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也道:「剛才我們的車駕也是遇到這批人的襲擊,姝姊腳受了傷,讓我代她趕來跳祭舞。」
黃歇眼睛一亮道:「真的?」頓時著了急道:「不成,那我得讓宋玉下來,換我來。」
羋月被逗笑了,頓時緊張的心情也鬆懈了下來道:「宋玉師兄當真可憐,被你如此消遣。」
兩人一邊說著,卻見此時黑衣人見人勢更多,漸覺不敵,齊齊自刎。
宮衛察看他們頭髮與身上,來報導:「這些人皆斷髮文身,果然是越人餘孽。」
黃歇便吩咐道:「留下兩人處理,祭禮時間將到,我們先護送公主去少司命祠。」說著,轉而對羋月行了一禮道:「公主,請。」
羋月看著黃歇,嫣然一笑,重新上馬,扭頭見黃歇也上了馬,隨在她身後前進。這時的路,便比剛才自己上路遇險的那種恐懼,當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隻覺得又是安心,又是溫暖,嘴角一絲笑容,便始終掛在臉上。
當下諸人一齊,護送羋月前行,果然之後再無意外,順利到了少司命祠。
少司命祠在汩羅江邊,如今祠前臨江處已經搭起一座用鮮花香草裝飾的高台。高台隔江對麵是座祭壇,祭壇之上,三祝立於中央奉玉圭、念祝詞,其下鬱人奉祼器,宰人奉三牲,司尊彝奉六尊六彝,司幾奉五幾、五席,典瑞奉玉瑞,玉器等,皆如其儀。
士庶男女將祭壇四周圍得密密麻麻,紛紛恭敬奉上祭品,無非貴者用金玉三牲,賤者奉野菜米飯,也算是祭神還願。
兩邊各停著一座樓船,左邊為男祝,右邊為女祝。每年秋祭,都由貴族男女扮演大司命、少司命,在祠前舉舞為祭,祈禱神靈降福大地,願五穀豐登,蘭蕙滿園,驅邪辟惡,子嗣繁衍。
羋月與黃歇急急而來,見時間已經不早,也不及細觀,當下兩人各自分手,上了左右兩邊的樓船。
羋月疾步登上樓船站住,未曾入艙,先是不禁向左邊看去,卻見黃歇也正是已經登上樓船,正站在艙前,也是舉目向她望來,兩人四目相交,不禁相互一笑。
此時宋玉聽說黃歇迴來,也忙迎了出來,卻見對麵羋月笑容燦爛,扭頭再見黃歇燦爛笑容,不禁掩目道:「真真眼睛都要被你們亮瞎了。」
原來因黃歇不願意與羋姝共舞,臨時哄了令宋玉代祭,如今情勢已轉,不用黃歇多說,宋玉是知道羋月的性子,自也不敢代替黃歇與她共舞,當下兩人忙換迴了衣服去。
此時右邊的樓船上,屈昭景三家貴女及伴舞的女巫們早早更衣畫妝,候了半日,見羋月入舟,樓船便立刻馳向對岸高台。
眾女一擁而上,慌手慌腳幫羋月換上祭服,著荷衣、係蕙帶、戴蘭冠、佩陸離,又在她臉上畫上五色異彩的巫祭圖案。這才擊磬為號。
三祝聽得磬聲,又看日影,見吉時已到,便下令,但聞鼓樂聲起,羋月走出船艙,見船已經靠近高台,當下率眾女一步步於台邊拾階而上,登上高台,果然見對麵黃歇也著相應祭服,腰佩長劍,率眾公子及男巫登上高台。
兩人沿台階而上,在兩邊一角各自站定,各施一禮,四目相對,羋月忽然隻覺得心頭狂跳,她和黃歇雖然情愫暗生,多年來青梅竹馬,卻從未似這般站在人前,那一刻,似畏懼似狂喜,複雜萬分。黃歇似看出她的心事,卻對她微微一笑,笑容燦爛,羋月在這笑容中,心忽然就平靜了下來,也朝著他含情一笑。 兩人身後,各貴族男女所扮的巫祝皆拾階而上,分別越過兩人走到更中間的位置上,最邊是上手執各式祭典用樂器的樂祝,中間是執蘭花蕙草以助舞蹈的公族男女,左右相對各施一禮,開始奏樂吟唱起舞。
此時兩邊男女巫祝齊聲歌舞:
「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此時高台兩邊,原已經種滿了蘭蕙蘼蕪等花草作裝飾,綠葉素花的香氣靜靜瀰漫,果然是羅生堂下,芳菲襲人。再加上少年男女華衣麗服載歌載舞,又有花童揮灑繽紛落英,實是如仙如幻,當真是說不出的美麗。
這第一段原是以諸巫以蘭蕙諸物迎神之意,之後方是大司命與少司命降落人間,曼步歌之舞之: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羋月與黃歇原本兩人遙遙相對,卻在周圍所有的人載歌載舞中簇擁之下,緩緩走近,歌自此段時,眾巫忽然散向四周,掩在了花蕙之後。台上便隻餘羋月與黃歇站於高台正中,兩人長袖相和,四目相交,含情一笑,羋月心中一動,此情此景,當真是「忽獨與餘目成」。一時之間,如夢如幻如仙,似已非塵世,而在天宮。自己與他,原是天上的一對神祇,相遇、相知,相合,世間所有的紛紛擾擾,於天上望去,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若世上當真有大司命和少司命,那便像自己與黃歇一樣,如此美好,如此的天合之作。這一刻站在台上,她是真的相信有神祇在看著她與黃歇,冥冥之中,有一雙手,在推動著她和他也是這般相遇、相知、相合,相依。不管世間有千難萬險,最終都是為了成就他和她,攜手同行。
羋月看著黃歇,心中歡喜不盡,笑容燦爛如雲霞。黃歇看著羋月,自他認識她以來,從未見過她臉上,有如此燦爛的笑容,如此發自內心的長久歡悅表情。
</br>
黃歇眼睛一亮道:「真的?」頓時著了急道:「不成,那我得讓宋玉下來,換我來。」
羋月被逗笑了,頓時緊張的心情也鬆懈了下來道:「宋玉師兄當真可憐,被你如此消遣。」
兩人一邊說著,卻見此時黑衣人見人勢更多,漸覺不敵,齊齊自刎。
宮衛察看他們頭髮與身上,來報導:「這些人皆斷髮文身,果然是越人餘孽。」
黃歇便吩咐道:「留下兩人處理,祭禮時間將到,我們先護送公主去少司命祠。」說著,轉而對羋月行了一禮道:「公主,請。」
羋月看著黃歇,嫣然一笑,重新上馬,扭頭見黃歇也上了馬,隨在她身後前進。這時的路,便比剛才自己上路遇險的那種恐懼,當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隻覺得又是安心,又是溫暖,嘴角一絲笑容,便始終掛在臉上。
當下諸人一齊,護送羋月前行,果然之後再無意外,順利到了少司命祠。
少司命祠在汩羅江邊,如今祠前臨江處已經搭起一座用鮮花香草裝飾的高台。高台隔江對麵是座祭壇,祭壇之上,三祝立於中央奉玉圭、念祝詞,其下鬱人奉祼器,宰人奉三牲,司尊彝奉六尊六彝,司幾奉五幾、五席,典瑞奉玉瑞,玉器等,皆如其儀。
士庶男女將祭壇四周圍得密密麻麻,紛紛恭敬奉上祭品,無非貴者用金玉三牲,賤者奉野菜米飯,也算是祭神還願。
兩邊各停著一座樓船,左邊為男祝,右邊為女祝。每年秋祭,都由貴族男女扮演大司命、少司命,在祠前舉舞為祭,祈禱神靈降福大地,願五穀豐登,蘭蕙滿園,驅邪辟惡,子嗣繁衍。
羋月與黃歇急急而來,見時間已經不早,也不及細觀,當下兩人各自分手,上了左右兩邊的樓船。
羋月疾步登上樓船站住,未曾入艙,先是不禁向左邊看去,卻見黃歇也正是已經登上樓船,正站在艙前,也是舉目向她望來,兩人四目相交,不禁相互一笑。
此時宋玉聽說黃歇迴來,也忙迎了出來,卻見對麵羋月笑容燦爛,扭頭再見黃歇燦爛笑容,不禁掩目道:「真真眼睛都要被你們亮瞎了。」
原來因黃歇不願意與羋姝共舞,臨時哄了令宋玉代祭,如今情勢已轉,不用黃歇多說,宋玉是知道羋月的性子,自也不敢代替黃歇與她共舞,當下兩人忙換迴了衣服去。
此時右邊的樓船上,屈昭景三家貴女及伴舞的女巫們早早更衣畫妝,候了半日,見羋月入舟,樓船便立刻馳向對岸高台。
眾女一擁而上,慌手慌腳幫羋月換上祭服,著荷衣、係蕙帶、戴蘭冠、佩陸離,又在她臉上畫上五色異彩的巫祭圖案。這才擊磬為號。
三祝聽得磬聲,又看日影,見吉時已到,便下令,但聞鼓樂聲起,羋月走出船艙,見船已經靠近高台,當下率眾女一步步於台邊拾階而上,登上高台,果然見對麵黃歇也著相應祭服,腰佩長劍,率眾公子及男巫登上高台。
兩人沿台階而上,在兩邊一角各自站定,各施一禮,四目相對,羋月忽然隻覺得心頭狂跳,她和黃歇雖然情愫暗生,多年來青梅竹馬,卻從未似這般站在人前,那一刻,似畏懼似狂喜,複雜萬分。黃歇似看出她的心事,卻對她微微一笑,笑容燦爛,羋月在這笑容中,心忽然就平靜了下來,也朝著他含情一笑。 兩人身後,各貴族男女所扮的巫祝皆拾階而上,分別越過兩人走到更中間的位置上,最邊是上手執各式祭典用樂器的樂祝,中間是執蘭花蕙草以助舞蹈的公族男女,左右相對各施一禮,開始奏樂吟唱起舞。
此時兩邊男女巫祝齊聲歌舞:
「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此時高台兩邊,原已經種滿了蘭蕙蘼蕪等花草作裝飾,綠葉素花的香氣靜靜瀰漫,果然是羅生堂下,芳菲襲人。再加上少年男女華衣麗服載歌載舞,又有花童揮灑繽紛落英,實是如仙如幻,當真是說不出的美麗。
這第一段原是以諸巫以蘭蕙諸物迎神之意,之後方是大司命與少司命降落人間,曼步歌之舞之: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羋月與黃歇原本兩人遙遙相對,卻在周圍所有的人載歌載舞中簇擁之下,緩緩走近,歌自此段時,眾巫忽然散向四周,掩在了花蕙之後。台上便隻餘羋月與黃歇站於高台正中,兩人長袖相和,四目相交,含情一笑,羋月心中一動,此情此景,當真是「忽獨與餘目成」。一時之間,如夢如幻如仙,似已非塵世,而在天宮。自己與他,原是天上的一對神祇,相遇、相知,相合,世間所有的紛紛擾擾,於天上望去,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若世上當真有大司命和少司命,那便像自己與黃歇一樣,如此美好,如此的天合之作。這一刻站在台上,她是真的相信有神祇在看著她與黃歇,冥冥之中,有一雙手,在推動著她和他也是這般相遇、相知、相合,相依。不管世間有千難萬險,最終都是為了成就他和她,攜手同行。
羋月看著黃歇,心中歡喜不盡,笑容燦爛如雲霞。黃歇看著羋月,自他認識她以來,從未見過她臉上,有如此燦爛的笑容,如此發自內心的長久歡悅表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