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沉默良久,才一聲長嘆:「可嘆茵姬自以為得寵,可以在郭隗麵前興風作浪,卻不知……他讓她做這樣的事,便是打算要將她當成一個死人了。她雖有取死之道,但郭隗卻也……孟嬴,你以後要更加小心才是,我恐你不是他的對手。」
孟嬴沉下臉,冷笑一聲:「那又如何?我如今有蘇子相助,不會再聽任他以朝政之事恐嚇於我,大王又漸漸長大,權臣秉政之日,也不會太久了。」
羋月不再說話,過了一會兒,又問道:「洛邑可有新消息到來?」
孟嬴搖頭道:「沒有,不過秦人瞞得如此之緊,我猜……應該是兇多吉少了。」說到這裏,不免將這件丟臉的事,歸咎於秦王盪的生母,怒道:「孟羋愚鈍無知,誤我大秦新君。不想他竟荒唐至此。便是庶民之中,也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言,他堂堂秦王,竟親自舉鼎,與蠻夫比力氣?他便是想效法商紂王,那也不是什麽好名聲啊。」
羋月卻搖搖頭道:「他不是荒唐,也不是糊塗,他隻是自作聰明、弄巧成拙的愚夫而已。」
孟嬴詫異:「自作聰明?弄巧成拙?」
孟嬴不知其中內情,羋月昔年在秦惠文王身邊,卻是有些明白的,便同孟嬴解釋道:「天下爭霸,從來靠的都是國家的實力一點點積累,否則的話,縱然可以稱霸於一時,也隻是曇花一現。秦國從一個邊蠻小國走到現在,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有可以與諸侯一爭高下的能力。可秦王盪從小生活在吹捧當中,他又天生神力,再加上急功近利的甘茂煽動,於是走了一條自以為快捷的道路。」
孟嬴一怔:「你的意思是……盪去舉鼎,有其他的心思?」
羋月嘆道:「當年周武王一仗打進朝歌,逼得殷紂王自焚,遷九鼎歸洛邑,從此殷商氣數盡,周室興。而新王盪,打的就是這個主意。他集重兵快速進入洛邑,就是想逼得周天子讓位,遷九鼎於鹹陽,造成既定事實,向天下表示他已經成就霸業。他把霸業當成小孩子玩家家酒的玩具,或者匹夫鬥力的賭注了。」
孟嬴猛然醒悟:「原來如此,許多人認為他豢養力士隻是喜歡武力,其實,他是為了讓那幾個力士替他去舉鼎吧!」
羋月點了點頭,又道:「所以他盡力抬高大力士的身份,甚至不惜為此辱及將士,得罪朝臣,就是把寶押在這些大力士身上,以完成他遷移九鼎的夢想。隻可惜,國未富,民未強,憑著投機取巧求來的功業,就像建在流沙之上的樓台,風一吹就沒有了。」她借著酒水,畫了一個簡易的路線圖:「有甘茂為他籌劃,以強勢之兵,飛快推進至洛邑,隻能是速戰速決,否則很容易被魏韓兩國的兵馬反包圍。隻是沒想到,他苦心招來的大力士卻舉不起鼎……」
孟嬴點頭:「所以他騎虎難下——」轉而又惱道:「可他也不能不顧身份,真的自己去舉鼎啊——」
羋月迴思著那上大夫說的經過,又加上她一路來又細問過大行人,便已經有些明白:「是周人激他,讓他誤以為那些大力士舉不動鼎,隻是因為身份卑賤,沒有資格去舉鼎。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他既無知人之智,又無自知之明;既無勝人之實力,更無自勝之控製力。一個比別人蠢的人,卻想從天下的聰明人手中取巧,最終身敗名裂,也不足為奇了。」
孟嬴恨恨地道:「周人可惡,竟然如此算計於他!」
羋月搖頭道:「這倒怪不得周人,秦王盪要搬走他們的九鼎,他們豈能坐以待斃?這是大爭之世,輸就是輸,怪不得任何人。」
孟嬴忽然問她:「你現在打算怎麽辦?是要迴秦國嗎?」
羋月怔了一怔,有些心動,有些畏懼,有些茫然,也有些猶豫。這些日子以來,她反反覆覆地想過這個問題。到底要不要迴去呢?這是個機會,也是極大的危險。歷來國君出事,諸公子爭位,都會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自她聽羋姝說到「遺詔」之事開始,她就一直想著這一天的到來。可是現在真的是可以迴去的時機嗎?她和嬴稷無兵無權,無依無靠,遠在燕國,勢單力孤,她拿什麽迴去爭王位?在經歷了羋茵之事以後,她好不容易與黃歇重逢,幾番生死邊緣命懸一線,此時她若再迴去,要麵對的又將是什麽呢?
她看了孟嬴一眼。她知道郭隗毅然下手殺了羋茵,就是抱著在她身上投資將來秦王的打算,而孟嬴如今的殷勤,又何嚐不是如此?
可是,燕國能夠做到的,也僅此而已。大劫之後的燕國,自顧不暇,舉國上下最重要也最迫切的事,是應對齊國的壓迫,向齊國收迴失地,向齊國報仇雪恨。可連這一點,也隻敢想想、叫叫,而沒有辦法去實行。齊燕之間的武力已經懸殊,沒有足夠的機會,連這一點也辦不到,更遑論派出兵馬勞師遠征去秦國幫嬴稷奪迴江山了。這件事就目前為止,是絕對不可能的。
何況就算秦王盪真的死了,他還有同母的弟弟公子壯,還有目前還在秦國,有著豐厚封地、軍中勢力和母族倚仗的公子華、公子惲、公子奐等人,她如今迴去,有什麽必勝的把握?
當年重耳出奔在外四五年以後,其父晉獻公就死了,可重耳終究還是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才在國內群臣擁戴下殺迴朝去。
嬴稷想要迴國奪位,一要秦國重臣大族相請,二要列國諸侯有實力者支持,三要在秦國之內有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
</br>
孟嬴沉下臉,冷笑一聲:「那又如何?我如今有蘇子相助,不會再聽任他以朝政之事恐嚇於我,大王又漸漸長大,權臣秉政之日,也不會太久了。」
羋月不再說話,過了一會兒,又問道:「洛邑可有新消息到來?」
孟嬴搖頭道:「沒有,不過秦人瞞得如此之緊,我猜……應該是兇多吉少了。」說到這裏,不免將這件丟臉的事,歸咎於秦王盪的生母,怒道:「孟羋愚鈍無知,誤我大秦新君。不想他竟荒唐至此。便是庶民之中,也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言,他堂堂秦王,竟親自舉鼎,與蠻夫比力氣?他便是想效法商紂王,那也不是什麽好名聲啊。」
羋月卻搖搖頭道:「他不是荒唐,也不是糊塗,他隻是自作聰明、弄巧成拙的愚夫而已。」
孟嬴詫異:「自作聰明?弄巧成拙?」
孟嬴不知其中內情,羋月昔年在秦惠文王身邊,卻是有些明白的,便同孟嬴解釋道:「天下爭霸,從來靠的都是國家的實力一點點積累,否則的話,縱然可以稱霸於一時,也隻是曇花一現。秦國從一個邊蠻小國走到現在,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有可以與諸侯一爭高下的能力。可秦王盪從小生活在吹捧當中,他又天生神力,再加上急功近利的甘茂煽動,於是走了一條自以為快捷的道路。」
孟嬴一怔:「你的意思是……盪去舉鼎,有其他的心思?」
羋月嘆道:「當年周武王一仗打進朝歌,逼得殷紂王自焚,遷九鼎歸洛邑,從此殷商氣數盡,周室興。而新王盪,打的就是這個主意。他集重兵快速進入洛邑,就是想逼得周天子讓位,遷九鼎於鹹陽,造成既定事實,向天下表示他已經成就霸業。他把霸業當成小孩子玩家家酒的玩具,或者匹夫鬥力的賭注了。」
孟嬴猛然醒悟:「原來如此,許多人認為他豢養力士隻是喜歡武力,其實,他是為了讓那幾個力士替他去舉鼎吧!」
羋月點了點頭,又道:「所以他盡力抬高大力士的身份,甚至不惜為此辱及將士,得罪朝臣,就是把寶押在這些大力士身上,以完成他遷移九鼎的夢想。隻可惜,國未富,民未強,憑著投機取巧求來的功業,就像建在流沙之上的樓台,風一吹就沒有了。」她借著酒水,畫了一個簡易的路線圖:「有甘茂為他籌劃,以強勢之兵,飛快推進至洛邑,隻能是速戰速決,否則很容易被魏韓兩國的兵馬反包圍。隻是沒想到,他苦心招來的大力士卻舉不起鼎……」
孟嬴點頭:「所以他騎虎難下——」轉而又惱道:「可他也不能不顧身份,真的自己去舉鼎啊——」
羋月迴思著那上大夫說的經過,又加上她一路來又細問過大行人,便已經有些明白:「是周人激他,讓他誤以為那些大力士舉不動鼎,隻是因為身份卑賤,沒有資格去舉鼎。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他既無知人之智,又無自知之明;既無勝人之實力,更無自勝之控製力。一個比別人蠢的人,卻想從天下的聰明人手中取巧,最終身敗名裂,也不足為奇了。」
孟嬴恨恨地道:「周人可惡,竟然如此算計於他!」
羋月搖頭道:「這倒怪不得周人,秦王盪要搬走他們的九鼎,他們豈能坐以待斃?這是大爭之世,輸就是輸,怪不得任何人。」
孟嬴忽然問她:「你現在打算怎麽辦?是要迴秦國嗎?」
羋月怔了一怔,有些心動,有些畏懼,有些茫然,也有些猶豫。這些日子以來,她反反覆覆地想過這個問題。到底要不要迴去呢?這是個機會,也是極大的危險。歷來國君出事,諸公子爭位,都會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自她聽羋姝說到「遺詔」之事開始,她就一直想著這一天的到來。可是現在真的是可以迴去的時機嗎?她和嬴稷無兵無權,無依無靠,遠在燕國,勢單力孤,她拿什麽迴去爭王位?在經歷了羋茵之事以後,她好不容易與黃歇重逢,幾番生死邊緣命懸一線,此時她若再迴去,要麵對的又將是什麽呢?
她看了孟嬴一眼。她知道郭隗毅然下手殺了羋茵,就是抱著在她身上投資將來秦王的打算,而孟嬴如今的殷勤,又何嚐不是如此?
可是,燕國能夠做到的,也僅此而已。大劫之後的燕國,自顧不暇,舉國上下最重要也最迫切的事,是應對齊國的壓迫,向齊國收迴失地,向齊國報仇雪恨。可連這一點,也隻敢想想、叫叫,而沒有辦法去實行。齊燕之間的武力已經懸殊,沒有足夠的機會,連這一點也辦不到,更遑論派出兵馬勞師遠征去秦國幫嬴稷奪迴江山了。這件事就目前為止,是絕對不可能的。
何況就算秦王盪真的死了,他還有同母的弟弟公子壯,還有目前還在秦國,有著豐厚封地、軍中勢力和母族倚仗的公子華、公子惲、公子奐等人,她如今迴去,有什麽必勝的把握?
當年重耳出奔在外四五年以後,其父晉獻公就死了,可重耳終究還是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才在國內群臣擁戴下殺迴朝去。
嬴稷想要迴國奪位,一要秦國重臣大族相請,二要列國諸侯有實力者支持,三要在秦國之內有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