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兩個要求
嫡妻逆轉:踹掉渣男當太後 作者:瓜熟蒂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吧。”
能從鄭總兵手中逃脫,雖然當時的情景很混亂,也許隻是巧合,可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有人在背後幫秦思雨。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歐陽氏對秦思雨的看法變了許多,知道秦思雨不再像以前那麽好糊弄,後來想想也是,經曆過生死,誰還會畏懼世間的種種呢?
“第一,我要有自己的禁衛,不需要多,十個就行夠,這十個人我要自己挑選,他們以後隻能聽我的命令。”
秦思雨很清楚自身的形勢,她身邊隻有花靳,錦兒,還有柳嫂,她們都是不會武功的女人,今天的事讓她想明白了,非暴力不合作,武力才是真理。十個禁衛看著好像不多,經她估算,這已經是歐陽氏能接受的最大限度。
“你要禁衛?”
歐陽氏沒想到秦思雨竟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就連淩氏,也不敢堂而皇之地養禁衛,王府的外院,禁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
這一刻,歐陽氏看向秦思雨的眼神帶著深深的探究,一個深閨婦人需要禁衛幹什麽,她倒要看看秦思雨用什麽來說服她,若是秦思雨敢用昭王的安危來威脅她,那麽就不能怪她對無情。
秦思雨拍打著胸口,帶著點顫音道:“母妃,你都不知道,臣妾今天在外麵遇到一大堆士兵,他們要把臣妾弄死,臣妾差點就不能迴來見母妃了。”
說著說著,拿出錦帛擦拭著眼眶,看著可憐兮兮。
秦思雨沙著聲音說道:“妾身昨晚夜觀星象,推測到王爺眼下命犯桃花,天命星還受到侵犯,妾身擔心王爺這次出去大周會有危險。於是,沒得到母妃允許便私自寫信到帝師府。”
秦思雨所說的正是歐陽氏所擔心的,她派出的親兵還沒找到昭王,她也很懷疑昭王是不是遇到不測。
歐陽氏也沒時間責怪秦思雨,秦思雨能說出那樣的話,難道是從帝師府得到什麽消息,便緊張問道:“秦帝師那邊是不是有什麽消息?”
“第二個要求,母妃今年的壽宴,我想陪在母妃身邊,盡盡孝心。”
每年歐陽氏壽宴,她都不允許秦思雨出門,隻能呆在那小院裏,商國的官員和官夫人沒幾個見過秦思雨。歐陽氏的壽宴,商國六品以上的官員都會攜眷到場,帶著秦思雨豈不是跟所有人介紹她嗎?
秦思雨把所有都往她占卜星象得知,絲毫不提秦帝師。
歐陽氏也沒有直接迴複她,問道:“我怎麽沒聽說過你會星象,那你能推測到我的麽?”
秦思雨凝視著歐陽氏片刻,沉聲道:“太妃一生走的很是崎嶇,雖然得到老王爺的寵愛,可是你還是活得不開心,你心中對老王爺有著悔恨。如果王爺這一劫能熬過,往後,你的日子會過得更加開心。”
歐陽氏沒說話,她確實是恨著老王爺,他口口聲聲說愛她,可後來還是有一個又一個的妾房。
歐陽氏嘲笑道:“看來伶牙俐齒是你私奔一趟的收貨?”
秦思雨道:“請太妃慎言,妾身這事已經跟王爺解釋過,況且李欣兒才是王爺心心念念的心上人,她就算不在意自己的名聲,也應該顧及到王爺。”
歐陽氏的手背在身後,咯噔咯噔地響個不停,讓人聽著好心寒。
“別以為我兒子護著你,我就不敢對付你。”
秦思雨淡定地撫了撫衣袖,靜言道:“你不是不敢,而是不能,所以請你記住,你應該恨的人是誰,請別弄錯了對象。”
在商池一向有庶子繼承的風俗,所以隻要昭王出事,瑜哥兒年紀小,承擔不起商國的重擔,就會有別人出來搶,這不是第一次見。
“不知母妃答應我的要求不,若是不答應,那我就先行告退了。”
秦思雨的態度也很明確,一步也不退。
“昭王出事,你跟瑜哥兒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這也是秦思雨最痛恨的事,明明綁在同一繩子上,享福的時候沒她份,受難就輪到她,這算什麽世道。
秦思雨苦澀地笑道:“有差嗎?”
哼,還想恐嚇她,她才不受這一套。誰不知昭王是歐陽氏的小心肝,現在不提要求,她還真對不起自己,對不起還在昏睡的錦兒。
歐陽氏應該慶幸,如果錦兒有什麽差錯,她要昭王府陪著陪葬。
“拿著。”
一個小小的令牌拋向她,秦思雨接了過去,這個玉製的令牌,冰冰涼涼的,上麵刻著商國的國標還有一隻鳳凰。
“從裏麵挑十個,不許從外麵帶人進府。”
這是歐陽氏最大的讓步,裏麵的禁衛都是她的人,她也不怕秦思雨能搞出什麽事來。
“我生辰,你就跟著我。現在可以說了吧。”
“陽平山山腳,快去接昭王吧。”
得到自己想要的,秦思雨也不想再多呆,她怕她再呆久一點,會忍不住又坑歐陽氏。
秦思雨前腳剛走,淩氏後腳就來了,兩人不合時宜地錯開了。
“妹妹,怎麽臉色這麽差。”
淩氏踏了進門,見歐陽氏臉色不太好,她的心很是舒暢。
“你來幹什麽。”
剛在秦思雨身上吃了憋,如今見到宿敵淩氏,怎麽會有好臉色,她連跟淩氏鬥的心情都沒有了。
刺激歐陽氏,永遠是淩氏最喜歡做的事。
“怎麽了,秦兒惹你生氣了?”
“你們大周國的女人最喜歡做戲,你我心知肚明,想在我這裏討消息?沒門。”
大家鬥了這麽多年,怕且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對方了,所以,淩氏今天來的目的,歐陽氏哪會不知道。
見淩氏隻提到秦思雨,並沒提到昭王,她也放心許多,看來昭王出事這件事,秦思雨沒有告訴這個表麵與她關係不錯的淩氏。
要說歐陽氏最討厭淩氏那一點,那就是她的虛偽,明明很恨自己,在老王爺麵前卻裝著很大度,害自己吃虧了,說出來老王爺也不相信,她前幾個兒子就是這樣死在淩氏的口蜜腹劍之下。虧吃多了,便精明了,正是如此,她才能保住昭王。
能從鄭總兵手中逃脫,雖然當時的情景很混亂,也許隻是巧合,可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有人在背後幫秦思雨。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歐陽氏對秦思雨的看法變了許多,知道秦思雨不再像以前那麽好糊弄,後來想想也是,經曆過生死,誰還會畏懼世間的種種呢?
“第一,我要有自己的禁衛,不需要多,十個就行夠,這十個人我要自己挑選,他們以後隻能聽我的命令。”
秦思雨很清楚自身的形勢,她身邊隻有花靳,錦兒,還有柳嫂,她們都是不會武功的女人,今天的事讓她想明白了,非暴力不合作,武力才是真理。十個禁衛看著好像不多,經她估算,這已經是歐陽氏能接受的最大限度。
“你要禁衛?”
歐陽氏沒想到秦思雨竟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就連淩氏,也不敢堂而皇之地養禁衛,王府的外院,禁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
這一刻,歐陽氏看向秦思雨的眼神帶著深深的探究,一個深閨婦人需要禁衛幹什麽,她倒要看看秦思雨用什麽來說服她,若是秦思雨敢用昭王的安危來威脅她,那麽就不能怪她對無情。
秦思雨拍打著胸口,帶著點顫音道:“母妃,你都不知道,臣妾今天在外麵遇到一大堆士兵,他們要把臣妾弄死,臣妾差點就不能迴來見母妃了。”
說著說著,拿出錦帛擦拭著眼眶,看著可憐兮兮。
秦思雨沙著聲音說道:“妾身昨晚夜觀星象,推測到王爺眼下命犯桃花,天命星還受到侵犯,妾身擔心王爺這次出去大周會有危險。於是,沒得到母妃允許便私自寫信到帝師府。”
秦思雨所說的正是歐陽氏所擔心的,她派出的親兵還沒找到昭王,她也很懷疑昭王是不是遇到不測。
歐陽氏也沒時間責怪秦思雨,秦思雨能說出那樣的話,難道是從帝師府得到什麽消息,便緊張問道:“秦帝師那邊是不是有什麽消息?”
“第二個要求,母妃今年的壽宴,我想陪在母妃身邊,盡盡孝心。”
每年歐陽氏壽宴,她都不允許秦思雨出門,隻能呆在那小院裏,商國的官員和官夫人沒幾個見過秦思雨。歐陽氏的壽宴,商國六品以上的官員都會攜眷到場,帶著秦思雨豈不是跟所有人介紹她嗎?
秦思雨把所有都往她占卜星象得知,絲毫不提秦帝師。
歐陽氏也沒有直接迴複她,問道:“我怎麽沒聽說過你會星象,那你能推測到我的麽?”
秦思雨凝視著歐陽氏片刻,沉聲道:“太妃一生走的很是崎嶇,雖然得到老王爺的寵愛,可是你還是活得不開心,你心中對老王爺有著悔恨。如果王爺這一劫能熬過,往後,你的日子會過得更加開心。”
歐陽氏沒說話,她確實是恨著老王爺,他口口聲聲說愛她,可後來還是有一個又一個的妾房。
歐陽氏嘲笑道:“看來伶牙俐齒是你私奔一趟的收貨?”
秦思雨道:“請太妃慎言,妾身這事已經跟王爺解釋過,況且李欣兒才是王爺心心念念的心上人,她就算不在意自己的名聲,也應該顧及到王爺。”
歐陽氏的手背在身後,咯噔咯噔地響個不停,讓人聽著好心寒。
“別以為我兒子護著你,我就不敢對付你。”
秦思雨淡定地撫了撫衣袖,靜言道:“你不是不敢,而是不能,所以請你記住,你應該恨的人是誰,請別弄錯了對象。”
在商池一向有庶子繼承的風俗,所以隻要昭王出事,瑜哥兒年紀小,承擔不起商國的重擔,就會有別人出來搶,這不是第一次見。
“不知母妃答應我的要求不,若是不答應,那我就先行告退了。”
秦思雨的態度也很明確,一步也不退。
“昭王出事,你跟瑜哥兒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這也是秦思雨最痛恨的事,明明綁在同一繩子上,享福的時候沒她份,受難就輪到她,這算什麽世道。
秦思雨苦澀地笑道:“有差嗎?”
哼,還想恐嚇她,她才不受這一套。誰不知昭王是歐陽氏的小心肝,現在不提要求,她還真對不起自己,對不起還在昏睡的錦兒。
歐陽氏應該慶幸,如果錦兒有什麽差錯,她要昭王府陪著陪葬。
“拿著。”
一個小小的令牌拋向她,秦思雨接了過去,這個玉製的令牌,冰冰涼涼的,上麵刻著商國的國標還有一隻鳳凰。
“從裏麵挑十個,不許從外麵帶人進府。”
這是歐陽氏最大的讓步,裏麵的禁衛都是她的人,她也不怕秦思雨能搞出什麽事來。
“我生辰,你就跟著我。現在可以說了吧。”
“陽平山山腳,快去接昭王吧。”
得到自己想要的,秦思雨也不想再多呆,她怕她再呆久一點,會忍不住又坑歐陽氏。
秦思雨前腳剛走,淩氏後腳就來了,兩人不合時宜地錯開了。
“妹妹,怎麽臉色這麽差。”
淩氏踏了進門,見歐陽氏臉色不太好,她的心很是舒暢。
“你來幹什麽。”
剛在秦思雨身上吃了憋,如今見到宿敵淩氏,怎麽會有好臉色,她連跟淩氏鬥的心情都沒有了。
刺激歐陽氏,永遠是淩氏最喜歡做的事。
“怎麽了,秦兒惹你生氣了?”
“你們大周國的女人最喜歡做戲,你我心知肚明,想在我這裏討消息?沒門。”
大家鬥了這麽多年,怕且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對方了,所以,淩氏今天來的目的,歐陽氏哪會不知道。
見淩氏隻提到秦思雨,並沒提到昭王,她也放心許多,看來昭王出事這件事,秦思雨沒有告訴這個表麵與她關係不錯的淩氏。
要說歐陽氏最討厭淩氏那一點,那就是她的虛偽,明明很恨自己,在老王爺麵前卻裝著很大度,害自己吃虧了,說出來老王爺也不相信,她前幾個兒子就是這樣死在淩氏的口蜜腹劍之下。虧吃多了,便精明了,正是如此,她才能保住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