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的命令是發給還在病榻上昏迷不醒的紇石烈端的,要求全軍留駐青白口,與其他撤迴的部隊協防,護送的礬山縣民就地解散,還有一堆勉力的話語,大致意思是說紇石烈端為國效力,必有嘉獎如何如何。
倒是張翰的信有點意思,是單獨寫給高俊的,要高俊相機行事,還隱晦的指出自己非常看好高俊如何如何,希冀他為國再立新功,暗示自己會為高俊爭取個一官半職什麽的。
“張翰倒是想籠絡人,兩句話、一個空頭官銜就指望你為他效死力。”何誌也啞然失笑,兩封信都沒有提到具體的計劃,也沒有提到要給高俊補給什麽的,全都是要求。
“有些身居上位的人就是這樣,總以為自己說的話無比珍貴,比別人流的多少血汗都貴重,咱們這些人不哭爹喊娘的為他效力,已經是大不敬了。”高俊冷笑一聲。“要是有些人真想在金朝加官進爵,可能會這麽做的,可惜咱們的目標不是這個。”
“不過說到這裏,高俊,你要接受金朝的官職嗎?”
“從感情上來說,我是不想接受的。但是別忘了,咱們的目標是全國死亡人數要控製在1000萬以內,這樣的話,咱們就必須留在北方,首先抗蒙,其次才是抗金。”高俊的言下之意很明白,何誌也輕輕撫摸下巴。
“高俊,幹吧,擔當生前事,何計後人評。”
高俊有點感激的看了何誌也一眼,說實話,關於是否要寄托在金朝的架構下,兩個人的心裏都是很糾結的,決定接受,也是一個內心鬥爭的過程。不過好在是為了抗蒙戰爭,也是保衛華夏文明,在感情上還算可以接受。
“不說這個了,還有些迫在眉睫的問題,糧食已經快吃光了,有些逃難來的百姓後悔了,吵著要迴礬山去。”何誌也麻利的翻著賬本,給高俊看。
“還夠吃多久的?”
“不算百姓的話,七百軍兵還能再吃十天,但是,你知道很多百姓也沒帶多少糧食出來……”
“青白口的守軍有糧食嗎?”
“青白口的守軍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人確實還守著全軍的存糧,加起來夠咱們全軍再吃十天。”
“告訴他們和我們一起走,把他們的糧食帶上。”
“去哪?”
“去中都,那裏安全。”
“這麽帶人走合適嗎,可別到了中都,你官沒當上,先被拉去明正典刑了,你小子沒背景沒靠山,最適合用來殺之以謝天下。”
“管他呢,我的依靠張翰這樣的朝堂諸公,而是手下的數百軍兵,我要為他們負責。”
青白口的守軍倒是很痛快的答應了,此時,前線兵敗的消息已經傳了迴來,中都路各地人心惶惶,青白口守軍膽子大的早就逃走了,隻有少部分膽子小的守軍不敢擅離職守,有高俊這樣能夠背鍋的人下命令撤退簡直是求之不得的事,一百多守軍燒掉營寨,同意跟著高俊往中都去。
高俊也下達了整頓軍隊的命令。
由於大部分頑固的軍官已經變成了骨灰,純粹由士兵組成的隊伍就不太好管理了,高俊的做法倒也簡單,全軍分為七隊,每隊不到一百人,設置一名隊正,隊正自行指定副手和下麵的伍長。
第一隊由原來的教導隊擴充成立,隊正為郭延嗣,收羅的都是各隊的優秀軍兵,而且都是對高俊心服口服的人;
第二隊也大都是押剌謀克的老兵,隊正是周虎,本來高俊有點擔心自己貿然把周虎從普通正軍提拔到隊正的位置,會不會被私下議論,沒想到大家的表情都很淡然,仿佛這是應該的一樣。事後,何誌也做了一個調查,才發現軍兵們普遍認為領導提拔親信實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要是高俊不提拔周虎才叫奇怪呢;
第三隊是由押剌百戶的貼軍和潰軍混編而成的,隊正為潘正,潘正素來在貼軍裏有人望,這項提議沒人質疑;
第四隊是押剌百戶的正軍、貼軍和潰軍的混編,隊正叫女奚烈東,原來是押剌百戶的十人長,也是所有支持高俊的十人隊軍官當中資曆最深的。此人三十歲,長得矮矮胖胖,加上兩條辮子,讓高俊忍不住聯想起了表演藝術家王剛老師;
第五隊是潰軍為主體的編隊,隊正是溫迪罕僧虔;
第六隊是以潰兵和礬山縣的弓手為主,隊正是張成武縣尉;
第七隊同樣以潰兵為主,高俊提議蒲察阿虎來當這個隊正,但是後者考慮了一下,還是拒絕了。
“高郎君有好謀略,我不怪你挾持我之事,但是叫我做你部屬,過分了些吧?”
沒辦法,高俊提拔了另外一名押剌百戶的十人長完顏撒速為隊正。
除此之外,還抽調了三十多名會騎馬的軍兵,單獨成立了騎手隊,又選了十幾名身高力強的軍兵為旗鼓隊。前者隊正自然是那名經驗豐富的李銘,此人萬萬沒想到自己隻是和高俊見了一麵就成為了隊正,興奮的抱拳施禮,表示絕對不辜負期望。後者隊正是傷還沒有完全好的馮達,同樣興奮不已。
護衛紇石烈端的扈從們沒有編入任何一隊,這幾天,出於對“權力繼承”的尊重,高俊也請來郎中診治紇石烈端的傷情,大部分都搖頭歎息:五十多歲的人了、受了重傷、缺乏休息、傷心過度,眼下已經發起低燒,傷口潰爛,能堅持幾天就算不錯了。
另外兩個沒有編入任何一隊的分別是李小七兒和樓升,前者現在是高俊的跟班,後者是押剌百戶的一名貼軍,和潘正關係不錯,一直跟著何誌也上課,是目前全軍文化水平最高的軍兵,現在是何誌也的跟班。
代表百戶的五色旗下,馮達帶領旗鼓隊敲起大鼓,暫代親管謀克高俊和暫代蒲輦何誌也全副甲胄,威風凜凜的發布命令。
“以周虎所部為第一陣,前鋒開路!”
“得令!”
“以郭延嗣、女奚烈東所部隨我為第二陣!”
“得令!”
“以張成武、完顏撒速、溫迪罕僧虔所部為第三陣,掩護百姓,押運輜重!”
“得令!”
“以潘正所部為第四陣,合後諸軍!”
“得令!”
開拔的命令下達,在何誌也的主持下,各隊很快將家當收拾幹淨,打包上車,全軍向西進發。
倒是張翰的信有點意思,是單獨寫給高俊的,要高俊相機行事,還隱晦的指出自己非常看好高俊如何如何,希冀他為國再立新功,暗示自己會為高俊爭取個一官半職什麽的。
“張翰倒是想籠絡人,兩句話、一個空頭官銜就指望你為他效死力。”何誌也啞然失笑,兩封信都沒有提到具體的計劃,也沒有提到要給高俊補給什麽的,全都是要求。
“有些身居上位的人就是這樣,總以為自己說的話無比珍貴,比別人流的多少血汗都貴重,咱們這些人不哭爹喊娘的為他效力,已經是大不敬了。”高俊冷笑一聲。“要是有些人真想在金朝加官進爵,可能會這麽做的,可惜咱們的目標不是這個。”
“不過說到這裏,高俊,你要接受金朝的官職嗎?”
“從感情上來說,我是不想接受的。但是別忘了,咱們的目標是全國死亡人數要控製在1000萬以內,這樣的話,咱們就必須留在北方,首先抗蒙,其次才是抗金。”高俊的言下之意很明白,何誌也輕輕撫摸下巴。
“高俊,幹吧,擔當生前事,何計後人評。”
高俊有點感激的看了何誌也一眼,說實話,關於是否要寄托在金朝的架構下,兩個人的心裏都是很糾結的,決定接受,也是一個內心鬥爭的過程。不過好在是為了抗蒙戰爭,也是保衛華夏文明,在感情上還算可以接受。
“不說這個了,還有些迫在眉睫的問題,糧食已經快吃光了,有些逃難來的百姓後悔了,吵著要迴礬山去。”何誌也麻利的翻著賬本,給高俊看。
“還夠吃多久的?”
“不算百姓的話,七百軍兵還能再吃十天,但是,你知道很多百姓也沒帶多少糧食出來……”
“青白口的守軍有糧食嗎?”
“青白口的守軍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人確實還守著全軍的存糧,加起來夠咱們全軍再吃十天。”
“告訴他們和我們一起走,把他們的糧食帶上。”
“去哪?”
“去中都,那裏安全。”
“這麽帶人走合適嗎,可別到了中都,你官沒當上,先被拉去明正典刑了,你小子沒背景沒靠山,最適合用來殺之以謝天下。”
“管他呢,我的依靠張翰這樣的朝堂諸公,而是手下的數百軍兵,我要為他們負責。”
青白口的守軍倒是很痛快的答應了,此時,前線兵敗的消息已經傳了迴來,中都路各地人心惶惶,青白口守軍膽子大的早就逃走了,隻有少部分膽子小的守軍不敢擅離職守,有高俊這樣能夠背鍋的人下命令撤退簡直是求之不得的事,一百多守軍燒掉營寨,同意跟著高俊往中都去。
高俊也下達了整頓軍隊的命令。
由於大部分頑固的軍官已經變成了骨灰,純粹由士兵組成的隊伍就不太好管理了,高俊的做法倒也簡單,全軍分為七隊,每隊不到一百人,設置一名隊正,隊正自行指定副手和下麵的伍長。
第一隊由原來的教導隊擴充成立,隊正為郭延嗣,收羅的都是各隊的優秀軍兵,而且都是對高俊心服口服的人;
第二隊也大都是押剌謀克的老兵,隊正是周虎,本來高俊有點擔心自己貿然把周虎從普通正軍提拔到隊正的位置,會不會被私下議論,沒想到大家的表情都很淡然,仿佛這是應該的一樣。事後,何誌也做了一個調查,才發現軍兵們普遍認為領導提拔親信實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要是高俊不提拔周虎才叫奇怪呢;
第三隊是由押剌百戶的貼軍和潰軍混編而成的,隊正為潘正,潘正素來在貼軍裏有人望,這項提議沒人質疑;
第四隊是押剌百戶的正軍、貼軍和潰軍的混編,隊正叫女奚烈東,原來是押剌百戶的十人長,也是所有支持高俊的十人隊軍官當中資曆最深的。此人三十歲,長得矮矮胖胖,加上兩條辮子,讓高俊忍不住聯想起了表演藝術家王剛老師;
第五隊是潰軍為主體的編隊,隊正是溫迪罕僧虔;
第六隊是以潰兵和礬山縣的弓手為主,隊正是張成武縣尉;
第七隊同樣以潰兵為主,高俊提議蒲察阿虎來當這個隊正,但是後者考慮了一下,還是拒絕了。
“高郎君有好謀略,我不怪你挾持我之事,但是叫我做你部屬,過分了些吧?”
沒辦法,高俊提拔了另外一名押剌百戶的十人長完顏撒速為隊正。
除此之外,還抽調了三十多名會騎馬的軍兵,單獨成立了騎手隊,又選了十幾名身高力強的軍兵為旗鼓隊。前者隊正自然是那名經驗豐富的李銘,此人萬萬沒想到自己隻是和高俊見了一麵就成為了隊正,興奮的抱拳施禮,表示絕對不辜負期望。後者隊正是傷還沒有完全好的馮達,同樣興奮不已。
護衛紇石烈端的扈從們沒有編入任何一隊,這幾天,出於對“權力繼承”的尊重,高俊也請來郎中診治紇石烈端的傷情,大部分都搖頭歎息:五十多歲的人了、受了重傷、缺乏休息、傷心過度,眼下已經發起低燒,傷口潰爛,能堅持幾天就算不錯了。
另外兩個沒有編入任何一隊的分別是李小七兒和樓升,前者現在是高俊的跟班,後者是押剌百戶的一名貼軍,和潘正關係不錯,一直跟著何誌也上課,是目前全軍文化水平最高的軍兵,現在是何誌也的跟班。
代表百戶的五色旗下,馮達帶領旗鼓隊敲起大鼓,暫代親管謀克高俊和暫代蒲輦何誌也全副甲胄,威風凜凜的發布命令。
“以周虎所部為第一陣,前鋒開路!”
“得令!”
“以郭延嗣、女奚烈東所部隨我為第二陣!”
“得令!”
“以張成武、完顏撒速、溫迪罕僧虔所部為第三陣,掩護百姓,押運輜重!”
“得令!”
“以潘正所部為第四陣,合後諸軍!”
“得令!”
開拔的命令下達,在何誌也的主持下,各隊很快將家當收拾幹淨,打包上車,全軍向西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