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食之禍,耳目所見不知其幾人。”
——元好問勸誡不要奢侈放縱
“高俊,你這是要造反嗎?”女奚烈東怒罵起來,用求助的眼神看著不遠處的村民,村民們也很想抗議,但是看著軍兵的寒光閃閃的槍尖,一個個都噤聲了。
本來高俊想直接頂他一句:“我就是造反,你能怎樣?”但是何誌也輕輕碰了他一下,高俊這才注意,剛才還在歡唿的軍兵們聽到造反兩個字,就好像燒紅的鐵水灌進耳朵,,全都惴惴地安靜下來。
“造反?我是官,你是民,我還用造你的反?”高俊頓一頓,重新組織一下語言,人群一下子哄笑起來。
“女奚烈東,你藐視上官,擅殺人犯,我看你才是要造反,念你當年也多曾為國家出力,饒你一死,家中浮財,全部充公。”
“高大!你……”女奚烈東覺得這世界黑白顛倒過來了,怎麽我成了造反的人了?一時間氣血攻心,眼珠一翻,昏死過去。
“正戶們!軍兵們!驅口們!諸位過去都受了苦,正戶們戰場廝殺,沒幾個能活到四十,驅口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來的糧食卻進不了自己的嘴,以至於父母淪喪,子弟托身為奴。而有些人卻不用勞作、無需流血,卻能肥馬輕裘,錦衣玉食,他們穿的是我們的皮肉,吃的是我們的血汗!”
大家都安靜下來,聽著高俊的話。
“本官就是驅口出身,是大家的兄弟姐妹,今日本官就要替天行道,匡扶正義,大家有田同耕,自食其力,獎勤懲惰,為國效命。天道酬勤,流血流汗之人最為可貴,不能讓勤奮之人終生困苦。”高俊揮舞著拳頭:“自食其力,天經地義!”
“自食其力,天經地義!”大家狂唿起來,氣氛再一次被點燃。
當天晚上,高俊在軍營裏設置了指揮部,而何誌也在小山墩堡設立了百戶公廨,兩人開始了下一步工作。
村裏的土地籍冊非常好找,但是實地測量並不好辦,一連幾天,何誌也騎著馬,在不同的寨子之間跑來跑去,實地進行勘測。
“所以,周長一樣,麵積不一定一致,你們要如此計畝,也可以數壟數,這個辦法更實用一些。”何誌也口幹舌燥的講了一番如何測量麵積的道理,但是幾個人都聽得半懂不懂。隻有趙汝凡大概理解何誌也的意思。
看著何誌也忙成這樣,張成武有些過意不去,悄悄的告訴何誌也:“不需要這麽忙。”
“大家都不會算麵積,到時候土地分出來肯定不公平。”
“我倒是相信何先生算的是對的,可是這幫人不相信呢,他們都覺得何先生您是無事生非,是打算給大家少分一些地。何先生,對付這幫人的經驗你不如我,依我看,倒不如讓他們自行分地,反正沒人願意讓別人占便宜,每個人肯定都能想分到足數,先生讓他們大膽的自己分地,檢查一下有沒有人超過數量就好了。”
“言之有理。”段鍾、趙汝凡幾個人都讚同。
這個辦法果然見效很快,不到十幾天的功夫,各家的土地基本分好,張成武親自帶人樹立土地界碑,給各家簽發了新的土地契據。
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官地變得十分稀散破碎,大塊連片的土地隻剩下了兩塊,都是原本紇石烈端的土地。
破碎的官地自然被各家請射租賃了,何誌也看著大塊的兩片土地若有所思。
“該化解的矛盾咱們都差不多壓製住了,下一步該攀一攀科技樹,準備足兵足食了。”何誌也是這麽對高俊說的。
高俊認真的點點頭,分地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高俊還是計劃爭取提高農業的技術水平,最起碼要利用自己的權威修一些灌溉設施。
“你來看看這個。”何誌也攤開一張圖紙,第一張手繪的地圖,上麵標著一些均勻的線條,旁邊還畫著不少圖例。
“這是你畫的?是什麽東西?”高俊皺著眉頭看了半天,這好像是一幅灌溉線路的地圖。
“我哪畫得出這個東西,這是押剌百戶的一份改造計劃,利用水利灌溉、修建水碓、合理安排養鴨、種菜的土地,還有桑林。”
“那這是誰畫的?”高俊十分驚訝,看得出來作圖人胸中頗有丘壑。
“玄空法師!”
之後幾天,高俊、何誌也、玄空法師三個人,幾乎踏遍了押剌百戶的山山水水,一路之上指指點點,兩個人絞盡腦汁想一些和農學有關的東西,偶合玄空法師所得,這位工科和尚就刨根問底,三個人倒是有了不少規劃計劃。
十月初,怨靈又來了一次,通報了死亡人數到達近四十萬。
等到十月七日,女奚烈東家查抄結束,高俊也終於理解了什麽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從女奚烈東家裏查抄了糧食200多石,紇石烈端家裏糧食700多石,完顏白撒嚇得心驚膽戰,主動要交出50石糧食,另外幾家大戶當家人已經死去,更是惶惶不安,一個二十人長家裏竟然送了三百石糧食,但是這些饋贈都被高俊客氣的迴絕了。
高俊自己的想法是,隻分土地,不分浮財,如果連每個人的個人積蓄安全都保證不了的話,必然會造成怠惰,產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情緒,反正現在手上的糧食足夠支撐到明年夏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土地還是要分的,高俊和何誌也討論過很多次,不能讓農民們把收入都投到購買地產當中,資金都流向了地產,造成的是地價虛高,再就是工商業缺乏基本的發展資金,唐末以來商品經濟已經小有發展,是時候來一下錦上添花了。以後,可能是十幾年後,要想辦法讓富裕地主們把興趣從占領更多土地轉向投資工商業。
“公家的倉庫裏麵沒糧,你們這幫人倒是盆滿缽滿。”高俊特意見了女奚烈東一麵,這幾天,女奚烈東早就被折磨的沒了脾氣,老老實實的對高俊認錯,高俊當然也不好意思再橫加指責,微微責備兩句,就要他勤懇種地,早晚必然重新致富。
“高俊,不殺你,我誓不為人!”女奚烈東站在空蕩蕩的家裏,咬牙切齒的怒吼,但是隨即想到左鄰右舍可能聽得見,又急忙閉上了嘴。
十月十二日,何誌也牽頭的“押剌百戶行政公廨”正式掛牌,何誌也擔任主事,張成武任巡檢,趙汝凡任押司,孛涅察爾任主簿。
“這官名太不正式了。”何誌也看著自己的草台班子無奈的想,耳邊都是紡車的聲音——公廨的辦公地點在原本紇石烈端宅院的前院,而繡工們還在後院繼續工作。
十月十七日,全百戶原有的兩萬兩千畝土地重新分配完畢,驅口和奴婢們都重新分到了土地,而承安年間括來的八千畝土地則被何誌也標記好,準備下一步的返還工作。
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驅口、奴婢正式上戶籍,成為正戶。
軍兵們五人一隊下鄉宣傳,李小七的少年軍們也編出無數的歌謠,領到戶籍牌子的人們含著熱淚,一遍又一遍的撫摸著象征自由與平等的這方小木牌,看不夠一樣的看著自己分到的土地。
因而還催生了一個現象是“閃婚”,大部分政府並不關心奴婢的生產,單身奴婢數量極為廣大,趁著這次上戶口的機會,不少剛剛結識了才幾個時辰的奴婢直接組成一家。何誌也看著都覺得好氣好笑。
——元好問勸誡不要奢侈放縱
“高俊,你這是要造反嗎?”女奚烈東怒罵起來,用求助的眼神看著不遠處的村民,村民們也很想抗議,但是看著軍兵的寒光閃閃的槍尖,一個個都噤聲了。
本來高俊想直接頂他一句:“我就是造反,你能怎樣?”但是何誌也輕輕碰了他一下,高俊這才注意,剛才還在歡唿的軍兵們聽到造反兩個字,就好像燒紅的鐵水灌進耳朵,,全都惴惴地安靜下來。
“造反?我是官,你是民,我還用造你的反?”高俊頓一頓,重新組織一下語言,人群一下子哄笑起來。
“女奚烈東,你藐視上官,擅殺人犯,我看你才是要造反,念你當年也多曾為國家出力,饒你一死,家中浮財,全部充公。”
“高大!你……”女奚烈東覺得這世界黑白顛倒過來了,怎麽我成了造反的人了?一時間氣血攻心,眼珠一翻,昏死過去。
“正戶們!軍兵們!驅口們!諸位過去都受了苦,正戶們戰場廝殺,沒幾個能活到四十,驅口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來的糧食卻進不了自己的嘴,以至於父母淪喪,子弟托身為奴。而有些人卻不用勞作、無需流血,卻能肥馬輕裘,錦衣玉食,他們穿的是我們的皮肉,吃的是我們的血汗!”
大家都安靜下來,聽著高俊的話。
“本官就是驅口出身,是大家的兄弟姐妹,今日本官就要替天行道,匡扶正義,大家有田同耕,自食其力,獎勤懲惰,為國效命。天道酬勤,流血流汗之人最為可貴,不能讓勤奮之人終生困苦。”高俊揮舞著拳頭:“自食其力,天經地義!”
“自食其力,天經地義!”大家狂唿起來,氣氛再一次被點燃。
當天晚上,高俊在軍營裏設置了指揮部,而何誌也在小山墩堡設立了百戶公廨,兩人開始了下一步工作。
村裏的土地籍冊非常好找,但是實地測量並不好辦,一連幾天,何誌也騎著馬,在不同的寨子之間跑來跑去,實地進行勘測。
“所以,周長一樣,麵積不一定一致,你們要如此計畝,也可以數壟數,這個辦法更實用一些。”何誌也口幹舌燥的講了一番如何測量麵積的道理,但是幾個人都聽得半懂不懂。隻有趙汝凡大概理解何誌也的意思。
看著何誌也忙成這樣,張成武有些過意不去,悄悄的告訴何誌也:“不需要這麽忙。”
“大家都不會算麵積,到時候土地分出來肯定不公平。”
“我倒是相信何先生算的是對的,可是這幫人不相信呢,他們都覺得何先生您是無事生非,是打算給大家少分一些地。何先生,對付這幫人的經驗你不如我,依我看,倒不如讓他們自行分地,反正沒人願意讓別人占便宜,每個人肯定都能想分到足數,先生讓他們大膽的自己分地,檢查一下有沒有人超過數量就好了。”
“言之有理。”段鍾、趙汝凡幾個人都讚同。
這個辦法果然見效很快,不到十幾天的功夫,各家的土地基本分好,張成武親自帶人樹立土地界碑,給各家簽發了新的土地契據。
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官地變得十分稀散破碎,大塊連片的土地隻剩下了兩塊,都是原本紇石烈端的土地。
破碎的官地自然被各家請射租賃了,何誌也看著大塊的兩片土地若有所思。
“該化解的矛盾咱們都差不多壓製住了,下一步該攀一攀科技樹,準備足兵足食了。”何誌也是這麽對高俊說的。
高俊認真的點點頭,分地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高俊還是計劃爭取提高農業的技術水平,最起碼要利用自己的權威修一些灌溉設施。
“你來看看這個。”何誌也攤開一張圖紙,第一張手繪的地圖,上麵標著一些均勻的線條,旁邊還畫著不少圖例。
“這是你畫的?是什麽東西?”高俊皺著眉頭看了半天,這好像是一幅灌溉線路的地圖。
“我哪畫得出這個東西,這是押剌百戶的一份改造計劃,利用水利灌溉、修建水碓、合理安排養鴨、種菜的土地,還有桑林。”
“那這是誰畫的?”高俊十分驚訝,看得出來作圖人胸中頗有丘壑。
“玄空法師!”
之後幾天,高俊、何誌也、玄空法師三個人,幾乎踏遍了押剌百戶的山山水水,一路之上指指點點,兩個人絞盡腦汁想一些和農學有關的東西,偶合玄空法師所得,這位工科和尚就刨根問底,三個人倒是有了不少規劃計劃。
十月初,怨靈又來了一次,通報了死亡人數到達近四十萬。
等到十月七日,女奚烈東家查抄結束,高俊也終於理解了什麽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從女奚烈東家裏查抄了糧食200多石,紇石烈端家裏糧食700多石,完顏白撒嚇得心驚膽戰,主動要交出50石糧食,另外幾家大戶當家人已經死去,更是惶惶不安,一個二十人長家裏竟然送了三百石糧食,但是這些饋贈都被高俊客氣的迴絕了。
高俊自己的想法是,隻分土地,不分浮財,如果連每個人的個人積蓄安全都保證不了的話,必然會造成怠惰,產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情緒,反正現在手上的糧食足夠支撐到明年夏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土地還是要分的,高俊和何誌也討論過很多次,不能讓農民們把收入都投到購買地產當中,資金都流向了地產,造成的是地價虛高,再就是工商業缺乏基本的發展資金,唐末以來商品經濟已經小有發展,是時候來一下錦上添花了。以後,可能是十幾年後,要想辦法讓富裕地主們把興趣從占領更多土地轉向投資工商業。
“公家的倉庫裏麵沒糧,你們這幫人倒是盆滿缽滿。”高俊特意見了女奚烈東一麵,這幾天,女奚烈東早就被折磨的沒了脾氣,老老實實的對高俊認錯,高俊當然也不好意思再橫加指責,微微責備兩句,就要他勤懇種地,早晚必然重新致富。
“高俊,不殺你,我誓不為人!”女奚烈東站在空蕩蕩的家裏,咬牙切齒的怒吼,但是隨即想到左鄰右舍可能聽得見,又急忙閉上了嘴。
十月十二日,何誌也牽頭的“押剌百戶行政公廨”正式掛牌,何誌也擔任主事,張成武任巡檢,趙汝凡任押司,孛涅察爾任主簿。
“這官名太不正式了。”何誌也看著自己的草台班子無奈的想,耳邊都是紡車的聲音——公廨的辦公地點在原本紇石烈端宅院的前院,而繡工們還在後院繼續工作。
十月十七日,全百戶原有的兩萬兩千畝土地重新分配完畢,驅口和奴婢們都重新分到了土地,而承安年間括來的八千畝土地則被何誌也標記好,準備下一步的返還工作。
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驅口、奴婢正式上戶籍,成為正戶。
軍兵們五人一隊下鄉宣傳,李小七的少年軍們也編出無數的歌謠,領到戶籍牌子的人們含著熱淚,一遍又一遍的撫摸著象征自由與平等的這方小木牌,看不夠一樣的看著自己分到的土地。
因而還催生了一個現象是“閃婚”,大部分政府並不關心奴婢的生產,單身奴婢數量極為廣大,趁著這次上戶口的機會,不少剛剛結識了才幾個時辰的奴婢直接組成一家。何誌也看著都覺得好氣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