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民爭利,定強者得,弱者失,至壓損人民,何不命官拆俵散乎?”
——靖康之際,一位金朝使臣對開封府命令百姓自行在萬歲山樵采的命令非常不以為然
“兩張餅子,要瓶酒,酒要篩過的。”孫庭把兩張餅往地上一扔,小女孩急忙抓起來,縮迴廢墟裏。過了片刻,她又鑽出來,孫庭從懷裏拿出一個粗砂瓶子,那女孩接了,迴到廢墟,過了許久,高俊都有點懷疑是不是出了情況,她才又鑽出來,高高的舉起酒瓶。
孫庭沒有說話,俯身接過了瓶子,輕輕晃了晃,表示滿意。這才迴頭問高俊“大郎,咱們到哪裏飲酒?”
高俊顯得有點為難,自己還要買四十個人的酒,但是無論怎麽看這個小村子都拿不出來啊,孫庭一問,他隻好支支吾吾與孫庭說了。
孫庭的表情更加奇怪了:“那你自己沒帶瓶子來?”
高俊點點頭,心想我怎麽知道這個時代怎麽買酒啊,以前聊天吹牛的時候團練使和兵馬鈐轄就是小官了,這麽細節的問題根本沒關心過。嗯,何誌也是看過一點社會史的,就算如此,他肯定也沒有和南宋時代的人進行貨幣交易的經驗。
不想孫庭臉上十分糾結,說這個村子的“奸商”經常在酒裏麵摻水,他早就看不慣了,高俊兄弟如果來找麻煩,確實是情理之中,但是畢竟這裏的人都是桓、昌、撫三州逃難的居民,已經是漂泊無依,高大郎還請手下留情好了。
高俊更加窘迫了,表示自己絕無此意如何,隻是想花點錢買瓶裝酒而已。
孫庭悠悠的歎了口氣,表情有點古怪的指著不遠處的一個老嫗。“高大郎,你可知她是什麽人?”
那個老太太也是瘦的皮包骨頭,躺在一座倒塌的牛棚裏,閉著眼睛,好像在睡覺。高俊搖搖頭,說不知道。
“那就是雲丫頭她媽!”
“什麽?”高俊吃驚不已,雲丫頭雖然也很瘦弱,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而這個老太太就是地地道道的難民樣子了,活像是從棺材裏重新摳出來的。
“雲丫頭她媽帶著兄妹三人逃到這裏,糧食不夠吃了,雲丫頭他哥哥到山上打柴,賣進軍營;糧食還是不夠,雲丫頭去偷點蕎麥釀酒;可是糧食還是不夠,他們就隻好把媽媽趕出去,讓她餓死在外麵。要是糧食還不夠的話,他們還得把七歲的妹妹也扔出去。”
高俊頓時感到一股渾濁的熱血直衝腦際,身上的汗毛根根炸立,眼前陣陣發黑,眼眶充血,視野也變得無比狹窄,盯著那棟廢墟,牙齒咬的咯咯響。孫庭沒注意高俊的反應,還在繼續說著。
“高大郎,按理說你們山東這些年也未必太平,難不成還沒看過這樣的景象?國家艱難啊,哪裏還有用錢買得到的瓶裝酒?不說別的,雲丫頭拿了一百文錢進城,不一會就不知道死在哪兒了——誒,誒,高大郎你幹什麽?”
高俊不受控製一樣,搖搖晃晃的走到那座塌敗的房子麵前,一腳踹了上去,倒塌的木架發出痛苦的扭曲聲,整棟廢墟搖搖欲墜,裏麵傳來了兩個女孩子的尖叫聲。
“高大郎,高大郎,你可別這麽幹。”孫庭措手不及,這時才意識到高俊想幹什麽,趕緊拉住了他。
“高大郎,你要是把這破架子踹倒了,他們一家全都得死。聽我說,這破房子裏是他們用來換糧食的酒,眼下東頭村三十幾口人都盯著那幾甕酒,你要是把他們揪出來,當場就要被其他災民打死的。”
高俊隻覺得腦子一陣一陣的發暈,不知道該做些什麽,被孫庭匆匆忙忙的拉出了村子,一路上,所有的饑民都在用一種難以言喻的眼神看著高俊。出了村,高俊感到一陣陣惡心,跪在地上幹嘔。
“高大郎是善人啊。”孫庭這句話不知道是稱讚還是嘲諷。
兩人拎著一瓶酒,走上了迴去的道路,高俊忍不住又問。
“眼下咱們營地的行省兵、陝西邊將、山東客軍幾萬人,如果真的買酒,不至於連三十幾號人都喂不飽吧?”
“唉,眼下三州逃難的百姓也不下數萬人,為各軍做活謀生的不知道多少,這還是在災民裏麵募軍後的。再說了,眼下各軍供給也困難啊,陝西、山東的客軍還好,分番更戍軍也鬧起了饑荒,現在自顧不暇,哪來的糧食買酒吃。”
高俊點點頭,兩個人並排迴去,高俊心裏暗暗擔心,不知道何誌也那邊搞成了什麽樣子。
“哎,對,就這樣放,嗯,你們兩個拿著锛子,先去幫忙刨木頭,對,先不用小斧子,劈柴的人已經挺多了……”何誌也正在派活的時候,遠遠地看見了高俊,後者和一個三十多歲的軍士在一起,正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切。
貼軍們有一個特點:盡管他們依舊處於小農經濟之中,但是由於相當的自主權利被剝奪,經常處於集體勞動的狀態,所以能夠服從命令聽指揮。以往,驅軍們都是各自為自己的正軍幹活,沒有計劃,相當盲目。這次一群貼軍在沒有各自的正軍指揮的情況下上山,幹了不一會兒就陷入了抓瞎的狀態。
何誌也正是把握了這個時機,主動站出來為大家安排活計,確定分工,雖然有些人將信將疑,大部分人幹的談不上起勁,但是卻沒有人提出異議,都默默地各自幹安排的活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方麵,昨晚何誌也和高俊的舉動確實大出風頭,再者,何誌也畢竟是書手,雖然是“下九流”,但是在一眾貼軍眼裏已經是“識文斷字,見識不凡”了。
除此之外,潘正的積極配合作用巨大,何誌也敏感的發覺,潘正似乎在一部分貼軍裏人緣不錯,也有些威望,這群人大概有八九個,都前後圍著潘正轉悠。
“誌也,真有你的。”高俊還沒走到跟前,就忍不住嚷嚷起來,何誌也促狹的笑了笑,伸出手來。
“酒肉呢?”
“沒買到。”
“你呀,幸虧我還沒誇下海口呢。”
“對了,這位是陝西邊將的孫庭孫隊正。”孫庭和何誌也互相見過禮,高俊在後麵暗暗記住姿勢。
“何先生把這群貼軍指揮的不錯。”孫庭也是管著十幾個人的隊正,果然內行看門道。
“一般吧。”何誌也心裏想我在學校大幾倍的社團也管過,這幾十號人還是小意思。“其實大家並不是十分積極,主要是有人分配夥計就肯幹而已。”
“非也非也,這幾十個人安排的恰到好處,沒有一個人歇著,沒有一處活斷了,何先生很會拿捏。”孫庭也不吝惜誇獎之詞,連連點頭。
眼看著夕陽西下,在瞭望塔上喝酒談天的長槍甲士們也懶洋洋的取迴長槍衣帽,吆喝著收工,已經打好的柴禾扔到車上,沒加工的原地放著,來日再幹,一眾人抹抹汗水,你唿我喚的迴營去。
高俊也編了一天的草繩,雙手都紅腫起來,看著天邊的晚霞,一天的不快心情也一掃而光,幹一天活之後返迴的時刻果然最讓人開心——分為誰幹活——高俊忍不住高唱起來:
“日落西山紅霞飛~”
何誌也往邊上靠了靠,不想參加高俊的尬演,但是孫庭和其他貼軍們倒是很有興致的聽著,雖說“打靶”是什麽事不太了解,但也聽出了歌曲的大致意思,這種不是散樂也不是諸宮調的歌曲又引發了一陣笑聲,但是隨即,就有好幾個聲音應和起來。
當天晚上,高俊發現那一百文錢丟了。
——靖康之際,一位金朝使臣對開封府命令百姓自行在萬歲山樵采的命令非常不以為然
“兩張餅子,要瓶酒,酒要篩過的。”孫庭把兩張餅往地上一扔,小女孩急忙抓起來,縮迴廢墟裏。過了片刻,她又鑽出來,孫庭從懷裏拿出一個粗砂瓶子,那女孩接了,迴到廢墟,過了許久,高俊都有點懷疑是不是出了情況,她才又鑽出來,高高的舉起酒瓶。
孫庭沒有說話,俯身接過了瓶子,輕輕晃了晃,表示滿意。這才迴頭問高俊“大郎,咱們到哪裏飲酒?”
高俊顯得有點為難,自己還要買四十個人的酒,但是無論怎麽看這個小村子都拿不出來啊,孫庭一問,他隻好支支吾吾與孫庭說了。
孫庭的表情更加奇怪了:“那你自己沒帶瓶子來?”
高俊點點頭,心想我怎麽知道這個時代怎麽買酒啊,以前聊天吹牛的時候團練使和兵馬鈐轄就是小官了,這麽細節的問題根本沒關心過。嗯,何誌也是看過一點社會史的,就算如此,他肯定也沒有和南宋時代的人進行貨幣交易的經驗。
不想孫庭臉上十分糾結,說這個村子的“奸商”經常在酒裏麵摻水,他早就看不慣了,高俊兄弟如果來找麻煩,確實是情理之中,但是畢竟這裏的人都是桓、昌、撫三州逃難的居民,已經是漂泊無依,高大郎還請手下留情好了。
高俊更加窘迫了,表示自己絕無此意如何,隻是想花點錢買瓶裝酒而已。
孫庭悠悠的歎了口氣,表情有點古怪的指著不遠處的一個老嫗。“高大郎,你可知她是什麽人?”
那個老太太也是瘦的皮包骨頭,躺在一座倒塌的牛棚裏,閉著眼睛,好像在睡覺。高俊搖搖頭,說不知道。
“那就是雲丫頭她媽!”
“什麽?”高俊吃驚不已,雲丫頭雖然也很瘦弱,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而這個老太太就是地地道道的難民樣子了,活像是從棺材裏重新摳出來的。
“雲丫頭她媽帶著兄妹三人逃到這裏,糧食不夠吃了,雲丫頭他哥哥到山上打柴,賣進軍營;糧食還是不夠,雲丫頭去偷點蕎麥釀酒;可是糧食還是不夠,他們就隻好把媽媽趕出去,讓她餓死在外麵。要是糧食還不夠的話,他們還得把七歲的妹妹也扔出去。”
高俊頓時感到一股渾濁的熱血直衝腦際,身上的汗毛根根炸立,眼前陣陣發黑,眼眶充血,視野也變得無比狹窄,盯著那棟廢墟,牙齒咬的咯咯響。孫庭沒注意高俊的反應,還在繼續說著。
“高大郎,按理說你們山東這些年也未必太平,難不成還沒看過這樣的景象?國家艱難啊,哪裏還有用錢買得到的瓶裝酒?不說別的,雲丫頭拿了一百文錢進城,不一會就不知道死在哪兒了——誒,誒,高大郎你幹什麽?”
高俊不受控製一樣,搖搖晃晃的走到那座塌敗的房子麵前,一腳踹了上去,倒塌的木架發出痛苦的扭曲聲,整棟廢墟搖搖欲墜,裏麵傳來了兩個女孩子的尖叫聲。
“高大郎,高大郎,你可別這麽幹。”孫庭措手不及,這時才意識到高俊想幹什麽,趕緊拉住了他。
“高大郎,你要是把這破架子踹倒了,他們一家全都得死。聽我說,這破房子裏是他們用來換糧食的酒,眼下東頭村三十幾口人都盯著那幾甕酒,你要是把他們揪出來,當場就要被其他災民打死的。”
高俊隻覺得腦子一陣一陣的發暈,不知道該做些什麽,被孫庭匆匆忙忙的拉出了村子,一路上,所有的饑民都在用一種難以言喻的眼神看著高俊。出了村,高俊感到一陣陣惡心,跪在地上幹嘔。
“高大郎是善人啊。”孫庭這句話不知道是稱讚還是嘲諷。
兩人拎著一瓶酒,走上了迴去的道路,高俊忍不住又問。
“眼下咱們營地的行省兵、陝西邊將、山東客軍幾萬人,如果真的買酒,不至於連三十幾號人都喂不飽吧?”
“唉,眼下三州逃難的百姓也不下數萬人,為各軍做活謀生的不知道多少,這還是在災民裏麵募軍後的。再說了,眼下各軍供給也困難啊,陝西、山東的客軍還好,分番更戍軍也鬧起了饑荒,現在自顧不暇,哪來的糧食買酒吃。”
高俊點點頭,兩個人並排迴去,高俊心裏暗暗擔心,不知道何誌也那邊搞成了什麽樣子。
“哎,對,就這樣放,嗯,你們兩個拿著锛子,先去幫忙刨木頭,對,先不用小斧子,劈柴的人已經挺多了……”何誌也正在派活的時候,遠遠地看見了高俊,後者和一個三十多歲的軍士在一起,正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切。
貼軍們有一個特點:盡管他們依舊處於小農經濟之中,但是由於相當的自主權利被剝奪,經常處於集體勞動的狀態,所以能夠服從命令聽指揮。以往,驅軍們都是各自為自己的正軍幹活,沒有計劃,相當盲目。這次一群貼軍在沒有各自的正軍指揮的情況下上山,幹了不一會兒就陷入了抓瞎的狀態。
何誌也正是把握了這個時機,主動站出來為大家安排活計,確定分工,雖然有些人將信將疑,大部分人幹的談不上起勁,但是卻沒有人提出異議,都默默地各自幹安排的活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方麵,昨晚何誌也和高俊的舉動確實大出風頭,再者,何誌也畢竟是書手,雖然是“下九流”,但是在一眾貼軍眼裏已經是“識文斷字,見識不凡”了。
除此之外,潘正的積極配合作用巨大,何誌也敏感的發覺,潘正似乎在一部分貼軍裏人緣不錯,也有些威望,這群人大概有八九個,都前後圍著潘正轉悠。
“誌也,真有你的。”高俊還沒走到跟前,就忍不住嚷嚷起來,何誌也促狹的笑了笑,伸出手來。
“酒肉呢?”
“沒買到。”
“你呀,幸虧我還沒誇下海口呢。”
“對了,這位是陝西邊將的孫庭孫隊正。”孫庭和何誌也互相見過禮,高俊在後麵暗暗記住姿勢。
“何先生把這群貼軍指揮的不錯。”孫庭也是管著十幾個人的隊正,果然內行看門道。
“一般吧。”何誌也心裏想我在學校大幾倍的社團也管過,這幾十號人還是小意思。“其實大家並不是十分積極,主要是有人分配夥計就肯幹而已。”
“非也非也,這幾十個人安排的恰到好處,沒有一個人歇著,沒有一處活斷了,何先生很會拿捏。”孫庭也不吝惜誇獎之詞,連連點頭。
眼看著夕陽西下,在瞭望塔上喝酒談天的長槍甲士們也懶洋洋的取迴長槍衣帽,吆喝著收工,已經打好的柴禾扔到車上,沒加工的原地放著,來日再幹,一眾人抹抹汗水,你唿我喚的迴營去。
高俊也編了一天的草繩,雙手都紅腫起來,看著天邊的晚霞,一天的不快心情也一掃而光,幹一天活之後返迴的時刻果然最讓人開心——分為誰幹活——高俊忍不住高唱起來:
“日落西山紅霞飛~”
何誌也往邊上靠了靠,不想參加高俊的尬演,但是孫庭和其他貼軍們倒是很有興致的聽著,雖說“打靶”是什麽事不太了解,但也聽出了歌曲的大致意思,這種不是散樂也不是諸宮調的歌曲又引發了一陣笑聲,但是隨即,就有好幾個聲音應和起來。
當天晚上,高俊發現那一百文錢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