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來之後,何誌也驚訝的發現,這才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女,臉上兩條淚痕衝開了灰土,露出白皙的皮膚。
“你是何人?”何誌也心念一動,語氣軟化了下來。
“奴是女奚烈家的奴婢,喚作孫小雙。”那女孩伏在地上瑟瑟發抖。
何誌也抬起眼睛,站在小雙身後的幾名隊員點點頭,表示她說的是真的。
“你夜來在此,所為何事?”何誌也示意隊員們把小雙扶起來,既然是小山墩堡的村民,未必有什麽惡意。
“沒,沒什麽。”小雙嚅囁著,就像是一隻受驚的小鳥一般,但是何誌也忍不住把自己罪惡的雙眼投向她胸前,那裏有一個不符合她的年齡和營養水平的突起。
“胸前藏得是什麽?”何誌也心裏想著以他和高俊的程度,還不至於有人玩荊軻刺秦吧?
小雙渾身一震,驚恐的看著何誌也,最後緩緩掏了出來,竟是一本書,一名隊員接過,交給何誌也。
“《昭明文選》?”何誌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這是你在看的東西?”
小雙怯生生的點點頭。
“那你為何在外麵……你是想借公廨的燈光看書!”何誌也恍然大悟,公廨門口掛著一對燈籠,小雙是剛剛放良的奴婢,家境顯然並不寬裕,實在是舍不得燈油錢。
“何先生,奴婢知錯了。”小雙嚇得跪了下來,咚咚咚的磕頭。“奴婢再也不敢了。”
“快,快扶起來。”何誌也吃了一驚,一個箭步衝下去,把小雙扶了起來。“誰說你做錯了?讀書是好事,外麵這麽冷,你怎麽站得下去呢?”
“奴婢穿的厚實些,倒也不覺得多冷。”
何誌也這才注意到小雙的手已經有些青黑。
“你喜歡讀書嗎?”
“我……”小雙欲言又止。
“這本昭明文選,你看得懂嗎?”
“字大都認得,隻是……”
“不用說了。”何誌也嚴肅的對小雙說:“我現在給你一項權利,每天晚上你都可以到公廨來讀書,隨便你看到什麽時候。”
小雙瞪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
“而且,我要給你指另一條路,你看到師範學校的通知了嗎?”
“看到了,但是我……”
“去試一試,師範學校不拘男女,有才能者一應錄取。”
小雙低著頭,不說話,何誌也突然想到,像她這麽大年紀的姑娘每天要做的活是很多的,不大可能脫產去學校。
沉吟了一下,何誌也對小雙說:“現在公廨裏還缺一個勤務,你如果能考上師範學校,每天晚上可以來公廨聽差,幫忙燒燒熱水,打掃下衛生什麽的。”
“何先生,這不太合適吧?”張成武連忙說,未成家的姑娘跑到這裏來拋頭露麵,恐怕誰都接受不了。
“怕什麽。”何誌也很是不屑,說好的開放包容的兩宋時期哪去了?
正月十八日,師範學校的入學考試正式舉行,前來參與考試的有六十多人,全部通過錄取,這些人大多是個村裏的鄉村讀書人,有的還中過秀才,來這裏討口飯吃。
當高俊知道師範招收的學生裏麵居然有秀才的時候,心情是無比驚訝的,還是何誌也給出了解釋,宋代的秀才基本上什麽用都沒有,隻能說是個曆史榮譽稱號而已,隻要考不上進士,來年還是要跟菜鳥們同台競爭。
尤其是金朝還要為女真人提供優惠平台,沒考中進士的秀才舉子隻能是窮措大,能夠博取教書為生的機會已經不錯,這群人當然也顧不得什麽“君子不器”,也不管高俊這不清不楚的師範學校教什麽,反正既不收學費還管飯,在這學上一年還能講學掙錢,先來考一考再說。
考試是由趙汝凡主持的,與此同時,高俊悄悄找來了陸娘。
“陸娘,你現在住的還習慣嗎?”高俊溫和的給陸娘起身布茶,後者還是畏畏縮縮的樣子,身上穿著舊時衣裙——高俊下達的三個月不準穿製服的懲罰還在,她真的一直沒有穿。
“還,還習慣。”
“假話,你隻是略微會些針線活,每天跟著繡工們,怎麽會過的好?”高俊看著陸娘手指上纏的白布,心裏特別難受,陸娘、小冷是自己在小坦舌堡最早結識的朋友,得到的照顧還不如後來的潘正、白卉等人。
“奴婢學得很快。”陸娘在高俊麵前從來不多說話。
靜了片刻,高俊問陸娘:“你可願意去師範學校?”
“奴婢識字太少。”
“少了可以學,我想讓你當一名音樂教師。”
陸娘沒有說話,她知道高俊的小學裏麵是有音樂課的。
“你覺得怎樣?”
“奴婢一定學好。”
“陸娘,”高俊盡可能的用親和的語氣。“你怎麽總是奴婢奴婢的,在這裏你不是奴婢。”
“是。”陸娘依舊拘謹,俯身感謝高俊。
師範學校一共錄取了六十六名學生,語文科十四人,算數科十四人,勞動科十四人,品德科十四人,自然科二人,社會科二人,音樂課則隻有陸娘等前奴婢。
小雙則被分進了語文科,成為了除音樂科之外唯一的女學生。
高俊二人是這麽打算的:五個管各自要設立一個小學,加上小山墩堡的小學,每個小學兩個年級,所以一年級就開課的五個科目需要十二名老師,再加上兩名備用老師,一個科目需要十四人,而二年級才會開課的自然和社會眼下並不需要太多老師。
今年即使打出新的地盤,教育也暫時不會擴張了,原因無他,錢糧真的是不夠用。
當初的雪之進軍讓高俊、何誌也很是闊了一陣子,但隨後就是和時全的大戰,再之後,地盤擴展到陽穀,壽張兩縣六十多個村子,又要辦學校,又要修溝渠,軍隊也擴充了五倍,再加上過年,錢糧消耗的速度,讓何誌也逐漸的吃不住勁了。
所以今年過年的時候,高俊還讓孛涅察爾觀察了一下周邊市場,今年要開始賺錢了;這也是高俊急著和冀州殷家恢複聯係的原因,如果這個商業大家族願意跟自己搞一些合作的話,也許生意會做得順利一點。
哪怕再不濟,高俊也可以護衛商隊賺筆小錢啊。
二月份的時候,高俊得知了一個新的消息:劉二祖在大沫堌正式揭竿而起,除去楊安兒的膠東紅襖軍之外,另一支強大的沂蒙紅襖軍力量開始形成。
盡管山東路已經打得天翻地覆,暗示金朝朝野上下似乎沒有立刻鎮壓的打算,他們的目光現在都被牢牢的吸引到了一個地方:西京。
“你是何人?”何誌也心念一動,語氣軟化了下來。
“奴是女奚烈家的奴婢,喚作孫小雙。”那女孩伏在地上瑟瑟發抖。
何誌也抬起眼睛,站在小雙身後的幾名隊員點點頭,表示她說的是真的。
“你夜來在此,所為何事?”何誌也示意隊員們把小雙扶起來,既然是小山墩堡的村民,未必有什麽惡意。
“沒,沒什麽。”小雙嚅囁著,就像是一隻受驚的小鳥一般,但是何誌也忍不住把自己罪惡的雙眼投向她胸前,那裏有一個不符合她的年齡和營養水平的突起。
“胸前藏得是什麽?”何誌也心裏想著以他和高俊的程度,還不至於有人玩荊軻刺秦吧?
小雙渾身一震,驚恐的看著何誌也,最後緩緩掏了出來,竟是一本書,一名隊員接過,交給何誌也。
“《昭明文選》?”何誌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這是你在看的東西?”
小雙怯生生的點點頭。
“那你為何在外麵……你是想借公廨的燈光看書!”何誌也恍然大悟,公廨門口掛著一對燈籠,小雙是剛剛放良的奴婢,家境顯然並不寬裕,實在是舍不得燈油錢。
“何先生,奴婢知錯了。”小雙嚇得跪了下來,咚咚咚的磕頭。“奴婢再也不敢了。”
“快,快扶起來。”何誌也吃了一驚,一個箭步衝下去,把小雙扶了起來。“誰說你做錯了?讀書是好事,外麵這麽冷,你怎麽站得下去呢?”
“奴婢穿的厚實些,倒也不覺得多冷。”
何誌也這才注意到小雙的手已經有些青黑。
“你喜歡讀書嗎?”
“我……”小雙欲言又止。
“這本昭明文選,你看得懂嗎?”
“字大都認得,隻是……”
“不用說了。”何誌也嚴肅的對小雙說:“我現在給你一項權利,每天晚上你都可以到公廨來讀書,隨便你看到什麽時候。”
小雙瞪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
“而且,我要給你指另一條路,你看到師範學校的通知了嗎?”
“看到了,但是我……”
“去試一試,師範學校不拘男女,有才能者一應錄取。”
小雙低著頭,不說話,何誌也突然想到,像她這麽大年紀的姑娘每天要做的活是很多的,不大可能脫產去學校。
沉吟了一下,何誌也對小雙說:“現在公廨裏還缺一個勤務,你如果能考上師範學校,每天晚上可以來公廨聽差,幫忙燒燒熱水,打掃下衛生什麽的。”
“何先生,這不太合適吧?”張成武連忙說,未成家的姑娘跑到這裏來拋頭露麵,恐怕誰都接受不了。
“怕什麽。”何誌也很是不屑,說好的開放包容的兩宋時期哪去了?
正月十八日,師範學校的入學考試正式舉行,前來參與考試的有六十多人,全部通過錄取,這些人大多是個村裏的鄉村讀書人,有的還中過秀才,來這裏討口飯吃。
當高俊知道師範招收的學生裏麵居然有秀才的時候,心情是無比驚訝的,還是何誌也給出了解釋,宋代的秀才基本上什麽用都沒有,隻能說是個曆史榮譽稱號而已,隻要考不上進士,來年還是要跟菜鳥們同台競爭。
尤其是金朝還要為女真人提供優惠平台,沒考中進士的秀才舉子隻能是窮措大,能夠博取教書為生的機會已經不錯,這群人當然也顧不得什麽“君子不器”,也不管高俊這不清不楚的師範學校教什麽,反正既不收學費還管飯,在這學上一年還能講學掙錢,先來考一考再說。
考試是由趙汝凡主持的,與此同時,高俊悄悄找來了陸娘。
“陸娘,你現在住的還習慣嗎?”高俊溫和的給陸娘起身布茶,後者還是畏畏縮縮的樣子,身上穿著舊時衣裙——高俊下達的三個月不準穿製服的懲罰還在,她真的一直沒有穿。
“還,還習慣。”
“假話,你隻是略微會些針線活,每天跟著繡工們,怎麽會過的好?”高俊看著陸娘手指上纏的白布,心裏特別難受,陸娘、小冷是自己在小坦舌堡最早結識的朋友,得到的照顧還不如後來的潘正、白卉等人。
“奴婢學得很快。”陸娘在高俊麵前從來不多說話。
靜了片刻,高俊問陸娘:“你可願意去師範學校?”
“奴婢識字太少。”
“少了可以學,我想讓你當一名音樂教師。”
陸娘沒有說話,她知道高俊的小學裏麵是有音樂課的。
“你覺得怎樣?”
“奴婢一定學好。”
“陸娘,”高俊盡可能的用親和的語氣。“你怎麽總是奴婢奴婢的,在這裏你不是奴婢。”
“是。”陸娘依舊拘謹,俯身感謝高俊。
師範學校一共錄取了六十六名學生,語文科十四人,算數科十四人,勞動科十四人,品德科十四人,自然科二人,社會科二人,音樂課則隻有陸娘等前奴婢。
小雙則被分進了語文科,成為了除音樂科之外唯一的女學生。
高俊二人是這麽打算的:五個管各自要設立一個小學,加上小山墩堡的小學,每個小學兩個年級,所以一年級就開課的五個科目需要十二名老師,再加上兩名備用老師,一個科目需要十四人,而二年級才會開課的自然和社會眼下並不需要太多老師。
今年即使打出新的地盤,教育也暫時不會擴張了,原因無他,錢糧真的是不夠用。
當初的雪之進軍讓高俊、何誌也很是闊了一陣子,但隨後就是和時全的大戰,再之後,地盤擴展到陽穀,壽張兩縣六十多個村子,又要辦學校,又要修溝渠,軍隊也擴充了五倍,再加上過年,錢糧消耗的速度,讓何誌也逐漸的吃不住勁了。
所以今年過年的時候,高俊還讓孛涅察爾觀察了一下周邊市場,今年要開始賺錢了;這也是高俊急著和冀州殷家恢複聯係的原因,如果這個商業大家族願意跟自己搞一些合作的話,也許生意會做得順利一點。
哪怕再不濟,高俊也可以護衛商隊賺筆小錢啊。
二月份的時候,高俊得知了一個新的消息:劉二祖在大沫堌正式揭竿而起,除去楊安兒的膠東紅襖軍之外,另一支強大的沂蒙紅襖軍力量開始形成。
盡管山東路已經打得天翻地覆,暗示金朝朝野上下似乎沒有立刻鎮壓的打算,他們的目光現在都被牢牢的吸引到了一個地方: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