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盪大喜,便親率大軍,引任鄙、孟賁等人巡視,然後直趨洛邑,以窺周室。


    此時周天子雖在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則困居小城,且執政的東周公和西周公不和,內鬥頻頻,於是王室氣象,更加衰微。


    周天子派使者郊迎,向秦王致天子之問候,並稱周天子欲在王城宮中盛禮相迎秦王。秦王遜謝,卻提出欲在明堂一觀九鼎。周室眾人聽話聽音,均是大驚,但眼見秦國兵臨城下,素日倚為屏障的韓國也是低頭讓步,也不得不答應此事。


    於是兩人便依約在明堂相見。


    所謂的明堂,便是王朝先祖之宗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至後世,則稱之為「太廟」。


    秦王盪率兵進入明堂時,便見周室之人已經在高台之上相候了。


    這一任的周天子姓姬名延,史稱周赧王,年紀雖與秦王盪相差不多,但看上去卻顯得蒼白虛弱,萎靡不振,雖然高高地站在高台之上,卻是一臉的愁苦之相,與正在階下雖以臣禮相見,但相貌魁梧雄壯,更帶著意氣飛揚神情的秦王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人見禮罷,秦王盪看了看周天子氣色,再轉眼掃視這明堂之中,建築陳舊,朱漆掉落,甚至連旌旗也顯出顏色殘褪的樣子,眼中輕視之意,更是掩遮不住,對身邊的甘茂低聲道:「周室氣數已盡,在這明堂與周天子的臉上,都能夠看得出來。」


    甘茂也不禁露出微笑,壓低了聲音道:「而我大秦之業,便似大王,如驕陽淩空。」


    秦王盪哈哈一笑,看著台上隱約可見的九鼎光芒,眼中露出不可抑止的野心,低聲道:「從來王朝更易,就是九鼎遷移。寡人今日,就要把這九鼎給搬個位置。」說罷便昂首闊步,走上台階。


    他上了高台,與周天子再度見禮,相攜走到明堂之上。但見殿前擺放了九隻形狀不同、大小各異的銅鼎,顯然亦是久經風吹雨打,顯出年代久遠的青斑來。這就是象徵著天下歸屬的九鼎。


    秦王盪點頭輕嘆,轉而問周天子道:「敢問周天子,此便是九鼎乎?」


    他站在周天子身邊,比他足足高了一個頭,更兼氣勢逼人,逼迫得周天子如受重壓,張了張口,方想迴話,卻是一陣氣虛,喘咳不已。


    此時他身邊便有一個大夫模樣的人上前接口道:「正是,此九鼎本是夏禹收天下九州之金而鑄成,有荊、梁、雍、豫、徐、青、揚、兗、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貢賦之數。九鼎列於朝,為天子掌九州的象徵。」


    秦王盪瞟了那人一眼,見他倒是一臉毫不畏懼的樣子,眼光不由得在那人臉上多停留了一下,方問道:「你是何人?」


    那人拱手:「小人東周國蘇代。」


    秦王盪哼了一聲,沒有理睬,徑直走了下去。他卻不知,這蘇代便是蘇秦之弟,雖然不如乃兄才智,但於這周室之中,已經算得拔尖人才,見這秦王盪如此驕橫,心中怒氣勃發,麵上卻不動聲色,隻瞧著這秦王接下來的舉動,思忖著隨機應變之法。


    但見秦王盪走到九鼎之邊,一隻隻看過了,忽然拍了拍一隻銅鼎,嘆道:「此雍州之鼎也,當屬秦國。」說著忽然轉頭問周天子:「寡人慾攜此鼎歸我秦國,大王可允?」


    周天子臉色都變了,這種「問鼎」的舉動,昔年隻有楚國才幹過,楚莊王曾問鼎之輕重,楚威王亦曾索要九鼎,皆被策士以列國形勢牽製,以計謀破之。


    楚人自周建立以來就沒被馴服過,可這北方六國,卻真是誰也沒幹過這事啊。


    當此之際,當然是名臣折衝樽俎之時,仍然是那蘇代替周天子發言道:「鼎乃天子之器,重達千鈞,自此九鼎鑄成以來,除奉天子之命合力遷移之外,凡人豈可輕易舉起?」


    秦王盪轉頭,嘴角一絲冷笑,厲聲道:「若是有人能舉起又如何?是不是就能夠把它給搬走了?」


    蘇代見他如此無理,險些發作,最終還是忍下氣來,瞧了周天子一眼,這句話卻隻有周天子能答,不是臣下敢說的。


    周天子終究是帝王之尊,雖然氣虛體弱,但不能被人逼到這份上還不說話,見狀也隻有壯著膽子道:「寡人不信有誰能舉得起這鼎。」


    秦王盪忽然張揚地大笑起來:「那寡人與大王打個賭。大王說無人能舉得起,寡人卻說,有人能舉得起。若是寡人贏了,那寡人舉得起什麽鼎,就把這鼎當成賭注帶走,如何?」


    此時秦王的野心昭然若揭,便連雍州之鼎也不再提,直奔九鼎而去。周天子被他這張狂之態所震懾,整個人站在那兒,氣得臉色蒼白,身子搖搖欲墜。


    蘇代亦是氣得臉色發白,見狀心生一計,扶住周天子,低聲道:「大王,就讓他來舉。」


    周天子隻得壯起膽子,勉強應了一聲道:「秦王無禮,九鼎非天命不可移,逆天行事,後果自負。」


    秦王盪仰天大笑。自繼位以來,一步步精心謀劃,便是為了這一天,當下將手一揮,喝道:「任鄙、孟賁、烏獲,你們何人能舉?」


    站於階下的秦國諸臣相視一眼,有些人這時候才明白,為何秦王盪自繼位起,便對這三個大力士厚賜高爵,卻原來是為了今日。


    孟賁等三人卻是早有準備,當下應聲上前到了雍鼎之前,各自輪流試了試力,對望一眼。秦王盪既早有此準備,自然在秦國之時,便已經探得這九鼎大致重量,自己在鹹陽照此重量也鑄了數鼎,由輕到重,教這些大力士日日練舉。雖然如今一探這鼎,與素日那最重的鼎略有差異,但自忖便是一人舉不起,難道三人都舉不起不成?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羋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蔣勝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蔣勝男並收藏羋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