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便更衣去了宣室殿,見樗裏疾到來,羋月質問他:「為何發生這種事情你還不告訴我,若是當真演變成激烈的衝突,豈不是不可收拾?」
樗裏疾亦是臉色憤然道:「太後今日不問,臣也是要說了。太後縱容義渠君,還要到何時啊?若是說當日他助大王登基有功,當年禁軍中魚龍混雜之時護衛有勞,那太後以金帛土地封賞之也就夠了。若太後與義渠君有情,單留義渠君於宮禁,縱有風議,也是小節。可如今義渠人在鹹陽屢犯商君之法,雖然臣曾經答應過太後輔佐內政,但太後若再這樣縱容下去,臣恐怕就無法再繼續坐在這個位子上了。」
羋月心中暗嘆一聲,果然這些男人自以為是,非要把好端端的事情延誤到如此嚴重才肯說出來。
她倒也奇怪,這兩撥人彼此看對方這般不順眼,卻偏偏在此事上如此有默契,不過懷了孕就當她是個易碎的陶器了,如今等她一生完,便又不約而同地表示自己為了她忍受了很久。
見樗裏疾氣鼓鼓的,羋月都不忍說這是他們雙方隱瞞導致的後果,隻得嘆道:「義渠人生長在草原上,放馬牧羊,行獵征伐,全沒有市集交易的概念。
他們在外征伐,迴到部族之內,大家的東西都是共享的,所以也不懂得在鹹陽拿東西是要給錢的。他們習慣了大塊吃肉,大口飲酒,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原也是舊時風氣。若在草原之上,是習俗,可是到了鹹陽,才是犯禁,是違法。」
樗裏疾昂然道:「可如今這裏是鹹陽,不是義渠。我記得太後曾經說過,秦國推行商君之法,無論王公大臣、庶民百姓,都必須遵守,違法必究。若是義渠人成了法外之臣,這大秦的法度,恐怕會成為一紙空文。」
羋月擺擺手:「我會勸義渠君在鹹陽城外設一軍營。義渠人不得擅出軍營,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可以開列單子,由我的內庫出錢購買送到軍營中去。他們自己軍營裏頭,行他們自己的法度,要喝酒要鬥毆,也由他們。我說過,商君之法必須執行,任何人都不可以違背。之前若有違法之事,是我未曾昭示於他們,所以就由我出錢,以錢代罰如何?」
樗裏疾卻不滿意:「太後既言商君之法不可違,為何違法之人,還能夠逍遙法外?」
羋月沉默良久:「你意欲何為?」
樗裏疾道:「將犯法的義渠人一一依法處理,而不是這般輕描淡寫地揭過。」
羋月搖頭道:「我若不同意呢?」
樗裏疾吹鬍子瞪眼道:「這須不是一二樁小事,而是多起惡性事件,太後要庇護義渠人,不怕亂了秦法嗎?」
羋月盯著樗裏疾:「義渠人進鹹陽,是我同意的,但義渠人在鹹陽鬧事,你卻不應該隱瞞於我,以致我不能及時處置。到如今事情越鬧越大,你才告訴我。這是我之過,還是丞相之過?」
樗裏疾臉微一紅,他與贏稷按下此事,固然有避免羋月孕中受驚的好意,卻也有等事態惡化了趁機收拾義渠人的打算,如今被羋月揭破,反而鎮定下來,道:「太後是大秦太後,自當站在我大秦的立場。義渠人不能成為法外之民,太後的內庫拿來為義渠人償付,這未免是以私情而害公義了。臣請太後明鑑。」
羋月盯著樗裏疾,直到對方不得不低下頭來,才道:「我自然還是秦國太後……繆辛,把上次那個竹簡給他。」
繆辛忙去取來竹簡,遞給樗裏疾。樗裏疾低頭慢慢地看著竹簡上的內容,臉色越來越是嚴峻,他合上竹簡道:「老臣愚鈍,太後之意是……」
羋月冷笑一聲:「樗裏子,我說過,國政交給你,征伐交給我。可你的眼睛,卻不能隻盯著國政。我們的鄰居可是一點也沒有鬆懈啊。你看看趙侯雍的舉動吧——三年前,趙國與燕國聯兵擁我人秦,成為這六國中的大贏家。可他們迴師途中,又聯手滅掉了中山國。趙國擴張至此,仍不罷休,趙侯雍在國內強勢推行胡服騎射,此後數次戰爭,趙國均未有敗績。為了得到更多的良馬,他收服了林胡和樓煩兩支胡族,並趁我們對付季君之亂無暇分神之際,入侵我秦國榆林之地,得到大批草場和良馬,他意圖何在,你當看得清楚?」
樗裏疾不由得點頭:「車戰亡,騎戰興。趙國如今推行的胡服騎射,對國勢的影響,不下於先孝公推行的商君之法啊!」
羋月點頭道:「三年來我們困於季君之亂,讓趙國占了騎戰的先機啊。如今我們已經失去榆林之地,就不可再失去義渠。樗裏子,過去打仗以兵車為主,有千乘之國才能稱為大國。可是車戰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的戰爭,有多少騎兵才是關鍵。」
樗裏疾肅然:「太後的意思是,要與趙國在騎兵之戰上爭個高下,就必須要有義渠之騎兵?」
羋月搖了搖頭道:「不,我要訓練的是我們秦國的軍隊。從今天起,秦軍要與義渠軍隊一起作戰,學會騎兵之術的運用。義渠人是長在馬背上的民族,但他們雖然是草原的霸主,卻不會利用工具。」
樗裏疾道:「工具?」
羋月道:「不錯,秦人的兵器,秦人的弩箭,秦人的甲冑,與義渠的騎兵結合,必將所向無敵。」
樗裏疾看著羋月良久。他看錯了,眼前的女人,並不是一個剛生下孩子的婦人,也不是一個為情所惑的婦人,而是真正的君王。她有君王之才,更有君王之心,他之前的設想都錯了,他之前的擔心也是多餘的了。
</br>
樗裏疾亦是臉色憤然道:「太後今日不問,臣也是要說了。太後縱容義渠君,還要到何時啊?若是說當日他助大王登基有功,當年禁軍中魚龍混雜之時護衛有勞,那太後以金帛土地封賞之也就夠了。若太後與義渠君有情,單留義渠君於宮禁,縱有風議,也是小節。可如今義渠人在鹹陽屢犯商君之法,雖然臣曾經答應過太後輔佐內政,但太後若再這樣縱容下去,臣恐怕就無法再繼續坐在這個位子上了。」
羋月心中暗嘆一聲,果然這些男人自以為是,非要把好端端的事情延誤到如此嚴重才肯說出來。
她倒也奇怪,這兩撥人彼此看對方這般不順眼,卻偏偏在此事上如此有默契,不過懷了孕就當她是個易碎的陶器了,如今等她一生完,便又不約而同地表示自己為了她忍受了很久。
見樗裏疾氣鼓鼓的,羋月都不忍說這是他們雙方隱瞞導致的後果,隻得嘆道:「義渠人生長在草原上,放馬牧羊,行獵征伐,全沒有市集交易的概念。
他們在外征伐,迴到部族之內,大家的東西都是共享的,所以也不懂得在鹹陽拿東西是要給錢的。他們習慣了大塊吃肉,大口飲酒,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原也是舊時風氣。若在草原之上,是習俗,可是到了鹹陽,才是犯禁,是違法。」
樗裏疾昂然道:「可如今這裏是鹹陽,不是義渠。我記得太後曾經說過,秦國推行商君之法,無論王公大臣、庶民百姓,都必須遵守,違法必究。若是義渠人成了法外之臣,這大秦的法度,恐怕會成為一紙空文。」
羋月擺擺手:「我會勸義渠君在鹹陽城外設一軍營。義渠人不得擅出軍營,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可以開列單子,由我的內庫出錢購買送到軍營中去。他們自己軍營裏頭,行他們自己的法度,要喝酒要鬥毆,也由他們。我說過,商君之法必須執行,任何人都不可以違背。之前若有違法之事,是我未曾昭示於他們,所以就由我出錢,以錢代罰如何?」
樗裏疾卻不滿意:「太後既言商君之法不可違,為何違法之人,還能夠逍遙法外?」
羋月沉默良久:「你意欲何為?」
樗裏疾道:「將犯法的義渠人一一依法處理,而不是這般輕描淡寫地揭過。」
羋月搖頭道:「我若不同意呢?」
樗裏疾吹鬍子瞪眼道:「這須不是一二樁小事,而是多起惡性事件,太後要庇護義渠人,不怕亂了秦法嗎?」
羋月盯著樗裏疾:「義渠人進鹹陽,是我同意的,但義渠人在鹹陽鬧事,你卻不應該隱瞞於我,以致我不能及時處置。到如今事情越鬧越大,你才告訴我。這是我之過,還是丞相之過?」
樗裏疾臉微一紅,他與贏稷按下此事,固然有避免羋月孕中受驚的好意,卻也有等事態惡化了趁機收拾義渠人的打算,如今被羋月揭破,反而鎮定下來,道:「太後是大秦太後,自當站在我大秦的立場。義渠人不能成為法外之民,太後的內庫拿來為義渠人償付,這未免是以私情而害公義了。臣請太後明鑑。」
羋月盯著樗裏疾,直到對方不得不低下頭來,才道:「我自然還是秦國太後……繆辛,把上次那個竹簡給他。」
繆辛忙去取來竹簡,遞給樗裏疾。樗裏疾低頭慢慢地看著竹簡上的內容,臉色越來越是嚴峻,他合上竹簡道:「老臣愚鈍,太後之意是……」
羋月冷笑一聲:「樗裏子,我說過,國政交給你,征伐交給我。可你的眼睛,卻不能隻盯著國政。我們的鄰居可是一點也沒有鬆懈啊。你看看趙侯雍的舉動吧——三年前,趙國與燕國聯兵擁我人秦,成為這六國中的大贏家。可他們迴師途中,又聯手滅掉了中山國。趙國擴張至此,仍不罷休,趙侯雍在國內強勢推行胡服騎射,此後數次戰爭,趙國均未有敗績。為了得到更多的良馬,他收服了林胡和樓煩兩支胡族,並趁我們對付季君之亂無暇分神之際,入侵我秦國榆林之地,得到大批草場和良馬,他意圖何在,你當看得清楚?」
樗裏疾不由得點頭:「車戰亡,騎戰興。趙國如今推行的胡服騎射,對國勢的影響,不下於先孝公推行的商君之法啊!」
羋月點頭道:「三年來我們困於季君之亂,讓趙國占了騎戰的先機啊。如今我們已經失去榆林之地,就不可再失去義渠。樗裏子,過去打仗以兵車為主,有千乘之國才能稱為大國。可是車戰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的戰爭,有多少騎兵才是關鍵。」
樗裏疾肅然:「太後的意思是,要與趙國在騎兵之戰上爭個高下,就必須要有義渠之騎兵?」
羋月搖了搖頭道:「不,我要訓練的是我們秦國的軍隊。從今天起,秦軍要與義渠軍隊一起作戰,學會騎兵之術的運用。義渠人是長在馬背上的民族,但他們雖然是草原的霸主,卻不會利用工具。」
樗裏疾道:「工具?」
羋月道:「不錯,秦人的兵器,秦人的弩箭,秦人的甲冑,與義渠的騎兵結合,必將所向無敵。」
樗裏疾看著羋月良久。他看錯了,眼前的女人,並不是一個剛生下孩子的婦人,也不是一個為情所惑的婦人,而是真正的君王。她有君王之才,更有君王之心,他之前的設想都錯了,他之前的擔心也是多餘的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