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最愛海東青,錦鞲掣臂翻青冥;晴空一擊雪花墮,連延十裏風毛腥。”
——金代圍獵
按照大家的想法,應該是潘正出任鋒行虞侯,溫迪罕僧虔和郭延嗣出任翼行虞侯,但是高俊隨即的決定又讓大家愣住了,周虎、李銘、馮達等等都被派到各隊去當隊正,而原本的各隊隊正轉而當什將、承局、押官去。
紇石烈師靖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什將,心裏很生得意,而周虎則成了一個刀盾隊的隊正,李銘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何誌也、張成武、趙汝凡、孛涅察爾四人正式脫離軍籍,轉入民政,軍典職位由潘正取代,軍判則由僧虔擔任。空出來的虞侯的位置分別被下放到隊正的周虎和馮達取代,隻有郭延嗣沒有挪窩。
現在,軍官分別是軍使高俊、軍佐孫庭、軍典潘正、軍判溫迪罕僧虔,三名虞侯分別是周虎、馮達、郭延嗣。都部的軍吏與隊正全部對調,全軍上下職位為之一變。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脫離軍籍的四個人身上。
四個人的表情都很平靜,他們事先已經通過氣了,有關他們四個的任職不會在這裏下達命令,而是要在全押剌百戶通知。
考核結束的當天晚上,高俊和何誌也再次開始了給軍兵的文化課,今天的課程由高俊主講,內容是古代曆史。
何誌也留在軍帳裏麵寫寫算算的時候,帳篷簾子被掀開了,進來的人是段鍾。
“段公子請坐,請坐。”幾案上隻有一個粗糙的黑陶茶壺和兩個破碗,高俊的碗就被臨時征用了,段鍾輕輕啜了一口茶,環顧四周,苦笑一聲。
“高郎君、何先生自奉過於簡略了。”
“應當如此。”有客人在,何誌也也不好再埋頭工作,他放下筆,坐直身子,用一把小剪刀剪開燭花。
“何先生在寫什麽?”段鍾很明顯被何誌也筆下密密麻麻的字吸引了。得到何誌也的準許之後,他抽了幾張,上麵是幾首唐詩,另外幾張則寫的是曆史故事,剩下的就有些看不懂了,都是些奇怪的符號。
“是即將使用的小學教材。”
“小學之道,在於六書、句讀、訓詁之學,既不用讀詩,也不用學史,何先生的小學教材裏麵,怎麽盡是這些東西?”
何誌也忍不住浮起笑意。“段公子確實飽讀詩書,見笑了,我們這個小學,並非五經說的大學小學,指的是幼齡小童上的學。”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段鍾對何誌也寫的內容非常感興趣的樣子,索性把所有的稿紙端過來,一一仔細查看。何誌也倒也不著急,他正想找個當代人看一看,自己編寫的東西可否合乎時宜。
“何先生大才。”段鍾這句話是由衷的感歎,教材一共七本,分為《語文》、《算數》、《品德》、《社會》、《自然》、《勞動》、《音樂》,各自有編寫體例,既有正文,還有附錄、拓展閱讀,最後還附有練習題。《算數》和《音樂》段鍾看不大懂(何誌也在音樂裏麵沒有使用傳統的宮商角徵羽,而使用了更簡明的簡譜。),但是語文、品德、社會各科還是能看懂的。
語文教材分為兩部分,集中識字和課文閱讀,後麵還附了二十首詩,大都比較簡單,其中有首李白的《靜夜思》,段鍾聽都沒有聽過,但是簡單又朗朗上口,三尺小兒也能通曉意思。品德教材則按照家庭、師生、朋友、國家、榮恥、禮貌、學習、誠信八個方麵寫了八篇課文,多是取材本地生活,雖然登不了大雅之堂,卻足以教化兒童。
社會一書更是包羅萬象,不長的篇幅裏麵分為三個單元,第一部分囊括了從炎黃到現代的曆史,第二部分分別介紹了金朝、南宋、吐蕃、大理、西夏各地的風土人情,第三部分最為有趣,乃是官衙、軍隊的設置製度。
何誌也聽了段鍾的誇獎,也有些不好意思,這十幾天來,他和高俊每天晚上都在忙這件事,但是編出來的教材讓他們自己都有點兒不好接受。
押剌百戶大部分兒童都沒有受過教育,這份教材是麵向從七歲到十五歲之間所有男孩的,男女通用的課本還要等一年才會開始編寫,眼下讓女孩子上學實在太困難,而目前麵臨的事情又太多,就連一貫不妥協的高俊都不得不暫時把男女平等放下。
讓兩個人有些臉紅的是,教材特別突出了軍事內容,語文教材上手就把刀槍劍戟的字認了個遍,算術教材的應用題也多和軍隊有關,自然教材專門介紹了重力和弓箭角度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周圍環境判斷方向和時間,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有關處理與戰友關係,為國效命,積極殺敵的灌輸。
“要爭取小學畢業之後,就讓這些人具備士兵的文化素質。”高俊如是定義。
“何先生,這些教材很多還隻是粗略的綱目啊?”段鍾翻著教材,疑惑的問道。
“沒錯,很多內容還沒有寫,按照計劃,小學是兩年製,一共四個學期。春季學期一個月,冬季學期三個月。”何誌也低著頭,開始整理今天的工作成效。
“真沒有想到,高郎君、何先生竟是如此見多識廣之人,這本社會教材上所列舉的各地風土,與我沿途所見毫無二致,兩位可曾去過南宋、大理?”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何誌也心想,我不光知道你們那的風土人情,我還知道你們是什麽時候玩完的呢,隨便應付過去。
“何先生,其實我今天來是想請教一下這次考核的事情,我總覺得高郎君做的太不合情理,但是在您這裏看到這套教材,不得不說兩位都是大才之輩,那定然是我所想所思有不周之處,還請何先生指教。”
“好說,好說。”何誌也幹脆吹滅了蠟燭。
“何先生,你要幹什麽?”段鍾一下子想起軍中一直流傳的謠言,語氣都顫抖了。
“不用寫字的時候就省一點蠟燭。”何誌也沒好氣的迴答,看樣子這件事是說不清了。
——金代圍獵
按照大家的想法,應該是潘正出任鋒行虞侯,溫迪罕僧虔和郭延嗣出任翼行虞侯,但是高俊隨即的決定又讓大家愣住了,周虎、李銘、馮達等等都被派到各隊去當隊正,而原本的各隊隊正轉而當什將、承局、押官去。
紇石烈師靖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什將,心裏很生得意,而周虎則成了一個刀盾隊的隊正,李銘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何誌也、張成武、趙汝凡、孛涅察爾四人正式脫離軍籍,轉入民政,軍典職位由潘正取代,軍判則由僧虔擔任。空出來的虞侯的位置分別被下放到隊正的周虎和馮達取代,隻有郭延嗣沒有挪窩。
現在,軍官分別是軍使高俊、軍佐孫庭、軍典潘正、軍判溫迪罕僧虔,三名虞侯分別是周虎、馮達、郭延嗣。都部的軍吏與隊正全部對調,全軍上下職位為之一變。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脫離軍籍的四個人身上。
四個人的表情都很平靜,他們事先已經通過氣了,有關他們四個的任職不會在這裏下達命令,而是要在全押剌百戶通知。
考核結束的當天晚上,高俊和何誌也再次開始了給軍兵的文化課,今天的課程由高俊主講,內容是古代曆史。
何誌也留在軍帳裏麵寫寫算算的時候,帳篷簾子被掀開了,進來的人是段鍾。
“段公子請坐,請坐。”幾案上隻有一個粗糙的黑陶茶壺和兩個破碗,高俊的碗就被臨時征用了,段鍾輕輕啜了一口茶,環顧四周,苦笑一聲。
“高郎君、何先生自奉過於簡略了。”
“應當如此。”有客人在,何誌也也不好再埋頭工作,他放下筆,坐直身子,用一把小剪刀剪開燭花。
“何先生在寫什麽?”段鍾很明顯被何誌也筆下密密麻麻的字吸引了。得到何誌也的準許之後,他抽了幾張,上麵是幾首唐詩,另外幾張則寫的是曆史故事,剩下的就有些看不懂了,都是些奇怪的符號。
“是即將使用的小學教材。”
“小學之道,在於六書、句讀、訓詁之學,既不用讀詩,也不用學史,何先生的小學教材裏麵,怎麽盡是這些東西?”
何誌也忍不住浮起笑意。“段公子確實飽讀詩書,見笑了,我們這個小學,並非五經說的大學小學,指的是幼齡小童上的學。”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段鍾對何誌也寫的內容非常感興趣的樣子,索性把所有的稿紙端過來,一一仔細查看。何誌也倒也不著急,他正想找個當代人看一看,自己編寫的東西可否合乎時宜。
“何先生大才。”段鍾這句話是由衷的感歎,教材一共七本,分為《語文》、《算數》、《品德》、《社會》、《自然》、《勞動》、《音樂》,各自有編寫體例,既有正文,還有附錄、拓展閱讀,最後還附有練習題。《算數》和《音樂》段鍾看不大懂(何誌也在音樂裏麵沒有使用傳統的宮商角徵羽,而使用了更簡明的簡譜。),但是語文、品德、社會各科還是能看懂的。
語文教材分為兩部分,集中識字和課文閱讀,後麵還附了二十首詩,大都比較簡單,其中有首李白的《靜夜思》,段鍾聽都沒有聽過,但是簡單又朗朗上口,三尺小兒也能通曉意思。品德教材則按照家庭、師生、朋友、國家、榮恥、禮貌、學習、誠信八個方麵寫了八篇課文,多是取材本地生活,雖然登不了大雅之堂,卻足以教化兒童。
社會一書更是包羅萬象,不長的篇幅裏麵分為三個單元,第一部分囊括了從炎黃到現代的曆史,第二部分分別介紹了金朝、南宋、吐蕃、大理、西夏各地的風土人情,第三部分最為有趣,乃是官衙、軍隊的設置製度。
何誌也聽了段鍾的誇獎,也有些不好意思,這十幾天來,他和高俊每天晚上都在忙這件事,但是編出來的教材讓他們自己都有點兒不好接受。
押剌百戶大部分兒童都沒有受過教育,這份教材是麵向從七歲到十五歲之間所有男孩的,男女通用的課本還要等一年才會開始編寫,眼下讓女孩子上學實在太困難,而目前麵臨的事情又太多,就連一貫不妥協的高俊都不得不暫時把男女平等放下。
讓兩個人有些臉紅的是,教材特別突出了軍事內容,語文教材上手就把刀槍劍戟的字認了個遍,算術教材的應用題也多和軍隊有關,自然教材專門介紹了重力和弓箭角度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周圍環境判斷方向和時間,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有關處理與戰友關係,為國效命,積極殺敵的灌輸。
“要爭取小學畢業之後,就讓這些人具備士兵的文化素質。”高俊如是定義。
“何先生,這些教材很多還隻是粗略的綱目啊?”段鍾翻著教材,疑惑的問道。
“沒錯,很多內容還沒有寫,按照計劃,小學是兩年製,一共四個學期。春季學期一個月,冬季學期三個月。”何誌也低著頭,開始整理今天的工作成效。
“真沒有想到,高郎君、何先生竟是如此見多識廣之人,這本社會教材上所列舉的各地風土,與我沿途所見毫無二致,兩位可曾去過南宋、大理?”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何誌也心想,我不光知道你們那的風土人情,我還知道你們是什麽時候玩完的呢,隨便應付過去。
“何先生,其實我今天來是想請教一下這次考核的事情,我總覺得高郎君做的太不合情理,但是在您這裏看到這套教材,不得不說兩位都是大才之輩,那定然是我所想所思有不周之處,還請何先生指教。”
“好說,好說。”何誌也幹脆吹滅了蠟燭。
“何先生,你要幹什麽?”段鍾一下子想起軍中一直流傳的謠言,語氣都顫抖了。
“不用寫字的時候就省一點蠟燭。”何誌也沒好氣的迴答,看樣子這件事是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