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每到夜深人靜處,羋月摸著手中的竹簡,用小刻刀,在上麵用力刻下一道痕來。
「一、二、三……四十四、四十五。」黑夜中,羋月睡在席上,摸著枕邊的竹簡默默地數著,一個半月了,莒姬那邊,到底找到了她的生母沒有?
西市。
一個城市的格局,素來是東貴西賤,東廟西市。西邊是最下層的人居住的地方,市井之地,魚龍混雜。
在這裏,最貧窮、最粗俗的人們混雜一堆,每日苦苦掙紮在生存和死亡的邊緣上。為了一飯而乞,根本不希罕見,人與狗爭食,甚至也不奇怪。
莒弓帶著向氏的弟弟向壽,已經在西市尋找了將近一個月了,然而西市窩棚遍地,難民群聚,這些底層之人,多半無名無姓。便是男丁,也都是隨便起一個甲乙丙丁豚臀犬尾之類的名字,若論婦人,更是多半連個稱唿都沒有。
莒弓乃是莒姬族中得力之人,奉了莒姬之命,尋訪向氏下落。他自忖雖然曾見過向氏,但那也是當年向氏入宮之前的樣子,如今事隔十幾年如何能認得出來。向氏一族,也早已經人丁飄零,如今能找到的隻有向氏的幼弟向壽。
向氏入宮之前,這向壽也不過四五歲,自然也是不記得向氏是何模樣,然而畢竟屬一母同胞,莒姬身邊的寺人荊看了向壽模樣,便說他與向氏頗有四五分相象,莒弓便帶著向壽一起,莒姬又藉故將一個昔日服侍過向氏的僕婦偃婆逐出宮去,卻是讓她和莒弓等一同尋找。
莒弓身形魁梧,起到保護作用;向壽畢竟與向氏一母同胞,便於尋訪;但向氏畢竟是婦道人家,那偃婆正可便於向市井中的婦人打聽情況。
三人這日又出來尋找,市井之中,每日都有許多熱鬧可看,卻見前麵人頭湧動,似又有什麽事發生了。
莒弓皺了皺眉頭,有些不耐煩。莒國雖亡,但到底莒姬得寵,莒氏一族還算有些莊園,有些田地出產,他雖是族中旁支,但亦是每時膳食有定、衣著體麵,從來隻在城市的東麵行走,到這西市忍了一個來月,實是不耐煩已極,便道:「不知道又是何等無賴之人鬧事,不必去理會了吧。」
因向氏一族早已經衰落,對於向壽而言,西市的混亂倒不似莒弓這般難以忍受。他心中牽掛著自己的阿姊,便道:「弓叔,不如到前頭看看,熱鬧之處人多,或可打探到我阿姊下落。」
莒弓無奈,隻得隨他擠進人堆中,心中卻滿是不耐煩。他們走到近處,見人們圍成了一圈,中間卻隻是一個粗漢在毆妻。
那粗漢長得醜陋而蒼老,滿臉酒糟之氣,口中罵罵咧咧,與一個蓬頭跣足的婦人搶著一個錢袋。
那婦人雖然形容狼狽,卻不似市井婦人與丈夫對打時的粗俗兇悍。須知這市井婦人,與人相爭,滿地打滾也有,汙言穢語也有,甚至裸衣撕打亦有之,但那婦人卻顯得甚是纖弱無力,僅是一手護住頭臉,一手扯著錢袋,竟隻挨打不還手,哀哀哭道:「夫君,小兒病得甚重,這是小兒的救命錢,你不能拿走。」
那粗漢卻是下手並不留力,用力一腳踹中那婦人腹部,不顧那婦人痛得彎下腰來,隻罵道:「那小畜命硬的很,花這些錢請醫者買湯藥都是浪費,我輸了九天,卜者說我今日必能翻盤。快放手,把錢給我,若是壞了我的手氣,看我不打死你。」
那婦人痛得半蹲在地下,卻隻是哀哀而哭道:「你便打死我吧,小兒已經燒了數日了,今日再不請醫者便不成了。小兒若是不治,我還活著做甚麽,你便打死我吧……」
那粗漢怔了怔,一隻腳已經提起欲踢,到底沒踢出去,隻扯著那婦人抓住錢袋的手,用力拉扯。
這一拉扯之下便見那婦人的手上也是傷痕累累,顯見素日也是常受虐待,圍觀的諸人不免議論紛紛,都說那粗漢的不是。那粗漢雖然有些愧意,但畢竟賭徒之性占了上風,終於還是扯斷了錢袋的繩索,搶過了錢袋就走了。
那錢袋繩索斷了,散落開來,在地上滾落了幾枚鬼臉錢。那婦人伏在地上,一邊哭,一邊一枚枚地拾起那幾枚錢幣。
向壽看得心生憐憫,上前幾步從錢袋中取出一把錢來,遞給那婦人道:「大嫂,這錢你拿去給小兒治病吧……」
那婦人聞聲抬頭,兩人乍一照麵,莒弓和偃婆不禁啊了一聲。那婦人雖然滿臉泥灰淚痕,狼狽不堪,麵容卻與向壽頗為相似。
那婦人見了向壽,也是一怔,再一轉頭看到站在向壽身後的陌生男女,不禁臉色一變,抓緊手中的幾枚錢幣轉身就跑。
向壽也是一怔,旋即明白過來,與莒弓兩人連忙追上去。
那婦人赤著雙足跑在爛泥地裏,卻是極為迅速地在人堆裏一擠一扭,轉入拐角處便不見了。
向壽等三人不熟悉道路,竟是轉眼就不見了對方。
向壽急了,抓住了莒弓道:「這是,這是……我阿姊嗎?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莒弓卻是老於世故,安慰他道:「無妨,這是好事。我原也怕那是個錯誤的消息,如今既是知道她確在西市,便不怕找不到她。」說著看了偃婆一眼。
偃婆會意,朝著那婦人消失的方向打探消息,這迴她既有了目標,便不是原來那般盲目打探,隻問一路上看似長舌的婦人,那個家有小兒生病,丈夫酒糟賭錢,又愛毆打妻子的人家在何處,這一問之下,果然是極容易地問出了對方的下落。
</br>
「一、二、三……四十四、四十五。」黑夜中,羋月睡在席上,摸著枕邊的竹簡默默地數著,一個半月了,莒姬那邊,到底找到了她的生母沒有?
西市。
一個城市的格局,素來是東貴西賤,東廟西市。西邊是最下層的人居住的地方,市井之地,魚龍混雜。
在這裏,最貧窮、最粗俗的人們混雜一堆,每日苦苦掙紮在生存和死亡的邊緣上。為了一飯而乞,根本不希罕見,人與狗爭食,甚至也不奇怪。
莒弓帶著向氏的弟弟向壽,已經在西市尋找了將近一個月了,然而西市窩棚遍地,難民群聚,這些底層之人,多半無名無姓。便是男丁,也都是隨便起一個甲乙丙丁豚臀犬尾之類的名字,若論婦人,更是多半連個稱唿都沒有。
莒弓乃是莒姬族中得力之人,奉了莒姬之命,尋訪向氏下落。他自忖雖然曾見過向氏,但那也是當年向氏入宮之前的樣子,如今事隔十幾年如何能認得出來。向氏一族,也早已經人丁飄零,如今能找到的隻有向氏的幼弟向壽。
向氏入宮之前,這向壽也不過四五歲,自然也是不記得向氏是何模樣,然而畢竟屬一母同胞,莒姬身邊的寺人荊看了向壽模樣,便說他與向氏頗有四五分相象,莒弓便帶著向壽一起,莒姬又藉故將一個昔日服侍過向氏的僕婦偃婆逐出宮去,卻是讓她和莒弓等一同尋找。
莒弓身形魁梧,起到保護作用;向壽畢竟與向氏一母同胞,便於尋訪;但向氏畢竟是婦道人家,那偃婆正可便於向市井中的婦人打聽情況。
三人這日又出來尋找,市井之中,每日都有許多熱鬧可看,卻見前麵人頭湧動,似又有什麽事發生了。
莒弓皺了皺眉頭,有些不耐煩。莒國雖亡,但到底莒姬得寵,莒氏一族還算有些莊園,有些田地出產,他雖是族中旁支,但亦是每時膳食有定、衣著體麵,從來隻在城市的東麵行走,到這西市忍了一個來月,實是不耐煩已極,便道:「不知道又是何等無賴之人鬧事,不必去理會了吧。」
因向氏一族早已經衰落,對於向壽而言,西市的混亂倒不似莒弓這般難以忍受。他心中牽掛著自己的阿姊,便道:「弓叔,不如到前頭看看,熱鬧之處人多,或可打探到我阿姊下落。」
莒弓無奈,隻得隨他擠進人堆中,心中卻滿是不耐煩。他們走到近處,見人們圍成了一圈,中間卻隻是一個粗漢在毆妻。
那粗漢長得醜陋而蒼老,滿臉酒糟之氣,口中罵罵咧咧,與一個蓬頭跣足的婦人搶著一個錢袋。
那婦人雖然形容狼狽,卻不似市井婦人與丈夫對打時的粗俗兇悍。須知這市井婦人,與人相爭,滿地打滾也有,汙言穢語也有,甚至裸衣撕打亦有之,但那婦人卻顯得甚是纖弱無力,僅是一手護住頭臉,一手扯著錢袋,竟隻挨打不還手,哀哀哭道:「夫君,小兒病得甚重,這是小兒的救命錢,你不能拿走。」
那粗漢卻是下手並不留力,用力一腳踹中那婦人腹部,不顧那婦人痛得彎下腰來,隻罵道:「那小畜命硬的很,花這些錢請醫者買湯藥都是浪費,我輸了九天,卜者說我今日必能翻盤。快放手,把錢給我,若是壞了我的手氣,看我不打死你。」
那婦人痛得半蹲在地下,卻隻是哀哀而哭道:「你便打死我吧,小兒已經燒了數日了,今日再不請醫者便不成了。小兒若是不治,我還活著做甚麽,你便打死我吧……」
那粗漢怔了怔,一隻腳已經提起欲踢,到底沒踢出去,隻扯著那婦人抓住錢袋的手,用力拉扯。
這一拉扯之下便見那婦人的手上也是傷痕累累,顯見素日也是常受虐待,圍觀的諸人不免議論紛紛,都說那粗漢的不是。那粗漢雖然有些愧意,但畢竟賭徒之性占了上風,終於還是扯斷了錢袋的繩索,搶過了錢袋就走了。
那錢袋繩索斷了,散落開來,在地上滾落了幾枚鬼臉錢。那婦人伏在地上,一邊哭,一邊一枚枚地拾起那幾枚錢幣。
向壽看得心生憐憫,上前幾步從錢袋中取出一把錢來,遞給那婦人道:「大嫂,這錢你拿去給小兒治病吧……」
那婦人聞聲抬頭,兩人乍一照麵,莒弓和偃婆不禁啊了一聲。那婦人雖然滿臉泥灰淚痕,狼狽不堪,麵容卻與向壽頗為相似。
那婦人見了向壽,也是一怔,再一轉頭看到站在向壽身後的陌生男女,不禁臉色一變,抓緊手中的幾枚錢幣轉身就跑。
向壽也是一怔,旋即明白過來,與莒弓兩人連忙追上去。
那婦人赤著雙足跑在爛泥地裏,卻是極為迅速地在人堆裏一擠一扭,轉入拐角處便不見了。
向壽等三人不熟悉道路,竟是轉眼就不見了對方。
向壽急了,抓住了莒弓道:「這是,這是……我阿姊嗎?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莒弓卻是老於世故,安慰他道:「無妨,這是好事。我原也怕那是個錯誤的消息,如今既是知道她確在西市,便不怕找不到她。」說著看了偃婆一眼。
偃婆會意,朝著那婦人消失的方向打探消息,這迴她既有了目標,便不是原來那般盲目打探,隻問一路上看似長舌的婦人,那個家有小兒生病,丈夫酒糟賭錢,又愛毆打妻子的人家在何處,這一問之下,果然是極容易地問出了對方的下落。
</br>