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笑了笑:「子歇不愧是子歇,深知我心。」
黃歇道:「屈子沒有答應?」
羋月自信地微笑:「我能夠種活橘樹,就有把握讓屈子、讓子歇都能來到鹹陽,與我重敘舊日之情。你看,我已經重建了章台宮,裏麵布置得跟楚國舊宮一樣,我能夠讓橘樹在秦國種活,就能夠讓楚國之材為秦所用。」
黃歇道:「你當真執念如此?」
羋月道:「這不是執念,而是目標。」
黃歇凝視羋月道:「我想先迴去看望一下夫子,然後……也許我會再迴到鹹陽。」
羋月驚喜道:「子歇……」
黃歇輕嘆一聲:「你說得對,楚國君王如此,有才之士懷誌難伸,楚國的確已羥不是可留之地了。」
羋月握住了黃歇的手:「子歇,我等你迴來。」
黃歇既準備迴楚,羋月便派人送來通關令符。令符裝在一個木匣裏,黃歇打開,一枚銅製通關令符擺在正中,發出燦爛的金光。
黃歇接了令符,對宋玉道:「令符已經到手,我們可以救主父了。」
秦楚之戰陷入膠著,他的憂心也可以暫時放下來了。他救了楚王槐迴楚,就當還楚國、還夫子、還新王橫的人情,也同時阻止了泰國的攻勢。
從此之後,他就留在鹹陽,留在羋月身邊,隻站在近處,看著她吧。
宋玉卻遞過來一隻魚形匣道:「楚國送來魚書。」
黃歇開了封印,打開帛書,看完以後放下。宋玉道:「信裏說什麽?」
黃歇道:「是大王寫過來的。他說,是威後出麵,迫使他放逐屈子,封子蘭為令尹。子蘭如今主持國政,為求接迴主父立功奪權,對秦人的要求無所不從,罷將領,撒城防,步步退讓。他希望我能夠救迴主父,好打壓子蘭的氣焰,也可以此功勞接屈子迴朝。」
宋玉也不禁輕嘆一聲:「大王其實心裏還算個明白人,就是南後早亡,他在主父和鄭袖麵前不得不步步退讓做孝子,以致心誌不夠堅韌,性情也不夠強悍。」
黃歇道:「也罷,我也就全了這份君臣之情,還大王自小伴讀之誼,了夫子一份心願吧。」
宋玉道:「你打算如何做?」
黃歇道:「隨主父入秦的楚國將士被安置在俘營中,到時候你想辦法讓他們衝出俘營,引開秦人的注意力。看守主父的是向壽,我到時候會請他飲宴,想辦法得到他手中的令符,救走大王,再以此通關令符助大王逃走,而我則引開追兵的注意……」
宋玉輕嘆一聲道:「可你這麽做了,豈不是傷了師妹的心……」
黃歇也輕嘆一聲,看著木匣上雕刻著的蓮花圖案,道:「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這種蓮花一樣,春天的時候趕不上百花爭艷,秋天的時候等不到百果飄香,不尷不尬地夾在兩個季節之間,嚮往著清澈的水麵,卻擺脫不了根中的汙泥。想事事如意,卻處處適得其反。」
宋玉同情地嘆道:「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向壽接到了黃歇的信,說是臨迴楚國前,要來與他共飲一場。
府中桂花樹下,向壽與黃歇對飲,不知不覺間,兩人雙雙醉倒在一起,侍人便扶了二人迴房歇息。
待侍人走後,黃歇忽然坐起,看著手中的一枚令符。南郊行宮的兵士是由向壽掌管的,而憑著這枚令符,便可進入南郊行宮。
以他黃歇的身手,可以潛入南郊,但卻無法將一個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楚王不動聲色地帶出行宮,因此,隻能藉助向壽的令符了。
剛才,他趁向壽酒醉之時,在他身上取得了這枚令符,此時便是得用之機了。黃歇當下便與服侍他的隨從更換了衣服,那隨從扮了他依舊臥在房間「醉酒」,而他換了侍從的衣服,借送信迴館舍的理由,出了向府。
南郊行宮,一輛馬車馳近,停下之後,兩名隨侍的軍官掀起簾子來,一名內侍下了馬車,捧著令符道:「太後有令,傳旨楚王。」
天色極黑,那守衛驗了令符為真,又認得那內侍亦是曾見過的,當下也不以為意,便放他們進了行宮。那馬車邊,又有兩名軍官守著,甚是嚴整。
過得不久,三人便又出來,因天色黑暗,守衛粗粗一看,見內侍與一名軍官俱是原來的,當下不及細看,便令他們出去了。
卻不知後麵被遮在陰影裏的那名軍官,早已經嚇得渾身發抖。出了行宮,另一名軍官便將他與那內侍一齊塞進馬車,在原先兩名軍官的護衛下,疾馳而去。
清晨時分,城門開了,馬車隨著人流出了城,直到郊外僻靜處方停下。
一名軍官掀起簾子道:「大王,請出來吧。」
那軍官卻正是黃歇。楚王槐抖抖索索地出來,另一名軍官拎起車內已被擊昏的內侍,向黃歇一拱手,迅速離開。
黃歇把令符交給楚王槐,指著兩名秦軍打扮的護衛道:「大王,此二人會護衛大王離開。」
楚王槐接過令符,不安道:「子歇,你不與寡人同行嗎?」
黃歇道:「大王放心,臣在前麵已經安排了接應大王的人。臣不能與大王同行,要趕著這馬車引開追兵。」
楚王槐擠出一滴眼淚來:「你是忠臣,寡人不會忘記你的,迴去當為你立祠祀奉。」
黃歇苦笑道:「臣與大王的君臣之義,就此了結,大王不必再記得臣這個人了。」說完,駕著馬車離去。
</br>
黃歇道:「屈子沒有答應?」
羋月自信地微笑:「我能夠種活橘樹,就有把握讓屈子、讓子歇都能來到鹹陽,與我重敘舊日之情。你看,我已經重建了章台宮,裏麵布置得跟楚國舊宮一樣,我能夠讓橘樹在秦國種活,就能夠讓楚國之材為秦所用。」
黃歇道:「你當真執念如此?」
羋月道:「這不是執念,而是目標。」
黃歇凝視羋月道:「我想先迴去看望一下夫子,然後……也許我會再迴到鹹陽。」
羋月驚喜道:「子歇……」
黃歇輕嘆一聲:「你說得對,楚國君王如此,有才之士懷誌難伸,楚國的確已羥不是可留之地了。」
羋月握住了黃歇的手:「子歇,我等你迴來。」
黃歇既準備迴楚,羋月便派人送來通關令符。令符裝在一個木匣裏,黃歇打開,一枚銅製通關令符擺在正中,發出燦爛的金光。
黃歇接了令符,對宋玉道:「令符已經到手,我們可以救主父了。」
秦楚之戰陷入膠著,他的憂心也可以暫時放下來了。他救了楚王槐迴楚,就當還楚國、還夫子、還新王橫的人情,也同時阻止了泰國的攻勢。
從此之後,他就留在鹹陽,留在羋月身邊,隻站在近處,看著她吧。
宋玉卻遞過來一隻魚形匣道:「楚國送來魚書。」
黃歇開了封印,打開帛書,看完以後放下。宋玉道:「信裏說什麽?」
黃歇道:「是大王寫過來的。他說,是威後出麵,迫使他放逐屈子,封子蘭為令尹。子蘭如今主持國政,為求接迴主父立功奪權,對秦人的要求無所不從,罷將領,撒城防,步步退讓。他希望我能夠救迴主父,好打壓子蘭的氣焰,也可以此功勞接屈子迴朝。」
宋玉也不禁輕嘆一聲:「大王其實心裏還算個明白人,就是南後早亡,他在主父和鄭袖麵前不得不步步退讓做孝子,以致心誌不夠堅韌,性情也不夠強悍。」
黃歇道:「也罷,我也就全了這份君臣之情,還大王自小伴讀之誼,了夫子一份心願吧。」
宋玉道:「你打算如何做?」
黃歇道:「隨主父入秦的楚國將士被安置在俘營中,到時候你想辦法讓他們衝出俘營,引開秦人的注意力。看守主父的是向壽,我到時候會請他飲宴,想辦法得到他手中的令符,救走大王,再以此通關令符助大王逃走,而我則引開追兵的注意……」
宋玉輕嘆一聲道:「可你這麽做了,豈不是傷了師妹的心……」
黃歇也輕嘆一聲,看著木匣上雕刻著的蓮花圖案,道:「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這種蓮花一樣,春天的時候趕不上百花爭艷,秋天的時候等不到百果飄香,不尷不尬地夾在兩個季節之間,嚮往著清澈的水麵,卻擺脫不了根中的汙泥。想事事如意,卻處處適得其反。」
宋玉同情地嘆道:「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向壽接到了黃歇的信,說是臨迴楚國前,要來與他共飲一場。
府中桂花樹下,向壽與黃歇對飲,不知不覺間,兩人雙雙醉倒在一起,侍人便扶了二人迴房歇息。
待侍人走後,黃歇忽然坐起,看著手中的一枚令符。南郊行宮的兵士是由向壽掌管的,而憑著這枚令符,便可進入南郊行宮。
以他黃歇的身手,可以潛入南郊,但卻無法將一個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楚王不動聲色地帶出行宮,因此,隻能藉助向壽的令符了。
剛才,他趁向壽酒醉之時,在他身上取得了這枚令符,此時便是得用之機了。黃歇當下便與服侍他的隨從更換了衣服,那隨從扮了他依舊臥在房間「醉酒」,而他換了侍從的衣服,借送信迴館舍的理由,出了向府。
南郊行宮,一輛馬車馳近,停下之後,兩名隨侍的軍官掀起簾子來,一名內侍下了馬車,捧著令符道:「太後有令,傳旨楚王。」
天色極黑,那守衛驗了令符為真,又認得那內侍亦是曾見過的,當下也不以為意,便放他們進了行宮。那馬車邊,又有兩名軍官守著,甚是嚴整。
過得不久,三人便又出來,因天色黑暗,守衛粗粗一看,見內侍與一名軍官俱是原來的,當下不及細看,便令他們出去了。
卻不知後麵被遮在陰影裏的那名軍官,早已經嚇得渾身發抖。出了行宮,另一名軍官便將他與那內侍一齊塞進馬車,在原先兩名軍官的護衛下,疾馳而去。
清晨時分,城門開了,馬車隨著人流出了城,直到郊外僻靜處方停下。
一名軍官掀起簾子道:「大王,請出來吧。」
那軍官卻正是黃歇。楚王槐抖抖索索地出來,另一名軍官拎起車內已被擊昏的內侍,向黃歇一拱手,迅速離開。
黃歇把令符交給楚王槐,指著兩名秦軍打扮的護衛道:「大王,此二人會護衛大王離開。」
楚王槐接過令符,不安道:「子歇,你不與寡人同行嗎?」
黃歇道:「大王放心,臣在前麵已經安排了接應大王的人。臣不能與大王同行,要趕著這馬車引開追兵。」
楚王槐擠出一滴眼淚來:「你是忠臣,寡人不會忘記你的,迴去當為你立祠祀奉。」
黃歇苦笑道:「臣與大王的君臣之義,就此了結,大王不必再記得臣這個人了。」說完,駕著馬車離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