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姑梁卻搖頭道:「墨子先師能製百工,又豈單單隻有征戰之器?若以為先師之技止於此,卻是小視了先師。」
秦王駟忙拱手道:「寡人亦是久仰墨子大義,豈敢區區視之。」
唐姑梁便請秦王駟入座,誠摯地道:「當日墨子先師,推行『兼愛非攻』之學,大毋欺小,強毋欺弱,為解決天下的紛爭,奔走四方,赴湯蹈刃,死不旋踵,在所不惜。可是天下的紛爭卻越來越多,歷代巨子,苦苦思索,求解眾生於倒懸之方。當日商君曾與上代巨子爭辯,天下紛爭何其多,墨家弟子何其少,若想介入每一次紛爭中求個公平,結果必然是十不解一。倒不如擁王者,一統天下,徹底解決紛爭。唉,就這一席話,讓我墨家也因此內部分裂,數年來相爭不休。」
秦王駟默然。商君當年這一番話,令墨家的內部發生分裂。一派仍然堅持走墨子原來的路線,幫助小國阻擊大國,減少戰爭。而另一派卻認為,時勢已經不同,墨家子弟歷年來拋頭灑血,為的是解民於倒懸。可是再努力,也擋不住天下的小國一個個地消失,大國卻越來越強。去幫助註定會滅亡的小國,是不是反而延長了生民的痛苦?是不是解眾生於倒懸,不僅僅隻有濟弱鋤強這一條路可走?或者說濟弱鋤強,並不能僅僅視為幫助小國對抗大國?列國爭戰數百年,人心厭戰,期望有人能夠恢復周天子一統天下的榮光。因此,儒家到處推行尊王之法。可是周天子眼看著一代不如一代,當年既有夏亡商興、商滅周起,那麽是不是會有新的一統天下之國?幫助一個新的強國一統天下,是不是可以就此罷戰止戈,真正實現墨子解民於倒懸的主張?
也正是因為此事,上任巨子腹死後,墨家兩派徹底分裂,為爭巨子之位而大打出手。秦王駟借勢推波助瀾,扶持後一種學說的首領唐姑梁登上了墨家巨子之位。
唐姑梁迴思前事,嘆息道:「天底下的事,不破不立。有些事,縱然心痛,這一刀終究要割下。如同秦國推行商君之政,先割去自己身上的贅肉餘毒,才能夠重新競爭天下。」
他亦欲趁此與秦王麵談之機,極力將墨家之術推銷給這位君王,而不僅僅隻是成為他的「合作對象」。他在說明了墨家分裂的前因後果後,懇切地對秦王駟道:「我唐姑梁承先師之誌,繼承巨子之位,敢不以推行墨子先師之法為終身之任乎?我觀大秦這些年來,的確致力於先師所說的『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的三務,也致力於解決『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的『三患』。且執法嚴格,『賞當賢,罰當暴,不殺不辜,不失有罪』,與我墨家所追求的賢王之治,確有相同之處。」
他說到這裏,又道:「因此,大王既願推行我墨家之術,我墨家也願奉大王為主,一統天下,結束紛爭。先師曰:『聖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願大王不負我墨家所託,一戰而得以止幹戈,早定太平之世,善待天下。」言畢,重重叩拜。
秦王駟聽罷肅然,亦大禮迴拜:「諾,墨子先師大義,亦是寡人之國所求。寡人,必不負巨子所託!」
當下兩人鄭重盟誓,交換書禮。
羋月侍立一邊,旁觀全部過程,亦聽得心潮起伏,不能自抑。
結盟之後,秦王駟與唐姑梁走出巨子之室。去尋嬴稷之時,卻見嬴稷正與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蹲在地上,各拿著一隻鐵戈頭,在那裏當玩具玩。
羋月叫道:「子稷。」
嬴稷抬頭看到他們出來,忙跑到羋月身邊,歡樂地向秦王駟行禮:「父王。」
那小姑娘也抬起頭來,跑到唐姑梁地身邊,叫道:「爹———」
羋月見這小姑娘英氣勃勃,十分可愛,笑問:「這是巨子的女兒?」
唐姑梁笑道:「是,這是臣的幼女,名喚唐棣。我見公子年幼,恐他寂寞,便叫小女過來相伴。這孩子不懂事得很,還望大王、夫人見諒。」他並不認識羋月,見她雖然身著男裝,但舉止儼然秦王姬妾,便依當時稱唿諸王姬妾的慣例,尊稱夫人。至於細緻的分階,卻是內宮稱唿,外人無從分辨。
羋月笑道:「哪裏的話?令愛十分可愛呢。」又轉向秦王駟道:「大王,我覺得她眉眼之間,倒有幾分熟悉……是像誰呢?」
她正思索著,秦王駟卻已經說了:「像唐氏。」
唐姑梁忙恭敬道:「唐夫人正是臣的族中女兄。」所謂族中女兄,便是堂姐。
羋月心念一動,忙道:「大王,自從子奐受封以後,我看唐阿姊頗為寂寞,我想請大王恩準,允許這孩子可以經常進宮探望。唐阿姊一向喜歡孩子,尤其喜歡女孩子……」
秦王駟會意,沉吟道:「就是不知巨子意下如何。」
唐姑梁連忙拱手道:「這是臣女的福分。棣,還不快謝過大王和夫人。」
唐棣乖巧地道:「謝謝大王,謝謝夫人。」
羋月也笑了起來:「好乖的孩子。」當下便脫下手中的鐲子,套在唐棣的手上,笑道:「出來匆忙未帶禮物,容後補上。」
兩人出來以後,在馬車上,秦王駟看著羋月,意味深長地笑道:「你今日對唐姑梁的女兒倒是很感興趣。」
羋月也微笑道:「那大王是否有意娶個墨家巨子的女兒為媳啊?」
</br>
秦王駟忙拱手道:「寡人亦是久仰墨子大義,豈敢區區視之。」
唐姑梁便請秦王駟入座,誠摯地道:「當日墨子先師,推行『兼愛非攻』之學,大毋欺小,強毋欺弱,為解決天下的紛爭,奔走四方,赴湯蹈刃,死不旋踵,在所不惜。可是天下的紛爭卻越來越多,歷代巨子,苦苦思索,求解眾生於倒懸之方。當日商君曾與上代巨子爭辯,天下紛爭何其多,墨家弟子何其少,若想介入每一次紛爭中求個公平,結果必然是十不解一。倒不如擁王者,一統天下,徹底解決紛爭。唉,就這一席話,讓我墨家也因此內部分裂,數年來相爭不休。」
秦王駟默然。商君當年這一番話,令墨家的內部發生分裂。一派仍然堅持走墨子原來的路線,幫助小國阻擊大國,減少戰爭。而另一派卻認為,時勢已經不同,墨家子弟歷年來拋頭灑血,為的是解民於倒懸。可是再努力,也擋不住天下的小國一個個地消失,大國卻越來越強。去幫助註定會滅亡的小國,是不是反而延長了生民的痛苦?是不是解眾生於倒懸,不僅僅隻有濟弱鋤強這一條路可走?或者說濟弱鋤強,並不能僅僅視為幫助小國對抗大國?列國爭戰數百年,人心厭戰,期望有人能夠恢復周天子一統天下的榮光。因此,儒家到處推行尊王之法。可是周天子眼看著一代不如一代,當年既有夏亡商興、商滅周起,那麽是不是會有新的一統天下之國?幫助一個新的強國一統天下,是不是可以就此罷戰止戈,真正實現墨子解民於倒懸的主張?
也正是因為此事,上任巨子腹死後,墨家兩派徹底分裂,為爭巨子之位而大打出手。秦王駟借勢推波助瀾,扶持後一種學說的首領唐姑梁登上了墨家巨子之位。
唐姑梁迴思前事,嘆息道:「天底下的事,不破不立。有些事,縱然心痛,這一刀終究要割下。如同秦國推行商君之政,先割去自己身上的贅肉餘毒,才能夠重新競爭天下。」
他亦欲趁此與秦王麵談之機,極力將墨家之術推銷給這位君王,而不僅僅隻是成為他的「合作對象」。他在說明了墨家分裂的前因後果後,懇切地對秦王駟道:「我唐姑梁承先師之誌,繼承巨子之位,敢不以推行墨子先師之法為終身之任乎?我觀大秦這些年來,的確致力於先師所說的『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的三務,也致力於解決『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的『三患』。且執法嚴格,『賞當賢,罰當暴,不殺不辜,不失有罪』,與我墨家所追求的賢王之治,確有相同之處。」
他說到這裏,又道:「因此,大王既願推行我墨家之術,我墨家也願奉大王為主,一統天下,結束紛爭。先師曰:『聖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願大王不負我墨家所託,一戰而得以止幹戈,早定太平之世,善待天下。」言畢,重重叩拜。
秦王駟聽罷肅然,亦大禮迴拜:「諾,墨子先師大義,亦是寡人之國所求。寡人,必不負巨子所託!」
當下兩人鄭重盟誓,交換書禮。
羋月侍立一邊,旁觀全部過程,亦聽得心潮起伏,不能自抑。
結盟之後,秦王駟與唐姑梁走出巨子之室。去尋嬴稷之時,卻見嬴稷正與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蹲在地上,各拿著一隻鐵戈頭,在那裏當玩具玩。
羋月叫道:「子稷。」
嬴稷抬頭看到他們出來,忙跑到羋月身邊,歡樂地向秦王駟行禮:「父王。」
那小姑娘也抬起頭來,跑到唐姑梁地身邊,叫道:「爹———」
羋月見這小姑娘英氣勃勃,十分可愛,笑問:「這是巨子的女兒?」
唐姑梁笑道:「是,這是臣的幼女,名喚唐棣。我見公子年幼,恐他寂寞,便叫小女過來相伴。這孩子不懂事得很,還望大王、夫人見諒。」他並不認識羋月,見她雖然身著男裝,但舉止儼然秦王姬妾,便依當時稱唿諸王姬妾的慣例,尊稱夫人。至於細緻的分階,卻是內宮稱唿,外人無從分辨。
羋月笑道:「哪裏的話?令愛十分可愛呢。」又轉向秦王駟道:「大王,我覺得她眉眼之間,倒有幾分熟悉……是像誰呢?」
她正思索著,秦王駟卻已經說了:「像唐氏。」
唐姑梁忙恭敬道:「唐夫人正是臣的族中女兄。」所謂族中女兄,便是堂姐。
羋月心念一動,忙道:「大王,自從子奐受封以後,我看唐阿姊頗為寂寞,我想請大王恩準,允許這孩子可以經常進宮探望。唐阿姊一向喜歡孩子,尤其喜歡女孩子……」
秦王駟會意,沉吟道:「就是不知巨子意下如何。」
唐姑梁連忙拱手道:「這是臣女的福分。棣,還不快謝過大王和夫人。」
唐棣乖巧地道:「謝謝大王,謝謝夫人。」
羋月也笑了起來:「好乖的孩子。」當下便脫下手中的鐲子,套在唐棣的手上,笑道:「出來匆忙未帶禮物,容後補上。」
兩人出來以後,在馬車上,秦王駟看著羋月,意味深長地笑道:「你今日對唐姑梁的女兒倒是很感興趣。」
羋月也微笑道:「那大王是否有意娶個墨家巨子的女兒為媳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