝一聲,兩人一扯韁繩,從公堂裏麵奔馳而出,上了通衢街,迎麵就撞上四五個契丹騎兵。
兩人心中一寒,各自掏出兵器,正待向前,隻聽“噗通”一聲,大火燒塌了兩邊幾座房子,滿街飛灰焰火,馬匹登時一驚,兩人趕緊撥馬反向逃走。
“黑韃是在北門入城的嗎?”
“那幾個人明明是南門來的!”
“那就是他們包圍縣城了。”
“怎麽辦?”
“隨便,去東門吧!”
兩個人拐過幾條街,又看見兩個契丹騎手,那兩個人顯然想不到城內居然還有兩個敵軍,一時間手足無措,隻是刹那間,李銘的馬刀就削下一顆人頭,另一個人被僧虔的鐵鏈擊中鼻梁,嚎叫著從馬上倒了下來。
李銘感覺十分痛快,忍不住大喝一聲,兩個人快馬加鞭,衝到了東門,門口的契丹騎兵們迴馬不及,兩個人已經奪門而出!
糧城上,高俊等人本來已經麵如死灰,契丹人已經包圍了興濟縣城,但是李銘二人卻沒能出來,人群裏已經有低低的歎氣聲。
“快關城門。”潘正提醒高俊。
“再等等。”高俊偏過頭,看著遠處的不遠的縣城。
就在這時,兩匹快馬風馳電掣,狂風般從東門衝出,卷出無數的灰燼與塵土,閃電一樣靠近了糧城!
“萬歲!”全軍興奮地狂唿起來!一時間旌旗猛搖,三軍歡唿雷動。
敵軍還想追趕,但是城上萬箭齊發,不得不退了下去,眼看著三人二馬入城。
看見李銘二人脫險,高俊等人也抑製不住激動,眾人相擁,不由得喜極而泣。
就在這時,僧虔卻麵露難色,原來剛才動作過大,藏在懷中的書稿大部分散失了,隻剩下八十多頁,不足兩成。
鄒乃濟看後麵色灰白,仰天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昏死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