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袖看了看.揮手令宮女們退下,斥道:「我說你今天怎麽專與我唱反調,到時是何原因,你須說個清楚!」
靳尚道:「夫人,這件事沒那麽簡單,秦國如今內部亂成一團,太後急需大王前去會盟,證明秦楚聯盟的穩固。所以,大王這一趟,可是必要去的。」
鄭袖不悅:「哼,太予闖下的禍,憑什麽讓大王出麵,便宜了太子?」
靳尚道:「夫人,當前必要先解決與秦國的爭端,否則,公子蘭的婚事,可就要被耽誤了。」
鄭袖一驚,有些醒悟,但終究還是不甘心:「那太子呢,就這麽放過他?就憑這件事,也應該廢了他。可恨大王對這樣的逆子還是慈父心腸,縱罵了他一百迴,到臨下手時,每每不肯,真是恨煞人也。」
靳尚賠笑道:「夫人,臣倒有個主意。」
鄭袖問:「什麽主意?」
靳尚道:「老令尹他……」
鄭袖一聽「老令尹」三字便鬱悶,擺手:「休要再提,這個老厭物,一直護著太子,害我多少次功敗垂成。」
靳尚賠笑道:「臣是想,老令尹是反對我們和秦國聯盟的,這些日子一直提議與齊國結盟,瓦解秦人與其他三國的聯盟。不如夫人就建議大王,讓太子再去齊國為質。」
鄭袖白他一眼:「這算什麽主意?」
靳尚奸笑道:「若是太子在齊國再出點事兒……」
鄭袖興奮地擊掌:「大善!」
靳尚眨眨眼:「就算他命大能夠再逃迴來,但一個太子為質兩次,惹翻兩個國家的話……」
鄭袖得意地笑道:「那他也沒有臉再繼續做這個太子了!」
兩人計較已定,便哄勸楚王槐令太子出齊國為質,並同意與秦人會盟,以退為進。楚王槐聽得一不用繼續交戰,二不用殺太子廢太子乃至將太子交與秦人賠罪,頓覺得這主意甚好,皆都允下。
次日旨意一發,群臣皆驚。
黃歇自迴來之後,便要將事情稟告楚王槐,無奈楚王槐已受鄭袖之惑,隻說黃歇為了維護太子橫而編造理由,反將太子橫軟禁,又令黃歇戰場立功折罪。
黃歇無奈,又去求見昭陽,將秦人陰謀說明:昭陽這時侯倒聽進幾句他的話,一邊頂住了朝上廢太子的洶洶之議,一邊堅持不肯與秦人妥協,不料麵對戰場上接二連三的敗績,楚王槐終究還是頂不住壓力,直接宣布要入秦和談。
黃歇此時正在前線作戰,聞訊匆匆迴郢都,求見楚王槐。
內侍報進章華台,未到楚王槐耳邊,先報與鄭袖知曉。鄭袖冷笑道:「此必為太子求情。傳下去,以後黃歇若要求見,都說大王沒空。」
一連數次,黃歇求見楚王,均不得入見,直至有內侍善意地提醒:「黃子,您就別等了,您無非是為了太子求情,這事兒,是不會有人給您通報到大王身邊的。」
黃歇頓足道:「我非是為了給太子求情,乃是為了秦國的事……」他說到這裏猛然醒悟,頓了頓足,轉身急忙而去。
他這一去,便直闖入昭陽府。
昭陽身著便服,正在廊下看書,見黃歇闖入,不悅地放下竹簡斥道:「子歇,你太無禮了,當我這令尹府是什麽地方?」
黃歇跪下賠禮道:「是黃歇魯莽,隻是事關楚國安危,大王安危,當此之際,唯有老令尹才能夠力挽狂瀾啊!」
昭陽道:「到底出了什麽事?」
黃歇直截了當地說:「大王敢入秦,是以為秦太後心繫我楚國,所以有恃無恐。可是依臣看來,未必如此。太子殺死秦國大夫,是秦人陰謀,如今秦王送來書信,邀大王前去會盟,必會對大王不利。靳尚受了秦人的賄賂,鄭袖夫人為了公子蘭與秦國聯姻,都會想盡辦法讓大王赴集會盟。臣隻怕,大王會有危險。」
昭陽就要站起,黃歇連忙扶著他,他顫巍巍地站起來走了幾步,似乎想到了什麽,扭過頭問贊歇道:「秦國的太後,不是我們楚國的公主嗎,為什麽你會懷疑秦人的誠意?」
黃歇想著向氏之事,話到嘴邊,最終還是咽了下去,隻沉默片刻,才說道:「在下以為,一個人坐到高位上以後,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隻能從她的利害出發,跟她的血統無關,也跟她的感情無關了!」
昭陽默默點頭,低聲道:「是啊,是這個道理啊!」
黃歇道:「令尹!」
昭陽忽然提高了聲音:「來人,備我的冠服,我要進宮見大王。」
黃歇深施一禮:「令尹高義,黃歇佩服。」
昭陽咳嗽了兩聲,忽然道:「唉,也許我當日贊同靳尚放逐屈子,是個錯誤。」
黃歇驚喜道:「令尹的意思是……」
昭陽拍了拍黃歇的手,嘆道:「唉,我老了,朝中不能隻有靳尚這樣的人。我會盡量說服大王,讓屈子盡早迴朝。」
黃歇長揖到底,知道這個老人雖然曾經貪勢弄權、剛愎自用過,但卻不是靳尚之流,一旦他明白了真正的危機,便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當下百感交集,最終隻說得一句:「多謝令尹。」
昭陽走進章華台時,楚王槐正展開了秦人遞交的國書審看,見昭陽到來,忙讓人扶他坐下,問道:「令尹,您看此事如何決斷?」
昭陽顫巍巍地說:「大王,但不知這國書寫的是什麽?」
</br>
靳尚道:「夫人,這件事沒那麽簡單,秦國如今內部亂成一團,太後急需大王前去會盟,證明秦楚聯盟的穩固。所以,大王這一趟,可是必要去的。」
鄭袖不悅:「哼,太予闖下的禍,憑什麽讓大王出麵,便宜了太子?」
靳尚道:「夫人,當前必要先解決與秦國的爭端,否則,公子蘭的婚事,可就要被耽誤了。」
鄭袖一驚,有些醒悟,但終究還是不甘心:「那太子呢,就這麽放過他?就憑這件事,也應該廢了他。可恨大王對這樣的逆子還是慈父心腸,縱罵了他一百迴,到臨下手時,每每不肯,真是恨煞人也。」
靳尚賠笑道:「夫人,臣倒有個主意。」
鄭袖問:「什麽主意?」
靳尚道:「老令尹他……」
鄭袖一聽「老令尹」三字便鬱悶,擺手:「休要再提,這個老厭物,一直護著太子,害我多少次功敗垂成。」
靳尚賠笑道:「臣是想,老令尹是反對我們和秦國聯盟的,這些日子一直提議與齊國結盟,瓦解秦人與其他三國的聯盟。不如夫人就建議大王,讓太子再去齊國為質。」
鄭袖白他一眼:「這算什麽主意?」
靳尚奸笑道:「若是太子在齊國再出點事兒……」
鄭袖興奮地擊掌:「大善!」
靳尚眨眨眼:「就算他命大能夠再逃迴來,但一個太子為質兩次,惹翻兩個國家的話……」
鄭袖得意地笑道:「那他也沒有臉再繼續做這個太子了!」
兩人計較已定,便哄勸楚王槐令太子出齊國為質,並同意與秦人會盟,以退為進。楚王槐聽得一不用繼續交戰,二不用殺太子廢太子乃至將太子交與秦人賠罪,頓覺得這主意甚好,皆都允下。
次日旨意一發,群臣皆驚。
黃歇自迴來之後,便要將事情稟告楚王槐,無奈楚王槐已受鄭袖之惑,隻說黃歇為了維護太子橫而編造理由,反將太子橫軟禁,又令黃歇戰場立功折罪。
黃歇無奈,又去求見昭陽,將秦人陰謀說明:昭陽這時侯倒聽進幾句他的話,一邊頂住了朝上廢太子的洶洶之議,一邊堅持不肯與秦人妥協,不料麵對戰場上接二連三的敗績,楚王槐終究還是頂不住壓力,直接宣布要入秦和談。
黃歇此時正在前線作戰,聞訊匆匆迴郢都,求見楚王槐。
內侍報進章華台,未到楚王槐耳邊,先報與鄭袖知曉。鄭袖冷笑道:「此必為太子求情。傳下去,以後黃歇若要求見,都說大王沒空。」
一連數次,黃歇求見楚王,均不得入見,直至有內侍善意地提醒:「黃子,您就別等了,您無非是為了太子求情,這事兒,是不會有人給您通報到大王身邊的。」
黃歇頓足道:「我非是為了給太子求情,乃是為了秦國的事……」他說到這裏猛然醒悟,頓了頓足,轉身急忙而去。
他這一去,便直闖入昭陽府。
昭陽身著便服,正在廊下看書,見黃歇闖入,不悅地放下竹簡斥道:「子歇,你太無禮了,當我這令尹府是什麽地方?」
黃歇跪下賠禮道:「是黃歇魯莽,隻是事關楚國安危,大王安危,當此之際,唯有老令尹才能夠力挽狂瀾啊!」
昭陽道:「到底出了什麽事?」
黃歇直截了當地說:「大王敢入秦,是以為秦太後心繫我楚國,所以有恃無恐。可是依臣看來,未必如此。太子殺死秦國大夫,是秦人陰謀,如今秦王送來書信,邀大王前去會盟,必會對大王不利。靳尚受了秦人的賄賂,鄭袖夫人為了公子蘭與秦國聯姻,都會想盡辦法讓大王赴集會盟。臣隻怕,大王會有危險。」
昭陽就要站起,黃歇連忙扶著他,他顫巍巍地站起來走了幾步,似乎想到了什麽,扭過頭問贊歇道:「秦國的太後,不是我們楚國的公主嗎,為什麽你會懷疑秦人的誠意?」
黃歇想著向氏之事,話到嘴邊,最終還是咽了下去,隻沉默片刻,才說道:「在下以為,一個人坐到高位上以後,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隻能從她的利害出發,跟她的血統無關,也跟她的感情無關了!」
昭陽默默點頭,低聲道:「是啊,是這個道理啊!」
黃歇道:「令尹!」
昭陽忽然提高了聲音:「來人,備我的冠服,我要進宮見大王。」
黃歇深施一禮:「令尹高義,黃歇佩服。」
昭陽咳嗽了兩聲,忽然道:「唉,也許我當日贊同靳尚放逐屈子,是個錯誤。」
黃歇驚喜道:「令尹的意思是……」
昭陽拍了拍黃歇的手,嘆道:「唉,我老了,朝中不能隻有靳尚這樣的人。我會盡量說服大王,讓屈子盡早迴朝。」
黃歇長揖到底,知道這個老人雖然曾經貪勢弄權、剛愎自用過,但卻不是靳尚之流,一旦他明白了真正的危機,便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當下百感交集,最終隻說得一句:「多謝令尹。」
昭陽走進章華台時,楚王槐正展開了秦人遞交的國書審看,見昭陽到來,忙讓人扶他坐下,問道:「令尹,您看此事如何決斷?」
昭陽顫巍巍地說:「大王,但不知這國書寫的是什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