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二十餘日,終於到了秦趙邊境,馬車停了下來。
羋月掀簾看去,但見一隊趙國騎兵站在界碑處,為首的是一個紅衣的貴公子,旁邊還有幾輛空著的馬車。
趙人尚火德,衣飾以紅色為主,又因如今的趙侯雍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這些趙兵幾乎都是緊身短打,就連為首的貴公子,也是如此。與正在朝他們行來的秦國馬隊基本上以黑色為主、皆是寬袖大袍的樣子形成對比。
魏冉馳近,向著麵前貴公子行了一禮,道:「公子勝。」
那貴公子二十出頭,見狀連忙還禮道:「魏兄。」
此時車隊已經停下,魏冉扶著羋月從馬車上走下。
羋月頭戴帷帽,領著嬴稷走上前去。此時對方亦已下馬,見羋月走來,便行禮道:「趙勝見過夫人。」
魏冉忙介紹道:「阿姊,這位就是趙王之子,公子勝。」
羋月點頭,令嬴稷見禮,心中卻已想起對方的身份來。
趙侯雍心懷大誌,是諸侯中唯一尚未稱王之人,可這並不說明趙國的實力不如他國。正相反,自趙侯雍繼位以後,趙國的實力一直在擴張中。數年前,趙侯雍不顧重臣反對,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之製,這一場變化對於趙國來說,不亞於秦國的商鞅變法。
趙公子勝,是趙侯雍諸子中,最具賢名、最受擁戴之人。魏冉便是在秦國派他參加與趙國聯兵,送孟嬴與燕王職迴燕奪位的戰役中,與趙勝結下了友誼。自秦入燕,要經由趙國,魏冉的兵馬不能入趙境,便隻有拜託趙公子勝相助了。
趙勝笑得十分謙和,並無身為公子的傲氣,舉止皆是彬彬有禮。
魏冉轉頭向羋月道:「阿姊,此處為秦趙邊境,未奉君令,不得越界。我隻能送你到這裏了,幸得公子勝高義,答應接下來把你送到燕國。」
羋月上前斂袖為禮:「多謝公子勝。」
趙勝忙拱手道:「羋夫人,我與魏兄一見如故,君子一諾,我當護送兩位到燕國。」
當下便指揮諸人換車。羋月亦知,秦趙車軌不同,不能通用,當下便由薜荔等人把行李搬上趙國馬車。
於是,就在這秦趙交界處,安營紮寨。魏冉與趙勝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敘舊,直至夜深睡去。
夜深了,羋月哄睡了嬴稷,獨自走出營帳,卻見夜色茫茫,不知方向。
想當年,她從楚國離開,也是這樣的夜色,也是這樣的茫然。然而當時她雖然獨自一人,卻有著對未來的嚮往。可如今,孤兒寡母,千裏家國,她又當何處安身?
天亮了,兩邊就要辭別。
魏冉與趙勝捧著因宿醉而不適的頭,各自道別。
魏冉殷殷囑託:「子勝,我阿姊和外甥就要多拜託您了。」
趙勝慨然道:「魏兄說哪裏話來?令姊與令甥交與我趙勝,你就放心吧。」
魏冉走到羋月麵前,跪下,不由得哽咽:「阿姊,此去千裏,不知何時能夠再見。我盼著阿姊能夠早日歸來,我當率軍親迎阿姊。」
羋月輕撫著魏冉的肩頭,嘆息:「小冉,你放心,我一定盡早歸來。」
嬴稷撲上前抱住了魏冉,哭道:「舅舅……」
魏冉抱起嬴稷,輕輕地哄著。好不容易,羋月母子才與魏冉依依惜別。
馬車越過界碑,向東而去。
一入趙地,羋月不再一直坐在馬車裏。有時候她也會戴上帷帽,一起騎行。
趙勝對羋月頗為好奇,觀察了幾日之後,見羋月雖然心情抑鬱,但為人爽朗,並不扭捏,便也試著與她慢慢接近交談。
「剛認識魏冉兄弟的時候,每天聽他提起他的阿姊,我一直在想,夫人是如何了不起的女人,將來若有幸,當拜見才是。」趙勝這日,便拿魏冉提起了話頭。
羋月輕嘆:「我對不住冉弟,讓他小小年紀便從軍,幸而他能夠在軍中得各方兄弟朋友的幫助,方有今日。冉弟素日寡言,但對公子如此信重,妾深信公子乃當今人傑也。」
趙勝平生聽多了奉承,但聽她這話說起來,質樸又可信,不由得笑道:「魏將軍用兵如神,勝對他十分敬重。能夠得魏將軍此言,不勝榮幸。」
羋月一路行來,瞧見趙兵衣飾、行軍隊列,與秦兵、楚兵已大為不同。這卻令她想起當年入秦之時,看到義渠兵與秦兵交陣的情形,隻覺得趙兵舉止之間,倒有些胡兵的模樣。她心中一動,便想問趙勝究竟:「妾亦曾聽說,趙侯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這一路走來,趙國兵士行動矯捷,來去如風。依妾看來,趙國興盛,當在眼前。」
趙勝聽到她誇獎趙兵胡服騎射,嘴角不禁有一絲得意,微笑道:「夫人謬讚。您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羋月不禁奇道,「難道這其中還有內情不成?」
趙勝道:「事實上,為了胡服騎射的事,父侯深受國中宗族和封臣的壓力。說什麽衣冠盡失,形同狄戎,長此以往,恐國將不國。」
羋月想到昔年在楚國推行改革而失敗的屈原,以及死於車裂的商鞅,不禁也輕嘆道:「是啊,列國要推行改製,都要承受千夫所指。況趙國歷史悠久,三晉之中,唯趙人衣冠,最有古風,也最得世人崇拜。我聽說以前有個燕國人,仰慕趙人舉手投足的風範,特地居於邯鄲,學習趙人儀態。結果,沒有學到趙人怎麽走路,卻連自己原來怎麽走路也忘記了……」這邯鄲學步的故事,其實正充分說明,列國對趙人文化和衣飾的崇拜與追捧。這是趙國的榮光,卻也是趙國的負累。如今趙侯推行胡服騎射,連她一個後宮婦人,都可以一眼看出對軍隊的好處來。可是卻也讓趙國的諸封臣領主,看到了自己世代相傳的權勢將被削弱的風險。所謂「捍衛祖製」,不過是拿到檯麵上的理由罷了。
</br>
羋月掀簾看去,但見一隊趙國騎兵站在界碑處,為首的是一個紅衣的貴公子,旁邊還有幾輛空著的馬車。
趙人尚火德,衣飾以紅色為主,又因如今的趙侯雍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這些趙兵幾乎都是緊身短打,就連為首的貴公子,也是如此。與正在朝他們行來的秦國馬隊基本上以黑色為主、皆是寬袖大袍的樣子形成對比。
魏冉馳近,向著麵前貴公子行了一禮,道:「公子勝。」
那貴公子二十出頭,見狀連忙還禮道:「魏兄。」
此時車隊已經停下,魏冉扶著羋月從馬車上走下。
羋月頭戴帷帽,領著嬴稷走上前去。此時對方亦已下馬,見羋月走來,便行禮道:「趙勝見過夫人。」
魏冉忙介紹道:「阿姊,這位就是趙王之子,公子勝。」
羋月點頭,令嬴稷見禮,心中卻已想起對方的身份來。
趙侯雍心懷大誌,是諸侯中唯一尚未稱王之人,可這並不說明趙國的實力不如他國。正相反,自趙侯雍繼位以後,趙國的實力一直在擴張中。數年前,趙侯雍不顧重臣反對,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之製,這一場變化對於趙國來說,不亞於秦國的商鞅變法。
趙公子勝,是趙侯雍諸子中,最具賢名、最受擁戴之人。魏冉便是在秦國派他參加與趙國聯兵,送孟嬴與燕王職迴燕奪位的戰役中,與趙勝結下了友誼。自秦入燕,要經由趙國,魏冉的兵馬不能入趙境,便隻有拜託趙公子勝相助了。
趙勝笑得十分謙和,並無身為公子的傲氣,舉止皆是彬彬有禮。
魏冉轉頭向羋月道:「阿姊,此處為秦趙邊境,未奉君令,不得越界。我隻能送你到這裏了,幸得公子勝高義,答應接下來把你送到燕國。」
羋月上前斂袖為禮:「多謝公子勝。」
趙勝忙拱手道:「羋夫人,我與魏兄一見如故,君子一諾,我當護送兩位到燕國。」
當下便指揮諸人換車。羋月亦知,秦趙車軌不同,不能通用,當下便由薜荔等人把行李搬上趙國馬車。
於是,就在這秦趙交界處,安營紮寨。魏冉與趙勝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敘舊,直至夜深睡去。
夜深了,羋月哄睡了嬴稷,獨自走出營帳,卻見夜色茫茫,不知方向。
想當年,她從楚國離開,也是這樣的夜色,也是這樣的茫然。然而當時她雖然獨自一人,卻有著對未來的嚮往。可如今,孤兒寡母,千裏家國,她又當何處安身?
天亮了,兩邊就要辭別。
魏冉與趙勝捧著因宿醉而不適的頭,各自道別。
魏冉殷殷囑託:「子勝,我阿姊和外甥就要多拜託您了。」
趙勝慨然道:「魏兄說哪裏話來?令姊與令甥交與我趙勝,你就放心吧。」
魏冉走到羋月麵前,跪下,不由得哽咽:「阿姊,此去千裏,不知何時能夠再見。我盼著阿姊能夠早日歸來,我當率軍親迎阿姊。」
羋月輕撫著魏冉的肩頭,嘆息:「小冉,你放心,我一定盡早歸來。」
嬴稷撲上前抱住了魏冉,哭道:「舅舅……」
魏冉抱起嬴稷,輕輕地哄著。好不容易,羋月母子才與魏冉依依惜別。
馬車越過界碑,向東而去。
一入趙地,羋月不再一直坐在馬車裏。有時候她也會戴上帷帽,一起騎行。
趙勝對羋月頗為好奇,觀察了幾日之後,見羋月雖然心情抑鬱,但為人爽朗,並不扭捏,便也試著與她慢慢接近交談。
「剛認識魏冉兄弟的時候,每天聽他提起他的阿姊,我一直在想,夫人是如何了不起的女人,將來若有幸,當拜見才是。」趙勝這日,便拿魏冉提起了話頭。
羋月輕嘆:「我對不住冉弟,讓他小小年紀便從軍,幸而他能夠在軍中得各方兄弟朋友的幫助,方有今日。冉弟素日寡言,但對公子如此信重,妾深信公子乃當今人傑也。」
趙勝平生聽多了奉承,但聽她這話說起來,質樸又可信,不由得笑道:「魏將軍用兵如神,勝對他十分敬重。能夠得魏將軍此言,不勝榮幸。」
羋月一路行來,瞧見趙兵衣飾、行軍隊列,與秦兵、楚兵已大為不同。這卻令她想起當年入秦之時,看到義渠兵與秦兵交陣的情形,隻覺得趙兵舉止之間,倒有些胡兵的模樣。她心中一動,便想問趙勝究竟:「妾亦曾聽說,趙侯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這一路走來,趙國兵士行動矯捷,來去如風。依妾看來,趙國興盛,當在眼前。」
趙勝聽到她誇獎趙兵胡服騎射,嘴角不禁有一絲得意,微笑道:「夫人謬讚。您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羋月不禁奇道,「難道這其中還有內情不成?」
趙勝道:「事實上,為了胡服騎射的事,父侯深受國中宗族和封臣的壓力。說什麽衣冠盡失,形同狄戎,長此以往,恐國將不國。」
羋月想到昔年在楚國推行改革而失敗的屈原,以及死於車裂的商鞅,不禁也輕嘆道:「是啊,列國要推行改製,都要承受千夫所指。況趙國歷史悠久,三晉之中,唯趙人衣冠,最有古風,也最得世人崇拜。我聽說以前有個燕國人,仰慕趙人舉手投足的風範,特地居於邯鄲,學習趙人儀態。結果,沒有學到趙人怎麽走路,卻連自己原來怎麽走路也忘記了……」這邯鄲學步的故事,其實正充分說明,列國對趙人文化和衣飾的崇拜與追捧。這是趙國的榮光,卻也是趙國的負累。如今趙侯推行胡服騎射,連她一個後宮婦人,都可以一眼看出對軍隊的好處來。可是卻也讓趙國的諸封臣領主,看到了自己世代相傳的權勢將被削弱的風險。所謂「捍衛祖製」,不過是拿到檯麵上的理由罷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