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一個個神龕靈位,想著歷代先祖創業至今,不知經歷過多少難以抉擇的關頭,那時候,他們是怎麽做的?
自非子立國,復嬴氏之祀,至今已經歷經六百多年、三十一君。秦國先祖曾於渭水牧馬;為了這塊被周室放棄的土地,曾有數代君王死於與西戎作戰的戰場上;在秦穆公之時,曾試圖爭霸;亦曾經陷於內亂,數代衰弱。
而今,秦國又到了生死歧途,他該如何取捨,如何決斷?
秦王駟看著秦孝公的靈位,很想問他,當初為什麽他可以將整個國家給商鞅做賭注來賭國運。還有秦穆公,他在秦國弱小之時,「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裏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可是崤山一敗,霸業垂成,他又是怎麽樣的想法?
他撫了撫心口。秦國以變法崛起,而成為諸侯之忌。自他繼位以來,秦國無有一日,不處於危機之中。而如今,他征戰多年的舊傷時常發作,明明有著未竟的雄圖霸業,卻不得不提前為身後事考慮。也因此他步步猶疑,竟失去了往日的決斷之力。
若換了過去,如王後、太子這般的行為,他是斷不能容忍的。若換了過去,一個妃嬪的去留,亦根本不足以讓他猶豫不決。
王圖霸業猶在,身後之事何托?嬴華無開拓之才,嬴盪隻知進不知退,嬴稷幼小而難定未來……那麽,他是不是要如張儀所說,在羋八子身上,賭一賭國運?
一邊是怕紛爭導致國家衰亡,而不由自主地一次次為了平穩過渡而妥協;另一邊,卻是畢生追求卓越的心性,不甘王圖霸業就此沒落,忍不住要押一押國運去賭的不甘。
擇嫡、擇賢,何去何從?
繆監侍立在明堂外,靜靜地等著。
他並不知道,張儀和秦王駟說了些什麽,隻知道張儀說完,秦王駟便親身率兵,前去堵截羋八子。可是截迴之後,他卻沒有見她,隻是將嬴稷接到了承明殿,父子倆關上門,說了很久的話。
然後,今天一早他就進了明堂,一直待到現在。
他在秦宮這麽多年,自覺沒有什麽事是他不明白的。可是此時,他卻覺得,自己已經看不懂了。
他甚至有一種感覺,秦王駟也在迷惘當中,而這亦是前所未有的事。他開始服侍這位主子的時候,他還隻是個十幾歲的少年,卻已經擁有未來君王的氣質。他是那樣自信,可以一眼看透一個人,也可以極快地看透一件事。他有強韌的心性,不為言語所動,不為威權所屈,不為手段所惑,更不為榮辱而易誌。
他看著他的君王,一步步走到了現在。他一直以為,大王是無敵的,是不惑的。可是如今,他看得出大王的煎熬來。縱然再英明的君王,也是人,身負秦國六百年的國運,麵對列國無所不用其極的謀算,麵對後繼無人的恐懼,麵對死亡的威脅,也會困惑,也會畏懼,也會退縮,也會猶豫,也會無措。
他心疼他的君王,卻苦於自己沒有辦法相助,心中卻是盼望,若有人能夠解君王之惑,他一介老奴,便是肝腦塗地,亦是甘願。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秦王駟走了出來。
繆監迎上前,扶著他走下台階,便聽得秦王駟吩咐道:「去常寧殿。」
此刻,常寧殿中,門外守衛森嚴,而室內,羋月一人抱膝獨坐。
自昨日被截迴之後,繆監抱走嬴稷,而她就在侍衛的「護送」之下迴了常寧殿,再也無法自由行動了。
這一天一夜,她就這麽獨自抱膝坐著,苦苦思索應對之策。
這時候,常寧殿房門打開。蜷縮在榻上的羋月驚愕地抬頭,看到秦王駟高大的身影擋住了落日,他慢慢地走了進來,影子被陽光拉得長長的。
羋月跳下地來,奔向秦王駟,一把揪住了他的衣袍質問道:「子稷呢,你把子稷弄哪兒去了?你為什麽不放我走,為什麽要帶走子稷?」
秦王駟雙手扼住羋月的肩頭,眼神熾熱:「寡人允準你出宮,可是沒有允準你離開鹹陽,更沒有允準你離開秦國。你離開秦國,打算去哪兒?」
羋月不想迴答,她欲轉頭,秦王駟卻按住她,強迫她麵對自己。
羋月看著秦王駟,他身上有一種東西,讓她感覺陌生,那是一種長久殺伐決斷形成的威壓之氣。原來此前,他在她眼前展示的,還不是完全的麵目啊。這種氣勢是危險的、可怕的,羋月的直覺告訴她,不要和他作對,猶如看到一頭猛獸,隻能退避,而不要去挑戰一樣。
她直視秦王駟的眼睛,說了兩個字:「洛陽。」
秦王駟緩緩地鬆開手,忽然走到她原來坐的位置上,一指對麵:「坐。」
羋月走到他的對麵坐下,整個人充滿了警惕。秦王駟看著她,她此刻的神情和姿勢,既陌生又熟悉。說陌生,是因為她在他麵前,從未有過如此的姿勢;說熟悉,那是他接見列國使臣的時候,對方如臨大敵的模樣,每每便是如此。
秦王駟看著羋月,問:「為什麽是洛陽?」他不待羋月迴答,自己卻已經徑直說了下去,「是因為周天子在洛陽是嗎?列國的動向,在洛陽可以看得最清楚,是嗎?」
羋月嘴角抽動一下,雙手緊緊對握在一起,用這種方式,感受到支撐的力量,口中卻完全是一派外交辭令:「妾身隻覺得,洛陽最安全,可以讓子稷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學習成長。」
</br>
自非子立國,復嬴氏之祀,至今已經歷經六百多年、三十一君。秦國先祖曾於渭水牧馬;為了這塊被周室放棄的土地,曾有數代君王死於與西戎作戰的戰場上;在秦穆公之時,曾試圖爭霸;亦曾經陷於內亂,數代衰弱。
而今,秦國又到了生死歧途,他該如何取捨,如何決斷?
秦王駟看著秦孝公的靈位,很想問他,當初為什麽他可以將整個國家給商鞅做賭注來賭國運。還有秦穆公,他在秦國弱小之時,「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裏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可是崤山一敗,霸業垂成,他又是怎麽樣的想法?
他撫了撫心口。秦國以變法崛起,而成為諸侯之忌。自他繼位以來,秦國無有一日,不處於危機之中。而如今,他征戰多年的舊傷時常發作,明明有著未竟的雄圖霸業,卻不得不提前為身後事考慮。也因此他步步猶疑,竟失去了往日的決斷之力。
若換了過去,如王後、太子這般的行為,他是斷不能容忍的。若換了過去,一個妃嬪的去留,亦根本不足以讓他猶豫不決。
王圖霸業猶在,身後之事何托?嬴華無開拓之才,嬴盪隻知進不知退,嬴稷幼小而難定未來……那麽,他是不是要如張儀所說,在羋八子身上,賭一賭國運?
一邊是怕紛爭導致國家衰亡,而不由自主地一次次為了平穩過渡而妥協;另一邊,卻是畢生追求卓越的心性,不甘王圖霸業就此沒落,忍不住要押一押國運去賭的不甘。
擇嫡、擇賢,何去何從?
繆監侍立在明堂外,靜靜地等著。
他並不知道,張儀和秦王駟說了些什麽,隻知道張儀說完,秦王駟便親身率兵,前去堵截羋八子。可是截迴之後,他卻沒有見她,隻是將嬴稷接到了承明殿,父子倆關上門,說了很久的話。
然後,今天一早他就進了明堂,一直待到現在。
他在秦宮這麽多年,自覺沒有什麽事是他不明白的。可是此時,他卻覺得,自己已經看不懂了。
他甚至有一種感覺,秦王駟也在迷惘當中,而這亦是前所未有的事。他開始服侍這位主子的時候,他還隻是個十幾歲的少年,卻已經擁有未來君王的氣質。他是那樣自信,可以一眼看透一個人,也可以極快地看透一件事。他有強韌的心性,不為言語所動,不為威權所屈,不為手段所惑,更不為榮辱而易誌。
他看著他的君王,一步步走到了現在。他一直以為,大王是無敵的,是不惑的。可是如今,他看得出大王的煎熬來。縱然再英明的君王,也是人,身負秦國六百年的國運,麵對列國無所不用其極的謀算,麵對後繼無人的恐懼,麵對死亡的威脅,也會困惑,也會畏懼,也會退縮,也會猶豫,也會無措。
他心疼他的君王,卻苦於自己沒有辦法相助,心中卻是盼望,若有人能夠解君王之惑,他一介老奴,便是肝腦塗地,亦是甘願。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秦王駟走了出來。
繆監迎上前,扶著他走下台階,便聽得秦王駟吩咐道:「去常寧殿。」
此刻,常寧殿中,門外守衛森嚴,而室內,羋月一人抱膝獨坐。
自昨日被截迴之後,繆監抱走嬴稷,而她就在侍衛的「護送」之下迴了常寧殿,再也無法自由行動了。
這一天一夜,她就這麽獨自抱膝坐著,苦苦思索應對之策。
這時候,常寧殿房門打開。蜷縮在榻上的羋月驚愕地抬頭,看到秦王駟高大的身影擋住了落日,他慢慢地走了進來,影子被陽光拉得長長的。
羋月跳下地來,奔向秦王駟,一把揪住了他的衣袍質問道:「子稷呢,你把子稷弄哪兒去了?你為什麽不放我走,為什麽要帶走子稷?」
秦王駟雙手扼住羋月的肩頭,眼神熾熱:「寡人允準你出宮,可是沒有允準你離開鹹陽,更沒有允準你離開秦國。你離開秦國,打算去哪兒?」
羋月不想迴答,她欲轉頭,秦王駟卻按住她,強迫她麵對自己。
羋月看著秦王駟,他身上有一種東西,讓她感覺陌生,那是一種長久殺伐決斷形成的威壓之氣。原來此前,他在她眼前展示的,還不是完全的麵目啊。這種氣勢是危險的、可怕的,羋月的直覺告訴她,不要和他作對,猶如看到一頭猛獸,隻能退避,而不要去挑戰一樣。
她直視秦王駟的眼睛,說了兩個字:「洛陽。」
秦王駟緩緩地鬆開手,忽然走到她原來坐的位置上,一指對麵:「坐。」
羋月走到他的對麵坐下,整個人充滿了警惕。秦王駟看著她,她此刻的神情和姿勢,既陌生又熟悉。說陌生,是因為她在他麵前,從未有過如此的姿勢;說熟悉,那是他接見列國使臣的時候,對方如臨大敵的模樣,每每便是如此。
秦王駟看著羋月,問:「為什麽是洛陽?」他不待羋月迴答,自己卻已經徑直說了下去,「是因為周天子在洛陽是嗎?列國的動向,在洛陽可以看得最清楚,是嗎?」
羋月嘴角抽動一下,雙手緊緊對握在一起,用這種方式,感受到支撐的力量,口中卻完全是一派外交辭令:「妾身隻覺得,洛陽最安全,可以讓子稷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學習成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