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裏疾此時已經被她弄得毫無脾氣了,他微微轉頭,冷笑一聲,臉上是無奈又不屑於爭辯的神情。
羋月道:「當然,你這麽想沒錯。周天子分封了三千諸侯,許多人生來就擁有一切,想要做的就是保有一切。這些人衣食無憂,用的都是腦子,他們比天下人都要聰明得多。可是最終,這些聰明人都隨著他們的國家一起滅亡了。」
樗裏疾表情有些震動,想要說什麽,但看著羋月意氣風發的臉,還是嘆了一口氣,這時候他已經是從不屑一爭,到爭也無用的心態了。
羋月道:「我不是聰明人,先惠文王跟我說,他也不是聰明人。先孝公、商君更不是聰明人。鬥轉星移,世事變化,都不是聰明人推動的,因為聰明人不會浪費力氣,不會讓自己去做看上去勞而無功的事,不會去逆天行事。可是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聰明人不屑浪費自己的力氣,不屑髒了自己的手,等到亂局到來,被迫捲入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缺少改天換日的勇氣和積累。」
樗裏疾聽到這裏,卻激動起來:「可你這樣做,是要亂我大秦,亂我軍心,我豈能坐視不顧?」
羋月冷冷道:「我殺死諸公子,不跟舊族們妥協承認他們乘亂占據的封地,你自然怕內亂又起。我要改革軍製,你怕軍心不穩。你覺得四處已經著火,我還要火上澆油,所以你怕了,你要躲開。」
樗裏疾勃然大怒:「誰怕了?這江山是我贏家江山,生死我都跟它綁在一起。老臣說一句誅心的話,這真要遇上亂局,太後能躲得掉,老臣和大王為著身上流的血統,卻是躲不掉的。」
羋月斷然道:「躲不掉,就接著,跟我一起站在朝堂上,去迎接這天底下的風風雨雨吧。內政,我交給你,征伐,你交給我!」
樗裏疾有些觸動,嘴唇顫抖:「太後……」
羋月卻不繼續說下去,反而轉了個話題,道:「進入函穀關前,我曾經特意帶著大王去看崤山……你還記得崤山嗎?」
樗裏疾聽到「崤山」二字,早已是老淚縱橫:「身為秦人,如何敢忘崤山之戰,那是國恥啊。崤山上麵的累累白骨,是我秦國歷代為了東進中原而付出的代價啊。」
羋月輕嘆:「是啊,秦人一代代埋骨於東進之路,為什麽還要一代代人繼續東進?因為不東進,秦人就永遠被邊緣化,被視為蠻夷。列國不是不知道變法的好處,可是卻沒有勇氣去承擔變法的痛楚,隻有秦國挺過這種痛楚而真正強盛起來。六國是敵視秦國,因為他們不安,他們膽寒。我們能夠為了這些過時之人而停下改變的腳步,自廢武功再退迴到落後的秦國嗎?」
樗裏疾激動地道:「可他們是我大秦王族、贏家子孫,那些跟隨他們的是我們老秦舊族,他們才是我們秦國的根本。」
羋月斷然道:「不!如果你這麽想,秦國將會越來越弱小。樗裏子,我告訴你,沒有什麽老秦人、新權貴,將來所有俯首在我王旗之下的都是秦人,就如同過去所有的人都奉周天子號令一樣。」
樗裏疾聽到這裏,不禁大驚失色,立時站了起來:「太後,你……」
羋月端坐,肅然道:「將來的秦法,會取代今天的周禮。將來不會再有六國,不會再有諸侯之間無窮無盡的戰爭。如同七百年前天下奉周?四海歸一,將來,會是天下奉秦。樗裏疾,你可敢與我共同攜手創造這一天?」
樗裏疾被她這一聲斷喝,隻覺得一股熱血衝上頭頂,隻欲跪地一口應下,人已站起,話到嘴邊,最終還是強力克製住,緩緩道:「遠有齊國,近有趙魏,在南有楚,在西有戎,在外有敵,在內有亂,太後如何敢誇這樣的海口?」
趙王雍、魏王嗣、齊國辟疆、楚王槐都是當世英雄,立下過開疆拓土的功業,他們還不敢有此決心,太後能與他們相比?」
羋月道:「齊王已逝,魏王平庸,楚王易受擺布,當世唯有趙王,或可與我一爭高下。魏國衰,韓國弱,齊國有燕國牽製,趙國東有齊,西有秦,擴張困難。但對於我來說,西戎南楚,遲早是我囊中物,得西戎南楚之後,趙國焉能與我爭鋒?」
樗裏疾冷笑道:「天下英雄,並不如太後預想的這麽容易擺布。」
羋月道:「不試一試,怎麽知道?有時候,你們都是自己嚇住了自己。」
樗裏疾雙手握拳;「好,老臣就與太後打個賭,不敢說什麽天下奉秦,老臣什麽時候能看到太後將秦國恢復到先惠文王的盛況,便當向太後稱臣效忠。」
羋月道:「天下奉秦,是秦國必將成就的宏圖。在我有生之年做不到,我也能夠讓世人看到並承認大秦終將實現這個目標。自我子、我孫及至三世四世,終能至此!」
樗裏疾看著羋月,久久不語,他已經完全怔住了。他想到當年,在父親座前,聽到他說起如何推行商君之法的宏圖;在兄長座前,聽他說如何平定四方圖謀深遠的構想;甚至在侄子麵前,聽他說如何奪雍鼎以稱霸諸侯的可笑計劃。可是這三代君王,沒有一個人敢說出「天下奉秦」這四個字來,不,自周天子東遷之後,數百年間,天底下無數明君英主,都不敢說出這樣的話來。他心頭戰慄,他覺得恐懼,他覺得眼前似有一座泰山壓頂,讓他無法唿吸,無法說話。
也不知過了多久,樗裏疾方覺得五髒六腑似歸了原位,他本能她想避開這樣的話題,這不是他能承受的,可是,這又如此吸引著他,讓他忍不住跟隨著她,去投入這樣的狂想。不,他不敢再想下去,強抑心潮轉開話題:「太後不必說此遠景,老臣隻願秦國在此大亂之後,還能看到太後恢復先惠文王的基業。」
</br>
羋月道:「當然,你這麽想沒錯。周天子分封了三千諸侯,許多人生來就擁有一切,想要做的就是保有一切。這些人衣食無憂,用的都是腦子,他們比天下人都要聰明得多。可是最終,這些聰明人都隨著他們的國家一起滅亡了。」
樗裏疾表情有些震動,想要說什麽,但看著羋月意氣風發的臉,還是嘆了一口氣,這時候他已經是從不屑一爭,到爭也無用的心態了。
羋月道:「我不是聰明人,先惠文王跟我說,他也不是聰明人。先孝公、商君更不是聰明人。鬥轉星移,世事變化,都不是聰明人推動的,因為聰明人不會浪費力氣,不會讓自己去做看上去勞而無功的事,不會去逆天行事。可是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聰明人不屑浪費自己的力氣,不屑髒了自己的手,等到亂局到來,被迫捲入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缺少改天換日的勇氣和積累。」
樗裏疾聽到這裏,卻激動起來:「可你這樣做,是要亂我大秦,亂我軍心,我豈能坐視不顧?」
羋月冷冷道:「我殺死諸公子,不跟舊族們妥協承認他們乘亂占據的封地,你自然怕內亂又起。我要改革軍製,你怕軍心不穩。你覺得四處已經著火,我還要火上澆油,所以你怕了,你要躲開。」
樗裏疾勃然大怒:「誰怕了?這江山是我贏家江山,生死我都跟它綁在一起。老臣說一句誅心的話,這真要遇上亂局,太後能躲得掉,老臣和大王為著身上流的血統,卻是躲不掉的。」
羋月斷然道:「躲不掉,就接著,跟我一起站在朝堂上,去迎接這天底下的風風雨雨吧。內政,我交給你,征伐,你交給我!」
樗裏疾有些觸動,嘴唇顫抖:「太後……」
羋月卻不繼續說下去,反而轉了個話題,道:「進入函穀關前,我曾經特意帶著大王去看崤山……你還記得崤山嗎?」
樗裏疾聽到「崤山」二字,早已是老淚縱橫:「身為秦人,如何敢忘崤山之戰,那是國恥啊。崤山上麵的累累白骨,是我秦國歷代為了東進中原而付出的代價啊。」
羋月輕嘆:「是啊,秦人一代代埋骨於東進之路,為什麽還要一代代人繼續東進?因為不東進,秦人就永遠被邊緣化,被視為蠻夷。列國不是不知道變法的好處,可是卻沒有勇氣去承擔變法的痛楚,隻有秦國挺過這種痛楚而真正強盛起來。六國是敵視秦國,因為他們不安,他們膽寒。我們能夠為了這些過時之人而停下改變的腳步,自廢武功再退迴到落後的秦國嗎?」
樗裏疾激動地道:「可他們是我大秦王族、贏家子孫,那些跟隨他們的是我們老秦舊族,他們才是我們秦國的根本。」
羋月斷然道:「不!如果你這麽想,秦國將會越來越弱小。樗裏子,我告訴你,沒有什麽老秦人、新權貴,將來所有俯首在我王旗之下的都是秦人,就如同過去所有的人都奉周天子號令一樣。」
樗裏疾聽到這裏,不禁大驚失色,立時站了起來:「太後,你……」
羋月端坐,肅然道:「將來的秦法,會取代今天的周禮。將來不會再有六國,不會再有諸侯之間無窮無盡的戰爭。如同七百年前天下奉周?四海歸一,將來,會是天下奉秦。樗裏疾,你可敢與我共同攜手創造這一天?」
樗裏疾被她這一聲斷喝,隻覺得一股熱血衝上頭頂,隻欲跪地一口應下,人已站起,話到嘴邊,最終還是強力克製住,緩緩道:「遠有齊國,近有趙魏,在南有楚,在西有戎,在外有敵,在內有亂,太後如何敢誇這樣的海口?」
趙王雍、魏王嗣、齊國辟疆、楚王槐都是當世英雄,立下過開疆拓土的功業,他們還不敢有此決心,太後能與他們相比?」
羋月道:「齊王已逝,魏王平庸,楚王易受擺布,當世唯有趙王,或可與我一爭高下。魏國衰,韓國弱,齊國有燕國牽製,趙國東有齊,西有秦,擴張困難。但對於我來說,西戎南楚,遲早是我囊中物,得西戎南楚之後,趙國焉能與我爭鋒?」
樗裏疾冷笑道:「天下英雄,並不如太後預想的這麽容易擺布。」
羋月道:「不試一試,怎麽知道?有時候,你們都是自己嚇住了自己。」
樗裏疾雙手握拳;「好,老臣就與太後打個賭,不敢說什麽天下奉秦,老臣什麽時候能看到太後將秦國恢復到先惠文王的盛況,便當向太後稱臣效忠。」
羋月道:「天下奉秦,是秦國必將成就的宏圖。在我有生之年做不到,我也能夠讓世人看到並承認大秦終將實現這個目標。自我子、我孫及至三世四世,終能至此!」
樗裏疾看著羋月,久久不語,他已經完全怔住了。他想到當年,在父親座前,聽到他說起如何推行商君之法的宏圖;在兄長座前,聽他說如何平定四方圖謀深遠的構想;甚至在侄子麵前,聽他說如何奪雍鼎以稱霸諸侯的可笑計劃。可是這三代君王,沒有一個人敢說出「天下奉秦」這四個字來,不,自周天子東遷之後,數百年間,天底下無數明君英主,都不敢說出這樣的話來。他心頭戰慄,他覺得恐懼,他覺得眼前似有一座泰山壓頂,讓他無法唿吸,無法說話。
也不知過了多久,樗裏疾方覺得五髒六腑似歸了原位,他本能她想避開這樣的話題,這不是他能承受的,可是,這又如此吸引著他,讓他忍不住跟隨著她,去投入這樣的狂想。不,他不敢再想下去,強抑心潮轉開話題:「太後不必說此遠景,老臣隻願秦國在此大亂之後,還能看到太後恢復先惠文王的基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